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效应对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提升研究

2022-05-30 02:19文蕊瑞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心理效应教学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

[摘  要] 心理效应渗透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对教学效果既有积极正向的影响,又有消极负向的影响。为了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课堂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了解和掌握心理效应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发挥积极心理效应功能,规避消极心理效应,从积极心理效应中总结经验,从消极心理效应中反思问题,趋利避害地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心理效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如何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一直是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而学界针对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含义基于不同的视角也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一、理论回顾及界定

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即大部分人在某種相似的情况下受到相似的刺激,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相同的反应。例如,在人们大脑中存有关于某些事和某一类人的固有观点和印象,这种被人们熟知的心理现象被称为“刻板效应”。再如,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通过鼓励或者批评对学生的心理状态产生的重大影响,强化或者弱化学生的某些行为,会影响学生的自身评价,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奖惩效应”。上述这些心理反应被人们统称为心理效应。心理效应实际上是存在于人们心中的一种固有意识,或者是由于已经认知物体的影响形成的心理准备状态。简要地说,心理效应是人们无意识的一种惯性思考,具有特定的倾向性。它会使人们对他们所得到的信息进行主观的说明和理解,主观地看待客观信息,影响社会认知和评价。

心理效应多种多样,它们彼此之间既有普遍性又存在差异性。教育工作者应适当掌握一些心理效应的运用方法,有助于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根据心理效应的性质进行分类,心理效应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积极性心理效应或积极性大于消极性的心理效应、消极性心理效应或消极性大于积极性的心理效应、积极心理效应和消极心理效应并存的心理效应。依据心理效应的作用范围进行分类,心理效应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个体心理效应、人际交往性心理效应、群体心理效应。从思政课教学过程的视角分类,可以将心理效应分成四类:第一类是识人中的心理效应。这类心理效应指的是思政课教师和学生在相互认识的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效应,如刻板效应、体貌效应、首因效应等。第二类是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效应。这类心理效应是在思政课授课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换信息,沟通时产生的心理效应,如从众效应、罗森塔尔效应、超限效应等。第三类是自我教育中的心理效应。顾名思义,这类心理效应通常出现在学生自我反思的过程中。这类心理效应对学生的自我教育有正向或负向的引导,如自我暗示、自我定位、镜像效应等。第四类是管理中的心理效应。这类心理效应指的是教育者在思政课教育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效应,如霍桑效应、鲇鱼效应、德西效应等。

二、心理效应对思政课教学的作用

从本质上来看,思政课是一个心理沟通与信息传递的过程,相关教育者应遵循心理学规律,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发挥积极心理效应的作用,并有效规避消极心理效应,从而更好地把握和利用思政课教学的相关规律。这不仅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还有利于促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对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期望效应、从众效应、超限效应等心理效应。了解和利用这些心理效应,不仅可以影响教育对象的学习态度和行为方式,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育内容的可接受性。

(一)增强思政课的感染力

在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教育者的心理暗示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遇到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教师要客观地对待学生,提出批评和建议,同时要表达出自己的期望和鼓励。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正确地对待批评,又可以促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积极进取、改正错误,不断取得进步。如可以运用罗森塔尔效应,通过假设的正面形象促使学生自省与反思,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目的。教师的心理暗示在教育过程中可起到关键作用。思政课教学过程是一个双向沟通的过程。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期望效应所能起到的正面效果,明白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发送有效的教育信息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来实现的。只有积极运用期望效应,增强思政课的感染力,教师才会在课堂上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

教育者创设某些积极心理效应产生的条件,推动积极心理效应的产生,可以很大程度地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从而优化课堂教学,促进高质量教育的发展。从众也叫顺众,指某人从事某种活动是由于其他人都这样做。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有分歧时,会感到群体的压力,这种压力会迫使个体违背自己的意愿,顺从群体而做出与群体一致的行为。在教学工作中使用从众效应,能够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有效遏制不良行为,这种遏制是无形的,教育者无须花费精力去做大量的说服教育工作。

当然,从众效应的另一方面,是学生容易因为盲目地顺从教师或大多数同学的意愿,而放弃自己的想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因此,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克服盲目从众心理,培养发散思维。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制造这种“偏离”机会,变“讲”师为“导”师,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就能改变这种盲目从众的现象。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发散思维会得到锻炼,从众心理随之消失,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增强思政课的认同力

正确认识教育对象的心理活动现状是思政课取得实效的前提,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建立在对教育对象思想政治品质现状及对教育对象心理状态熟悉、了解的基础上。如超限效应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课程时间的分配,照顾到学生的上课情绪,不能在大家都感觉超过承受限度的时候还不停地讲授。适度的刺激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过度的刺激会让人有厌烦心理,反而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同理,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是有限的,所以思政课教师必须合理安排课程结构和时间,丰富教学方式,让学生有缓解的时间,以此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由此可见,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可以有效地提升课堂效率,避免消极心理效应。

