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后妇女前白蛋白水平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关系

2022-05-28 14:41汪青洪嵘陈勇陈吉黄昊强林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白蛋白骨质疏松症骨密度

汪青 洪嵘 陈勇 陈吉 黄昊强 林华

1.南京中医药大学昆山附属医院骨伤中心,江苏 昆山 215300 2.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骨科,江苏 南京210008

骨质疏松症是绝经后妇女最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之一,其特征是骨密度(BMD)降低、骨微结构破坏和骨脆性增加[1]。椎体骨折是绝经后妇女中最常见的骨质疏松相关骨折,导致身高下降、长期严重疼痛、残疾、生活质量下降,甚至死亡[2-3]。营养与骨质疏松之间存在相关性。流行病学研究报告,营养不良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4-5]。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是广泛使用的营养生物标志物。与白蛋白相比,前白蛋白被认为是营养不良的首选生物标志物[6]。研究[7]表明,前白蛋白水平与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的骨密度相关。这些证据表明,营养状况不佳可能会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然而,在绝经后妇女中,低水平的前白蛋白与骨质疏松性骨折之间是否存在关联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评估绝经后妇女的前白蛋白水平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之间的潜在关联。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人群

南京中医药大学昆山附属医院自2016年5月至2020年1月共收治1 103名绝经后妇女,纳入标准:①女性、年龄>50岁,自然绝经年限>1年;②患者无进食障碍、慢性肝肾疾病、自身免疫相关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亢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能影响骨代谢的慢性疾病和癌症;③在前6个月内未服用可能影响骨代谢(如钙、维生素D、双膦酸盐和激素治疗)或前白蛋白水平的药物;④没有合并影响骨密度的其他疾病。本研究得到南京中医药大学昆山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研究参与者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1.2 临床和实验室检查

患者信息通过标准问卷获得,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当前吸烟和饮酒状况、体力活动、乳制品摄入量、病史和药物使用。血红蛋白水平由XN9000(希森美康)测定。生化检查使用Cobas C8000(罗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计算方法为:eGFR[mL/(min·1.73 m2)]=186×(SCr/88.4)-1.15×(年龄)-0.203×0.742。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使用Cobas E602分析仪(罗氏)测定。

1.3 骨密度检查

腰椎(L1~L4)、全髋关节和股骨颈的BMD(g/cm2)由同一技术员使用双能X射线吸收仪(DXA)(美国通用电气医疗公司,型号Lunar)进行测量。骨密度结果通常以T值表示,T值= (实测值-同种族同性别正常青年人峰值骨密度)/同种族同性别正常青年人峰值骨密度的标准差。降低等于和超过2.5个标准差(T值≤-2.5)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

1.4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诊断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为低能量损伤(例如,滑倒、从小于或等于站立高度的位置跌落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结合病史及影像学表现即可明确诊断。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人口学特征

本研究共纳入1 103名绝经后妇女,平均年龄(67.9±8.8)岁。与无OVF组相比,OVF组妇女年龄较大,BMI、白蛋白、前白蛋白、25(OH)D水平及骨密度(L1~L4、全髋关节及股骨颈)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

2.2 传统危险因素与OVF的关系

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质疏松症的传统危险因素年龄、BMI、白蛋白、腰椎(L1~L4)骨密度、全髋关节骨密度及股骨颈骨密度与OVF显著相关(表2)。

表2 骨质疏松症的传统危险因素与OVF的关系Table 2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itional risk factors of osteoporosis and OVF

2.3 前白蛋白水平与OVF的相关性

多元Logistic逻辑回归分析显示,调整了年龄及BMI后,前白蛋白水平与OVF显著相关(表3,Model 1),调整了年龄、BMI、25(OH)D、L1~L4BMD、全髋关节BMD及股骨颈BMD,前白蛋白水平仍与OVF独立相关(表3,Model 2)。根据前白蛋白水平,OVF的患病率在4个四分位中呈现显著下降趋势(35.21%、24.92%、26.53%和13.34%),见图1。同时,调整了年龄、BMI等相关因素后,白蛋白与OVF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表3)。

