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学生大五人格与攻击性关系的实证研究

2022-05-30 19:57王永保张延梅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攻击性行为单亲家庭学生

王永保 张延梅

摘  要: 采用“简式版量表:五因素”人格问卷(NEO-FFI)和Buss-Perry攻击性量表对639名“单亲家庭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高职单亲家庭学生有中度以上占比已达32.6%,已比较严重;中度以上攻击倾向的因子依次为言语攻击、敌意、愤怒、身体攻击;高职单亲家庭学生的攻击性主要以言语攻击和敌意为主。高职单亲家庭学生与对照组在大五人格总分和大五人格维度外向性、神经质方面,都呈非常显著差异。高职单亲家庭学生大五人格总分与攻击总分呈非常显著正相关;大五人格能够分别解释攻击性因子愤怒中13.5%、身体攻击中的23.5%、言语攻击中的11.0%、敌意中24.5%变异,具有非常显著回归效应,大五人格对攻击性有直接预测作用。

关键词: 单亲家庭; 学生; 大五人格; 攻击性行为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2)02-0041-06

一、研究背景

“人格是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及其相应的行为模式的统一体,是一个人区别于另一个人的行为模式的总和,心理学家把人的稳定的、特殊的个性品质称为人格特质。”[1]“在人格特质理论中,人格五因素模型(即“大五人格”,five-factor model,FFM)最具代表性。”[2]“攻击是指个体蓄意致使他人蒙受心理伤害或身体受伤的目标定向行为。”攻击行为是指“不为社会规范所许可的有意伤害别人的行为”[3],Buss和Perry“关于攻击性的结构,从攻击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三个方面分析,把攻击分为敌意、愤怒、言语攻击和身体攻击四种形式,其中敌意是攻击的认知表现,愤怒是攻击的情绪表现,言语攻击和身体攻击是攻击的行为表现”[4],表现为情绪不稳、易冲动、自控能力差、脾气暴躁、喜欢与人争执、好胜心强等方面;包括故意抓、咬、打、踢、推、掐等他人身体的攻击行为和哄起外号、嘲笑、造谣中伤、辱骂等言语攻击行为。

所谓“单亲家庭指父母一方去世或父母离异子女归一方抚养的家庭”[5]。“夫妻关系的融洽与否是影响孩子发生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因素,父母离异迫使孩子无可选择地生活在单亲或重组家庭里,由于得不到充分的关爱,也会酿成孩子压抑、孤僻、悲观的性格而攻击性更强。”[6]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影响其人格塑造和行为表现重要核心因素。由于家庭结构的不完整、社会舆论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单亲家庭学生缺少另一半亲子情感关注、呵护、沟通,常常使其感到多疑、敏感、情感冷漠、离群索居、抑郁、孤独等,使部分单亲家庭学生极易产生对待他人嫉妒、憎恨、不满、敌对、霸道、自私、不自信心理,造成人格异常和产生攻击性行为。

国内外已有许多关于人格与攻击的關系研究。在国内,从研究对象上看,攻击性行为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中学生攻击性行为[7-8]的研究,至于五年制高职单亲学生群体,却极少见;关于其影响因素,国内研究从社会支持、安全感、父母教养方式等方面探讨攻击性行为[9-10],至于从大五人格角度对攻击性行为进行探讨也是寥寥无几。因此,本研究旨在了解单亲家庭学生大五人格及攻击性行为的现状,探讨单亲家庭学生攻击性行为和大五人格两者间的关系,以及单亲家庭学生大五人格对于攻击性行为的预测作用。

二、研究方法及对象

(一)对象

1. 样本 江苏省徐州、盐城、宿迁和连云港等苏北4市9所五年制高职校639名“单亲家庭学生”,其中,男生325人,女生314人。

2. 对照组 随机抽取上述9所学校中男、女生各60人完整家庭学生。

(二)研究工具

1. “简式版量表:五因素”人格问卷(NEO-FFI)

