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金兰
摘要:教育不局限于学校,教育的最大成效应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良好的家校互动就是建立在家庭和学校尊重教育一致性的基础上的。这其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家长积极配合,双方共同为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能力的提高努力。在農村学校,家校互动存在教师观念保守、家长意识不强、幼儿园不重视、教师及家长教育观念差异大、关系不和谐等问题。基于此,教师要积极组织家校互动活动,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认真对待家长、学生的反馈,丰富家校互动方式。
关键词:农村学校;家校互动;学习习惯;观念;意识;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17-0099-04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农村学校家校互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3869)研究成果
家校共育是建立在学校和家庭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双向沟通的基础上的,双方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但目前,幼儿园的家校合作效果并不理想,尤其在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多,家长素质参差不齐,这增加了家校共育的难度。因此,优化农村幼儿园家校共育形式,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创造良好的幼儿园教育条件,是培养幼儿学习习惯的基础,也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效果,保证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部分家长对此却不以为然,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甚至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存在一些错误认知。有的家长错误地认为孩子进入学校后,教育的接力棒就交给学校了,与自己无关。实际上,刚上幼儿园的幼儿,其学习习惯尚未养成,身心发展也不健全,进入幼儿园后很容易出现情绪失落等情况。对此,家长应多与教师沟通,紧跟学校的步伐,与学校紧密合作,时刻关注孩子在学习以及生活等方面的需求,这样才能构建高质量的学习环境,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另外,家长与教师之间和谐的关系、良好的沟通,便于家长、教师全面了解幼儿,掌握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在课堂上和一日生活中给予其针对性的、专业性的指导。
幼儿在幼儿园养成的学习习惯与进入小学后的学习效果有直接的关系,并影响到其可持续发展。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有15%到35%的学生学习能力与小学的入学要求是不符的。这其中,学习习惯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主要表现为上课不认真听讲,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不会主动思考,不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等,学生的这些情况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而且,具有这些不良学习习惯的学生进入小学之后很容易成为学困生,不仅学习效率不高,长期下去还会影响到身心的正常成长。因此,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前移,在幼儿园阶段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有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学校的学习环境,这对于减轻其学习压力,帮助他们坚定学习信心、提高学习质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另外,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是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教师和家长十分关注的问题。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有很大的差异性,幼儿年龄小,自制能力弱,适应能力差,各种各样的不适问题经常发生,对于部分幼儿来说,幼升小的过渡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农村幼儿园要积极挖掘家庭教育的力量,共同致力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并提高学习效果。
1.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缺少与家长的沟通
从目前农村幼儿园家校互动情况来看,部分幼儿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在教学与生活管理中缺少与家长的有效交流、互动,没有利用好家长这一有效的教学资源。有的教师甚至错误地认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应是分开的,家庭教育由家长在家中完成,学校教育是属于自己负责的工作范畴,不需要家长参与其中。另外,农村幼儿家长尤其是隔辈幼儿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沟通起来不顺畅,因此部分幼儿教师不愿意与其主动沟通幼儿在园的情况。这就导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没有做到完美衔接,缺少通力合作,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教育效果。
对于幼儿来说,家庭和幼儿园是其最熟悉的两个环境,他们每日的活动都是在这两个场所完成的,因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对幼儿来说同等重要。只有两者保持一致性,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才可以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因此,幼儿园教育不应该局限在学校内,应该与家庭教育联系在一起,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提升学校教育效果。
2.学生家长对家校合作的意识不强
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不高是影响家校合作效率的重要因素。部分农村学生家长学历低,教育观念落后或工作繁忙,将学生送到学校后很少参与其管理,另外有的学生是由家里老人负责接送。这样,部分家长平时与学生及教师的沟通就非常少,即使学校发出活动邀请,有的家长也会以工作繁忙为由推脱。而家长不重视学校教育,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淡薄,是影响家校共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情况如果长期存在不仅导致学生在校、在家期间无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影响到其长远发展。
3.教师和家长教育观念存在差异性
