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诗雨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意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教学过程要结合实际生活进行生活化教学,这一教学模式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帮助学生把实际生活与所学知识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充分体现出学习的价值,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学习的魅力。
数学作为一门实用性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抓这一时期,为以后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结合核心素养的要求,让数学融入学生生活,把数学知和生活实际相结合起来,充分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一、数学教学融入生活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把数学学科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去。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采取的教育方式通常是“灌输式”的教学形式,教师给学生讲授数学知识,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形式去理解和掌握知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数学课堂大多是沉闷且乏味的,学生很难积极地去学习。但是在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的教学,能够改变这一沉闷的课堂氛围。
在生活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有效地融入生活化元素,就会创新教学模式,运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来丰富课堂,让数学课堂充满浓厚的学习氛围,让数学课堂充满趣味。并且,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能够给学生带来真实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热情地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去,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同时,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融入生活化教学,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提高。融入生活化教学,能够把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从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伴随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也越来越被人们所熟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融入了生活化教学。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的教学观念尚未更新,对于生活化教学的认识不够深刻,在生活化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些教师对生活化教学的意识太过薄弱,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没有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进行有效的结合,导致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低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不够深刻,影响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同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没有利用数学与生活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有效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理解生活化教学的含义,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并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部分教师缺少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优化教学模式,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的学习氛围不够浓厚,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让数学融入学生生活——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策略
(一)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数学作为一门实用性的学科,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大部分是较为基础的数学知识,其中也包含较为抽象、复杂的知识点。但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思维能力还没有形成,认识能力也较弱,所以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觉得数学知识晦涩难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根据所学知识结合生活实际来创设数学问题,让学生进行有效思考。利用这种形式可以让學生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例子来理解数学知识,从而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且数学这门学科和实际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数学知识有很多都可以联系到日常生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做到一点,就是在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时,所选问题一定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用生活情境把一些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直观化,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的无处不在,从而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时候,这一节课中需要让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熟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学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也学过了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师在讲解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之后,可以给学生设置一个数学问题“计算自己身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学生可以选择自己身边的长方形或者和正方形,可以是橡皮、书本、文具盒、笔记本等,测量一下它们的周长,然后自己套用周长数学公式来进行计算。用这种方法来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能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数学融入生活化思维,提高学生数学思维
随着教育改革进入新阶段,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要贯彻核心教育的思想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教授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用数学思维来思考问题。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处于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要抓住这一关键时期,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本质上也就是要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让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有很多可以结合生活的教学场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展开数学知识的教学,让学生能够从生活化的角度去思考数学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运用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数学知识,同时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又能了解知识的运用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时候,这节课需要让学生通过调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法,与分数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学会用百分数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轻松、欢乐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教师在讲述到这节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百分数,就可以结合生活来进行课前导入。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下图片,比如饮料外包装上表明的果汁含量、衣服吊牌上的羊毛含量等,让学生简单了解生活中百分数的应用。教师从这个角度导入新课,让学生能够从生活化的角度去思考数学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去分辨百分数和分数之间的区别,结合之前学过的小数与分数,展开综合性的教学。
(三)结合生活组织教学实践,增强学生学习体验
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活泼好动,对于很多新鲜的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组织数学教学实践,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数学的学习中去,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在组织教学实践的时候,就可以结合具体的生活来设计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教师在设计教学实践活动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学习内容来进行设计,不能脱离教材。脱离教材设计实践活动,会让学生不能真正体会到实践活动的含义,从而在实践活动中偏离了活动的本意。同时,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际情况来设计活动,让实践活动的实施能够在现实生活中顺利展开,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突破学习上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能够更清晰、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秒”的时候,要让学生认识到计量很短的时间经常用“秒”来表示,“秒”是比“分”更小的单位;让学生在学完本节课后,能够建立时、分、秒的观念,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三年级的学生在之前就已经学过认识钟表,知道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一小时等于六十分钟,一分钟等于六十秒。因此,教师在讲述到这一节课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家记录一下自己做事情的时间,比如说吃饭用了多长时间、放学回家路上用了多长时间等,让学生能够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感受到生活中时间的流逝,学会珍惜时间,从而在生活中加深对数学的体验。
(四)融入生活化教学元素,突出教学重点内容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让生活化教学更顺利地进行下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三个核心问题,即生活化的教学要结合具体的生活实际来展开,不能偏离生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活化教学时要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生活化的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贴切,在教学设计上要融入创新意识,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模式,突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清晰地抓住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来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氛围,改变以往数学课堂的枯燥、沉闷,让学生可以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轻松、自在地学习数学,从而自主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年、月、日”的时候,这节课需要让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讲解这节课的内容时,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或者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随后利用日历作为教具来辅助教学,结合日历中的节日,让学生了解到新年是哪一天,有的月份有三十天,有的月份有三十一天,二月份則是一个特殊的月份。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学习制作日历的形式,来加深学生对年、月、日知识点的记忆,并且能够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深刻明白为什么二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
(五)结合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这就体现了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的生活实例,利用数学的这一特性,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同时,结合生活情境来进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运用数学思想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就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简单来说,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要结合生活元素来进行教学,多举例生活中的实例,来满足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学会动脑去思考、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比如,在讲解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的时候,这节课要让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了让学生对长方体有着更清晰的认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长方体,比如冰箱、柜子等,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长方体来进行讲解,让学生对长方体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从而让学生自主探索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含义,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为学生构建一个生活化的数学课堂,这样才能帮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有着显著的作用,能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生活化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组织生活化的教学实践,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思想观念,依据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结合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宋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