经典诵读在幼儿德育教育中的运用解析

2022-05-30 13:02王小玲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2年11期
关键词:情感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

王小玲

摘  要:德育是學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应该采取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展开教育活动,提高幼儿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水平,使幼儿受到良好的熏陶。将经典诵读运用到幼儿德育教育中,既能让幼儿从小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能让幼儿从小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浸润,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关键词:德育教育;经典诵读;情感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国学经典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囊括了从诸子百家到古典文学的各个方面。幼儿园开展经典诵读教学活动,让幼儿从小接触国学经典,不仅可以使幼儿从小受到“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传统美德的熏陶和浸染,还可以向幼儿传播勤劳勇敢、自立自强、乐观进取的精神,有助于幼儿德育教育目标的实现。

一、在幼儿德育教育中运用经典诵读的作用

1. 培养良好道德品质

国学经典里有很多值得继承与发扬的道德品质。幼儿在经典诵读中能够受到相应的熏陶,从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以《论语》为主要载体的“儒家学说”倡导助人为乐、礼貌谦让、诚实守信等美好品质,幼儿在诵读《论语》时,受到其中故事的感染并付诸行动,能够提高道德水平。将经典诵读运用到幼儿德育教育中,不仅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还有助于幼儿形成健全的品格。

2. 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经典诵读作品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文化脉络和深厚的道德底蕴。幼儿园将经典诵读作品引入早期的阅读教学中,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国学经典,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丰富幼儿的文化底蕴。同时,幼儿会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与内涵,这对他们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二、在幼儿德育教育中运用经典诵读的策略

1. 营造经典诵读文化氛围

幼儿的识字量有限,无法独立完成诵读材料的学习,需要在教师的引领下熟悉诵读内容,理解其中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经典诵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在引领幼儿经典诵读时,不能要求幼儿死记硬背,而是要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情充沛地完成诵读练习。教师可以通过制订诵读规则的方式引导幼儿养成守序的习惯,使其掌握集体生活中的基本行为准则,从而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

例如,幼儿园可以在走廊、活动小屋和班级内设立读书角,放置一些适合幼儿看的国学经典书籍,最好是带有插图的版本,方便幼儿随时取阅,让幼儿借助绘本图片直观理解文字内容。另外,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经典诵读的音频,让幼儿习惯于在相关音频的陪伴下进行各类活动。如此一来,幼儿园中处处存在经典诵读作品,幼儿耳朵听到的、眼睛看到的事物,都与经典诵读存在联系,从而有助于幼儿在正式的经典诵读练习中产生更高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制定“保护公共物品”的规则,要求幼儿在诵读读本时爱护书籍,不乱涂乱画,将读本放回读书角时,要按照原来的顺序摆放整齐等,以此来渗透德育教育。

在经典诵读活动持续一段时间后,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对班级环境进行改造,营造浓厚的经典诵读氛围。例如,教师可以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与幼儿的手工课联系起来,让幼儿根据自己对古诗、童话或寓言的理解,画出、剪出自己想象的画面,以此来加深幼儿对诵读内容的理解;还可以在教室张贴一些诸如“程门立雪”“怀橘遗亲”“岳母刺字”等色彩鲜艳、故事情节经典的张贴画,将经典诵读与德育教育结合起来,幼儿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会受到传统美德的熏陶,从而影响其行为习惯的养成。