目前,农村学生家长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其逐渐意识到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于是主动将孩子送到幼儿园接受教育,这是家长在教育理念上的进步。但是部分农村学生家长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与教师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双方在沟通上有一定困难。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初心和目标应该是一致的,要对学生提出一致性的要求,并坚持同一个理念,坚持同一个教育原则。教师和家长只有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保持一致性,相互信任,共同努力,才能提高沟通成效,才不会因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分歧而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另外,部分农村学生由祖辈照顾,而祖辈监护人年龄较大,存在溺爱等情况,育儿观念也陈旧,对现代育儿方法了解得很少。而部分教师因与学生祖辈监护人存在育儿上的分歧,不愿意指导学生祖辈监护人,或在与其沟通时,态度上不夠友好,而这容易引起学生家长的不满,进而影响到家校沟通的有效性。
4.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缺乏和谐性
从农村幼儿园家校互动的情况来看,对于学校安排的家校互动活动,有的家长了解得比较少,甚至存在被临时通知的情况。而临近活动日期接到活动通知,家长就没有时间了解活动的目的以及具体的流程,经常性地被通知更容易使家长产生厌烦等情绪,甚至出现不愿意主动参加活动的情况。
家校互动是建立在双方平等的基础上的,双方只有互相尊重,才能够保证互动的有效性。但目前,部分教师在开展家校互动时,只考虑到学校对活动的要求,忽视家长的需求,导致家长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从而打击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而长期不被重视的感觉还会导致家长出现失落情绪,对教师敬而远之。另外,有的教师由于缺乏教学经验,不能很好地处理家长提出的一些不合理要求,一味地妥协、退让,这在某种程度上弱化了自身的教育功能,同样不利于家校合作的顺利开展。
5.幼儿园对家校共育缺乏重视
目前,部分农村幼儿园在制订教学计划、策划家校共育活动时缺少家长的参与,忽视家长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这极大弱化了家庭教育的功能。虽然,幼儿园每个学期都会组织家长会、家校联谊会等活动,但部分活动在做表面文章,形式主义严重。另外,部分幼儿园在家校共育方面选择安于现状,少作为,不作为,这对教师和家长参与家校共育的积极性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1.积极组织家校互动活动
农村幼儿园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开展家校活动时,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和互动。其中,有的幼儿自控能力比较差,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家长、教师和幼儿应共同努力。部分农村幼儿家长受多种因素影响,对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意识不强,并缺少与教师的有效沟通,即使沟通也不知说些什么。因此,幼儿教师在家校互动中要积极主动地组织、开展互动沟通活动,调动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积极性,让家长认识到幼儿园阶段培养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落实到实践中。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过程,教师和家长都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2.发挥幼儿在家校互动中的作用
幼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对事物的理解不全面。因此,家校合作最重要的任务是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小学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幼儿是家校互动的主体,是教师和家长沟通的桥梁,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家校互动,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组织的各项活动,高效参与各种类型的亲子互动活动等,对于增进亲子关系、增进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外,家校互动中幼儿的积极参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对学习的紧张情绪,随着参与感的提升,其自信心和荣誉感等也会随之增强。
3.积极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
在农村幼儿园家校合作中,教师的作用非常关键,其要与家长建立平等的关系,多沟通,多互动,多听家长的想法和建议。教师通过倾听家长的建议,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可进一步完善家校互动的内容,使家校互动更加高效、顺畅。另外,教师积极倾听,适时引导,还可为家长指明家庭教育的方向,使家长更积极地参与家校互动,这对于提升家校互动的效率具有积极意义。家长和教师在教育目标上是一致的,双方的初衷都是为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要积极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取得家长的信任,引导家长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双方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4.采取多元化的家校互动方式
农村幼儿园家校互动最常见的形式是家长会或家访。开家长会时,教师面对的是所有的家长,在沟通方面缺乏针对性,主要以讲解为主,家长很少参与其中。另外,每个班级的幼儿都比较多,教师无法在家长会上对每一个幼儿的身心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因此,家长会的效果会打折扣。家访指的是教师到幼儿家中进行一对一的沟通。这种沟通方式更具针对性,教师可以直接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家庭环境、学习情况等,但是耗费的时间比较长。对此,教师在家校互动上要积极拓展其他方式,比如问卷调查、亲子活动、网络交流等。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微信等聊天软件逐渐普及,这为家长和教师之间的实时沟通提供了便利,家长和教师可以随时在微信中交流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这不仅便于教师、家长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还极大提升了家校互动的效果。这其中,问卷调查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家校互动方式,教师可以设计固定或开放性的问题让家长回答,汇总后,分析幼儿在学习习惯养成上存在的共性问题或个性问题,从而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指导工作。另外,亲子活动也可以有效增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互动。例如,在中秋节即将到来之际,教师可以组织一个“庆中秋”的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一起猜灯谜、做月饼。这样的亲子活动不仅可以让幼儿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还可以增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联系,为家校合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1.学习习惯养成的前移
