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群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2)-13-
引言
从本质上来讲,数学核心素养并不是指某种具体的知识技能,也不是某项特定的数学能力,而是对学生学习数学所需的思维品质和综合性能力的总括。新课改最大的变化内容就是提出了创新的学科核心素养理论,这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学指出了明确的方向[1]。基于此,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列为首要任务,分析、明确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难点,采取针对性措施将其攻克,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的稳步发展。下面,我们就针对这一目标展开简单教学探索。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概述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指的是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学生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品格以及关键能力。小学这一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涉及到的内容较多,像是数感、空间观念、符号意识、数据分析能力、几何直观、运算能力、模型思想、推理能力等[2]。小学阶段对于学生整个成长阶段而言十分重要,是学生知识积累、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数学课程本就是学生学习三大主课程之一,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意识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真正将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之上,必要的时候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以及相关技能,这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提升。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环境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本身就是教学改革价值的重要体现,其能够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这些都是学生整个学习与发展环节中不可少的构成部分,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得以发展的重要部分。为此,教师在对小学生展开数学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性,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背景来强化对于学生的数学教育与指导。
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
近年来,核心素养在中国教育界被广泛讨论和研究。所谓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课本只是范例,要在课本的基础上深入思考,融入自己的理解,才能真正掌握知识[3]。而数学教学与实际应用关系密不可分,故核心素养导向下数学深度学习策略研究颇为重要。同时,在新课程的改革背景之下,数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数学时进行深度学习,取得进步。所以,增强学生核心素养的能力,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出自己个性,增强自己的主体性,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也都是十分有益的。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对数学知识点进行深入探究,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自主地学习数学。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自我发现问题的热情以及学生对探究问题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逐渐形成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度思考,面对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及时找教师请教并解决,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有一个深度的认识,并且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举一反三。
三、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面临的主要困境
第一,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低迷。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必须依赖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但是就小学数学教学的现实情况来讲,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思路都存在局限性,应用的教学手段也欠缺创新性,不仅无法活化僵硬的课堂气氛,也会给学生造成嚴重的思考压力。在这种条件下,学生的数学探索兴趣是很难被唤醒的,从而直接影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教师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纬度不够全面。上述我们谈到,数学核心素养并不是某项特定的知识技能或者某种学习能力,而是对数学思维品质和综合性学习能力的总括。目前,教育界对数学核心素养的解释主要包括六个纬度,即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以及数据分析,教师在规划数学教学内容时必须始终围绕着这六大要素,多维度完善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但是从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大多数教师都没有做到这一点,他们对数学核心素养的理解比较片面,培养纬度也不够全面,从而导致学生在各项素养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板,降低了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质量。
四、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优化策略
(一)应用趣味教学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需要教师充分认识到核心素养培育的价值,在课堂上借助有效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使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得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发展。要想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实践期间应用趣味教学法来优化教学模式,立足于小学生爱玩这一天性来为学生打造有趣味性的数学教学课堂,让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于数学学习之中,这样学生整个数学学习热情以及自觉性自然能够得以提升,这不仅能够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与思维的发展,是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得以培养的重要手段。
例如,教师在进行“几何”知识教学的时候,即可在课堂上为学生组织一个趣味的“剪片游戏”,在课堂上要求学生按照不同形状的特征,以剪纸的方式剪出来,这样就能让学生在趣味实践体验中更好地把握图形特征,有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从而真正实现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背景的小学数学教学。
(二)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现如今,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在开展的时候,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指向。问题是教育环节必不可少的部分,教师在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背景开展数学教学互动的时候,可以立足于具体的教学内容及目标来为学生创设出相应的问题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思索、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数学学习平台,这样就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与提升。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在实践期间利用发现、提出、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这能有效打开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这一核心素养。