表3 前白蛋白和白蛋白与OVF的相关性Table 3 Association between prealbumin and albumin and OVF

2.4 前白蛋白与骨密度的相关性

不同前白蛋白水平的骨密度,存在显著差异(表4)。根据BMD,参试者分为骨质疏松症和骨量减少。相比于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症妇女的年龄较大,而前白蛋白、BMI、白蛋白、ALP、BMD及25(OH)D水平较低(表5)。多元Logistic逻辑回归分析显示,调整了年龄及BMI后,前白蛋白水平与骨质疏松症显著相关(表6,Model 1),调整了年龄、BMI、白蛋白、ALP及25(OH)D水平后,前白蛋白水平仍与骨质疏松症独立相关(表6,Model 3)。根据前白蛋白水平,4个四分位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呈下降趋势(30.84%,24.21%,29.42%和15.53%),见图2。

表6 前白蛋白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Table 6 Association between prealbumin and osteoporosis

图2 根据前白蛋白四分位水平,骨质疏松症患者百分比Fig.2 The percentage of patients with osteoporosis according to prealbumin quartiles

3 讨论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迫在眉睫[8]。规范的抗骨质疏松治疗[9-10],是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有效手段。此外,评估骨折危险因素、预测骨折风险也至关重要。

本研究发现有OVF的绝经后妇女的前白蛋白水平低于无OVF的妇女。调整年龄、BMI、25(OH)D和BMD后,绝经后妇女较低的前白蛋白水平也与较高的OVF患病率独立相关。同时,OVF的患病率随着前白蛋白水平四分位的降低而增加。这些结果表明,低前白蛋白水平可能是中国绝经后妇女发生OVF的危险因素。

年龄、吸烟和饮酒状况、既往骨折、父母髋部骨折史、糖皮质激素使用、类风湿性关节炎和BMD是骨折的主要临床风险因素,世界卫生组织使用这些因素来评估10年骨折风险[3]。先前的研究[11-12]表明,BMI、日常体力活动和营养不良与首次椎体骨折显著相关。与这些结果一致,我们发现年龄、BMI、25(OH)D水平和BMD是OVF的危险因素。白蛋白及前白蛋白是营养状况评估的传统标志物[13]。与白蛋白相比,前白蛋白半衰期较短,可以更好地反映营养状况。本研究发现前白蛋白,而不是白蛋白,是中国绝经后妇女OVF的潜在独立危险因素。

既往的研究表明,营养对骨骼健康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营养通过多种机制影响骨骼健康,包括骨骼结构的变化、骨代谢率的调节,以及钙和其他骨活性矿物质元素的动态平衡[14-15]。本研究发现中国绝经后妇女的低前白蛋白水平与骨质疏松症显著相关。

炎症环境会导致前白蛋白水平下降[16]。营养不良和炎症细胞因子激活对骨量丢失具有重要影响[17-20]。然而,前白蛋白是否会影响骨形成和骨吸收一直存在争议。尽管前白蛋白在骨代谢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但本研究发现前白蛋白与不同部位的骨密度呈正相关,这可能是预测OVF风险的有用标志物。笔者将尝试通过后续研究观察营养状况的改善是否能增加骨量。

本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这是一项横断面研究,因此笔者无法确定前白蛋白水平下降与OVF之间的最终因果关系。基于营养和骨代谢之间的关系,笔者可以提出一个假说,即较低的前白蛋白水平可能会增加OVF的风险。其次,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腰椎骨密度可能无法准确测量。此外,参与者来自医院的绝经后妇女。因此,本研究的结果不能代表一般人群的结果。未来仍需进行纵向研究,以阐明前白蛋白与骨质疏松症及OVF的关系。

综上,在中国绝经后妇女中,较低的前白蛋白水平与OVF风险相关。前白蛋白水平与骨密度之间的正相关暗示了营养和骨骼健康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以确认前白蛋白水平下降是否会增加绝经后妇女OVF的发病率。

猜你喜欢
白蛋白骨质疏松症骨密度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有些骨质疏松可治愈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骨密度水平分三级
天天喝牛奶,为什么骨密度还偏低
骨质疏松症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注射用骨肽治疗的效果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