“五因素人格问卷,由5个分量表组成,共有60道题, 分别测量开放性、和谐性、外倾性、尽责性、神经质。其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是:外向性(E)0.89、神经质(N)0.92、开放性(O) 0.88、尽责性0.90(C)、和谐性(A)0.86。采用5级评分法,从非常赞成到强烈反对,每个项目有5个等级。”[11]

2. Buss-Perry攻击性量表

“该量表包含29个项目,4个维度,分别是言语攻击5题、敌意8题、愤怒7题、身体攻击9题。其中,敌意测量的是怀疑、冷漠和怨恨等有损身心健康的感受;愤怒测量的是愤怒唤醒水平与控制感;口头攻击指口头争吵的倾向;身体攻击测量的是采用身体力量来表达攻击或愤怒的倾向;愤怒属于情绪表现,敌意属于认知表现,身体攻击与言语攻击属于攻击性的行为表现。该量表有5个评分等级,其中反向计分有两题。采取累计记分,最低29分,最高145分,分数越高攻击水平越强。每个维度可独立记分,分别反映各维度145下的攻击水平。”[4]

(三)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

三、结果

(一)单亲家庭学生攻击性倾向的整体情况

依据五点式计分划分,可将攻击行为分为极低(1.0~1.9)、轻度(2.0~2.9)、中度(3.0~3.9)、重度(4.00~4.99)4个等级。在被调查的639名五年制高职单亲家庭学生中,占比4.2%(有27名)表现出重度的攻击倾向,其中,重度攻击倾向的因子依次为言语攻击占比9.2%(59名)、敌意3.6%(23名)、愤怒3.3%(21名)、身体攻击1.7%(11名)。在被调查的639名五年制高职单亲家庭学生中,占比28.4%(182名)表现出中度的攻击倾向,其中,中度攻击倾向的因子依次为依次为言语攻击占比33.6%(215名)、敌意30.5%(195名)、愤怒30.4%(194名),身体攻击倾向的单亲家庭学生比例最低,占比14.4%(93名)(见表1)。

(二)在大五人格、攻击性上差异比较

高职单亲家庭学生与对照组在攻击性总分(t=4.238**,**p<0.01)和愤怒(t=3.927**,**p<0.01)、言语攻击(t=4.037**,**p<0.01)方面,都呈非常显著差异(见表2)。

高职单亲家庭学生与对照组在大五人格总分(t=3.562**,**p<0.01)和大五人格维度外向性(t=2.777**,**p<0.01)、神经质方面(t=3.673**,**p<0.01),都呈非常显著差异;与大五人格维度和谐性方面(t=2.101*,*p<0.05)呈差异显著(见表2)。

(三)相关分析

表3显示,高职单亲家庭学生大五人格总分与攻击总分呈非常显著正相关(r=0.482**,**p<0.01);大五人格总分、外向性、神经质分别与攻击性维度的愤怒、言语攻击、身体攻击和敌意之间正相关非常显著;和谐性与攻击性及各因子之间负相关非常显著。

(四)回归分析

以高职单亲家庭学生的大五人格作为自变量,以攻击性四个因子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表4显示:

其一,以大五人格作为自变量,攻击性因子身体攻击作为因变量,标准化回归方程为:身体攻击=0.333×大五人格,方程调整后的R2为0.110,表明大五人格能够解释攻击性因子身体攻击中11.0%的变异,具有非常显著回归效应(t值=3.252**,F值=10.274**,**p<0.01)。

其二,以大五人格作为自变量,攻击性因子言语攻击作为因变量,标准化回归方程为:言语攻击=0.486×大五人格,方程调整后的R2为0.235,表明大五人格能够解释攻击性因子言语攻击中23.5%的变异,具有非常显著回归效应(t值=4.275**,F值=12.296**,**p<0.01)。

