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不同使用方式在小儿糖尿病中的治疗效果

2022-05-30 00:17雷海燕
糖尿病新世界 2022年3期
关键词:胰岛素泵血脂胰岛素

雷海燕

德阳市人民医院儿科,四川德阳 618000

在饮食结构和环境改变等因素影响下,小儿糖尿病的患病人数逐年增多,其病因是胰岛素分泌量减少和糖代谢障碍[1]。患儿体质量减少,饮食量增多,尿量增加,且首发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和酮症酸中毒等,严重者可见神志不清。该病可发于儿童不同年龄段,如学龄期和青春期等,致病因素为长期摄入过量的牛乳蛋白、病毒感染与自身免疫缺陷等。小儿糖尿病持续进展会诱发血管病变和肝肾损伤,需要予以对症治疗。胰岛素注射是小儿糖尿病的常用方法,但使用方式不同,其临床疗效存有差异[2]。为此,该研究选取2019年8月—2021年8月间入院治疗的88例小儿糖尿病患儿为研究对象,用于分析胰岛素不同使用方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8例小儿糖尿病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分组,A组44例,男:女比例为30:14;年龄2~13岁,平均(6.24±1.05)岁;病程0.6~3.3年,平均(1.89±0.28)年。B组44例,男:女比例为28∶16;年龄3~12岁,平均(6.18±1.08)岁;病程0.5~3.4年,平均(1.85±0.24)年。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对所用胰岛素行过敏检测,结果显示符合用药指征;身体器官功能正常;患儿具备基本的表达能力;患儿家属对研究知情而且完全同意。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病史者;合并先天性缺陷者;临床资料缺失者;难以全程参与研究者。

1.2 方法

B组的使用方式为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在三餐前行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睡前再次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结合患儿的血糖值确定胰岛素用量。选择药物诺和灵(批准文号H20160215),在入院前使用剂量的80%前提下加5 U。

A组的使用方式为胰岛素泵输注治疗,使用便捷脉冲式胰岛素泵,对输注部位进行清洁与消毒处理后,结合患儿的血糖值、年龄与病程确定胰岛素泵参数。检查胰岛素泵的功能性和储存液的通畅性,仪器功能正常则将胰岛素置入胰岛素泵内。男患儿的输注部位在上腹部,女患儿在下腹部,与肚脐间距离74.5 cm。待针头置入皮下后使用贴膜进行有效固定,而后输注胰岛素,药物同为诺和灵,起始剂量设定0.49 U/kg,监测患儿的血糖值并合理调节胰岛素使用量。胰岛素治疗期间监测饮食与睡眠状态,动态化掌握血糖变化。

两组患儿均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①血糖、血脂指标: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于空腹状态下采集患儿静脉血3 mL,使用便捷式血糖检测仪测定空腹血糖(FPG)与餐后2 h血糖(2 hPG),使用便携式糖化血红蛋白测定仪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使用酶法检测三酰甘油(TG),过氧化氢酶清除法检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②康复指标:观察两组患儿的血糖恢复时间、胰岛素用量和住院时间等康复指标。③炎症因子和血钾、血钠指标: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在空腹状态下,采集患儿静脉血5 mL,将其置入试管内并在室温条件下放置3~6 h,离心处理5 min,转速为3 000 r/min,使用竞争性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白介素6(IL-6)、IL-18、IL-12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使用直接电位法测定血钾与血钠指标。④不良事件:漏液、低血糖、针刺伤与穿刺感染。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血糖、血脂指标比较

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的血糖、血脂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A组患儿的血糖水平低于B组,除HDL-C外,A组患儿的血脂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血糖、血脂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血糖、血脂指标比较(±s)

组别血糖FPG(mmol/L) 2 hPG(mmol/L) HbAlc(%)血脂(mmol/L)TG HDL-C LDL-C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A组(n=44)B组(n=44)t值P值12.24±1.65 12.26±1.69 0.056 0.955 5.60±0.68 8.21±0.75 17.101<0.001 17.26±2.33 17.52±2.31 0.526 0.600 6.21±0.58 7.95±0.65 13.249<0.001 7.66±0.98 7.68±0.97 0.096 0.924 5.85±0.66 6.72±0.69 6.044<0.001 2.34±0.58 2.36±0.55 0.166 0.869 1.20±0.32 1.86±0.39 8.678<0.001 2.22±0.56 2.23±0.59 0.082 0.935 3.05±0.09 2.42±0.11 17.268<0.001 2.48±0.99 2.49±0.97 29.403 0.000 1.26±0.57 1.75±0.52 4.213<0.001

2.2 两组患儿康复指标比较

A组患儿的康复指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康复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儿康复指标比较(±s)

组别 血糖恢复时间(d) 胰岛素用量(U/d) 住院时间(d)A组(n=44)B组(n=44)t值P值5.81±0.85 9.81±0.95 20.814<0.001 37.22±2.95 43.26±2.97 9.571<0.001 7.21±1.05 10.29±1.08 13.563<0.001

2.3 两组患儿实验室指标比较

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的实验室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A组患儿的实验室相关指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实验室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儿实验室指标比较(±s)

