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进,杜滨,李志涛
青岛市中心血站,山东青岛 266071
无偿献血是我国现阶段血液制品的主要来源,尽管近年来国内无偿献血率呈现上升趋势,但在临床用血需求庞大的背景下,血液资源供需仍处于严重失衡的状态[1]。调查研究显示,国内部分发达城市大学生对于无偿献血认知仍相对欠缺,缺乏对无偿献血者相关的免费用血政策的认知[2]。此外,害怕、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状态也是制约民众无偿献血行为的关键因素,而对无偿献血缺乏正确认知是上述不良心理状态发生的主要原因[3]。可见,加强民众对无偿献血的正确认知,提高无偿献血健康科普对进一步提高无偿献血率和缓解目前血液供需失衡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该研究于2015年1月—2020年12月观察基于KAP 理论的无偿献血健康科普传播实践效果,并于每年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青岛市两区500 名民众进行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选择青岛市两个区民众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记为A区和B 区,均采用随机抽样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年为单位,每年每区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500 名无献血经历的民众进行问卷调查。
1.2.1 A 区科普方法 A 区采用传统模式进行无偿献血模式科普,主要通过移动献血车、横幅宣传、宣传册发放、移动血站广播等。
1.2.2 B 区科普方法 B 区采用基于KAP 理论的无偿献血健康科普, 主要内容包括:(1)KAP 理论应用培训:对相关人员进行KAP 在无偿献血健康科普中应用的专业培训,根据自制的“知-信-行”图表,对无偿献血科普过程中的KAP 环节进行归类、细化讲解,见图1。 (2)开展基于KAP 理论的无偿献血健康科普传播实践:①创新展教形式,加强与公众的互动和沟通,编撰无偿献血健康科普读本《走进无偿献血》,制作无偿献血健康科普沙画《向爱而生》等,邀请无偿献血科普专家走进直播间,科普血液健康知识,为听众现场答疑,拓宽无偿献血健康科普渠道。传统媒体的宣传阵地作用能使更多的潜在流动人口献血者产生共鸣,感同身受。 ②基于新媒体优势首建无偿献血健康科普空中课堂,开辟“云”科普模式,使社会公众足不出户就可“看血站”,进一步了解无偿献血[4];选聘无偿献血健康科普专家,契合市民健康需求举办微讲座、云参观,举办线上无偿献血健康知识大赛,趣味性知识竞赛带动市民深入了解无偿献血健康科普知识。③发挥无偿献血健康科普基地智慧化、信息化优势,利用虚拟现实和人机交互等现代信息技术,配置无偿献血数字化藏品和场景,以血液健康知识为主体,开展全新视、听、感沉浸式无偿献血健康科普教育,寓教于乐科普血液健康知识,2015—2020年接待科普参观近20 万人,以点带面提升公众血液健康素养。 ④全力推进无偿献血健康科普“六进”工作: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事业单位及写字楼、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多维度开展无偿献血健康科普教育。 契合健康日主题,结合“热血真情-生命绿洲”健康大讲堂专题讲座,精心准备融合惠民义诊、健康宣教等元素的特色无偿献血健康科普活动,传播健康理念、普及健康知识。 ⑤建设可信赖的科普品牌形象,将典型人物、典型事迹作为无偿献血健康科普传播的新契机,以该市献血女状元韩珞为原型改编拍摄微电影《热血红嫂》。“热血红嫂”在青岛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人,它是千千万万为无偿献血事业披肝沥胆爱心英雄的一个缩影。“红嫂”精神闪耀着时代的光芒,融入无偿献血工作中来,成为千千万万个关心、支持无偿献血发展的志愿者的名片,成为一座城市的温暖源泉。 ⑥构建健康科普联盟。 发挥科普展馆传播优势,建立科普资源与信息的共享平台,增进合作拓宽科普渠道,以点带面拉动无偿献血知晓率、参与度的跨越式提升。
图1 无偿献血健康教育“知-信-行”示意图
1.3.1 健康认知 每年随机抽取500 名无献血经历的市民进行调查,量表采用青岛市中心血站自制的《无偿献血健康认知调查表》,内容包含基本信息和对献血的认识两个板块。 献血的认识包含对相关政策、献血常识和知识的认知,合计15 个条目,单项条目分为很清楚、了解、知道、不清楚4 个等级,分别计4~1 分,得分越高认知状态越好。
