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娟娟,周 悦,邱园丽
急诊预检分诊是急诊就诊的首要环节,结合病人病情、治疗优先顺序实施分类,以实现对急诊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保证抢救效果[1-3]。儿童医院急诊拥挤现象普遍,且相关研究调查显示,儿童医院急诊就诊患儿中高达80%的患儿非必须急诊就诊,导致急诊资源被占用,优化急诊预检分诊极为关键[4-5]。当前有关儿童医院急诊预检分诊的研究集中于流程优化、评估工具等方面,通过对预检分诊操作的规范,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预检分诊效率,但仍难避免分诊误判、时间延误,急诊护理对集数据挖掘、统计分析、信息共享为一体的预检分诊智能化管理系统需求极大[6-7]。本研究构建了儿童医院急诊预检分诊智能化管理系统,探究其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急诊2020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20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儿科急危重症诊断标准;急诊科挂号并就诊;年龄<14岁;患儿急诊分诊资料齐全;患儿家属对研究知情,且自愿参与调查。排除标准:与急诊就诊标准不符;进入急诊就诊程序,但中途离开医院;智能化管理系统未录入患儿信息。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儿男64例,女36例,年龄(7.34±2.19)岁;陪同家属男58人,女42人,年龄(29.38±3.15)岁,文化水平高中以下50人,高中及以上50人;护理人员年龄(32.49±3.18)岁,工作年限(10.39±3.18)年,职称护士8人,护师及以上30人。观察组患儿男66例,女34例,年龄(7.50±2.01)岁;陪同家属男61人,女39人,年龄(30.02±3.02)岁,文化水平高中以下52人,高中及以上48人;护理人员年龄(32.88±3.02)岁,工作年限(11.02±3.04)年,职称为护士8人,护师及以上30人。两组患儿性别、年龄,陪同家属性别、年龄、文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预检分诊模式,分诊护士询问家属患儿病情,测定生命体征指标、获取患儿基础信息,记录、统计,并参考我院急诊患儿四区五级分诊标准,结合上述信息对患儿实施分诊,明确其去向。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具体如下。
1.2.1 智能化管理系统设计基础 ①技术框架及设计语言。研究设计的急诊预检分诊智能化管理系统是基于医院信息系统(H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等基础数据的二次应用平台,系统采用的技术框架为Asp.net MVC,服务器端设计语言为JAVA、C++,数据层框架为Ibatis.NET,系统能在局域网、院外网络下运行,且支持手机应用程序(APP)端、PDA端(条码扫描功能的手持设备)、电脑PC端信息录入、查询操作,能实现信息共享。②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库采用Mysql master slave主从同步,服务器采用标准Linux系统,数据库所涉信息有病人一般资料、分诊相关信息、仪器监测数据等,信息来源有就诊卡、量表评估工具、体温计等。
1.2.2 智能化管理系统功能设计 研究人员根据儿童医院急诊预检分诊流程设计智能化管理系统,系统功能模块有患儿基础信息录入模块、体征指标自导模块、主诉录入模块、病情评估模块、智能分级模块、信息统计模块、质量控制模块,见图1。
图1 急诊患儿预检分诊智能化管理系统功能模块
1.2.2.1 患儿基础信息录入模块 家属为患儿办理就诊卡并在急诊挂号,读卡器刷就诊卡后即可实现对患儿基础信息的读取、自动导入,基础信息内容有姓名、性别、年龄、就诊编号、分诊时间、就诊状态等。
1.2.2.2 体征指标自导模块 模块端口为护士端,与分诊仪器、分诊系统相连接,护理人员采用监护仪等分诊仪器采集病人生命体征指标,点击系统屏幕“同步”选项,即可将测定的生命体征指标同步到系统,并在监护仪显示屏得以显示,包括体温、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医护人员、患儿家属通过对监护仪显示屏的观察,实现对患儿体征指标的动态监测。
1.2.2.3 主诉录入模块 模块端口为医师端,模块分为3块:第1块为系统分类,如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胃肠道系统等;第2块为症状描述,每个系统对应症状描述有5~10条;第3块为严重程度描述,采用“轻度”“中度”“重度”等短语及绿色、黄色、红色3种颜色描述症状严重程度。
1.2.2.4 病情评估模块 模块端口为护士端,模块包含的评价工具有快速病情评分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表、疼痛评分表、儿童早期预警评估表等,护理人员根据客户端显示量表,以问诊方式完成病情评估。