其三,以大五人格作为自变量,攻击性因子愤怒作为因变量,标准化回归方程为:愤怒=0.368×大五人格,方程调整后的R2为0.135,表明大五人格能够解释攻击性因子愤怒中13.5%的变异,具有非常显著回归效应(t值=3.547**,F值=10.859**,**p<0.01)。

其四,以大五人格作为自变量,攻击性因子敌意作为因变量,标准化回归方程为:敌意=0.492×大五人格,方程调整后的R2为0.245,表明大五人格能够解释攻击性因子敌意中24.5%的变异,具有非常显著回归效应(t值=4.549**,F值=13.287**,**p<0.01)。

四、讨论

(一)单亲家庭学生攻击性倾向性整体情况的讨论

从表1可得知,在被调查的639名五年制高职单亲家庭学生中,占比4.2%(有27名)表现出重度的攻击倾向,占比28.4%(182名)表现出中度的攻击倾向,说明单亲家庭学生群体中存在一定的攻击倾向。在被调查的有中度以上占比已达32.6%,已比较严重。这与臧爱明等研究结论“高职生攻击性整体处于中低水平”“高职学生群体较少表现出高攻击性”[12]形成鲜明对比。由于家庭的变故,单亲家庭学生经常处于紧张、不安、思念和忧愁的情绪之中,其心理和生理健康发展受到严重阻碍。父母的离异、自己的特殊经历以及特殊的家庭环境必然给其造成了特殊影响,产生了特殊心理:逆反心、自卑、恐惧、失落、攻击性等,高职单亲家庭学生群体表现出较高攻击性。

在被调查的639名五年制高职单亲家庭学生中,中度以上攻击倾向的因子依次为言语攻击、敌意、愤怒、身体攻击。中度以上单亲家庭学生言语攻击比例最高(253,39.6%),其次是敌意(217,34.0%),说明高职单亲家庭学生的攻击性主要以言语攻击和敌意为主。这可能是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年龄的增长,相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单亲家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也有所提高,对不良情绪的表达和不同的情境刺激的反应更善于隐藏,以敌意、言语等间接的方式表达攻击性,而不是采取斗殴、打架等身体攻击行为。

(二)在大五人格、攻击性上单亲家庭学生与对照组差異的讨论

首先,从表2 可看出,高职单亲家庭学生与对照组在攻击性总分(t=4.238**,**p<0.01)和愤怒(t=3.927**,**p<0.01)、言语攻击(t=4.037**,**p<0.01)方面,都呈非常显著差异。与陈玉焕、赵倩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13]。家庭是一个人社会化最基本的环境,生活、成长和发展的场所和摇篮。一个完整家庭学生(对照组),可以在更安全、舒适的环境里生活,可以感受到更多温暖和爱。而单亲家庭学生,父母离异、家庭破碎,缺少母爱或父爱,缺乏关怀和温暖,缺少安全感。“单亲家庭毕竟是一个脆弱的社会组织,其结构的不完整限制了其功能的发挥,从而对子女的成长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14]父母婚姻破裂,使单亲家庭学生产生一种挫败感,大大降低他们生活、学习的适应性,严重伤害了他们的自信和自尊,于是遇事易冲动、性情暴躁,郁闷的心情无处渲泄,导致其攻击行为的产生,与完整家庭学生,其攻击行为(愤怒、言语攻击、身体攻击、敌意)差异显著。

