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同办学主体环境下我国高校发展策略研究

2022-05-26 02:08吴翔陈琳琳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民办教育

吴翔 陈琳琳

摘  要: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高等教育则是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重要且关键的一环。目前我国高校按照办学主体可分为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两者在教学发展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校发展和对高校教学评价的现状,对高校总体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办学主体;高校发展;民办教育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0-0042-04

一、我国高校的发展现状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依照投资主体的不同分为公办和民办两种类型,依照高考录取划线和学习年限划分为专科和本科两种层次。公办院校因由国家投入创建,一般建校历史久,师资力量强,收取学生学费较低,这类学校学生会优先选择,但录取分数普遍高于同层次的民办学校。因客观需要和传统观念的影响,本科层次在就业和个人素质方面普遍高于专科层次毕业生,因此本科的高考生源优于专科。高考招生分数由高到低排序一般是:公办本科—民办本科—公办专科—民办专科。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希望更多地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占比越来越多,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特别是本科层次的教学资源还存在不足,同发达国家“宽进严出”的入学条件和高校资源总体供大于求相比,我国学生能否接受高等教育特别是本科层次的高等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由高考分数来决定的。高校特别是本科院校不用承担招生不足的风险,最终可能产生招生不足现象的是排在招生顺序末尾的民办专科院校,这类学校有了招生竞争的压力。

二、国外相关情况

西方国家的高校教育与我国不同,西方国家强调精英教育,民办学校为精英人群首选,具有更高的社会影响力,国外水平靠前的高校多是私立性质的,公办院校则是平民教育。以美国为例,私立大学比公立大学历史更为悠久,民办院校的经费主要由教会、校友会、企业界等捐款累积形成,公办学校的经费来自联邦政府、州政府等单位拨款。

通过分析国外高校评价模型,可发现以下特点:教学评价机构人员组成多元化,如部分高校内的各个学院都具有对教学评价的话语权,有效增强了教学评价的客观和公平;广泛的外部机构贯穿于教学评价,例如密歇根理工大学、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由外部机构对高校进行评价,以保证公正性。教学评价实施由多个部门和团队合作进行。德国的教学评价既是为了自我评价,也是为了排名,了解高校在所处环境中的水平,国际化质量评估为了评价高校的认识,强调高校对国际化教育的贡献程度。总的来说,教学评价都是为了审视过去,进而探索高校更高质量的发展[1]。

三、存在的问题

(一)办学性质不同导致了不同的发展方向

我国高校的办学规模一般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所分配的招生指标来决定,每个省的学费标准由本省物价部门决定,同一个省的学费标准相对一致,因此学校的学费收入与学校自身的办学水平和投入没有太大关系[1]。依照市场经济规律,部分本科院校内涵式发展的驱动力较为不足。公办学校可以依靠财政资金进行支持,对主要依靠学费创收的民办本科院校来说,其收入来源相对单一。民办专科院校虽然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竞争,但这种竞争下谁都不愿意做排名的最后部分。

(二)民办教育法规政策体系不完善

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出台了各种关于促进民办教育的法律、政策及办法,但就实施情况来看,还需提升实施效果。各类因素制约了各地方民办高校的发展[2]。针对民办高校的各种政策措施未能有效衔接、协同,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与《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未有效衔接,导致民办高校法人身份不清,《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实施细则》规定,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可以登记为事业单位,但在实际中,民办高校仍登记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身份不清晰,民办高校难以取得“事业单位”合法身份的认定,难以取得与公办高校同等的政策待遇[2]。

(三)民办高校总体办学水平不高

绝大多数民办高校在本科和专科办学层次,我国民办高校中具有博士研究生培养资格的仅有西湖大学一所,具有硕士研究生培养资格的民办高校仅有五所。相较于我国公办高校,民办高校的社会认可度较低[3]。同省的民办高校学费标准大致相同,但不同院校办学水平、教学质量并不同,在不影响招生的情况下,民辦高校并没有突出自身的优势,缺乏办学的积极性。广东省民办大学学费水平在2.5—2.8万元/年,广州南方学院和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在省内民办高校中处于较为领先的位置,但水平较高的民办高校缺乏对自身实力的宣传力度,外界对其缺乏了解,究其原因,也是外界对民办高校缺乏认同和关注造成的。

