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配合封闭及手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2022-05-25 06:52吴建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2年3期
关键词:肌电图小针刀扳机

吴建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第一医院 南平 354200)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疼痛性症状,尽管其可涉及到全身上下左右的广泛痛点,但腰背部疼痛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症状表现,且疼痛状况较为显著。肌筋膜扳机点由于长期受到风寒、劳累以及姿势不正确等因素影响,会导致肌筋膜或骨骼肌局部出现粘连或是痉挛,易触及敏感性的压痛点,受到压迫时会导致抽搐反应、牵涉痛等一系列症状,导致关节活动功能受限,对患者的健康及正常生活造成极大影响[1~2]。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该疾病的发生率不断上升,且呈现年轻化的发展趋势[3]。同时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中医技术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多,如针灸、按摩等。本研究分析采用“扳机点”小针刀配合手法、封闭疗法治疗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 年6 月至2021 年5月收治的100 例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 例。观察组男26 例,女24 例;年龄27~58 岁,平均(42.37±2.43)岁;病程3~36 个月,平均(1.58±0.23)年。对照组男27 例,女23 例;年龄26~59 岁,平均(41.85±2.49)岁;病程4~36 个月,平均(1.62±0.31)年。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临床诊断指南-物理医学与康复分册》[4]中关于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诊断标准;知晓本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者;因软组织损伤、脊柱结核以及胸椎手术等导致腰背部疼痛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脊柱器质性病变者;针刺禁忌证、肾上腺皮质激素过敏者;存在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无法正常沟通交流者。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号:20213698)。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方法。根据《中国针灸学》[5]选择夹脊穴、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委中、关元俞、昆仑等穴位,采用直刺、平补平泻的针法,针刺得气后采用DMZ-Ⅰ型电针治疗仪(生产厂家:河北领康医疗器械科技有限公司)给予持续的电流刺激,达到止痛的功效。将电针治疗仪的输出电位器调整到“0”,打开电源开关,将每一对输出电极连接同一侧的两个穴位上,疏密波下留针30 min,每两天1 次,连续治疗两周。观察组采用“扳机点”小针刀配合手法、封闭疗法治疗。指导患者采取俯卧位,用手按压患者腰背部,存在皮下及筋膜内的敏感压痛点,确定“扳机点”的位置,用手术专用记号笔标记位置。用浓度为75%的酒精对腰背部区域进行消毒,并通过局部渗透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曲安奈德注射液5 mg)与1%盐酸利多卡因5 ml,进行局部麻醉。术者佩戴无菌手术手套,采用0.6 mm×50 mm小针刀,以痛点为中心,与皮肤垂直,迅速进针,进针0.3 cm 左右深度,然后分别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以与皮肤成10°~15°的角度,横向铲剥3~5 次,扇形疏通剥离粘连,当无明显阻力感或有松动的现象,可将针刀拔出,若有少量出血,棉球压迫止血后,在针眼口覆盖无菌输液贴或无菌创可贴。小针刀治疗结束后,在“扳机点”的位置上,采用弹拨松解的手法沿肌纤维的方向,由内向外、由上到下进行快速弹拨,以患者能承受为度,时间持续3~5min,80~100 次/min,1 次/周。连续治疗2 周。

1.3 观察指标 (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2 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估,记分0~10 分,其中0 分为无痛;1~3 分为能忍受的轻微疼痛;4~6 分为影响睡眠但能忍受的疼痛感;7~10 分为强烈疼痛难以忍受。(2)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功能状况,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2 周后,采用Oswestry 功能障碍调查表(ODI)、Fugl-Meyer下肢功能量表(FM)及Barthel 量表(MBI)进行评估。其中ODI 量表共包含10 个方面,分数越高,腰背功能越差;FM 量表总分34 分,分数越高,下肢功能越好;MBI 量表总分100 分,分数越高,独立生活能力越好。(3)观察比较两组肌电图信号。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2 周后采用肌电图仪对患者腰背肌核心肌群表面肌电进行检测,分析平均肌电波幅(AEMG)、平均功率频率(MPF)。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 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VAS 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VAS 评分比较(分,±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对照组观察组50 50 12.972 23.866 0.000 0.000 t P 6.89±1.57 6.91±1.52 0.065 0.949 3.69±0.76 1.53±0.48 16.992 0.000

2.2 两组功能状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ODI 功能障碍评分、FM 下肢功能评分、MBI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ODI 功能障碍评分低于对照组,FM 下肢功能评分、MBI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功能状况比较(分,±s)

表2 两组功能状况比较(分,±s)

MBI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t P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ODI 功能障碍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t P FM 下肢功能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t P 50 50 5.160 7.998 0.000 0.000 6.686 15.035 0.000 0.000 4.607 9.328 0.000 0.000 t P 16.88±4.39 16.79±4.73 0.110 0.913 12.26±4.58 9.39±4.52 3.154 0.002 19.85±3.26 19.72±3.19 0.202 0.841 24.97±4.31 31.07±4.28 7.101 0.000 63.12±10.97 63.54±9.73 0.203 0.840 73.64±11.85 82.07±10.13 3.824 0.000

