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蕊 王黎 汪旦旦 莫唯然 罗欣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后备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高校考察并与师生座谈,还多次给青年学生、大学毕业生、志愿者回信,从“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到“青年强则国家强”,对广大青年学子提出了殷切期望。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不仅是高校的重要议题,更是全社会的议题。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频发,及时干预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护航大学生心理健康,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
《大学》“高端访谈”栏目是展示学术研究成果及教师风采,宣扬优秀教育思想,弘扬学术正气的重要学术阵地,旨在传播高等教育领域前沿学术思想。访谈对象有着比较广阔的学术视野,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对学界热点问题有着敏锐的直觉,如教育部领导、中外高校校长或书记、企业高管、学术领军人、科研新星等。主要内容涉及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重要问题,如高校建设与管理、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教学改革校企合作等。
本期高端访谈,由大学编辑部对话山东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范蕊,结合范蕊主任工作实际,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效路径。
嘉宾介绍:
范蕊,女,文学博士,教授,山东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山东省辅导员领航工作室主持人。2020年入选教育部思政中青年骨干,2019年获评全国高校最美辅导员。第九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第七届山东省十佳辅导员,第二届山东省最美教师(提名)。经营微信公众号“陌上花开”,后台粉丝3万余人,发表原创文章1500多篇。承担国家社科、教育部、团中央、山东省社科项目多项,在知名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曾出版个人专著《在海滩上种花——一个大学辅导员的工作日志》《奔跑吧,青春——一个大学辅导员的工作日志》《辅导员谈心谈话六讲》。
摘 要: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健康教育是护航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支撑,高校需与各方联动合力,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共同体,引导学生形成合理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此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工作人员需夯实自身能力基础,切实提高自身专业能力、抗压能力、行政办公能力,克服本领恐慌,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沉淀经验,以大爱呵护学生成长。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共同体;本领恐慌;心理危机干预
一、“陌上花开”,以大爱呵护学生成长
记者:目前,大学生心理障碍问题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作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詢中心主任,您认为应如何发挥自身亲近学生的优势应对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
范蕊:目前,学生心理问题发病几率增长趋势明显,《2021年国民健康报告》指出,青少年的抑郁率较高,达到24.6%。抑郁症属于一种隐藏性的疾病,若青少年不主动提及或不积极接受量表测量,旁人就很难识别青少年的心理危机问题。大学生遭遇超过其承受能力的紧张刺激而陷于极度焦虑甚至失控的状态,因情况紧急,以往的应付方法失效,内心的稳定和平衡被打破,易导致严重后果[1]。在工作中,我始终致力于精准识别实施预警,一是通过经常性和学生谈话,了解每一个学生;二是充分发挥宿舍长的作用,每周召集舍长开会,了解宿舍里每个学生的情况;三是选拔学生骨干,让每名学生骨干对接两个宿舍,定期向学生骨干了解宿舍的情况;四是发挥周围任课教师的力量,一旦发现学生可能有心理障碍倾向时就立刻与任课教师联系,请任课教师在班级中多关注该学生;五是与宿管保持良好联系,作为与学生生活最相近的人,宿管能够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信息。通过五方面合力,可以最大程度上精准识别有心理危机倾向的学生,从而为学生提供及时、有针对性的帮助。
在精准识别有心理危机倾向的学生后,就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采取应对的措施,如果是一些成长性的心理问题,就可以通过经常性地与学生聊天、交流等解决;如果是一些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例如重度抑郁、强迫症,甚至是严重的双向情感障碍等,就需要建议学生科学就医,督促学生定期接受心理咨询治疗、按时服药。除此之外,在应对学生心理危机时,还需要联动家长和舍长,与家长、舍长形成社会支撑,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关注和支持,时刻把控学生的心理动态。
此外,在工作中,我还会与学生签订“协议”,强化学生的心理惯性,当学生遇到极端情况时,就会自然而然向我寻求心理上的帮助。随后,我会让学生每晚10点之前给我发微信,分享其当日心路历程,若学生心理状态仍不好,我就会多跟学生聊半个小时,疏通学生情绪负担,督促学生按时服药,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互动。除了沟通之外,我还邀请学生一起运动,简而言之,就是要让学生信任我,让学生可以从我这里获取安全感、支撑感。
记者:您开通了微信公众号“陌上花开”以解答学生疑惑,科普心理知识,反响良好。您开通微信公众号的初衷是什么?有没有发生过让您特别难忘的事?