2. 将经典诵读引入一日活动

幼儿的学习能力比较薄弱,学习方式以模仿为主。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设计经典诵读活动时要积极地发挥榜样作用,以身作则,让幼儿乐于经典诵读,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设计经典诵读方案时,教师要避免说教式的教育,而是要让幼儿理解诵读文本的具体内容,从行为层面践行德育内容。考虑到幼儿对故事类文本较有兴趣,教师可以在一日活动中寻找合适的契机,将诵读文本转变为具体的情境,让幼儿先聆听故事内容,再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明白自己在生活中应该怎么做。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利用经典诵读的机会落实德育教育,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为幼儿讲解唐诗《悯农》,结合诗句内容创设情境,让幼儿产生特定情感。在诵读前,教师让幼儿想象自己正站在田野中,头顶上炎炎烈日,身上大汗淋漓,口渴难耐。代入这一情境后,教师提问幼儿:此刻最迫切的需求是什么?幼儿回答:希望得到充足的用水和凉爽的环境。教师说:农民伯伯无法拥有这一切,他们为了生计必须继续劳作于田间。通过这种方式,促使幼儿对“田间劳作”的理解更进一步,对农民伯伯也产生了同情与感激之情,知道珍惜粮食的重要性。在成功激发幼儿的情感后,教师再带领幼儿开展诵读练习。此后,幼儿每次诵读《悯农》这首诗时,脑海中都会浮现出农民伯伯在烈日下辛勤耕作的画面,对劳动者产生敬意,进而产生“劳动最光荣”的情感,增强热爱劳动的意识。

3. 积极搭建经典诵读平台

经典诵读是一项长期的教育活动,教师不仅要思考如何提高活动质量,还要注重长期诵读计划的制订,而成熟的经典诵读平台必不可少。在“互联网 + 教育”大背景下,幼儿园拥有了更加丰富的经典诵读素材,能够开展多元化的诵读活动,使德育的落脚点更加显著。在搭建诵读平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将生活实际与诵读内容结合起来,利用生活化的诵读行为引导幼儿践行其中的道德行为准则,真正使诵读内容影响生活。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解《三字经》这类易于理解和背诵的经典,让幼儿了解“仁、义、诚、敬、孝”的相关思想内容。在进行一段时间的诵读练习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与演讲比赛、情景剧演出等活动,将诵读成果呈现在活动中,丰富幼儿的诵读体验。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幼儿园还可以搭建经典诵读网络学习平台,通过家园合作鼓励幼儿家长录制幼儿经典诵读的视频,并下载更多经典诵读的微课与幼儿一同观看学习。在检查幼儿诵读效果时,教师可以增添评价内容,要求幼儿讲述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践行其中的道理,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自觉提升道德修养。长期的经典诵读,不仅能够让幼儿习得基本的道德行为准则,更重要的是要让幼儿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4. 在家园共育中开展经典诵读

在学前教育阶段,家庭教育的作用与幼儿园教育同样重要。经典诵读活动若是能走进幼儿的家庭生活,则能够更好地实现德育目标。随着社会整体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家长对于幼儿综合素养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大部分家长都意识到了培养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性,乐于与幼儿园进行合作教育。在此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好家园合作,将经典诵读与各类亲子活动结合起来,探索家园合作的路径,从而更好地在经典诵读中实现德育教育。

例如,《论语》十分适合作为幼儿经典诵读的素材,其中用意深远的对话内容包含了大量的德育要素。教师可以基于《论语》开展“每日经典诵读”的家园合作学习活动。家长每天选择《论语》中的一则,与孩子一同完成诵读与译文理解,随后再列举具体的生活案例,让幼儿理解诵读内容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以诵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例,家长先指导孩子完成原文诵读与译文理解,再播放教师提供的微课视频观看适用场景,让幼儿知道不能将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强加给别人,从而实现德育教育。

三、结束语

将经典诵读与幼儿德育教育相结合,既可以丰富幼儿的文化底蕴,又可以提高幼儿的思想道德品质,还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搭建了平台。因此,在进行幼儿教育时,教师可以把经典诵读与教学内容、游戏活动结合起来,让幼儿在系统学习传统经典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思想品德,接受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施卫平. 日常生活中有效实施幼儿德育教育的策略[J].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刊),2021(3).

[2]张琪. 将德育之花的种子植根于孩子的心田:刍议幼儿德育教育的策略探究[J]. 好家长,2020(34).

猜你喜欢
情感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试论中职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渗透
论孙中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及其研究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唤醒、发掘、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