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艳 ,徐咏梅 ,李晓梅,韩洪丽
(1.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医药分院,江苏 徐州 221116;2.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 徐州 221116)
《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要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全面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注重护理实践能力培养”[1]。护理综合实训教学是培养在校护生临床实践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护生从学校走向临床、从理论学习迈入实践的过渡阶段,可有效促进学校教育与临床实践无缝衔接。目前,护理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效果并不乐观[2],教学方式多为反复单一训练,忽视了理论知识与技能的融合,缺乏与临床情景的深度融合,难以提升护生的岗前核心胜任力。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拟对我院护理综合实训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实行以核心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随机选择我院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2017级学生99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50)和对照组(n=49),两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
1.2.1 组建课程教学团队 由护理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团队中专科操作能力和学习能力强的5名教师组成教学团队,每位教师各自负责课程的固定章节教学。试验组实行以核心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实训教学模式,两组总学时均为34学时。暑假期间进行集体备课,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
1.2.2 试验组教学模式(1)重构教学模块:根据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护理综合实训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依据临床常见工作岗位特点,将临床常用护理操作分为5个教学模块,即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急救护理,5个模块分为5章,每章包含若干代表性疾病,每个疾病为一节,每节又包含2~5个相互关联的护理操作。
(2)开发教学资源:第一,编写校本教材。以上述重构后的教学模块为框架进行教材编写,将核心胜任力所包含的个人特质、临床工作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护理评估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5个方面与护理操作情景深度融合,编写《常见护理技能操作流程标准化剧本》,将护患沟通内容融入教材。第二,升级网络教学平台,利用泛雅网络学习平台推送相关视频资源、自主学习任务单等,供护生自主学习。
(3)课程组织与实施:①教师准备。教师课前一周将每个小组要完成的任务通过学习平台、微信或QQ群告知护生,护生自主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训练习。教师在后台查看各小组上传的操作视频和任务完成情况汇报,了解护生自主训练效果,总结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以备在课堂展示前整改。教师每周在固定时间与护生进行交流,组织答疑和测试。
②护生课前准备。7~8名护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根据课前任务和护生特点分配角色与任务,观看操作视频,利用自主训练时间进行小组操作训练和情景演练,并将其拍摄成视频,上传至学习平台,供教师提前阅览,查看教师的阅览意见。笔者以“呼吸衰竭病人护理操作技能实训”为例,护生查看“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情景案例,根据要求参考泛雅网络学习平台数字资源库、《内科护理》教材,复习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呼吸功能锻炼、吸氧、动脉血气分析、经鼻吸痰法、吸入剂的使用等基础技能和专科技能。观看泛雅网络学习平台数字资源库中的《护理工作流程指南》视频,小组讨论后根据案例的要求分配角色、明确任务,设计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工作流程。该流程包括入院护理宣教、通过问诊和体检对病人进行护理评估、针对病人问题做出护理诊断、制订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操作并及时进行效果评价,最后完成病人出院健康教育。小组成员进行情景模拟和视频拍摄,并提前两天上传至网络学习平台,任课教师和其他小组给出评分,提出存在的问题,并于课前一天上传至网络学习平台。以上这些可以作为课前预习的监督手段和预习质量的评估依据。
③课堂知识内化。随机抽取1~2个小组,由小组成员模拟特定临床情景下的护理过程,其他护生在旁观察。演示完毕,由其他小组成员和教师分别点评,纠正存在的错误。
④课后改进。课后,教师对各小组课前、课上存在的共同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1.2.3 对照组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实训教学模式。课前要求护生通过学习平台观看操作视频,课堂上教师操作演示之后护生进行常规分组训练,即课前预习—课堂教师操作示范—护生观看—护生分组模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随堂考试—教师总结评价。
1.2.4 教学效果评价 期末考核采用多站式客观结构化临床技能考试,通过抽签方式选取3项操作作为考试项目。护生核心胜任力则利用护士核心胜任力量表[3-4]加以评价,该量表由胡波等于2011年编制,共有5个维度42个条目,即良好的个人特质、临床护理能力、支持和人际沟通能力、评判性临床思维能力、专业性建设与发展能力。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记分,总分42~210分,分数越高表示核心胜任力水平越高。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两组技能考试成绩和护士核心胜任力量表得分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试验组教学前后护士核心胜任力量表得分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
在学期开始前,利用护士核心胜任力量表对两组进行测试,共发放量表99份,收回99份,有效回收率100%。结果显示:教学前两组护士核心胜任力量表总分以及各维度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教学前两组护士核心胜任力量表得分比较(±s,分)
