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歌唱训练技巧

2022-05-23 04:01吴斌
黑河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审美能力美育

吴斌

[摘 要]小学音乐教学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基础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音乐学习,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歌唱教学依旧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形成良好的体系和完善的教学模式,依然存在“喊唱”的现象,因此,有必要进行歌唱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其中的技巧。

[关键词]美育;审美能力;歌唱训练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音乐教学普遍受到重视,教学改革不断走向深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数的小学音乐教学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在唱歌教学中,学生由于缺乏歌唱技巧,存在以“喊唱”代替歌唱的现象,因此,有必要进行歌唱技巧的训练。

一、节奏感训练

创设音乐情境,能让学生对歌唱有新的认知,发展歌唱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书本内容,选择节奏感强的音乐音频,以此为基础创设情境,强化学生的音乐节奏意识。如在教学《春天举行音乐会》时,为了让学生把握好歌唱节奏感及韵律感,教师创设相应的音乐教学情境,让学生围成一个大圈并向学生提问,以问题引导的形式开展教学,如问学生“你觉得春天的声音是什么样的?”通过类似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认为春天的声音应该是愉快的,有的学生认为春天的声音应该是优美的,教师可借助学生的回答,带领学生一起学习这首乐曲,让学生在歌唱中带着自己认为的春天的声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能力。

二、气息训练

音乐教学中,学生需要演唱各种类型的歌曲。遇到曲风爽朗、激昂的歌曲,要求唱得响亮、有力,学生就会抬头、提胸、耸肩、扯着嗓子唱,尽量提高音量,以此达到歌唱的要求。但是这样唱出来的歌声音色刺耳,而且演唱后学生的嗓子也会不舒服。究其原因,是学生在演唱时没有使用胸腹式吸气的方法。对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感受胸腹式吸气的方式,再训练其掌握方法。根据这个思路,可以设计一个抬手报数的小游戏。游戏要求学生身体站直,双手举过头顶并进行自然呼吸。这时,由于肩膀上有了双手托举的重量,学生很难再耸起肩膀吸气,只能改用腹部来呼吸。让学生在这样的吸气方式下进行报数,报数时声音要响亮迅速,不能拖沓。抬手报数的游戏富有趣味,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进来。接下来,加大游戏难度,要求学生抬手接龙学过歌曲的歌词。有了前面抬手报数的经验,学生可以在不耸肩的情况下读完全曲的歌词,逐渐找到胸腹式吸气的感觉。为了帮助学生明确什么样的感受是胸腹式吸气,游戏结束时教师提出问题:“在游戏中的吸气感觉和我们平时唱歌有什么不同吗?”已深有体会的学生积极回答:“想大声报数和读歌词时抬不了肩膀了。”教师顺势提出唱歌的吸气要求:“对的。胸腹式吸气强调肩膀不能耸起来,胸肋骨要张开,气要吸满胸腔。平时我们唱歌时,也要时刻注意像抬手报数一样不能耸起肩,现在大家可以试着用这种方法唱一唱熟悉的儿歌。”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都有意识地规避耸肩的问题,个别学生自觉难以避免,就抬起手来唱。在胸腹式吸气方法的指引下,学生唱歌时逐渐减少了喊破喉咙的现象。

三、音准训练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感受和体验声音是音乐实践的基础。音高是音乐线条的组成部分,它通过高度的变化作用于人的听觉感官系统。因此,通过对音乐音准特征的感知,让学生逐步构建自己的音准认知。在具体实践中,建议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积极参与:一是先教学生熟悉旋律的概念和走向。每个声音都像是一个点,正是因为点与点之间的联系,才形成旋律,这也是对音乐最基本的诠释;二是无论识谱教学还是歌唱教学,教师都应注意从听力的角度引导学生,可以利用电子琴、钢琴音色弹奏简单的旋律让学生进行模唱,通过旋律的高低走向提高学生音高概念的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音准、节奏、听觉等歌唱基本技能,为今后的歌唱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表情训练