范蕊:我从2014年底开始运营公众号“陌上花开”,刚开始只是想记录一些工作中的感悟,后来有学生知道了“陌上花开”,开始在后台问我一些问题,我发现这是一个与学生交流和沟通的良好平台,于是我开始慢慢将“陌上花开”转型为一个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平台。之前我每天都会更新“陌上花开”,现在我把重心放在后台为学生答疑解惑上,放缓了更新频率。
做线上沟通平台,就会有许多因为一些偶然所造就的缘分。我记得以前我还在兼职做心理咨询时,一名外校的学生专门坐动车来预约我的心理咨询,说他这几年来一直在看我的文章,从“陌上花开”汲取了很多向上的动力。现在他快毕业了,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他送了我一根手工制作的头绳,感谢我陪伴他的那些时光,这让我觉得非常温暖。
记者:除了“陌上花开”微信公号运营者身份之外,您还是“范蕊情感教育工作室”主持人,致力于情感教育研究及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情感教育。当前大学生情感教育匮乏,您认为应当从哪些角度加强对大学生的情感指引和教育?
范蕊:现在社会竞争严峻,大学生之间的竞争严重。目前并未形成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完善体系,一方面,家庭对学生的教育呈现出两种极端趋势,一是专制性较强,家长通常以武断的方式“命令”孩子,导致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情感;二是溺爱性强,家长无条件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进而导致学生出现自恋、自卑及低龄化幼稚的趋势。
另一方面,学校教育的缺失是学生情感教育缺位最重要的原因。社会发展的功利性使得学校教育倾向于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然而实际上学校教育更多的是在培养“粗糙的利己主义者”,即学生不懂得如何表达情感,不會处理人际关系。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提供者,应反思自身的培养模式,让教育回归本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素质型人才。因此,情感教育的开展需要全社会的协作,只有不断加强学生情感教育,才能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家国情怀。
具体而言,第一,可以开展相关课程的研究和建设,针对学生所需,开设学生需要的、喜闻乐见的课程。比如学生不知道如何谈恋爱,我们就开设相关课程,教学生如何拒绝、如何表达需求、如何倾听。第二,可以开设一些公益性的讲座,辐射范围从学生到社会人员,讲座内容从情感教育扩展到家庭教育,组织学生、家长群体共同参与讲座,让家长、社会共同关注学生人格的培养。第三,可以举办沙龙,设置特定的主题,例如“失恋了怎么办”,招募相应数量的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就学生讨论的结果提供指导性意见。第四,合理运用网络平台,打破现实交流的时空界限。通过以上四种具体可行的路径,可以形成和拓展学生情感教育的辐射面,从而加强对大学生在情感上的指引。
记者:您在过往研究中提出,高校主题班会是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引的最基本、最经常的途径和手段之一,但目前大部分主题班会存在形式化问题,难以发挥育人效果。从护航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您认为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推进和落实好主题班会?
