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素质农民数字素养培育探析*

2022-05-23 04:35胡艳丽
新疆社科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高素质培育农民

谷 雨 胡艳丽

一、引言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振兴,加快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等话题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9年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报告》中强调要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和技术推广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造就更多乡土人才。2020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中提出加快构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见表1)。农村的发展离不开亿万农民,而高素质农民正是乡村振兴必不可少的资源,加强对农业从业者的培育是推进我国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长期任务。①

当前,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及农业大数据和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伴随农村数字网络的发展,培育高素质农民在数字工具运用、数字资源获取、数字交流发展方面的能力,让优秀的数字化人才助力乡村建设成为促进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让懂数字、用数字的人才建设乡村,正是当前高素质农民培育的现实需求。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素质农民数字素养培育的理论内涵

(一)高素质农民概念演变与内涵

农民的概念在不同时期及不同的背景下呈现动态变化的趋势。②高素质农民概念的演变共经历了五个阶段,完成了从农民—职业农民—新型农民—新型职业农民—高素质农民的转变。2012年的中共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见表1),伴随着全国各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的推行与培训基地的建立,新型职业农民的数量在不断增加。2012~2018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农业主体的重要目标,相关的“三农”文件都强调要大力培养、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创新多元培育方式,开展职业评定试点。2019年,“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转变为“高素质农民”(见表1)。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为我国乡村人才建设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让不同层次的高素质农民作为建设乡村的引领者,是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高素质农民是对新型职业农民更高一步的要求,更加强调农民身份的职业性与核心素养。在推进乡村建设发展中,高素质农民不仅是农村特色产业的生产者,也是现代乡村治理的参与者与维护者。③

表1 中共中央、国务院、农业农村部发布文件中关于农民相关概念统计表

高素质农民是农业从业者的优秀代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其内涵体现为:一是拥有深厚的“爱农精神”。高素质农民应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与信息处理能力,熟练掌握农业生产理论知识,将从事农业生产等活动作为个人的职业追求。二是“懂农”能力强。高素质农民能够掌握现代农业生产的新技术,并在生产过程中充当农业技术指导,将大数据、高新技术等运用于乡村产业发展,促进传统农业向数字型农业转型。三是适度的经营规模。高素质农民群体能够运用现代生产要素进行适度规模化经营,联合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从业者,发挥带动示范作用,提高农户收入。 四是掌握现代化的管理方法。高素质农民应具有较高的市场敏感性,及时把握市场信息,依据市场变化调整生产经营结构,积累社会资本,可持续性的从事农业生产。

(二)高素质农民的数字素养

数字素养最早由国外学者Gilster提出,他认为数字素养是指以互联网工具为媒介,个人对数字信息的理解与获取等方面的综合性能力。伴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数字技术的发展已经渗透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素养的培育不仅仅关注于数字的获取与应用,更加注重提升个人对数字素养的认知与需求,使其成为个人的价值取向与态度。④国内学者对数字素养的认识也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学者王佑镁等人指出,数字素养包含计算机素养、网络素养、信息素养、媒体素养等内容,是个人在生活交流、社交娱乐的过程中使用数字的能力。⑤学者蒋敏娟基于我国网络强国建设要求与全民数字化发展成果,对数字素养的框架进行了系统化的定义,建立了公民数字素养的“五力”模型,即感知力、融通力、实践力、吸纳力、发展力。并从培养数字感知力、增加数字资源供给、营造数字生态等角度,提出加强公民数字素养的相关建议。⑥彭艳玲等人从动态视角构建数字乡村发展的框架,以提升农民数字综合素养为基础,指出通过农民的数字乡村实践,来激发农民提高数字素养的内生动力,驱动乡村数字化发展。⑦

