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宗贤
(费县妇幼保健院,山东 临沂 273400)
尿常规检验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重要检测项目之一。该检验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指标,根据尿液中的不同成分、数量等了解患者身体的代谢情况,多用来推断肾脏疾病或尿路疾病[1]、其他系统的疾病、安全用药的监测、职业病的辅助诊断和健康状况的评估。目前,在进行尿常规检验时,多单独使用干化学法检验。有资料显示[2],干化学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等优点。但干化学试纸条常会受到尿液中一些药物等化学因素的影响产生假阴性的结果。而尿沉渣检验能发现干化学的影响因素而及时纠正。该检验方法主要针对尿液有形成分进行分析[3],根据管型横径大小分为狭窄型、中等宽度型、宽型3种,能提高检验细致程度[4]。基于此,本次研究重点分析尿常规检验中联合使用干化学法和尿沉渣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用该院2019—2021年收治的242例需进行尿常规检验的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参照组121例、观察组121例。参照组男67例、女54例,年龄32~67岁,平均(48.16±5.24)岁。观察组男69例、女52例,年龄33~69岁,平均(48.59±5.18)岁。无资料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均要求患者晨起空腹,取首次排尿时的中段尿液10~15 mL,放入无菌试管中送检。
1.2.1 参照组 干化学法:充分浸泡试管中的尿液样本,时间控制在2 s,2 s后立即将其取出,用滤纸吸去多余的尿液,然后放置于尿液分析仪传送盘,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测定。
1.2.2 观察组 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干化学法同上,同时,开展尿沉渣检查:将10 mL尿液充分摇匀,用1 500 r/min的速度,离心5 min后,去除上清液,保留0.2 mL尿沉渣,轻轻混匀后,涂片镜检。细胞观察10个高倍镜视野,标准以每高倍视野中的最低值至最高值报告;管型取20个低倍视野得平均值报告。本文将白细胞数在0~5/HPF、红细胞数在0~3/HPF、透明管型0~1/LPF的范围定为尿沉渣检验的正常参考范围。两组均由2名检验人员合作完成。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定量白细胞和定量红细胞阳性率和阴性率[4]。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19.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频数(n)、构成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方法,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检查后,观察组定量白细胞和定量红细胞阳性率高于参照组,定量白细胞和定量红细胞的阴性率低于参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定量白细胞和定量红细胞阳性率和阴性率对比[n(%)]
尿常规检验在临床中的应用频率较高,主要检验尿液样本,为临床诊治提供尿液样本中的数据,使临床诊治能明确患者的泌尿系统疾病[5-6]。尿常规检查从取样到检查结果生成,具有操作便利、耗时短、可反复进行等特点。且在采集尿液样本时,不会对患者的生理和生活造成负面影响,能确保尿液样本的质量,使尿常规检查高质量进行。因此,当患者因消瘦、血尿等症状到院后,专业医师会尽快为患者安排尿常规检查,以便快速明确病因,确定诊治方向。在用尿常规检验时,常采取干化学法检测尿液样本,能快速了解尿液中白细胞、红细胞的情况,协助临床医师判断病情[7]。但随着医学的发展,临床对检验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单一的尿液干化学分析已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尿沉渣检验能较好的反映尿液中的有形成分,且能细致的观察有形成分的形态、数量,为临床诊治提供了可靠依据[8-9]。尿液中的病理管型主要有细胞管型、颗粒管型、腊样管型、脂肪管型、宽大管型,能反馈出患者体内的病变位置、病变程度等信息,临床诊断能根据检验结果快速推断出患者的病情,提高工作效率[10-11]。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检查后,参照组的定量白细胞和定量红细胞阳性率低于观察组,参照组的定量白细胞和定量红细胞阴性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尿常规检验中联合使用干化学法和尿沉渣,不仅能优化检验技术,使检验人员能细致的观察尿液中的成分,提高尿常规检验谨慎度和专业度,还能提高检验结果正确率,减少假阳性或假阴性数据,使检验结果更可靠[12]。在过往资料中,肾炎、肾病综合征、术后的患者的尿液样本中的白细胞较明显,进行干化学法检测尿液样本时,容易因疾病导致淋巴细胞增多,使尿液中出现大量白细胞,导致干化学法检测结果中出现白细胞假阳性结果。且干化学法对尿液样本中不同类型的蛋白质的敏感度不同,在检测球蛋白的时候,干化学法的敏感度仅占检测白蛋白的1/100左右。