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系统评价与Meta整合

2022-05-24 12:42:20丁雪梅曾麒丹张晓丽
卫生职业教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胜任青年教师指标体系

丁雪梅,刘 娜,曾麒丹,张晓丽

(滨州医学院护理学院,山东 烟台 26403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教师队伍呈现年轻化发展趋势,据2020年教育部统计数据,全国高校约有50万名青年教师,占高校教师总数的28.43%。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要重点面向青年教师开展高等学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为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培育生力军[1]。作为高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潜在力量,青年教师胜任力直接影响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关系着高校教育发展的未来[2],因此,应重视高校青年教师胜任力的评价。尽管国内已有学者关注高校青年教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但目前尚未形成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考核仍缺乏统一的衡量标准,严重影响高校教育质量[3]。本文通过对高校青年教师胜任力评价指标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整合,为制订科学、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纳入标准(1)研究对象为高校青年教师;(2)结局指标为胜任力评价;(3)研究类型为采用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进行质性研究。

1.1.2 排除标准(1)结局指标仅包括部分胜任力维度,如教学胜任力;(2)综述研究;(3)重复发表的研究;(4)无相关数据的研究。

1.2 检索策略

检索数据库包括 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NKI、VIP、WanFang Data,检索时间为建库至 2021 年 4月,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对参考文献进行追溯,提高查全率。英文检索词包括Universities;University;College*;Young Teacher*;Junior Teacher*;New Teacher*;Young A-cadem*;Junior Academ*;New Academ*;Young Faculty;Junior F-aculty;New Faculty;Competency;Competence。中文检索词包括高校、高等学校、高等院校、普通高校、普通高等学校、普通高等院校、高职院校、大学、学院、青年教师、胜任力。以PubMed为例,检索策略见图1。

图1 PubMed检索策略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由两名研究者独立完成,如有分歧与第3名研究者协商解决。资料提取内容:纳入研究基本信息(作者、发表时间、地区分布、研究对象、样本量)、纳入研究指标相关信息(理论模型、指标体系构建方法、指标体系验证方法、胜任力评价指标和指标体系应用情况等)。

1.4 文献质量评价

采用JBI质性研究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完全满足标准为A,部分满足为B,完全不满足为C。文献质量评价由两名研究者独立完成,如有分歧通过第3名研究者协商解决。

1.5 统计学分析

用Excel 2016软件进行频数分析,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教师胜任力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对研究结果进行分类、整合,得出高校青年教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通过数据库检索获得文献1 166篇,回溯检索文献1篇,经过逐层筛选,最终纳入9篇文献进行Meta整合,均为中文文献。文献筛选流程见图2。

图2 文献筛选流程

2.2 文献质量评价结果

文献质量评价见表1,其中质量等级为A的文献有6篇[4-9],质量等级为B的文献有3篇[10-12]。

表1 纳入研究文献的基本特征

2.3 文献基本特征

2.3.1 文献基本特征 本研究共纳入9篇文献,按发表时间来看,最早的是2012年陈红敏等[5]发表的1篇期刊论文,其中一半以上集中在2014—2017年(6篇,66.67%),2017年发表文章最多(3篇,33.33%);按第一作者所在地区分布来看,共涉及全国8个省或直辖市,大多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5篇,55.56%);按研究对象来看,大部分研究对象为高校青年教师(5篇,55.56%),其次为新入职青年教师(3篇,33.33%)和高校教学成绩优异的青年教师(1篇,11.11%);按论文发表期刊分布来看,学位论文最多(4篇,44.44%),其次发表于普通期刊(3篇,33.33%)、北大核心期刊(1篇,11.11%)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1篇,11.11%);按研究适用范围来看,大部分适用于普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6篇,66.67%),其次为职业技术学院(2篇,22.22%)和农业院校(1篇,11.11%),文献基本特征见表1。