范蕊:高校主题班会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最基本、最经常的途径和手段之一,是开展班级教育、建设和谐班集体的重要载体[2]。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高校主题班会存在缺乏明确的功能定位、缺少规范的组织管理及相应的支持的问题[2],亟须高校补齐班会短板,为学生提供良好德育,促进学生发展。
在工作中,我每次都会将主题班会作为一门课来做,设计完整的课程体系,提前调研学生需求,为学生开展真正有意义的主题班会。就形式而言,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一是传统班会型,即我讲、其他同学回答;二是特定主题型,即我提前设置一个话题,让学生就该话题展开讨论和辩论;三是情景话剧型,设定话剧主题,让学生以宿舍为单位出演话剧。比如我提前设置主题“解决人际关系问题”,让每个宿舍各自出解决方案,由班干部汇总,让其自行组织形式、主持流程,这样的主题班会不仅可以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还能锻炼班干部的组织能力和宿舍之间的凝聚力。
除了在室内开展班会之外,我还会在室外开展一些主题班会,例如小树林或者海边,尽量给学生营造更加轻松的氛围,让师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加强沟通,深化情感羁绊。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青年的人生之路很长,前进途中,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缓流也有险滩,有丽日也有风雨,有喜悦也有哀伤。”大学时期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您认为应如何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助力学生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范蕊:高校作为立德树人、培养青年人才的关键平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至关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又是高校辅导员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3]。因此,辅导员在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中尤其重要。
首先,辅导员需要有正确的认知,现在很多辅导员把自己定位成学生的保姆、救火员,不认为自己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对学生的引导更是无从谈起。作为辅导员,应有跳脱琐碎工作事务的意识,设置阶段性的工作重点,强化自身人生导师的定位和自信,向学生传达积极思想,引导学生形成合理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具体而言,可利用一切和学生面对面谈心的机会。保证每学期跟每位学生都进行一次面对面谈话,再结合宿舍长面谈、网络平台答疑、主题班会加强沟通的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弱化学生对价值观引导和教育的抵制。在对学生进行引导时,需要加强对传递的积极理念的自信。例如向学生传达爱国思想时,需首先自己心中有国,讲述的内容首先需要感动自己,才能够进一步感化学生;在讲述爱国思想前,需准备充分、翔实的爱国思想资料,应对所有学生的提问。在讲述时,需注重讲述技巧,善用讲故事的传递技巧,将枯燥的爱国事例化为有血有肉、感人肺腑的真实故事,将学生放入真实、可感的情境中,让学生身临其境,打动学生、引导学生。
二、缓缓归矣,在实践中积淀自身本领
记者: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辅导员在学生的政治领导、思想引导、情感疏导、学习辅导、行为教导、就业指导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繁重的工作压力使得高校辅导员在不同程度上出现“本领恐慌”,您曾从事过多年辅导员工作,您如何看待这种“本领恐慌”?
范蕊:其实不只是辅导员,每个人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本领恐慌,时代发展速度快,知识迭代的周期越来越短,学生的诉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若辅导员不能让学生认可其人格魅力,就很难赢得学生的尊重。此外,目前社会对辅导员的认同度很低,然而辅导员的职业要求较高,在此背景下,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会承受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对工作的精益求精导致其在日常工作中难以兼顾各个方面,继而出现职业倦怠,产生本领恐慌。
辅导员的主观努力是克服辅导员本领恐慌的基础,学校的政策支持是保障[4]。对于这种本领恐慌,辅导员应对自己形成正确认知,即接受自己无法兼顾工作各个层面的既定事实,只有接受了自己的不足,才能针对性地寻找解决之策,才能精准提升自我能力。在我最开始从事辅导员时,我不太愿意和别人交流,而且我是文学出身,对心理学一无所知,但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学生管理工作要求辅导员必须掌握相应的心理学知识,才能更好、更科学地与学生沟通。正是出于对自身的正确认知,我才能够面对我的短板,精准施策,提升自我本领。如今回望来路,我对辅导员这一职业充满感激,正是因为这份工作,我才能够找到方向,不断充实和完善自我,通过不断学习,树立辩证思维、创新思维、互联网思维与底线思维[4],克服辅导员的本领恐慌。
记者: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中,常常会出现各种突发状况,对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在实际工作中,您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人员需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如何提升和完善這些能力?