其次,高职单亲家庭学生与对照组在大五人格总分(t=3.562**,**p<0.01)和大五人格维度外向性(t=2.777**,**p<0.01)、神经质方面(t=3.673**,**p<0.01),都呈非常显著差异;与大五人格维度和谐性方面(t=2.101*,*p<0.05)呈差异显著(见表2 )。与高步刚等研究结论基本一致[15]。由于单亲家庭关系失调,父母性别角色缺失,部分家庭环境剥夺,经济来源单一,社会舆论和父母的不良教育方式以及不良情绪等因素对其人格的形成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易产生自卑、抑郁、易怒、憎恨、多疑、嫉妒等消极心理。再加上单亲家庭的孩子常常受到社会上有些人的歧视和排斥,与生活在完整家庭的学生相比,单亲家庭学生在人格发展方面如外向性、神经质、和谐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更容易形成如焦虑、自卑、压抑、不安全感、敏感多疑、沉默、敌对、放任对抗、不合群及孤独、情感脆弱等消极大五人格。尤其是单亲家庭学生消极的自我暗示,常常提醒自己特殊的家庭遭遇,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不自觉地产生失落感、孤僻与自卑感,导致其与正常家庭学生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三)单亲家庭学生大五人格与攻击性相关分析的讨论

家庭生活不仅是孩子的起点,而且是其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源泉。家庭婚姻关系越美满牢固,子女所接受教育的条件就越好。对于单亲家庭学生而言,家庭变故造成的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心理上的变化,再加上其所受教育已先天“贫血”,使其极易产生不良心理和人格异常,会出现极强的攻击性。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单亲家庭学生人格与攻击性的密切关系,即高职单亲家庭学生大五人格总分与攻击总分呈非常显著正相关(r=0.482**,**p<0.01)(见表3)。一个人良好的人格,是在父母良好的情感支持下,在理解、接纳的条件下形成的。它可以帮助个体增加正性情感,可以使个体对应激事件有效地降低危害性,减少其不安和敌意,从而使其攻击性行为起到缓冲作用。

表3显示,大五人格总分、神经质分别与攻击性维度的愤怒、言语攻击、身体攻击和敌意之间正相关关系非常显著。单亲家庭学生,尤其是父母离异使其感觉到似乎被抛弃、遗弃,经常对自己的能力表示怀疑,缺少应有克制力和耐心,表现出敏感、多疑、自卑、孤独、自闭、苦恼、压抑、沉默、敌对、放任对抗、不合群及情感脆弱等,尤其是其偏执、敌意以及焦虑水平升高,安全感水平较低,相当部分单亲家庭学生为达自我保护目的而表现出极强的攻击性行为,如愤怒、言语攻击、身体攻击和敌意。

(四)大五人格对攻击性多元回归分析的讨论

从表4可以看出,以高职单亲家庭学生的大五人格作为自变量,以攻击性四个因子为因变量,作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大五人格能够分别解释攻击性因子愤怒中13.5%、身体攻击中的23.5%、言语攻击中的11.0%、敌意中24.5%变异,具有非常显著回归效应(愤怒t值=3.547**,**p<0.01;言語攻击t值=4.275**,**p<0.01;身体攻击t值=3.252**,**p<0.01;敌意t值=4.549**,**p<0.01)。大五人格对攻击性有直接预测作用。影响单亲家庭孩子的大五人格形成因素,特别是社会化经验,如过分严厉、拒绝、否认的经验等,也对他们形成移情能力、同情心、攻击性认知模式等都有很大的影响。单亲家庭,特别是父母离异家庭,家庭环境中的争吵斗殴、离婚分居,不良的家庭管教方式,都可能使孩子形成不良人格,尤其在神经质方面出现冲动、焦虑、压抑、敌对、脆弱等消极心理,进而出现愤怒、言语攻击、身体攻击、敌意等高攻击性。因此,大五人格在一定程度上对攻击性行为有直接预测作用。

五、结论

其一,在被调查的639名五年制高职单亲家庭学生中,占比4.2%(有27名)表现出重度的攻击倾向,占比28.4%(182名)表现出中度的攻击倾向,说明单亲家庭学生群体中存在一定的攻击倾向。有中度以上占比已达32.6%,已比较严重。中度以上攻击倾向的因子依次为言语攻击、敌意、愤怒、身体攻击。中度以上单亲家庭学生言语攻击比例最高(253,39.6%),其次是敌意(217,34.0%),说明高职单亲家庭学生的攻击性主要以言语攻击和敌意为主。

