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德育体系,落实立德树人

2022-05-23 21:13:19林小松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德育课程

林小松

摘  要: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国无德不兴。教育首先要解决的不是引导学习的问题,而是育德问题。“德”就是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以及品行、品质,“德育”就是将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品德的教育,学校德育即是对学生行为进行规范、将社会道德转化成为学生的品德。课程育人,是實现学校德育目标的有效途径,只有构建完善的德育工作体系,才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德育目标;德育课程;德育评价

古今中外教育家或著名学者对“教育”的理解更侧重于“育”,“育”明确指向精神与道德。我们将“德智体美劳”称为“五育”,我们的教育务必要“五育”并举,而“五育”之首是“德”。“德”就是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以及品行、品质,“德育”就是将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品德的教育,学校德育即是对学生行为进行规范、将社会道德转化成为学生的品德。

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立德树人是人才成长的规律,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的根本要求。

将德育摆在教育的首要位置,是社会的要求,是时代的要求,是错综复杂国际形势背景下国家的要求。

作为基层学校,我们的德育工作要紧密围绕《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下文简称《指南》),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讲话精神为指导,构建完善的德育工作体系,才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紧扣办学理念,提炼德育目标

我校的核心办学理念是“上善若水”,该理念的提出基于新建学校的个性特点、所处的地域特色、对“基础教育”的解读、对当今的时代与教育改革要求的回应以及校长对教育实践的反思与感悟。

以“上善若水”凝聚思想共识,能尽快使新建的学校从“整合”度过“磨合”再走向“融合”;借助文澜江独特的育人资源,挖掘水品文化,以水品育人;学校校长对“基础教育”之“基础”的深入解读与领悟,提炼出两个关键词“向上”和“向善”,与水的品质相吻合。

“上善”,即是对善心、善行的崇尚与追求,“若水”,即如水一样的品质美好,上善教育就是追求在教育过程中,产生思想上的启迪,以水的品质给予师生积极影响,使师生获得自身成长的内动力,最终实现以追求教育之上善,为孩子的美好人生奠定人格基础。学校以“上善若水”为核心,追求“上善”教育,旨在做负责任的教育,办有灵魂的学校,做有思想的教师,育有涵养的学生。

依据“上善若水”核心理念,学校提出学生培养目标“习惯优良、仁爱友善、善于思考、自主自信、身心健康”。

“上善”教育重在于“育”。一要培育好行为习惯。知其然,方可使其然。我校将“上好课、写好字、读好书、做好作业、排好队、走好路、做好操、唱好歌、讲好话、交好友、扫好地、整好物、洗好手脚、洗好脸、吃好饭、睡好觉”等16个好习惯的每一个好习惯的标准进行细化,通过顺口溜的方式给予呈现,要求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依标准践行,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二要培育好道德品质。我校通过组织德育主题活动及学科课堂教学的渗透,培育奉献仁爱、自强不息、专注坚持、负责担当、挚诚团结、谦和宁静、质朴无华、宽容接纳、清廉不腐、明察秋毫、真诚透明、公平不阿等优秀品质,使水的优秀品质转化成为学生个人品德,润德无痕,为学生的成长奠定良好的人格基础。

二、规划德育课程,实施课程育人

学校的德育内容要符合《指南》德育内容要求,同时也要紧扣学校的德育目标。德育途径是对学生实施德育影响的渠道,是实现学校德育目标,落实德育内容的组织形式。为追求“上善教育”,实现德育目标,我校规划出“润心课程”,“润心课程”的构成有:守规课程、明礼课程、培善课程、育心课程。根据学生成长特点,我们每一个课程的规划都分年级分阶段,形成阶梯特色。将“课程育人”作为实现德育目标的德育途径之一。

守规课程中以“三清三齐三静三好”为主题的《善行》校本教材主要进入一二年级的主题班会,一年级主要是熟悉“三清三齐三静三好”的具体内容和规范要求,二年级则侧重于强化。细化成顺口溜的“上好课、写好字……”等16个好习惯,每日组织放学路队积极背诵,做到入眼入口入脑入心,将规范落实到日常行为中,促进习惯的养成。