表1 教学前两组护士核心胜任力量表得分比较(±s,分)
组别 临床护理能力支持和人际沟通能力评判性临床思维能力试验组对照组t值P值总分156.88±17.05 155.73±19.53 1.779 0.079良好的个人特质31.18±3.59 31.16±3.83 1.129 0.098 52.12±6.57 51.55±8.05 1.432 0.089 22.56±2.29 22.35±2.43 1.321 0.092 21.18±2.71 21.00±2.85 1.254 0.095专业性建设与发展能力26.44±3.20 26.47±3.46 1.242 0.097
教学后,两组护士核心胜任力量表总分及临床护理能力、支持和人际沟通能力、评判性临床思维能力维度得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良好的个人特质、专业性建设与发展能力两个维度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 教学后两组护士核心胜任力量表得分比较(±s,分)
表2 教学后两组护士核心胜任力量表得分比较(±s,分)
组别 临床护理能力支持和人际沟通能力评判性临床思维能力试验组对照组t值P值总分167.78±18.11 159.61±18.48 7.409 0.000良好的个人特质32.38±3.55 31.63±3.24 3.425 0.072 62.32±6.66 56.33±7.25 7.234 0.000 24.38±2.86 22.36±3.22 3.432 0.034 24.30±3.73 22.37±3.93 2.452 0.029专业性建设与发展能力29.28±3.48 27.98±3.96 1.783 0.076
教学后,试验组护士核心胜任力量表总分及临床护理能力、支持和人际沟通能力、评判性临床思维能力、专业性建设与发展能力维度得分均高于教学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好的个人特质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教学前后试验组护士核心胜任力量表得分比较(±s,分)
表3 教学前后试验组护士核心胜任力量表得分比较(±s,分)
支持和人际沟通能力良好的个人特质31.18±3.59 32.38±3.55 1.769 0.081评判性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护理能力教学前教学后t值P值总分156.88±17.05 167.78±18.11 7.469 0.000 52.12±6.57 62.32±6.66 10.859 0.000 22.56±2.29 24.38±2.86 2.449 0.041 21.18±2.71 24.30±3.73 6.279 0.000专业性建设与发展能力26.44±3.20 29.28±3.48 5.009 0.000
试验组期末技能考试成绩为(87.56±5.46)分,对照组为(81.48±6.24)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t=3.576,P<0.05)。
为充分了解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护理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情况,课题组对6所五年制高职护理类院校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护理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展并不乐观。虽然各专科技能操作实训项目较为全面,但多为单项操作项目的反复单一训练,操作项目之间存在割裂现象,缺乏专科技能的整合应用;重技能轻知识,忽视了知识与技能的融合;实训水平低,不利于护生核心胜任力的提升。这与高宁宁等[2]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也是我院护理综合实训课程教学现状的真实写照。
核心胜任力是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所具备的能够胜任工作岗位要求并取得优异成效的一种特征,具体表现为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护理评估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等[5-6]。针对我院目前护理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困境,我们在教学中积极融入核心胜任力,并以其为导向,通过整合临床综合技能实训内容,引导护生线上线下同步学习,以临床案例为基础创设临床情景,将技能训练与护理领域的特定情景相结合,促使护生养成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决策能力,培养发现、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
本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实训教学模式,以核心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效果更好。蒋玉兰等[7]将以职业胜任力为导向的呼吸治疗护理带教模式应用于护理实习生带教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研究中,课题组成员依据五年制高职护理综合实训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认真分析了护理各个岗位(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急救护理等)的实际需求,并将其与核心胜任力所包含的个人特质、临床工作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护理评估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进行了深度融合,编写了《常见护理技能操作流程标准化剧本》,有效提升了护生的核心胜任力。
同时,我院五年制高职护理综合实训教学中引入了临床病例和情景教学法[8-9]。护理综合实训课程虽然教学内容全面,但因各专科技能专业性较强,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中出现了各专科技能训练相互独立现象。而在本研究中将护理技能训练融入临床病例和情景教学中,并编写了适合的校本教材。例如,在校本教材中,课题组将吸氧法、吸痰法、呼吸功能锻炼等多种护理操作技能归入内科疾病之呼吸衰竭疾病范畴,同时模拟呼吸衰竭疾病的临床情景,将上述各项技能穿插到病人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落实了“学习过程即是工作过程”的理念[10],对提高护生解决实际临床问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学后,试验组期末技能成绩、护士核心胜任力量表总分以及临床护理能力、支持和人际沟通能力、评判性临床思维能力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亦证实了这一假设。
与传统实训教学模式相比,在护理综合实训教学中实施以核心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较好,可有效衔接临床实习,降低护生护理差错发生率,提高临床操作技能,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