2.3.2 指标体系基本信息 主要从理论模型、指标体系构建方法、指标体系验证方法和指标体系应用情况4部分进行归纳。总体来看,纳入的9篇文献中借鉴最多的为胜任力冰山理论模型(7篇,77.78%),其次为胜任力洋葱模型(2篇,22.22%);指标体系构建方法主要为文献分析法(8篇,88.89%)、问卷调查法(8篇,88.89%)、行为事件访谈法(5篇,55.56%);共有8篇文献通过问卷调查法验证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验证方法以因子分析(7篇,77.78%)和 Cronbach’s α 系数(4篇,44.44%)为主,其次为归纳推导(1篇,11.11%)、K均值聚类法(1篇,11.11%)及主成分分析法(1篇,11.11%,见表1)。8篇文献在构建指标体系后进行了实践应用,根据指标体系应用范围分为在多所学校(7篇,77.78%)和单个学校(1篇,11.11%)应用;8篇文献中指标体系应用总有效样本量为1 499个,将各文献中指标体系有效样本量分组归纳,样本量在100~<200组最多(4篇,44.44%,见图3)。

图3 指标体系应用有效样本量分布

2.3.3 Meta整合结果 根据指标在纳入文献中出现的频次及文献的评级进行整合得出3个一级指标:教师基本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13个二级指标:教师基本素养(师德修养、人格特质、教学态度、职业品格、职业动机)、知识素养(专业知识、相关知识)和能力素养(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专业能力、角色转换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创新能力),50个三级指标,高校青年导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

表2 高校青年教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

3 讨论

3.1 高校青年教师胜任力评价指标

3.1.1 教师基本素养 教师基本素养分为师德修养、人格特质、教学态度、职业品格和职业动机,包括政治素养、学术道德、严谨治学等24项胜任力评价指标。教师基本素质是影响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首先,师德修养是教育事业的指向标,是指导学生成为社会所需人才的关键因素,青年教师要不断加强师德修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一名合格的引导者[13]。其次,人格特质是直接影响教师持续发展的内驱力,也是教师基本素养的关键指标[14]。教学态度是衡量教师主观努力程度的重要标志,消极的教学态度可能会导致迟到、缺勤等,影响教学工作的正常实施。最后,职业动机是教师不断学习和自身发展的动力,对教师思想和行为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15]。

3.1.2 知识素养 知识素养分为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前沿知识、专业实践知识、教育教学理论(教育学、心理学等)、人文社科素养、英语水平6项胜任力评价指标。知识素养是青年教师胜任力指标体系的基本指标,拥有渊博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是青年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不可少的,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招聘教师的条件中设置了“取得博士学位”的硬性条件,从侧面反映了知识的重要性[5]。

3.1.3 能力素养 能力素养分为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专业能力、角色转换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课程思政能力、教学研究与改革能力等20项胜任力评价指标。首先,几乎所有纳入研究的文献都将教学能力纳入胜任力评价指标,教学能力作为教师必备的能力,直接影响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和培养质量[16]。其次,科学研究作为高校三大职能之一,是课堂教学、人才培养及社会服务的重要支撑,决定学科的未来发展[15,17];此外,科研能力是高校青年教师至关重要的能力,是教师绩效评估的重要参考,也是职称评定的关键依据。同时,扎实的专业能力是教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的基础,也是获得学生认可的前提。新入职教师角色转换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主要包括身份转变适应能力、工作氛围变化适应能力及个人情绪控制能力。沟通协作能力有助于高校青年教师妥善处理人际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日常工作效率的重要能力。最后,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是衡量高校内在竞争力的重要基础,高校青年教师要敢于突破惯性思维,善于用前瞻性的眼光去发现事物的发展趋势,用创新的手段去引领事物的发展方向[18]。

3.2 本研究的局限性

部分文献由于结局指标不符或描述不清未被纳入,可能存在选择性偏倚。本研究仅对所提及的指标体系构建过程、指标内容、应用范围及样本量等进行系统评价,未对指标体系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后续将对其做进一步研究。

4 结论

在评价高校青年教师胜任力时,可以从教师基本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3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开展针对性培训,以提升高校青年教师胜任力水平,促进其专业发展。

猜你喜欢
胜任青年教师指标体系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8:18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51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胜任力生成过程的组工干部培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