尿沉渣能利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尿液样本中的白细胞形态、分布、种类等信息,标注出胞体较大、细胞核明显凸起的白细胞,统计出较确切的数据。所以,在检测尿常规检验过程中使用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能连续检测同一种尿液样本,更详细的筛查出白细胞数量、种类等信息,明确尿液样本中的白细胞情况,为临床诊治推断患者病情提供白细胞数据。根据白细胞的检测结果,能快速缩小临床诊断范围,还能提高检验人员进行干化学法和尿沉渣检验时的谨慎度,尽量减少白细胞假阳性数据,明确白细胞的阴阳性,缩小尿常规检验结果与尿液样本实际情况间的误差。另有资料显示,药物也容易影响白细胞和红细胞数量,增加尿常规检验结果中的假阳性数据,如干化学法检验结果中的红细胞为阳性,若患者服用维生素C,则要考虑使用维生素C后是否对隐血造成了一定干扰,导致患者尿液中的成分受到维生素C的还原作用,出现竞争性抑制反应,以至于检验结果中的红细胞出现假阴性。尿沉渣检验能利用高倍镜观察红细胞形态、数量等,能掌握红细胞形态改变、具体数值等信息,进而确定出血部位,最终形成较全面的检验结果,使临床诊治能快速缩小诊治范围。利用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检验尿液,不仅能确保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明确白细胞、红细胞形态、分布等情况,帮助临床诊治推断患者病情及正确治疗,还能丰富检验人员的工作经验,从不同检验方法、不同角度观察白细胞、红细胞等形态、数量、功能,快速筛查出2种检验结果中存在差异的数据和相近数据,完善尿常规检验结果,提高尿常规检验水平[13]。有资料显示[14],上泌尿道出血时,尿液样本中的红细胞形态会大幅度缩小、变形或仅有胞影,用高倍镜观察时需将其与酵母菌进行区分,必要时利用瑞氏染色;肾小球出血时,尿液中的红细胞会出现多形性改变,发生改变的红细胞在80%以上,红细胞的细胞膜会出现粗刺、穿孔、细刺、环状等改变[15];除肾小球以外部位的出血,红细胞形态多为正常,或红细胞仅出现中空现象。合理使用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检验,能不断增加尿常规检验中的资料信息,不仅能快速反馈出尿液样本的异常情况,检验人员还能掌握更多白细胞、红细胞方面的信息,更积极的对比理论知识和实际案例,提高检验人员的探索意识和检验能力,尽量缩小检验结果中的误差。如白细胞多呈现球形,在尿沉渣中能较清晰的观察到,且在统计数量的过程中,若白细胞数量超过5个即可表示为泌尿系统感染或泌尿系统其他疾病,但在干化学法中白细胞的检出率不固定。检验人员可根据2种检验结果给出综合意见,使尿常规检验结果更精确,减少因检验结果不详细导致的问题,突出疾病特点。另外,检验环境、样本污染、细菌等也会对干化学法和尿沉渣检验造成不良影响,若检验室中的灭菌效果不达标,或检验人员未及时更换防护手套、清洁检验仪器等,容易增加检验结果中的假阳性或假阴性数据,使2种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变低[15]。在实际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不仅要重视检验技术,持续优化相关操作,还要重视客观因素,以减少影响白细胞、红细胞鉴定的因素,使尿常规检验能顺利、高效、优质的进行,让检验结果的精确度更高,进而提高尿常规检验结果可靠性和实用性,增加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检验的利用率。如在转移尿液样本的过程中,要关注试管密封是否良好、防护手套是否无破损及已经消毒等,防止细菌、灰尘等接触尿液样本,保障尿液样本质量。当尿液样本到达检验室时,需更换防护手套或再次对手部进行消毒,检查仪器是否洁净后,再开始检验。必要时可使用清洁棉球、一次性消毒巾擦拭仪器、器械,最大限度的减少干扰因素,保障检验结果的正确性。
尿液干化学分析标本用量少,检测速度快、检测项目多、检测准确性高、重复性好,适用于健康人的体检和普通患者的常规检查。但是尿蛋白试带以检测清蛋白为主,对球蛋白不敏感,故不适用于肾病患者诊断与疗效的观察;同时干化学检测易受尿液自动分析仪灵敏度、稳定性、操作方法及标本采集与放置时间的影响,也受干化学试纸的保存条件、浸湿时间、测试温度、细菌、真菌、药物等因素的干扰,而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所以不能代替尿沉查镜检对病理尿标本特别是结晶、管型、上皮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其他有形物质的检查。
升级换代的尿沉渣分析仪,虽标本不需要离心,用量少,检测细胞多,检测速度快,易于质控和标准化,检测精确度高,但是,其目前尚不能鉴别异常细胞,尤其不能明确病理性管型的分类,若仪器提示有酵母细胞、精子细胞、结晶时,均应离心镜检。只有尿沉渣镜检才是尿常规检验的金标准。中华医学会经过多次专家研讨会,制定了尿液分析仪筛查标准。当干化学试带的质量合格、尿液分析仪运转正常的情况下,实验结果中红细胞、白细胞、蛋白及亚硝酸盐全部为阴性时,可以免去对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尿沉查镜检,但其中有1项阳性结果,必须同时进行尿沉查镜检。
综上所述,在日常的工作中,严格按照筛查标准,将干化学分析和尿沉渣镜检相互参照综合分析,尽量排除干扰因素,提高尿液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减少漏检、误检,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