在歌唱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歌曲内容的情感表述,因此,要加强对学生歌唱时的面部表情训练,对学生进行表情引导,引导学生通过动人的旋律呈现相应的表情,在情感上感受音乐。小学生天真、活泼,本身有着较为丰富的音乐表情,在大多数时候,学生的内心情绪通过他们的表情就能看出来,为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音乐的情绪,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歌曲的创作背景、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来理解。如在教学《国歌》时,先对音乐的创作背景、时间、方式、意义进行学习,学生会从中受到感染,在听这首歌曲的时候,自然就会流露出内心的情绪。

五、动作训练

歌唱训练是为了体现出音乐中蕴含的情感,除了表情要做到位之外,还要重视对学生歌唱时动作的指导,保障学生能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配合动作,以此达到完美进行歌曲演绎及表达情感的目的。如在教学《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时,教师要求学生在歌唱动作中渗透自己的情感,提高歌曲演唱时的动作表现能力。为此,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仔细揣摩、分析节奏和动作间的相互关系,助力学生感受歌曲中蕴含的情感,让表情、动作与歌曲的旋律协调一致。

六、歌词训练

我们的歌唱教学讲究字正腔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这一内容。和高校音乐教师相比,小学音乐教师的理论知识可能还不是很充足,为此,在小学阶段大可不必对理论知识进行大幅度讲解,可以在教学中尝试进行歌词内容的朗诵训练,通过对歌词的反复性诵读,与歌词产生情感共鸣。但需要注重的是,歌词的朗诵与语文课文的朗诵有差别,对歌词的朗诵需要学生打开口腔,注入情感。同时,要保持比日常歌唱状态低一些的音度,而且在课堂互动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运用轻声高位共鸣式的发音方式回答问题,保持良好的声音歌唱状态,通过良好的诵读使学生形成肌肉性记忆,争取在歌唱时保持最好的状态。

七、艺术化处理训练

在带领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歌唱训练之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扩展学习途径,通过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作品的形式,体会不同作品的情感表达之间的差别,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乐曲分析和学习,强化学生对音乐作品的艺术处理能力,主要来说就是对学生进行音乐发声特点、音乐旋律、情感表达及力度的训练,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感受艺术的处理方法,进一步达到情感与声音共同发展的歌唱目的。如在教学《三峡的孩子爱三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这首歌曲的内容、音调形式及歌唱特点,告诫学生在演唱的时候要放松自己的状态,认真把握歌曲的情感特点,用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内容。这样,通过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的方式,很好地在演唱中表达情感,与旋律共鸣。

八、发声训练

歌唱学习中的发声训练是音乐学习的功能训练方式,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学生获得良好的歌唱能力的重要基础。在音乐教学之前,教师要组织学生通过发声训练进行课前准备,发声训练相当于体育学习的热身,发声是为学生的声音进行修饰,以此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教师要结合不同时期学生的声音特点,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特征,挑选合适的音乐曲目,教给学生准确的发声技巧,提高歌唱水平。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发育尚不完善,所以不适合运用胸腔歌唱;高年级的学生声音饱满,可以适当用胸腔歌唱。结合发声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发声技巧,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如教学歌曲《小白船》时,先引导学生参与“搭梯子”的活动,让学生在mi—fa—sol—la—xi—do中感受乐曲内容,在学生歌唱到某一个音节时,教师让学生大声唱出来,或者是教师通过用大三和弦第一转位“mi—sol—do”为学生形成构唱,以此引导学生反复练习,让学生对音节有着全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歌唱技巧。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课程改革对音乐教育有着新的要求,即依托音乐课堂教学强化对学生的歌唱技巧训练,锻炼学生的歌唱能力。因此,教师要不断探索提高学生歌唱技巧的途徑,丰富音乐教学实践,达到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胡俊昭.柯达伊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的运用[D].中北大学,2019.

[2]张春娜.简捷明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歌唱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审美能力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天津美育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美育教师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