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娩后新生儿低血糖的护理

2022-05-30 00:17林少英
糖尿病新世界 2022年3期
关键词:血糖值预防性低血糖

林少英

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福建福州 350001

孕母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可导致胎儿体内的胰岛细胞代偿性增生,而胎儿出生后胰岛素水平依旧处于高位,容易出现低血糖,国内通常将血糖值<2.2 mmol/L的新生儿诊断为新生儿低血糖症[1]。低血糖会致使新生儿大脑失去基本的能量供给,影响神经细胞代谢活动,如不及时治疗可造成永久性脑损伤,因此,针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新生儿,医院通常会在其出生后转送至新生儿科,给予护理。常规护理主要有监测新生儿意识、呼吸、心率、体温体质量及血糖水平等,发现异常后护理人员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协助医生予以处理,但通常缺少对新生儿低血糖的预防干预措施。预防性护理是顺应现在医学模式转变的新型护理模式,不同于常规护理中的出现症状后处理,该护理模式除严密监测新生儿血糖水平外,还需要依据低血糖风险因素给予干预措施,尽可能避免低血糖造成脑组织细胞变性损伤[2]。目前预防性护理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新生儿的相关文献较少,基于此,该研究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2月该院收治的10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所产新生儿,旨在探究该护理模式的干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102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所产新生儿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参考组(n=51)、观察组(n=51)。纳入标准:①孕母符合《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3]中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②孕母复诊、生产及新生儿资料完整;③住院时间>24 h。排除标准:①早产儿、巨大儿;②母体无糖尿病史;③先天代谢性疾病。研究已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两组监护人均自愿签署该研究知情同意书。参考组男26例,女25例;胎龄37~42周,平均(39.56±2.07)周;出生体质量2.3~3.9 kg,平均(2.97±0.43)kg。观察组男28例,女23例;胎龄37~42周,平均(39.43±2.04)周;出生体质量2.4~4.0 kg,平均(3.05±0.40)kg。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监测新生儿的生命体征,观察其意识、哭声、肌张力或抽搐情况,若出现呼吸暂停,立即予以足底刺激、拍背等进行初步处理,通知医生并协助其进一步处理;依据新生儿的血氧饱和度决定是否给氧;定时监测新生儿血糖,予以母乳或配方奶喂养。

观察组在参考组基础上给予预防性护理,具体如下。

①成立预防性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组员有新生儿科主任1名、责任护士6名;护士长与新生儿科主任对责任护士进行集中培训,培训内容含有新生儿低血糖病因、高危因素及预防性护理要点,培训结束后统一考核;护士长与新生儿科主任共同分析新生儿低血糖的风险因素,制订具有针对性的血糖管理方案。

②密切观察病情及血糖变化:新生儿从产科医院转至我科时,由责任护士密切观察新生儿神态、皮肤颜色、呼吸等,一旦出现皮肤苍白、发绀、嗜睡等异常情况,立即检测其血糖值并上报医生;对于不同血糖值的新生儿予以分级管理,将血糖值为3.9~6.1 mmol/L的新生儿视为常规干预对象,每日使用微量血糖仪测定其血糖水平;将血糖值>2.2 mmol/L且<3.9 mmol/L的新生儿视为风险干预对象,当新生儿血糖值<2.6 mmol/L时给予母乳或配方乳积极喂养,对于无法吸吮者则立即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营养,同时依据血糖仪检测结果及时调整输注量与速度,注意避免输注高浓度的葡萄糖或脂肪乳,保持新生儿血糖值为3.36~6.72 mmol/L为宜,预防医源性高血糖;新生儿血糖值<2.2 mmol/L则诊断为低血糖症,视为重点干预对象,应通知医生,遵医嘱配合进一步治疗。

③补充能量:新生儿出生后可进食者需尽快给予开奶,喂奶时应将新生儿头部偏向一侧,保持其呼吸道畅通,避免误吸;对于无法进食者,需要立即建立静脉通路,输注10%葡萄糖,严格执行输注量及速度,若为小于胎龄儿、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则依据6~8 mg/(kg·min)进行调整,若适于胎龄儿则依据4~6 mg/(kg·min)进行调整,保持新生儿血糖值在正常范围内,即3.3~6.1 mmol/L;对于已诊断为低血糖症的新生儿,不论有无症状均应给予10%葡萄糖注射液,以100~200 mg/(kg·min)的速度静脉缓慢推注,再给予静脉滴注,维持速率为8 mg/(kg·min),直至血糖值归于正常值并趋于稳定。

④注意保暖:低血糖患儿50%可出现低温症,且新生儿的中枢及外周的体温调节机制尚未完善,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需要保持室内温度为22~26℃,湿度为50%~60%;置于预热好的辐射台上,必要时可将新生儿置于保温箱内,调节保温箱温度以维持新生儿的日体温为36~37℃;为新生儿清洁皮肤后立即将其彻底擦干,减少散热。

⑤控制感染:加强护士的手卫生意识,接触新生儿前后均做好手部卫生,新生儿用具必须专人专用、定期进行消毒,若为布类用品则使用高压蒸汽消毒;采集其血液标本以检测其血糖值时需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房间内定期通风1 h;患儿的衣物尽可能选择棉等柔软的材质,保持其床单位干燥、洁净、平整;保持脐部、臀部及皮肤洁净,适当使用润肤油涂抹皮肤,预防感染。

1.3 观察指标

①于两组新生儿出生1、3、9、12、24 h后使用血糖仪采集其足跟部血糖,记录并对比两组新生儿的血糖水平。

②于护理前、护理后(即出院当天)采集两组静脉血5 mL,测定样本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E)。