1.2.2.5 智能分级模块 模块端口为护士端、医师端,该模块对患儿基础信息录入模块、体征指标自导模块、主诉录入模块、病情评估模块4模块收集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按儿科急诊5级预检分诊指标[8-9]对患儿病情实施分级。所涉评价指标有年龄、体温、神经系统(深昏迷、惊厥发作)、呼吸系统(急性呼吸窘迫、呼吸频速、血氧饱和度、危重哮喘发作、气道异物、喘鸣)、循环系统(心搏骤停、严重心律失常、休克)、消化与泌尿系统(消化道大出血、严重腹胀)、变态反应(呼吸窘迫、过敏性休克)、血液系统及其他(触电、溺水或中毒)9个,根据9个指标表现将患儿病情分为Ⅰ~Ⅴ5个级别,Ⅰ~Ⅱ级为濒危、危重患儿,Ⅲ~Ⅳ级为急症或亚急症患儿,Ⅴ级为非急症患儿,分区(红区Ⅰ~Ⅱ级、黄区Ⅲ~Ⅳ级、绿区Ⅴ级)[10]。
1.2.2.6 信息统计模块 负责各模块数据、信息的统计、计算、逻辑判断。
1.2.2.7 质量控制模块 根据“急诊预检分诊质量控制标准”确定质量控制模块内容,结合上述模块数据或信息生成各类报表,如各时段各级别患儿数量、年龄分布、就诊时间等,并自动生成相应图表,如各时段就诊患儿年龄分布折线图、各级别患儿就诊时间饼状图等。护理人员完成分诊录入后结合智能分级模块结果确定就诊流向,如急诊诊室、留观室、抢救室等。间隔一段时间系统根据病人症状变化再评估,Ⅰ级患儿动态评估,Ⅱ级患儿间隔5~10 min,Ⅲ级患儿间隔15~30 min,Ⅳ级患儿间隔30~60 min,Ⅴ级患儿间隔1~2 h。
1.2.3 智能化管理系统急诊应用 分诊护士输入“用户名、密码”后即可进入系统获取相应权限,采用读卡器读取患儿就诊卡,以采集患儿基础信息,模块与分诊仪连接可直接读取患儿生命体征指标,医护人员通过医生端或护士端进入系统后,点击“就诊卡”选项,即可实现对患儿信息的同步查看,如血压、体温、血氧饱和度、分级结果,护理人员点击屏幕勾选评分项,再点击“确定”,等待系统自动分诊、分区,护理人员结合评分对分流结果进行核对,并引导分诊。
1.3 观察指标
1.3.1 预检分诊质量 预检分诊质量评价指标包括预检分诊准确率、候诊时间。预检分诊准确:如入院急诊患儿分科、分级正确,则预检分诊准确,如出现分科错误或分级不准确,则预检分诊不准确,预检分诊准确率=正确分诊患儿例数/患儿总例数×100%;候诊时间(min):护理人员通过系统查询患儿挂号时间、接诊时间,据此计算患儿候诊时间[11-12]。
1.3.2 家属满意度 患儿接诊完毕后护理人员采用自制的“急诊患儿家属预检分诊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共有5个维度,分别为候诊环境、就诊秩序、候诊等待、预检服务、信息沟通,共20个条目,维度条目数分别为3个、3个、4个、5个、5个,均采取4级评分法,包括“差”“一般”“较好”“非常好”,分值范围0~3分,总分为60分,评分越高则家属满意度越高;问卷Cronbach′s α系数为0.869[13-14]。
表1 两组预检分诊质量比较
表2 两组家属满意度评分比较 单位:分
3.1 急诊预检分诊智能化管理系统能改进预检分诊质量 研究在儿童医院急诊预检分诊中应用智能化管理系统,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预检分诊准确率为99%,高于对照组的89%(P<0.05),观察组候诊时间为(11.03±3.28)min,短于对照组的(13.63±4.72)min(P<0.05)。文献报道显示,急诊预检分诊质量影响因素有分诊流程、护理制度、护士专科能力、科室环境、病人与家属等[15-16]。智能化管理系统设计了智能分级指标电子档案库,能结合各信息模块评估项目对分诊级别实施自动化、智能化判断,能实现对患儿病情的量化分析、评价,确保分诊有据可依;同时,本研究设计的急诊预检分诊智能化管理系统具有评估指标简单、客观、简短的特征,以主诉、生命体征指标、量表评分为参数,分诊护士能在短时间获取相关信息,经系统勾选、确定相应选项,系统即可对数据信息实施自动化处理,并实现分级,能保证分诊准确、缩短分诊时间[17-18]。
3.2 急诊预检分诊智能化管理系统能提升家属满意度 研究在儿童医院急诊预检分诊中应用智能化管理系统,结果显示观察组家属满意度问卷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传统急诊分诊虽然明确了分诊标准与流程,但护士仍需依靠自身经验分诊,加之患儿家属主诉不清,导致分诊评估客观性不足,极易造成过度分诊或分诊不足,导致患儿家属满意度偏低[19-20]。研究构建的急诊预检分诊智能化管理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实现对患儿信息、病情的动态分析,结合分级标准设计系统“判断逻辑”,能实现对患儿的自动化分级分区,保证快速分诊、及时救治,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可改善就诊秩序、减少候诊等待,提升患儿家属满意度[21-22]。同时,急诊病人中真正急诊病人占比不足20%,非急诊病人的存在不仅会增大分诊压力,还易造成就诊环境恶化、延长候诊时间,导致急诊科拥堵,急诊预检分诊智能化管理系统在急诊患儿预检分诊中的应用能实现快速、准确分诊,有效筛选非急诊患儿,缓解急诊科拥堵现象,有助于优化就诊环境、缩短候诊时间,进而提升家属满意度。
综上所述,智能化管理系统在儿童医院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能改进预检分诊质量,有助于提升家属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