总体而言,数字素养不仅强调个人在数字的获取、处理、使用上所使用的技术技能⑧,而且包括对互联网信息的认知、社交、内容创作等能力。高素质农民数字素养的高低,会影响其对信息网络的认知,进而影响新型农业从业者在数字工具运用、数字资源获取、数字交流发展方面的能力。应抓住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农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加强农村数字化基础建设,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赋能农业生产,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在生产经营领域催生出创意农业、观光农业等新模式,促进农家乐、民宿等新产业的发展。同时,数字技术能够打破空间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乡村人才不足的缺陷。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素质农民数字素养培育的现状

(一)数字网络与金融基础设施不太健全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截至2021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有2.97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9.2%,虽然较2020年城乡上网差距有所缩小,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农村网络基础设施还未完善。2020年《中国农村电商物流发展报告》中指出,我国21个省份已完成乡镇快递的全覆盖,仍然还有部分省份的偏远农村面临着无线网络使用困难、物流配送不畅等问题。

促进乡村人才发展与产业兴旺,需要撬动社会金融资本。当前高素质农民的培育资金来源单一且主要是政府支持,与各主体联合协作的培育体系尚未健全,涉农高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参与力度不足,缺乏社会力量的资金投入。⑨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指出要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也指出要强化乡村振兴的金融服务,优化农村金融环境,鼓励各大金融机构探索长期信贷模式,便利农村地区获得更多的金融服务。由于农村地理位置偏远,乡村公共设施不太完善,产业模式发展不太健全,农村地区对社会资本的获取能力较弱。农村地区数字金融供给与保障不足,数字金融的基础设施滞后,获得的金融服务有限。⑩部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营业网点覆盖面较窄,缺乏专业化的信用评级,依靠数字化平台展开的“数字农贷”建设不完善,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大学生等高素质农民主体难以获得贷款资金的支持,农村信用体系仍待健全。

(二)数据的共享与协同机制不强

培养对象的遴选关乎培育的质量。“高素质”是对农业从业者更高层次的要求,现代农业从业者必须具备高水平的核心素养、农业技能以及丰富的管理经验,从某种层面上体现了高素质农民的职业性。在高素质农民培育对象的认定上采取筛选机制,将符合条件的职业农民纳入高素质农民培育队伍,建立高素质农民电子信息档案。但目前,培育对象认定数据库的建立与管理上存在着部分问题。第一,在培育对象的数据采集方面以静态数据为主,关注新型农业从业者数量与规模的数据更新不及时,未能精确的定位人选,在职业资格认证上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深入,缺乏对农业从业者的经营状况、培训要求、政策扶持等进行摸底排查。培育对象的遴选也较为粗放,且各部门的上下衔接不够紧密,相关信息平台的建设上也未能关联农业资源、资产、生态等其他相关领域的数据。第二,各部门间的数据分享程度不高。目前,高素质农民主体的培育仍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其培育涉及农业农村部牵头的多个部门,但各部门之间由于各自的利益取向、工作认定等原因,在数据信息的交流上存在一定的偏差,容易形成数据分散化的现象。一些地方的相关部门之间对信息系统的管理呈现出各自为营的情况,造成了资源的重复使用与浪费。

(三)数字化培训体系不完善

一是数字化教学内容更新缓慢,精准度不够。加强高素质农民对信息的获取与处理是一项长期任务,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相关培训机构仍以传统理论知识为主,教学内容单一,且过于重视线下集中培训,忽视了远程视频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形式,参加培训的农业从业者容易受到课程时间与培训地点的限制。二是在互联网上相关知识的培训课程开设较少。作为现代化农业的支撑者,高素质农民在农业生产方面已有经验,相较于农机农技知识,希望获得更多的经营销售方面的知识,增强互联网属性。而在数据分析、信息转化、电商销售等方面的培训仍处于初步阶段,培训平台的线上数据资源有限,未能及时汇集全国的高品质课程,网络教育培训的多样化、个性化、开放性难以有效开展。三是智能化的管理应用培训不完善,课程教学不深入,智能化与专业化的生产设备较为匮乏,致使部分高素质农民运用数字化工具的意愿不高,参与培训的新型农业从业者也难以得到有针对性的技能辅导与实战训练。