2.3 两组肌电图信号比较 治疗前两组肌电图信号AEMG、MPF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肌电图信号AEMG、MPF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肌电图信号比较(±s)

表3 两组肌电图信号比较(±s)

MPF(Hz)治疗前 治疗后 t P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AEMG(μV)治疗前 治疗后 t P 50 50 6.074 10.592 0.000 0.000 15.517 17.930 0.000 0.000 t P 71.92±10.32 71.88±9.93 0.020 0.984 82.41±6.53 90.13±7.06 5.676 0.000 76.35±8.52 76.89±8.41 0.319 0.750 106.83±10.97 114.36±12.15 3.253 0.002

3 讨论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特点是局部肌筋膜疼痛,具有激发点,可涉及全身上下广泛痛点,但在肩颈背部疼痛最明显,且疼痛程度比较高[6]。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归属于中医学“劳损”的范畴,主要是因为劳逸失当或是长期体位不正等导致的慢性劳损,《黄帝内经》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因为患者遇冷、湿或遇风会有更严重的疼痛感,也将其称为“肌肉风湿”。“扳机点”指的是肌筋膜、骨骼肌等部位,因为长期受到风寒侵袭、过度劳累等原因形成的紧张性、易激惹的压痛点,当局部受到压迫时,表现出自身神经反应、疼痛及肌紧张等临床表现[7]。因此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在治疗时应当将“扳机点”作为靶点。其治疗的重点在于恢复肌细胞内部平衡、接触高应力纤维,减轻患者肌肉组织内部压力,从而消除组织间的粘连,改善患者局部软组织的血液循环,缓解局部无菌性炎症对周围肌肉、筋膜、软组织的刺激,促进局部炎症吸收,从而促使患者局部肌筋膜疼痛症状得到有效的改善。小针刀疗法运用针刀在皮下肌筋膜处,横向疏通剥离粘连的软组织,因慢性无菌性炎症刺激筋膜形成的“扳机点”,与周围相对正常的组织通过剥离疏通,形成通路,无菌积液与正常组织液融合稀释,促进吸收。并让通过封闭疗法注射进去的曲安奈德注射液与周围无菌性积液融合,从而直接起到抗炎,促进炎症吸收的作用。张淼、杨靖等[8~9]的研究表明,采用手法按摩方式能够有效促进血液循环的改善,促进淋巴组织的流动加快,加快新陈代谢,从而使得患者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状况得到有效改善。

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肌电图信号AEMG、MPF 均高于对照组,表明采用“扳机点”小针刀配合手法、封闭疗法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更为有效改善患者腰背部肌肉肌张力、肌力以及疲劳程度。这主要是因为采用“扳机点”小针刀配合手法能够快速切割局部纤维粘连,消除纤维化瘢痕,从而解除局部血管、神经的压迫,促使微循环得到有效改善[10]。曲安奈德系中长效激素,抗炎作用强效而持久,能降低毛细血管和细胞膜的通透性,减少局部渗出,加速炎症吸收,促进损伤组织的修复和再生,调节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防止结缔组织、肉芽组织增生,松解粘连。利多卡因是一种短效麻醉药,能在短时间内有效缓解疼痛[11~12],从而使得患者的疼痛感得到有效缓解,且能够对肌肉组织起到有效保护作用。另外在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ODI 功能障碍评分较对照组低,FM 下肢功能评分、MBI 评分均较对照组高。这表明患者的腰背部功能及下肢功能得到有效改善,且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通过采用小针刀对“扳机点”进行有效疏通,并结合按摩手法促进气血运行,可起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效果。曲安奈德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治疗效果,促进肌肉粘连松解,从而使患者的肌肉痉挛状况得到有效改善,提升了肌肉图信号,使患者的肌力逐渐得到恢复,从而使患者的腰背部功能及下肢功能逐渐得到良好改善,促使其独立生活能力显著提升。但当前在临床上关于该疾病采用“扳机点”小针刀配合手法、封闭疗法治疗的研究还比较少,本研究涉及的样本比较少,研究时间较短,且观察的指标有限,因此还需要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加强研究,从而更为全面地评估“扳机点”小针刀配合手法、封闭疗法治疗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扳机点”小针刀配合手法、封闭疗法治疗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腰背部肌肉肌张力、肌力以及疲劳感,从而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改善患者腰背部及下肢功能,提升患者独立生活能力。

猜你喜欢
肌电图小针刀扳机
厉害了,我的小针刀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闲话“二道火”之惑
小针刀联合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评价
让学生试刀的教授
如何延长汽车装配单元风扳机的使用寿命
血拼政策扣动风险扳机
327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肌电图分析
我的一份议案
甲钴胺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