范蕊: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人员应当具备专业能力,目前国内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培训体系不健全,很多人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培训就敢说自己是心理咨询师,甚至给他人提供培训,导致市场上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质量鱼龙混杂。尤其是在我担任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后,我越发对心理咨询这份工作产生了敬畏感。心理咨询工作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掌握多样化的心理咨询技巧,才能给学生提供优质的心理咨询服务,对每一位学生负责。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人员需具备抗压能力,以应对各种突发危机。当发生突发性心理危机时,需要咨询师立刻到位,调动所有资源为学生处理各类问题,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若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人员缺乏抗压能力,就难以在短时间内集合资源,无法高效处理危机。
最后,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人员需具备日常的行政办公能力。很多心理健康工作人员会将工作精力放在咨询和上课上,忽略了对自身行政办公能力的培养。行政办公能力突出表现在心理健康工作人员写东西的能力、表达的能力、就工作问题展开研究和思考的能力,以及将工作经验体系化的能力。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人员大多具备前两种能力,而第三种能力有所欠缺。在实际工作中也很少就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的行政办公能力提供培训,这种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心理健康工作人员自身的努力,还需要靠心理健康与教育咨询中心乃至全校的领导统筹和推动行政办公能力的培训。具体而言,首先,学校需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提供专业依托,打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理论基础,打通将理论融入实践的路径;其次,要准确定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身份,打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职称评定路径和相应的职级阶梯,调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协同性,树立全员育人的意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
记者:您在过往的研究中对高校辅导员成长共同体进行了阐释,“共同体”是时下的热词之一,您如何理解高校辅导员成长共同体?如何构建高校辅导员成长共同体?如何联动辅导员成长共同体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发展?
范蕊:当前辅导员工作遇到了许多瓶颈,对辅导员的培训工作仅仅局限在校园,培训模式以“老带新”为主,单次培训为辅,培训效果不佳,对辅导员的专业成长帮助不大。互联网时代,学生工作复杂性提升,很多学生工作问题有其共性。在我国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背景下,推动辅导员互相沟通与协作,构建辅导员成长共同体,是增强辅导员职业认同身份认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必然转向[5]。因此,需要建立辅导员共同体,联动全校甚至全国的辅导员,整合全校、全国辅导员智慧,促进辅导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帮助年轻辅导员快速成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建立了辅导员答疑解惑QQ群,当年轻辅导员遇到难以解决的学生问题时,可以在群里提出疑问资深辅导员就可以在群里依据自身的经验为年轻辅导员提供解决思路。
除了搭建QQ群之外,还可以借助教育部成立的辅导员培训研究中心,建立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等实体团队,设置专门的工作部门,定点向辅导员培训安全知识或心理知识,面向全国辅导员发布报名信息。将全国辅导员联结起来,形成良好的共同体成长循环。
目前,我们细化了成长共同体的类型,注重建设心理辅导员的成长共同体,以心理辅导员成长共同体为抓手,延伸心理健康与教育咨询中心工作外延。除了辅导员之外,我们还站在学生朋辈的角度,成立了教职工共同体,将教职工组成一支谈心谈话团队,学生可直接预约,针对一些成长性问题,跟教师进行一对一谈话。在公寓管理上,我们成立了公寓倾听小屋,充分发挥公寓阿姨的作用。通过这些措施集高校机关人员、公寓管理人员、学生辅导员之力,建立成长共同体,并联结各个共同体,共同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范蕊. 论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建构[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03):12-13.
[2] 范蕊,李世康. 高校主题班会的定位及具体实现[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6):17-18+58.
[3] 范蕊. 依托工作室,聚焦学生诉求与辅导员成长需求[J]. 山东教育,2021(43):27-28.
[4] 范蕊,朱以财. 高校辅导员本领恐慌的原因透视及破解途径[J]. 高校辅导员学刊,2020,12(04):20-25.
[5] 范蕊,朱以财. 高校辅导员成长共同体的价值再认与推进路径[J]. 高校辅导员,2021(06):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