(四)数字人才较为缺乏

总体来看,我国数字素养的人才培育模式未能广泛建立,数字人才队伍仍然短缺。虽然部分涉农高校已经开设了农业信息化、数据处理等课程,但课程设置较难,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能够运用数字技术且从事农业生产的综合性人才较少。另外,培养数字化人才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教育师资,但目前的职业教育体系仍不完善,能够用好数字新媒体的优秀教师数量较少,且农技人员短缺,生长于乡村的农业技术人员缺乏运用互联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能力,参与培训的人员难以获得整体性的专业指导。同时,师资队伍的待遇也不具吸引力,难以使优秀的师资队伍留在乡村。

四、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素质农民数字素养培育的建议

(一)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数字金融的扶持

数字素养的培育需要以网络基础设施为支撑,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互联网设施建设还不是非常完善,提升农村网络覆盖率与网络质量亟须大量资金的支持。因此,各大网络运营商应加大建设资金的投入,寻求合作共建,共同推动第五代移动通信(5G)及千兆光纤等项目在农村地区的开展,在农村原有网络的基础上,加快宽带网络设备的升级,优化农村电信普遍服务。政府部门也应给予网络运营商部分政策倾斜,完善以政府资金为引导的基站建设补偿机制。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了农村物流信息化的发展,可针对农村地区空间密度较小、网络购物频率较低等问题,加快推进“快递进村”工程,合理增加农村物流配送网点,建立村一级物流综合服务点,着力解决农村物流配送问题。

农村地区的数字金融具有信用额度高、借贷成本低等特点,能帮助农业从业者更加便捷的获取资金支持。政府及其他金融机构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数字金融的支持力度,鼓励各涉农院校、培训机构、企业等社会力量为培育高素质农民筹集长期投入的稳定专项资金。在简化数字金融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宣传与推广,提高农业从业者的信用意识,帮助农业从业者了解数字金融的优势及风险。利用数字金融平台,拓展线上结算支付与线上贷款等服务,简化信贷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长,降低信贷成本。同时,借助大数据技术,收集农业相关数据,对农业从业者的权益类资产、当前经营状况和农产品未来价值作综合性评估,测算农户的信用资产等级,完善农村地区的征信系统,提高农业从业者获得信贷的能力,为返乡创业或从事农业生产的群体提供资金保障。

(二)加强档案管理,推进信息数据的开放共享

充分利用高素质农民培育的信息数据,结合数字技术,对培育对象的信息库实行动态式管理。在培训过程中采取跟踪式服务,并根据各地区发展的状况,实行差异化的认定标准,保证高素质农民队伍的认定有标准,管理有水平。鼓励相关部门搭建集资格认定、信息反馈、跟踪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逐步建立全方位的评估体系,为参与在线学习的高素质农民提供一体化的服务。在培训中向农业从业者发放平台使用手册,结合线上技术指导课程,安排技术专家定期答疑,培训结束后,对高素质农民的技能运用程度、数字专业素养以及就业创业活动进行全面评估。信息数据的供给质量直接影响高素质农民数字素养的培育与提升,只有重新挖掘已存储的数据,通过整合数据资源,实施数据联动,才能发现其潜在价值。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政府部门应重视对数据云共享等技术的应用,加强与各部门间的合作,打破各部门间的数据壁垒,为农业从业者提供“一站式”公共服务。同时,各部门可制定统一的数据处理标准,简化数据调用方式,进一步开放相关数据,加强部门间的信息协同,促进高素质农民培育的数据整合与共享。各培训机构可充分利用农业信息共享平台,组织高素质农民群体参与农业生产销售的经验分享活动,建立高素质农民信息交流群,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优势,通过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新媒体工具,及时宣传高素质农民培育的政策与动态。