每年九月为“文明礼仪活动月”,作为“明礼课程”的主要载体。我校通过活动启动仪式、主题班会、主题升旗、国旗下教育、宣传营造氛围等方式,学习并践行“仪表之礼、行走之礼、就餐之礼、就寝之礼、集会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等礼仪,三年坚持下来,学生做到明礼守礼。

举办入学礼、成长礼、毕业礼等“三礼”活动,营造浓厚的仪式感氛围,让学生感受成长的历程。抓好每两年一度的大型活动(庆六一文艺汇演和冬季运动会),在活动中培育品质磨砺意志。利用升旗平台,组织以“爱礼善勤责信”为德育主题的升旗活动,各班根据主题通过编排朗诵、舞蹈、表演、歌唱、小品、对话等形式多样的节目呈现德育教育内容,展示本班风采,发挥德育教育功效,改变传统单一的升旗形式,让升旗成为学生每周的期待。如四(4)班表演的《传承红色基因,献礼建党百年》德育情景剧,成为升旗仪式的焦点,视觉丰富,体验深刻。

组织“润心班会”,建设培善课程,以“爱礼善勤责信”为主题打造班会精品,形成澜江特色,通过精选小活动的组织,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培育优秀品质。

充分挖掘校外教育资源,组织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现实世界,走进大自然,锻炼生活实践、团队协作、处理问题等能力,培养社会责任、团结协助、责任担当等意识,培育积极向上向善的精神。2019年春季,我们组织低年级学生到高山岭去踏青,2020年秋季,我们组织高年级学生沿着环海公路徒步到临高角,2021年7月我们将组织部分优秀高年级学生到加来飞机场参观空军基地。

充分利用省内名校已申报国家课题的性教育资源,实现性教育走进学校课堂,形成学校特色课程资源。校医和少先队辅导员是性教育的兼职教师,校医负责四五六年级,少先队辅导员负责一二三年级,确保每班每学期不少于两课时。

课程育人,是实现德育目标的有效途径。实施“润心课程”,我校学生积极、阳光、善良、团结、守纪、孝顺,学生弘扬美德、践行美德,个个争当“向善”“向上”的澜江美少年。

三、实施多元评价,提升德育质量

德育评价是学校德育体系构建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学校德育目标实现的必要措施。德育评价在督导检查学校德育工作的水平和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校对各班的卫生纪律进行量化检查,做到每天检查、次日公布、每周总结、隔周表彰、个别约谈,将“三清三齐三静三好”内容落实到位,很好地规范了学生的卫生纪律行为。

我们制定了《好习惯评价手册》,对16个好习惯的培养实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每天评价、每周评价、每学期评价等多元评价方式,实现了16个好习惯由规范到强化到外秀的过程。

每学期举行“澜江美少年”命名表彰大会,努力挖掘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肯定。通过学生自荐、同学互荐、教师推荐、学校审核等严谨的程序,完成知星、践优、评星、表彰等评优过程。

对“德育主题升旗”进行评比,学年度末给予表彰,低中高每个学段各表彰2名;每学期,低中高每个学段各推荐1个班级参加“润心班会”的展示与评比。

创新学雷锋活动和重阳节活动的表彰方式,学生在走“奥斯卡”式红地毯中增强荣誉感。

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有利于实现学生由被动肯定到主动接受的过程,确保了德育效果,提升了德育质量。多元化的德育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的发展。

(责任编辑:罗  欣)

参考文献:

[1] 詹万生. 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创新人才教育,2020,3(01):17-30.

[2] 赖寿山. 构建“三有”德育体系 落实立德树人任务[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6(11):13-14.

猜你喜欢
德育课程
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改革之我见
商情(2016年50期)2017-02-28 15:18:34
谈中职德育课程实践内容体系的建构
职业·下旬(2016年11期)2017-02-21 21:38:23
谈中职德育课程实践内容体系的建构
职业·下旬(2016年11期)2017-02-21 16:21:50
小学德育新课程教师的角色解读
简谈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考试周刊(2016年91期)2016-12-08 22:58:33
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探讨
体验式学习模式在中职学生德育课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2:26:35
信息化教学与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整合实践研究
论中职生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有效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