例如,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如下问题情境:“小明在超市買了6斤苹果,小李则买了5斤香蕉,一共花费46元,两个人既想吃苹果又想吃香蕉,他们在交换一斤苹果以及一斤香蕉之后二人花费了相同的钱,请问苹果与香蕉的单价是多少?”利用这一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逐步分析、思考与解决,而这整个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提升,也是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
(三)发展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
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不但可以为学生搭建数学世界与外部世界的沟通桥梁,也是帮助学生实现对数学理论知识拓展应用的主要途径。数学建模素养的主要培育方式是为学生设置真实的探究情境,引导学生站在数学的角度发现、提出、分析问题,并通过求解结论和验证结果对模型进行改进,最终解决实际问题。为了高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教师应该将上述培养方式与合作探究有机整合。这样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课堂、互动学习的机会,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也能通过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使学生全面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并积累更加丰富的经验,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四)组织小组讨论合作,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背景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要想顺利实施,教师在课程实践期间还可以为学生组织小组讨论合作活动,借此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合作意识。相较于其他教学方式而言,小组讨论能够让数学课堂教学氛围变得越发活跃,在提高课堂生命力与活力的同时,促进师生、生生互动与交流,这样学生就能在课堂上充分、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样就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教师在进行“圆柱与圆锥”知识教学的时候,即可先结合学生的能力进行合理的小组划分,在划分期间可以将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较为优秀与较弱的学生一同组织为一个小组,然后让各个小组就“圆柱与圆锥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合作探讨,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提升,从而真正实现核心素养培育的目的。为此,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一定要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在课堂上组织小组讨论合作,借由此来有效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借助实物演示,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思维
直观想象是数学核心素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形成科学论证思路、实现有效逻辑推理以及构建抽象结构的思维基础。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讲授图形知识时大多忽略了这类知识的抽象性,采用的教学手段不够直观,这不但会导致学生难以充分认识事物的位置关系、形态变化和运动规律,也会给学生直观想象思维的形成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针对这一教学弊端,教师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学情和数学核心素养培养需求,积极借助实物演示为学生呈现图形知识。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生活物品之间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使学生探知到事物的本质,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和谐发展。
(六)利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数学教学中,数感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定程度上,我们甚至可以说,数感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基础。那么,到底什么是数感呢?简单来说,数感就是数学感受,就是学生对数字和运算之间的理解和感受,它也是核心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内容。教师应与时代接轨,加强学生数感的培养。教师在培养学生数感的时候,不能仅仅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做一些练习题目,还要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感受和体会,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数感。
例如,在教学“厘米和米”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用尺子去测量自己课桌、文具盒、数学书的长度和宽度,这样学生在测量以后就能精准地知道10厘米、20厘米、50厘米大概是多长,就能对数量关系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这样一来,原本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就有了参照物,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了模型,学生理解起来就显得很容易了。而且,教师使用这种方式培养学生数感,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或者做实验,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师千讲万讲,不如学生自己动手试一试、做一做。学生自己去试了、做了,才有切实的体验,从而生发出真实的感受。数学教师坚持在自己的课堂上指导学生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数学,最终,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会自然而然地落地生根。
再比如,教师可以布置一些有意义、有针对性的数学实践活动,教完一个数学知识,就让学生回家去找到生活中的类似事物,这种教学方法实际上很好地将知识输入和知识输出结合了起来,“学以致用”的味道特别浓厚。假以时日,学生不仅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也能有更好的数感。其实,一年级起步阶段就很重要,教师此时就应开始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完数字,就让学生去家里、去广场、去街道找一找数字,然后在课堂上跟大家分享。这样,他们的积极性就会提高,数感也得以被培养。之后,教学加法、减法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模拟超市付款的情景,让学生扮演收银员和购物者,巧妙地把数学计算题融入其中。如此,学生就能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巧妙地学会运算。
结束语
总而言之,想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和能力,这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都是非常高的。教师不但要给学生带来正确的引导,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发展需求去创新自己的数学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我们相信,在数学核心素养的指引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一定能拥有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姚远.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名师在线,2020(34):23-24.
[2]王军.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48):42-43.
[3]严小荣.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25):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