大班幼儿正处于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教师在此阶段要积极与家长沟通,双方共同努力,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要求。大班阶段幼儿学习习惯的前移不代表学习内容的前移,而是习惯养成的前移,即大班阶段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计划等要与小学阶段的学习要求对接,逐渐帮助幼儿做好幼小衔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坚持一课一目标的原则,重点集中幼儿的学习注意力,锻炼幼儿听课的持久性,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鼓励他们积极地思考,并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对幼儿的学习行为进行积极干预,逐渐地将幼儿的学习习惯养成前移。
2.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
目前,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两张皮”的现象比较明显,部分幼儿教师对小学教育不了解,甚至在幼小衔接阶段过度讲解小学一年级的内容,造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严重。因此,教师和家长之间要加强沟通,双方取得足够的理解和信任后,可在学校和家庭中共同对幼儿进行引导,不断提升幼儿对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前移的适应性,即进行适应性教育,提升社会行为教育以及学习习惯养成教育的强度。另外,教师要改变幼儿园大班的授课方式和课堂组织形式,逐渐调整幼儿的学习习惯,为日后小学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幼儿受益终身。因此,当幼儿进入大班后,教师和家长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其学习态度,重点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例如,在大班阶段,教师可以适当安排一些幼儿可自主完成的家庭作业,如绘画、阅读以及体育锻炼等。家长要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督促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科学地安排时间,使孩子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即从家庭层面强化学习习惯的培养。
目前,农村幼儿园家校互动存在教师观念保守、家长意识不强、幼儿园不重视以及教师、家长教育观念差异大、关系不和谐等问题,导致家校互动流于形式,表面文章情况严重。而互动教育机制的不成熟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效率,影响到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幼儿园家校互动的目的是通过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组织家校互动活动,并发挥幼儿在家校互动中的主体作用,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采取多元化的家校互动方式,让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前移,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促进其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虹.家校互动软件应用对家长参与和家校关系的影响[D].上海社会科学院,2020.
[2]边玉芳,周欣然.家校互动不良的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9(11).
[3]陈玉贞.幼儿教育中家校互动的创新策略浅探[J].中华少年,2019(32).
[4]茆桃平.农村学校家校互动的研究[J].教育,2019(23).
[5]卫昔月.基于校园平台下小学生家校互动学习模式构建及实施效果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9.
[6]韩金宏.农村教育家校互动的效果浅析[J].內蒙古教育,2018(10).
[7]王晓东.基于微信的小学低年段家校互动策略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8(04).
[8]党姝函.初中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家校互动干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9]姜文厚.农村小学班主任利用网络开展家校互动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6(30).
[10]李婷.小学城乡家校互动现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
[11]崔忠杰.提升家校互动层次,促进学生自主、全面发展[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04).
[12]魏周河.浅议家校互动的方式及应注意的问题[J].中学教学参考, 2011(09).
Rural Schools Pay Attention to Home-school Interaction to Cultivate Students Good Learning Habits
Han Jinlan
(Anyuan Kindergarten, Anyuan Town, Tianzhu Tibetan Autonomous County, Gansu Province, Tianzhu 733203, China)
Abstract: Education is not limited to schools. The greatest effect of education is the consistency between school and family education. Good home-school interaction is based on the respect for educational consistency between family and school. Among them, teachers play a leading role and parents actively cooperate. Both sides work together to develop students learning habits and improve their learning ability. In rural schools,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home school interaction, such as conservative concept of teachers, weak awareness of parents, lack of attention in kindergartens, great differences in educational concepts between teachers and parents, disharmonious relationship and so on. Based on this, teachers should actively organize home school interaction activities, give play to the main role of children, take seriously the feedback of parents and students, and enrich the way of home-school interaction.
Key words: ruralschools;home-schoolinteraction;studyhabits;concept;consciousness;activ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