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师亦友 共同成长

2022-05-23 10:00陈晓雪
黑河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教学效果交流

陈晓雪

[摘 要]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和教学目标的如期实现。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教师要改变角色,不仅要做一个教者,更要做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要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交流,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通过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交流;教学效果

“师徒如父子”“师道尊严”,这些古训是对古代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的诠释,也是对教师权威地位的最好阐释。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师生关系已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解放出来,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领会新课改精神,与学生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关系。这种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利于拉近师生的感情,产生心灵的共鸣,进而营造民主、和谐、亲切、平等的课堂氛围,这更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与学生“同玩”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生活,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功能。”“同玩”是教师在尊重学生身心特点的基础上,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和情感。比如,教师与学生像朋友一样踢足球,打篮球,唱歌,跳绳……在“同玩”的过程中尊重每一位学生,为学生的精彩表现点赞喝彩,对学生的错误及时发现,及时提醒,及时改正,让师生之间充满着一种和谐、默契的氛围,那么,对学生的教育就能很轻松地达成目标。在“同玩”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相互体验,相互尊重,相互赏识,缩短了彼此之间心理上的距离,拉近了情感,学生自然会“亲其师而信其道。”

我们都会对《三味书屋》里公正、朴质、博学、严肃的老先生心存敬畏,但是,很少有学生愿意学他的“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究其原因,就是时代改变了,教师的角色、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也要有所变化。尤其是新课改的形势下,教师要摆脱“唯我独尊”的形象,要走下讲台,多和学生交流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与学生“同玩”,要学习魏书生,为了能让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带领学生到城外的大沟里堆雪人、打雪仗,师生滚打在一起,玩累了,玩够了,玩尽兴了,这时再回去写作文,学生当然信手拈来。当然,教师与学生“同玩”,绝不是随意的打闹和嬉笑,也不是单纯迎合学生爱玩的心理,而是创设一种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做,在玩中成长,在玩中受到教育。

二、与学生“同聊”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教师的教育教学,同样离不开沟通。沟通是教师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增进情感的重要手段。为了使课堂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教师要善于与学生“同聊”,在聊天中体现出对学生的关爱,体现出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的思想,体现出人文情怀。

与学生“同聊”,貌似简单的东拉西扯聊家常,天南地北聊时事,天文地理聊学习,其实是有学问在里面。因为在聊天前,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情况、生活状态,然后带着解决学生思想负担、增强学习动力、保持阳光心态的目的进行聊天。教师以聊天的方式打开学生紧闭的心扉,架起师生间友谊的桥梁,在轻松、实在、坦诚的氛围中与学生沟通,针对学生的不同表现,提出不同的要求,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不同的思维和学习方式,聊他们的喜怒哀乐,解他们的心中烦忧。这样,师生之间加强了沟通理解,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心理上的认同,增强教育效果。

教师在与学生聊天时,要做到真正从内心去关爱学生,这是聊天的前提。教师信任的目光、亲切的语言、赏识的动作,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亲密无间,从而产生思想上的碰撞和心灵上的接纳。只要教师把心交给学生,学生也会把心交给教师;教师给学生一片温暖的阳光,学生自然会迎以花朵的绽放。心与心沟通,情与情交流,师生和谐相处,其乐融融,善莫大焉。为此,教师不妨慷慨一些,和学生多聊一些,多沟通一些,发自内心地欣赏学生的点滴进步,把以往的批评式、问题式交流改成呵护式、赏识式的关爱教育,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真心的关爱时,自然会接受教师的教育。

三、与学生“同学”

教学活动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种特殊人际关系。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而是做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和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共同进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也不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他們乐观好学,愿意通过多种方式接受新知识,有可能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是学生的教师,但在另一方面学生有可能是教师的教师,这也与韩愈《师说》中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一句话不谋而合。一代人自有一代人的特点与优势,学生只有敢质疑教师,超越教师,才能有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为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和学生共同发现、共同探索、共同研究,构建和谐、民主、宽松、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形成“学习共同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高涨,教学效果自然更佳。教师不但要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而且要做学生发现问题的启发人,探索问题的同路人,培养能力的设计人。在“同学”的氛围中,师生共同探讨、研究解决问题,既教给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又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一举两得。

四、与学生“同情”

“同情”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指在感情上对别人的遭遇产生共鸣;另一种解释犹同心、一心。既然师生是朋友,就应该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作为教师,要用心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不仅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更多的是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爱,通过师爱的力量,将爱的阳光照射进到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让他们在教师爱的情感滋润下茁壮成长。教师的“同情”,不仅是对待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更是要对学困生以更多的关爱。学困生大多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流、不能主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心理逆反,严重的还经常用武力解决问题。虽然导致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很多,如家庭教育的缺失、心灵的孤独、生活和学习上的障碍等,但不管是哪种原因,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是不争的现实。因此,教师应该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与爱护,通过更多的沟通与交流,让他们的内心得到一点爱的补偿,从而在爱的光环下主动学习。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发现他们的优点,要以赏识的眼光去欣赏他们,想方设法点燃他们心中自信的火焰,激发温暖、亲密、自信和爱的情感。这样的师生关系,才真正达到了“同情”。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必须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用爱心去换取学生的信任。在此基础上,多与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谈心、交流思想、分析现状,指导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既看到自己的不足,又认识自身的闪光点,并知道自己的闪光点“光”在何处,“光”有多亮,从而树立起“别人行,我也行”的意识,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和谐地发展。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都应该看到其多方面,特别要注意发掘其闪光点,以热情的鼓励和期望使学生自觉克服不良习惯。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动不已。如何激发学生成功的体验与喜悦并促使其主动发展,将闪光点扩展为闪光面,从而激起他们塑造和改变自我形象的内在动机,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热望。在此基础上,再向他们提出能力发展方面的要求,他们便会乐意接受,主动去做,并努力争取新的成功。

教育的真谛是爱,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最优发展。作为班主任,如果能伸出双手,给予学生全部的爱,和学生做到亦师亦友,就能帮助学生迈好在校生活的每一步,教师也能从中分享学生进步的喜悦和快乐。

参考文献:

[1]尹恺力.打开心灵之门激励学生信心——“后进生”转化浅谈[J].当代教育论坛,2005,(08).

[2]李晓文.学生自我发展之心理学探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教学效果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