1.3.2 无偿献血率 比较两区2015—2020年无偿献血率,大数据来源均为青岛市中心血站。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015—2020年两区被调查者均为3 000 名,调查问卷均以实时收回的方式,两地区调查问卷回收率均为100%,A 区和B 区被调查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015—2020年两地区被调查者基础资料比较
2015—2020年两地区被调查者对无偿献血健康知识的认知评分均呈上升趋势。 2015年A 区和B 区被调查者对无偿献血健康知识的认知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6—2020年B 区被调查者对无偿献血健康知识的认知评分均高于A 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地区不同年限对无偿献血健康知识的认知水平比较[(±s),分]
表2 两地区不同年限对无偿献血健康知识的认知水平比较[(±s),分]
注:与A 区比较,*P<0.05
时间(2015—2020年)A 区 B 区2015(n=500)2016(n=500)2017(n=500)2018(n=500)2019(n=500)2020(n=500)26.82±4.92 31.71±5.19 33.39±4.75 35.67±4.28 35.59±3.64 43.27±3.86 25.49±4.67(38.45±3.03)*(44.28±3.24)*(46.36±3.49)*(48.96±3.17)*(53.39±2.42)*
2015年,A 区无偿献血率高于B 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6—2020年B 区无偿献血率均高于A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图2。
表3 2015—2020年两地区无偿献血率比较
图2 两区2015—2020年无偿献血率曲线图
无偿献血者是安全血液之源,采供血机构除了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做好献血者的筛查外,应着力开展无偿献血健康科普工作。 研究表示,定期规律献血行为对自身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生理-心理-社会综合健康状况的改善[5]。这种认知在发达国家表现尤甚,使得发达国家无偿献血率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6]。 国内学者在研究中证实,无偿献血者对献血行为的认知程度在献血行为和生命质量健康中具有中介效应[7]。 如何提高国内现阶段民众对于无偿献血的正确认知,观念由既往“损己利人”转变为“利己利人”,并且采用何种方式进行有效的健康知识科普成为目前的关键问题[8]。
基于KAP 理论的无偿献血健康科普采取多元化形式提升健康科普内容形式对不同特征人群的匹配度和协调性[9]。 由激发目标人群的健康需要切入,高站位、深层次发挥无偿献血健康科普的先导作用,以无偿献血健康科普基地为枢纽,策划实施“热血真情走进红色家园”、“热血真情博爱青春”驻青高校无偿献血健康传播情景剧大赛、“缤纷寒假逐梦远航”无偿献血健康科普研学营等一系列无偿献血健康科普活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多元形式[10-11],实施基于KAP 理论的无偿献血健康科普传播,收效极为可观。 该研究实践结果表明,2015年,青岛市A 区和B 区被调查者对无偿献血的健康认知水平相近(P>0.05),2016—2020年B 区被调查者对无偿献血健康知识的认知评分均高于A 区(P<0.05),提示基于KAP 理论的无偿献血健康科普传播实践能够有效提高民众对无偿献血的健康认识。
在实施基于KAP 理论的无偿献血健康科普传播实践中,内容包括无偿献血的常识和知识,积极倡导公众由关爱健康角度加强预防传染性疾病意识[12],促进人群或个体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在提高公众无偿献血认识和行为的同时,降低公众罹患血液相关疾病的风险[13]。 该研究基于青岛市中心血站数据观察2015—2020年A 区和B 区无偿献血率的变化,结果发现,2015年,A 区无偿献血率高于B 区(P<0.05);2016—2020年B 区无偿献血率均高于A 区(P<0.05)。 此外,从A 区和B 区2015—2020年的调查数据和无偿献血率数据发现,2015—2019年两区被调查者无偿献血健康认识水平和无偿献血率有所上升,但涨幅基本趋于稳定,2020年两区两项指标均显著升高,主要考虑与无偿献血组织动员力度的增加引起国民团结一致、抵御疾病的热情有一定关系。
综上所述,基于KAP 理论的无偿献血健康科普模式有利于提高民众的健康认知水平,促进无偿献血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