社会上同时存在着民办本科与公办专科,人们普遍认为本科文凭高于专科文凭,使得公办专科院校处于招生的不利地位。但公办专科的师资力量高于民办本科,公办院校的教师需要通过事业编制考试,由教育局分配师资,民办院校则是自主招聘教师。这一现象会使公办专科院校造成一定的师资浪费,部分院校拥有优秀的教师,却不能吸引学生前来就读。

(四)民办高校的人才引进和培养

引进高质量人才,有助于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有助于提升民办高校的科研能力和民办整体综合实力,以民办高校自身的实力带动所在城市的发展,提升教学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先进人才。近年来,民办高校不断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4]。在不断扩大的过程中,人才引进缺乏战略规划,具有盲目性。部分学校追求“唯文凭、唯职称”等片面化指标的质量,忽视了引进人才的道德品质,易对学生、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在引进了人才之后,部分院校忽视对人才的进一步培养和管理,难以形成凝聚力强的团队,忽视了“外引”与“内培”的有机结合。民办高校本身在科研基础、学术氛围和人才培养质量上处于劣势,人才引进后缺乏高校自身管理体系的建设与改善,最终易使引进的人才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施展才华,造成人才的浪费,最终也难以达到改善民办高校办学质量的目标[3]。

(五)独立学院转设问题

独立学院分为公办独立学院和民办独立学院,公办型的独立学院由公办高校独自举办或与校办企业、教育基金会、地方政府、国有企业合作举办,后者由公办高校与民营企业或自然人合作举办。2017年《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首次提出“鼓励”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高校,且明确独立学院既可以转设为民办高校,也可以转设为公办高校。2018年教育部也出台了相应文件,表示独立学院“能转尽转,应转快转”,但外界对民办高校的转设问题仍存在不少争议,2020年教育部出台了最终的方案,要求在2020年底全部独立学院制定出转设方案。数据显示,近两年独立学院转设成为大趋势[4]。

“校中校”办学是转设的首要因素,公开数据显示,很多独立学院其实是母体学校的二级学院,与母体学校共享教学等资源,只是形式上采取母体学校与民营企业合作的模式进行办学[5]。原来的独立学院还担负着为母体学校“经济创收”,使得大多数独立学院难以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一定程度上导致办学条件不达标。

(六)教育评价方面存在“一刀切”问题

教育评价对教育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起着导向、检测、筛选、激励和诊断等多种作用。教育评价应积极适应我国教育形势发展,适应我国教育发展目标,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6]。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教育评价存在“一刀切”的问题[4],例如在评教师职称的竞争结构下,一些不当的学术行为层出不穷,“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五唯评价桎梏了教育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难以挖掘更多有潜力、综合能力突出的优秀教师人才。

四、我国高校发展策略研究

(一)强化良性竞争,打通横向流动渠道

在高等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国家根据招生数量确定准入门槛划定分数线,通过对上线人员依照分数排序,对不同学校的不同专业同样也依照一定评价标准进行分类或排序。建立统一的课程标准,要求相同课程不同学校学分互认,允许学生在校期间转学流动,从而降低竞争形成的準入门槛,形成趋向完全竞争的“统一市场”。教育行政部门做好客观评价和帮助各方实现信息的完全性和对称性,由“市场”通过良性竞争,通过学生的选择性流动来调整高校对各专业各类人才的培养数量,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改变学费收取标准,形成公平支持机制

在合理范围内,可允许学校自行确定学费标准,学校还可对不同二级单位或专业确定不同学费标准,在填报志愿前公示给考生。国家除了对少数科研学术型高校和公益性专业进行财政支持外,可只针对学生本人情况和科研贡献大小形成财政资金公平支持的机制。比如对师范生、政府部门专用技术人才的专业、国防类专业、思想政治类专业、优秀生等进行支持,对学科建设、科研项目进行支持。学校独立运行,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制度建设和管理监督职能。高校应重视对人才的引进和培育,拓宽人才引进渠道,革新人才引进机制,可利用财政资金的支持,鼓励更多高质量人才进入高校教学,对引进来的教师和学生进行有效管理,为人才的发展提供舒适的硬性条件。