其二,高职单亲家庭学生与对照组在大五人格总分和大五人格维度外向性、神经质方面,都呈非常显著差异;与大五人格维度和谐性方面呈差异显著。高职单亲家庭学生与对照组在大五人格总分和大五人格维度外向性、神经质方面,都呈非常显著差异;与大五人格维度和谐性方面呈差异显著。

其三,高职单亲家庭学生大五人格总分与攻击总分呈非常显著正相关;大五人格总分、神经质分别与攻击性维度的愤怒、言语攻击、身体攻击和敌意之间正相关关系非常显著。大五人格能够分别解释攻击性因子愤怒中13.5%、身体攻击中的23.5%、言语攻击中的11.0%、敌意中24.5%变异,具有非常显著回归效应,大五人格对攻击性有直接预测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艳玲,孙田田. 大学生大五人格与乐商的关系研究[J]. 校园心理,2016(4):219-222.

[2] 陈必忠,郑雪. 大五人格与大学生社交媒体自我控制失败:错失恐惧的作用[J]. 应用心理学,2019(2):162-165.

[3] 焦永国. 儿童攻击行为研究综述[J]. 西安社会科学,2010(6),148-149.

[4] Buss AH,Perry M. The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J]. J Pers SocPsychol,1992(3):452-459.

[5] 王海燕. 单亲家庭高职生亲子依恋对自尊的影响:人际敏感中介效应[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2):69-73.

[6] 张天羽,武旭晌,潘雪宁,等. 攻击性行为的早期形态、家庭影响及其教育关怀[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3),21-25.

[7] 蒋冕. 青少年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分析及干预成效研究[D]. 苏州:苏州大学,2013.

[8] 王雅楠. 初中生孤独感与攻击性行为的相关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4.

[9] 朱蝉媚,宫火良,郑希付. 未成年人内隐攻击性特征的实验研究[J]. 心理学探新,2006(98):48-50.

[10] 陈玉焕,赵倩.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攻击性的相关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4):595-597.

[11] McCrae,R.R.,Costa,P.T.,Jr.,delPilar,G.H.,Rolland,J.P.,Parker,W.D.Cross-culturalassessment of the five-factor model:The Revised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J]. Journal of Cross- Cultural Psychology,1998(29):171-188.

[12] 臧爱明,李飞. 高职生攻击性发展特点的调查研究[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0):62-64.

[13] 陈玉焕,赵倩.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攻击性的相关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4):595-597.

[14] 王世军.单亲家庭及其对子女成长的影响[J]. 学海,2002(4):84-88.

[15] 高步刚,解萍,吴惠珍.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单亲家庭学生人格问题分析及健康人格的培养[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8(22):2697-2698.

Abstract: 639 students from single-parent families were tested by NEO-FFI and Buss-Perry aggression scal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students from single-parent famili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ho have moderate aggressive tendency has reached 32.6%, which has been relatively serious. The factors of moderate aggressive tendency are verbal aggression, hostility, anger and physical aggression. The aggression of students from single-parent famili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mainly verbal aggression and hostility.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otal score of big-five personality, extraversion and neuroticism between students from single-parent famili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otal score of big-five personality and the total score of aggression. Big-five personality can explain the variation of 13.5% in anger, 23.5% in physical aggression, 11.0% in verbal aggression and 24.5% in hostility, which has a very significant regression effect. Big-five personality can directly predict aggression.

Keywords: single-parent family; student; big-five personality; aggressive behavior

(責任编辑:程勇)

猜你喜欢
攻击性行为单亲家庭学生
浅谈高中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单亲家庭初中生心理行为分析及教育策略
赶不走的学生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及对策
学生写话
初中生攻击性行为的干预与反思
中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一例攻击性行为学生的个案研究
也来谈谈班级管理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