(三)重视网络培训手段,科学设置培训内容

以农业从业者的需求为导向,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当前,以智能手机为主的便携式网络设备已经在农村地区得到广泛普及,其功能不仅局限于娱乐与交流,农业从业者还可以利用手机应用开展网上交易活动。在内容的设置上,应合理增设手机应用等技能培训,帮助农业从业者熟练掌握智慧农业等农业软件的应用,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农业从业者的数字应用能力。为高素质农民提供电商培训、直播培训等实战机会,鼓励新型农业从业者利用新媒体工具获取市场信息,运用手机APP进行数字化营销活动,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使农业从业者在网络市场上创收。重视线上与线下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依托全国科教云平台,整合线上培育资源,满足农业从业者个性化的需求,开设技术推广、经营管理、市场拓展、创新创业等精品课程,以地方特色产业为抓手,以农业政策为导向,构建产教融合的人才实训基地,开展智能化的田间教学实训室,有效衔接农民培训、学习、实践及生活场所,做好阶段性培训与持续性培训的有效衔接,为高素质农民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教育培训。

(四)培养数字化意识,激发数字人才创造活力

加强高素质农民的数字化意识,需要转变新型农业从业者的固有思维,提高新型农业从业者对于数字产品以及新媒体工具的认知与接受程度。当前我国数字网络发展迅速,数字化的运用已经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人们提供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部分安全隐患。因此,加强网络安全宣传,增强新型农业从业者的信息安全防范意识,让其对网络安全风险有正确的认知尤为重要。数字化人才是发展创新数字产业的重要创造力,在高素质农民的人才培养上,相关部门应加强与涉农高校间的合作,推动数字素养高的优秀青年和大学生下乡指导,引进外来人才,营造有利于返乡创业者的创业环境,建立电子商务园区与创业孵化基地,为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农民工等群体提供创业条件。健全数字人才培养激励机制,举办高素质农民技能大赛,展开数字人才评选活动,树立一批能创新、懂数字、用数字的好典型,以点带面,发挥高素质农民的带动示范作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培育数字人才的重要支撑,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更新培育教学设备,重视对师资队伍的培训。丰富师资结构,将高校的技术专家、数字专业的优秀青年、电商创业致富带头人纳入培育师资队伍,完善师资保障的配套措施,提高师资待遇水平,为高素质农民培育提供人才支撑。

注 释:

①胡越:《乡村振兴背景下高素质农民培养模式探索——以农广校与农业企业合作培养模式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2020年第5期,第13页。

②吕莉敏:《基于乡村振兴的高素质农民内涵、特征与功能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22年第1期,第17页。

③彭超:《高素质农民培育政策的演变、效果与完善思路》[J],《理论探索》2021年第1期,第22页。

④李德刚:《数字素养:新数字鸿沟背景下的媒介素养教育新走向》[J],《思想理论教育》2012年第18期,第9页。

⑤王佑镁,杨晓兰,胡玮:《从数字素养到数字能力:概念流变、构成要素与整合模型》[J],《远程教育杂志》2013年第3期,第24页。

⑦苏岚岚,彭艳玲:《农民数字素养、乡村精英身份与乡村数字治理参与》[J],《农业技术经济》2022年第1期,第34页。

⑧马克·布朗,肖俊洪:《数字素养的挑战:从有限的技能到批判性思维方式的跨越》[J],《中国远程教育》2018年第4期,第42页。

⑨李谷成:《高素质农民新概念与农村双层经营体制新内涵》[J],《理论探索》2021年第1期,第5页。

⑩唐红涛,李胜楠:《数字经济赋能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研究》[J],《科技智囊》2020年第9期,第13页。

猜你喜欢
高素质培育农民
2022年山西将培训高素质农民6.6万人
耕牛和农民
陕西2021年将培育高素质农民2万余人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蟑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