(三)提升评价水平,公开评价结果

建设一套统一有效的评价标准,对各高校和高校专业建设水平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充分利用市场力量,以最终录取平均分和学生流动情况为主要评价指标。高校应打破传统的“唯指标论”思维模式,加大对师生德育的重视程度,坚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目标。每年高考填报志愿前将评价结果公布给社会,对于获得较好评价结果的高校,可实行梯度式收费标准,促进高校提升办学积极性。

(四)强化多元主体参与意识

在高校的教学评价中,应合理引进多元主体,强化公共参与意识,为高校的建设提供各类宝贵意见。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特别是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尤为迫切,未来应加强高校与社会实际的联系,反映社会主体对人才需求的呼声,如可考虑引入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单位对高校教学质量和输送人才质量的评价,评价结果可作为分析高校发展情况的参考指标之一。客观评价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对社会发展的贡献,若民办高校学生对社会做出杰出贡献,则社会应当加大对民办高校发展的鼓励,纠正人们对民办高校认知上的错误[5]。

(五)引导民办高校完善治理结构

要推动民办高校的发展,关键是加强党对民办高校的领导,国家颁布了新《民促法》《关于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国务院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法律和意见,对加强民办高校党的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是在法律政策层面就民办高校党组织的地位作用问题规定最为全面的一次[2]。当前,强调重视对民办高校党委书记委派的工作,对民办高校立德树人落实情况进行把关,在引导学生学好自身本领的同时,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立规范的监事会,对民办高校的运行进行监督和制约,可考虑推进党委书记进入董事会,使得民办高校的党委书记能够对事关民办高校发展的重大决策问题进行把关和监督,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探索独立学院新型转设路径。可考虑将独立学院转设为公办高校直属直管的分校,如南京大学金陵学院转设为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对于公办型独立学院,可转设为公办力量举办的非营利性民办高校,考虑加入当地政府的力量和其他社会力量,协助独立学院办学升级。

(六)加强高水平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的交流,带动高校整体教育

高校应利用数字化赋能,加快构建数字化信息技术与高校教学的融合机制,借助人工智能、数字化等先进技术,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助力培育高校优秀科研人才[4]。构建统一的数字化管理平台,消除不同高校间和高校中不同部门间交流的壁垒,可将高水平公办高校中的可利用资源公开化,让民办高校也能共享公办高校的教学资源。加强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公办高校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我国高校整体的发展,为社会输送高水平人才。

五、结语

认识和分析我国高校发展的现状,可推动我国高校转型发展。本研究提出改良高校评价体系具体措施,希望促进形成对高校的公平支持机制,重视人才引进和培育,进行高校教育的深化改革,可以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平衡教育资源分配,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和资源公平找到一条最佳路径,使高校培养出更高水平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岩,李娜. 高等教育國际化评价体系指标研判——基于9个评价指标体系的比较[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08):77-83.

[2] 杨刚要,阙明坤. 新发展格局下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与实现路径[J]. 职业与教育,2021(19):83-88.

[3] 曹建军. 民办高校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思考[J]. 公关世界,2021(18):23-24.

[4] 侯琮,王一涛. 独立学院转设的症结研判和路径前瞻[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21(09):25-33.

[5] 于发友. 笔谈: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逻辑向路与范式转换[J]. 现代大学教育,2021(01):20-36.

[6] 陈亮,杨娟. 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构架与实践路径[J]. 中国电化教育,2021(09):9-17.

(责任编辑:胡甜甜)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广州新华学院“双带头人”工作室项目(项目编号:SD202103103);大创项目(项目编号:202113902060)基金支持。

作者简介:吴翔(1972—),男,硕士,广州新华学院会计专业副主任,高级经济师,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改革;陈琳琳(2001—),女,学士在读,广州新华学院,研究方向为教育创新探索。

猜你喜欢
民办教育
民办应用型本科医学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
基于公共产品属性的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研究
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的民办教育持续发展研究
民办高校中产品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机制研究
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规律与民办教育的发展
改革中的民办学校建设
从中外教育现状探求教育改革出路
我的高等护理教育之梦
我国民办教育的生存空间及发展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