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铁山 冯思娴
要解决诗教课程实施时间零散化、内容碎片化、课型单一化等问题,实质上就是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其一,如何从语文核心素养的视角汲取传统“文学之诗教”与“教育之诗教”的教育宗旨、教育机制、教育模式等方面的有益营养,进而把握新时期詩教的育人机理;其二,如何将诗教耦合到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进而形成相对完整的实施体系。把握这两种研究范式的内在联系,新时期诗教课程实施应该形成这样的理念——借助“诗”,但不应该局限“诗”;发展语文核心素养,但不局限于培养“小诗人”。也就是课程实施要把握传统诗教“言、象、意”三个核心要素,从语言出发,发展核心素养,最后又回到语言;从传统语文单向道灌输式的言意诠释、理解教学,转化为寻言观象、寻象观意的“言、象、意”一体化的教学。实施的主要策略概括起来就是“营造诗教文化场”“打造诗教课型”。
在营造诗意文化场方面,要营造诗意弥漫的诗教氛围。所谓的“场”,形同于孔子所言“人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礼记·经解》)。进入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只要学生所说的每个汉字都能呼吸,所写的每句话都有生命,所做的每件事都流露诗意,甚至为人处世温柔厚道,一定是诗教的结果。营造诗意的文化场,不在于物质文化装潢得古色古香,不在于制度文化口号上墙或塑像。孟子有言:“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推而广之,诗意教育场的营造在乎能否诱发学生内心的感动,促使受教育者与生俱来崇明的美德得以光亮、得以弘扬,从规范自己的言行起步,进而带动周围的人走在前进之路上。这就是所谓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在诗教课型打造方面,教师可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立言为本”的认识,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基础,打造教路、学路与文路统一的教学策略。第一,立足德行培育点,打造诗意情怀熏陶课型。第二,依托诗品诗论资源,打造理想自我发展课型。第三,发展诗性智慧,打造思维发展与提升课型。与西方“逻辑线性思维”不同,中华传统诗教蕴含的诗性智慧是发散式思维、图景式思维、隐喻式思维,它的特点是时空与自我的并行信息交互融合,在脑海中呈现富有情节、富有形象的立体图景。第四,利用“韵文雅言”资源,打造典雅语言课型。与日常的现代汉语不同,诗教语言是具有丰富人文内涵、个性化、比较优雅的现代汉语。所谓的典雅语言指的是蕴含民族美德、温和言说方式以及含蓄慰藉艺术效果的图景式语言。打造“典雅语言”课型,就是从典雅汉语的角度去审视教材,建构教学规程,引导学生建立起自己的意象群与词根系统、言说方式,可发挥课前三分钟演讲、课中雅言鉴赏与模仿、课外雅言创写与评价的功能,在经典名句、名段、名篇,或是一句好的歌词、精妙的广告语、精彩的电影对白、创意的宣传标语等方面雅化语言表达,成就言语智慧。
(节选自《中国教育学刊》2022年第1期《指向语文核心素养:诗教课程建设问题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