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的价值

2022-05-25 08:46孙晓文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11期
关键词:介素白细胞成功率

李 野 孙晓文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辽宁 大连 116001)

冠心病患者常伴有急性心肌梗死,该疾病是由冠状动脉持续性、急性缺氧、缺血引起。急性心肌梗死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因此患者易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等症状,对其生命造成威胁[1]。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与饮食、生活习惯、气温等存在直接关系,且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增加,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病急、致死率高的特点,在我国,每年有将近70万人心肌梗死发作,然而能够及时接受规范救治的仅有3.5万人,其中近一半的患者在发病1 h内猝死[3]。因此确保抢救的及时性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佳救治时间为发病2 h内,在2 h内疏通堵塞血管患者病死率将大大降低[4]。因此,护理人员应当配合主治医师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缩短抢救介入时间。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抢救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各39例的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将常规护理施行在对照组中,将急诊护理应用在研究组中,研究优化急诊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次研究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选自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为随机分对照组、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0∶19,年龄37~75岁;研究组男女比例为21∶18,年龄在42~75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次研究经伦理审核批准。纳入标准:①患者经相关诊断后符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②患者对此次研究目的知悉,且自愿参与本研究。③患者基础资料全,能够较好配合研究安排。排除标准:①患有器官功能性障碍疾病。②患有精神类疾病者,及无法配合本次研究者。③基础资料缺失者。上述患者均符合本次研究所设定的纳入标准,本研究经伦理审核批准通过。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采取优化急诊护理。

1.2.1 成立急诊护理小组 为确保患者抢救的及时性,本院成立急诊护理小组,由1名主治医师,1名急诊科护士长、3名责任护士、3名专科护士构成。急诊护理小组成员制订护理标准并推动护理计划的开展。

1.2.2 确定护理风险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时有猝死、休克的风险,医护人员须掌握护理风险,采取预防措施。医护人员应当对急性心肌梗临床资料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大数据样本了解在抢救患者中高发的护理风险。

1.2.3 优化接诊程序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医护人员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确保挽救患者生命。救护车须在运送过程中,急诊电话要保持密切联系,掌握患者病情发展,并对其病情的严重性做出预判。同时提前准备抢救工作。救护车到达后,患者进入绿色通道及时治疗,护士指导家属办理挂号手续。主治医师在30 s内完成初步进行诊断,安排会诊。

1.2.4 优化抢救程序 急诊护理小组成员对入院患者进行救治,护士配合主治医师完成生命体征监测、建立静脉通路、吸氧等工作,行超声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交由主治医师进行诊断。确诊后联系各科室进行手术治疗,护士为患者进行术前准备。

1.2.4 心理护理 因患者对自身疾病情况不了解,易产生较多负面情绪,常见焦虑、抑郁及恐慌等,对其治疗及护理产生较大影响。为此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向其介绍其自身病情,促使其详细了解自身情况,给予其鼓励和安慰,向其列举治疗成功案例,从而改善其负面情绪,提升其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观察两组患者的分诊时间、急救时间、静脉通路建立时间、抢救成功率、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表达水平。分诊时间、急救时间、静脉通路建立时间,时间越短代表治疗越及时。抢救成功率=(抢救成功例数)/总例数×100%。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表达水平越低患者炎症轻度越弱。

采取SF-36评分量表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分值越高则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较高。对应用SDS、SAS评分量表了解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况,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质量较高。应用此次研究所制定的满意度问卷调查,以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满意度标准分别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17.0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n(%)]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抢救时间 对比两组的分诊时间、急救时间、静脉通路建立时间,研究组的分诊时间、急救时间、静脉通路建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抢救时间对比(h,)

表1 两组抢救时间对比(h,)

2.2 抢救成功率 对比两组的抢救成功率,研究组抢救成功率为94.87%;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79.49%。研究组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抢救成功率对比

2.3 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表达水平 对比两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表达水平,干预前两组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表达水平对比()

表3 两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表达水平对比()

2.4 生活质量 护理前,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相比较对照组较高(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对比分析(分,)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对比分析(分,)

2.5 焦虑、抑郁评分 干预前,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相比较对照组较低(P<0.05)。见表5。

表5 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分析(分,)

表5 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分析(分,)

2.6 护理满意度 由护理满意度数据可见,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4.87%(37/39);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6.92%(30/39)。研究组相比对照组较高(P<0.05)。见表6。

表6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基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形成血栓或斑块溃烂堵塞冠状动脉所引起,过劳、激动、暴饮暴食、寒冷、吸烟、酗酒均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5-7]。有临床报道指出,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存在联系,炎性反应参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溃烂及病情发展[8]。超敏C-反应蛋白可促进炎性因子的释放,白细胞介素6作为一种炎性介质直接参与炎性反应,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越高,炎性反应越明显,梗死范围越大,患者病情越严重,须及时采取规范性治疗[9-10]。此外,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且病死率高,治疗的效果关系到患者的生存率,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可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的及时性。

常规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中较为常见,但常规护理是一种适用于大部分疾病的基础护理模式,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且病情发展迅速,若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抢救,其死亡风险增加[11-12]。在急诊抢救流程中,涉及环节较多,从接诊到抢救涉及较多流程,若不能将其简化,难以保证抢救的效果。

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成立急诊护理小组,让主治医师、急诊科护士长、专科护士、责任护士相互配合、各司其职,提高急诊效率。持续优化接诊和抢救的流程,简化中间环节,压缩抢救时间[13]。本次研究显示,由分诊时间、急救时间、静脉通路建立时间数据上显示,研究组相比对照组较短,P<0.05。对两组的抢救成功率进行对比,研究组抢救成功率为94.87%,对照组抢救成功率为79.49%。对两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表达水平进行对比,干预前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数据可见,护理前,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后,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4.8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6.92%,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该优化急诊护理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综上所述,在抢救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干预,确保治疗的及时性,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表达水平,该护理方法具有一定使用价值。

猜你喜欢
介素白细胞成功率
成功率100%,一颗玻璃珠入水,瓶子终于坐不住了!
血清白细胞介素-37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白细胞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脐血白细胞介素6水平对早产儿脑损伤程度及后期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影响研究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减少是免疫力降低了吗?
白细胞介素—25和白细胞介素—7在湿疹患者中表达特点及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