③统计两组新生儿出生24 h内的低血糖(诊断标准:血糖值<2.2 mmol/L)发生率。

④记录两组血糖正常时间、住院时间。血糖值3.9~6.1 mmol/L视为正常。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不同时间血糖变化对比

观察组新生儿出生1、3、9、12、24 h的血糖水平均较参考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不同时间的血糖变化对比[(±s),mmol/L]

表1 两组新生儿出生后不同时间的血糖变化对比[(±s),mmol/L]

组别出生1 h 出生3 h 出生9 h 出生12 h出生24 h参考组(n=51)观察组(n=51)t值P值2.87±0.33 3.16±0.35 3.014 0.009 2.60±0.39 3.10±0.31 5.018 0.001 2.51±0.32 2.87±0.36 3.737 0.001 2.62±0.28 2.92±0.30 3.655 0.001 2.89±0.28 3.11±0.35 2.454 0.035

2.2 两组新生儿护理前后炎症指标对比

两组护理前的CRP、IL-6、N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CRP、IL-6、NE水平均较参考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护理前后炎症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新生儿护理前后炎症指标对比(±s)

注:与同组护理前相比,△P<0.05

组别CRP(mg/L)护理前 护理后IL-6(pg/mL)护理前 护理后参考组(n=51)观察组(n=51)t值P值2.34±0.45 2.32±0.41 0.164 0.947(1.71±0.40)△(1.35±0.26)△3.773 0.001 16.03±1.24 16.00±1.19 0.087 0.935(14.22±1.09)△(13.20±1.04)△3.385 0.002 NE(×109/L)护理前 护理后0.93±0.20 0.95±0.19 0.363 0.754(0.72±0.18)△(0.56±0.15)△3.414 0.002

2.3 两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较参考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对比[n(%)]

2.4 两组新生儿血糖正常、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血糖正常、住院时间均较参考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新生儿血糖正常、住院时间对比[(±s),d]

表4 两组新生儿血糖正常、住院时间对比[(±s),d]

组别血糖正常时间 住院时间参考组(n=51)观察组(n=51)t值P值5.65±1.10 4.48±0.65 4.579 0.001 7.20±1.33 5.66±1.02 4.594 0.001

3 讨论

新生儿低血糖主要由机体葡萄糖摄入、消耗失去平衡所致,其病因与低体温、孕母血糖高、肝糖原储存不足等密切相关。大多新生儿低血糖患儿缺乏典型症状,而症状性患儿可表现为低体温、面色紫绀或苍白等,严重者可出现震颤、惊厥或呼吸暂停,持续反复的低血糖会造成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的损伤及后遗症[4]。因此,对于出生后的新生儿,不仅要予以血糖及病情的干预,还需要加强新生儿低血糖的预防干预措施,最大程度避免脑损伤。

预防性护理是指护理人员主动对疾病潜在风险予以整理,从而围绕风险因素展开系列干预的新型护理模式。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出生1、3、9、12、24 h的血糖水平均较参考组高(P<0.05),这说明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新生儿出生后采用预见性护理,有助于控制新生儿血糖水平。多数低血糖的新生儿并无症状症状及体征,诊断主要依据血糖监测,而预见性护理工作展开前,医院已加强责任护士的培训,进一步强化其对新生儿低血糖护理意识[5]。加强新生儿血糖监测,依据新生儿血糖值予以分级管理,可以加强对低血糖风险新生儿的干预,及时发现血糖值异常,积极予以针对性干预。胎儿肝糖原的储存主要集中于孕期最后1~2个月,小于胎龄儿、低出生体质量儿等体内贮存的肝糖原少于足月儿,然而出生后代谢需要的能量高,此时摄入不足极易诱发低血糖[6]。因此,预见性护理中于新生儿出生后尽快予以母乳、配方乳喂养或输注葡萄糖,有益于调节新生儿血糖水平。新生儿感染时可引起机体炎症,此时糖代谢率与平均葡萄糖消耗率较正常儿增加,同时消化、吸收能力减弱,极易诱发或加重低血糖[7-8]。该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CRP、IL-6、NE水平均较参考组低(P<0.05),这提示预见性护理可以显著减轻糖尿病母儿的炎症反应。新生儿免疫及抵抗力低下,护理中加强手卫生、定期消毒用具及通风等措施可以减小空气、物品污染风险,同时,给予配方乳喂养,其中含有的乳糖有益于机体消化、吸收[9-10];输注葡萄糖可快速补充机体所需能量及营养物质,进一步提高机体抵抗力,有效避免感染发生,从而减轻新生儿的炎症反应[11-12]。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较参考组低(P<0.05),这提示预见性护理可以减少糖尿病母儿低血糖的发生。配方乳的营养成分接近母乳,酮体浓度较高,早期进行喂养有助于新生儿建立低血糖耐受[13-14];低体温可刺激棕色脂肪,增加糖原消耗量,加强保暖干预可以保持室内温度均衡,维持新生儿正常体温,降低其热能消耗,故可减少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15-16]。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糖正常、住院时间均较参考组短(P<0.05),这说明预防性护理有益于加快新生儿的血糖水平恢复,显著缩短其住院时间。围绕新生儿低血糖的风险因素开展预防性护理,可以减少或消除诱发低血糖症的因素,当新生儿血糖水平趋近于干预临界线时可快速察觉出,并给予针对性措施,有利于控制新生儿的血糖水平,缩短其住院时间[17-18]。

综上所述,预防性护理有助于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新生儿血糖水平,减轻其炎症反应,还有助于降低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加快其血糖水平恢复,从而有效缩短其住院时间。

猜你喜欢
血糖值预防性低血糖
运动及饮食治疗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值的影响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微表处在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中的应用
馆藏唐卡保管与预防性保护
高等级公路机电系统预防性维护探索与实践
新生儿低血糖108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