三、提升心理效应在思政课教学中有效性的方法

思政课教学与其他课程的教学看上去形式相似,实则大有不同。思政课教学有严格的意识形态规范,既需要营造平等、开放、宽容的课堂氛围,又要紧抓思政课的育人目标。教育者要完成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不仅要掌握受教育者的心理特征,还要谙熟心理效应特定原则的运用。

(一)运用心理效应增强思政课教学准确性的方法

思政课中的心理效应非常多,而且每种心理效应发挥作用的原理不同,其产生所需要的刺激和条件不同,特征与形态不同,生成与功能不同。如果要使用心理效应,教师就不能只停留在单一认识的水平上。学生的心理结构特征独特而复杂,单一的心理效应只能起到临时作用。要通过使用各种心理效应来达到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教育相互统一和谐的理想效果,就要求教师巧妙地使用各类心理效应,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学习欲、思考能力。教师只有谙熟有关心理效应的内容、成因及产生原理,才能自如地把心理效应运用于思政课教学中。

心理学中的贝尔纳效应启示思政课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目标。南风效应启示教育者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和关怀,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尊师重道,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反之,教师和学生之间如果产生隔阂与矛盾,会使师生之间情感对立,从而降低教学效率,影响教学效果,甚至影响教学管理。霍布森选择效应则提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避免僵化的形式主义,给学生适当的空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此外,还有正面激励学生的门槛效应、循序渐进开展教育工作的拆屋效应、防患于未然的禁果效应、发挥学生在集体中作用的鲇鱼效应等。

教师只有通过深入了解和正确掌握上述这些心理效应,才能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巧妙地、恰当地加以运用,减少或避免消极作用的产生,发挥其积极作用。

(二)运用心理效应提高思政课教学科学性的方法

心理效应种类多样,对心理效应的使用一定要扬长避短、辩证运用。许多心理效应的正向引导作用和负面影响并存,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正确理解和发挥心理效应的正向引导作用,同时预防心理效应负面影响的产生或者尽量减少心理效应的消极作用对受教育者产生的影响。如合理运用马太效应。罗伯特·莫顿把马太效应归纳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在某一个方面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从而造成两极分化现象。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成绩优异和成绩较差的情况。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差别对待学生,对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予过多的夸赞和表扬,可能会导致被夸赞者骄傲自满,而忽视那些成绩一般但取得了进步的学生,则会使他们丧失信心。对于成绩较差或犯错的学生,如果教师一味地对他们进行批评和教育,容易促使他们自暴自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一视同仁,客观公正地看待学生及处理问题。带有主观偏见去对待学生和处理问题,不仅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还可能引起学生间的内部矛盾,使问题更加严重。此外,在运用首因效应时也要注意其影响。在思政课上,教师要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个第一次,如在和学生第一次接触时争取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为以后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也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不能因为首因效应对受教育者产生偏见。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同样教师也要用发展的观念去看待学生。

另外,要警惕多米诺骨牌效应、破窗效应、盲目从众效应等消极作用的心理效应的影响。教师在创设课堂情境的时候,由于需要营造和谐、宽容、开放的课堂环境,因此容易出现某个学生在表达消极情绪和负面信息后,引起百叶窗效应和多米诺骨牌效应,其他学生也会相继出现消极情绪、簇拥错误观点的情况。教师应及时调整话题的讨论方向,引导讨论内容朝着有利方向发展。

(三)运用心理效应加强思政课教学专业性的方法

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教育、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教育、教学活动的始终。教育者应该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及背后的理念进行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且积极地去解决问题。首先,在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有利于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水平,找到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措施,改进思政课教学方法。其次,教师应该坚持把反思和实践结合起来。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消极心理效应中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在思政课中产生的心理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效果。例如,当学生出现成见效应时,往往表明学生可能对教师存在一定的误解,或者是教师某些行为失当在学生心目中留下不好的印象,或者是师生之间缺乏沟通,造成彼此之间错误的认知,又或者是上述几个方面问题的叠加。如果学生出现成见效应,思政课教师应该重视该问题并且深入分析,找出产生不良心理效应的详细原因,并采取预防或改进措施,避免和消除不良心理效应。最后,教师应该坚持主动反思,做新时代的反思型教师。“学而不思则罔”,教学也是如此。教师要在反思中不断进步和提升,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才更容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效发挥心理效应在教学过程中的正面导向作用。

思政课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教书育人的社会性质和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判断具有不可或缺的指导性作用。教师必须利用好教学课堂主渠道,“因时而立,因势而为”。只有合理利用心理效应,发挥心理效应在思政课中的重要作用,才能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获取最佳时机,真正提高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N].新华社,2019-03-18.

[2]席宝山.公共關系心理指要[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3]范树成.运用心理效应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J].思想教育研究,2011(8):53-56.

[4]王永桂.案例教学分组讨论模式的利弊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80-183.

[5]申继亮,刘加霞.论教师的教学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9):44-49.

[基金项目]2020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媒体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话语转换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MKS20111)。

[作者简介]文蕊瑞(1997—    ),女,云南文山人,华东交通大学,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心理效应教学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课
让政治课紧扣“心”弦
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心理效应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创新研究
化解作文教学窘境
初中体育学生体能提升的有效策略探析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