组别A组(n=44)B组(n=44)t值P值IL-6(ng/L)治疗前 治疗后IL-18(ng/L)治疗前 治疗后76.25±1.32 76.28±1.33 0.106 0.916 71.21±1.25 74.26±1.29 11.263<0.001 330.25±8.26 330.24±8.29 0.006 0.995 322.12±5.85 327.12±5.91 3.988<0.001 IL-12(ng/L)治疗前 治疗后35.02±2.32 35.04±2.33 0.040 0.968 30.41±2.02 32.45±2.05 4.702<0.001

续表3

2.4 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A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小儿糖尿病的血糖控制难度较大,自身免疫功能较差,可能在外伤或是感染等因素影响下导致酮症酸中毒等情况[3]。小儿糖尿病的致病因素较多,如遗传学因素、环境改变和饮食不当等,病理表现为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空腹或餐后血糖明显升高[4]。小儿糖尿病起病急,病情较危重,患儿的症状为饮食量突然增加、尿量与饮水量增加等,体质量无变化或是缓慢增长,部分患儿的体质量下降。病情进展后,患儿于夜间的口渴症状加重,同时出现遗尿或消瘦表现[5]。多数患儿家属对于小儿糖尿病的认知度有限,疾病初期难以及时发现临床表现,多于酮症酸中毒后发现患儿的恶心呕吐和厌食表现,此时降糖难度较大。相较于成年患者,小儿糖尿病的降糖治疗方案有限,常规口服药物的剂量难以把控,用药后可能导致多种不良反应,因此不建议采取药物治疗。胰岛素皮下注射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胰岛素注射方式发挥患儿体内的胰岛素功能,从而起到降糖效用[6-7]。但皮下注射给药方式对于人体胰岛素分泌功能的模拟能力不强,可能导致胰岛素药物作用难以充分发挥等不良情况,治疗效果有限。胰岛素泵治疗可以持续性泵入胰岛素,药物的输注时间较长,因此抗胰岛素激素的治疗作用更为持久和有效,可以避免胰岛素经皮下组织吸收,所以治疗安全效益更高[8]。胰岛素泵可借助软管连接人体,使胰岛素持续输注,更类似于人体胰腺的胰岛素分泌过程,可发挥人工胰腺作用。在胰岛素泵内部设置储药器,在药物存储后启动电源便可通过马达转动持续性输注药物,可选择短效或速效胰岛素,药物选择性更广泛[9]。胰岛素泵可以小剂量治疗,胰岛素的总使用量更少,但是降糖效果稳定且可靠。在治疗前可以向患儿与家属讲明胰岛素泵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获得其配合,这是胰岛素泵成功治疗的关键因素之一[10-11]。

结果显示,治疗2周后,A组患儿的FPG与2 hPG的血糖水平均较B组患儿降低,A组患儿的TG与LDL-C血脂水平较B组患儿低,HDL-C血脂水平较B组患儿高(P<0.05)。说明胰岛素泵治疗可以有效降糖与降脂,防止因血糖持续升高影响血脂代谢水平,可以尽量抑制高血糖和高血脂相关性合并症。A组患儿的血糖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B组患儿,A组患儿的胰岛素用量少于B组患儿(P<0.05)。说明胰岛素泵治疗可以缩短患儿的血糖恢复时间和治疗周期,且能尽量减少胰岛素的实际使用量,减轻治疗负担,对于病情转归具有积极意义[12]。治疗2周后,A组患儿的实验室指标优于B组患儿(P<0.05)。说明胰岛素泵可以更为显著的改善患儿的实验室指标。其中,IL-6、IL-18、IL-12与TNF-α是前炎性细胞因子,分泌于T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与成纤维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等非免疫细胞,对于细胞的分化与增殖过程具有调节作用,可以参与到免疫调节机制与组织修复过程中[13-14]。小儿糖尿病患儿的身体机能异常,免疫系统与组织修复系统遭受干扰,可能诱发其他免疫缺陷性疾病。血钾、血钠是酮症酸中毒和组织缺氧等病理表现的敏感性评估指标,小儿糖尿病患儿多伴有血钾、血钠水平升高表现,可以此判断患儿的机体代谢异常表现,进而合理制订治疗措施[15]。胰岛素泵治疗可保证胰岛素的充分吸收,缩短胰岛素的起效时间,明显提升胰岛素的生物利用度,因此其对于以上指标的调节作用更为显著。A组患儿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B组患儿降低(P<0.05)。说明胰岛素泵治疗的安全性更高,原因是胰岛素泵无需重复穿刺,不易导致因穿刺操作造成的针刺伤和穿刺感染等并发症,治疗痛苦度较低。但胰岛素泵治疗期间可能导致漏液或是低血糖情况,需要定时检查针头情况,保证其有效固定,同时应检测患儿的血糖变化,治疗期间告知家属可为患儿进食,防止因饥饿导致低血糖[16]。

综上所述,为小儿糖尿病患儿实行胰岛素泵输注治疗的效果较佳,可以保证治疗安全性与高效性,适用于小儿患者的降糖治疗。

猜你喜欢
胰岛素泵血脂胰岛素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你了解“血脂”吗
内分泌科实施科外带胰岛素泵应用的管理体会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临床效果探讨
门冬胰岛素30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初诊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49例
胆宁片治疗胆囊摘除后血脂升高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