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三部曲”

2022-05-23 22:48陈慧
广西教育·A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主题阅读三部曲阅读教学

【摘要】本文基于主题阅读教学的优势,建议教师通过重质又重量的阅读、做好记忆与转化、拓展阅读边界三个步骤提升主题阅读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主题阅读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10-0082-03

小学语文学科主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其中阅读占据了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很大一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时代的发展,阅读教学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主题阅读教学方式应运而生。相较于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模式,主题阅读教学优势更显著,拥有更多未知的、值得探索的空间。笔者结合近年来开展主题阅读教学的心得体会,以统编语文教材为例,谈谈如何更好地开展语文主题阅读教学。

一、阅读——重质亦重量

阅读是一种基本能力。若想让学生习得并提高阅读能力,教师不应简单地传授方法,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方法实践阅读。主题阅读,顾名思义就是有主题的阅读,它和按照课本单元编排或者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方式存在显著差异,能让学生在一段集中的时间里围绕某个主题开展相关的密集阅读。主题阅读过程类似于体育训练中的“集训”: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反复进行专项训练,穷尽该主题类型的可能性,从而大幅度提升学生对某主题的熟练度,缩短学生从量变到质变的时间,加快学生“阅读—解码—重构”的进程。

(一)整合课内外资源,保证阅读质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标》)要求小学高年级学生“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实际情况测算,平均每篇课文500字左右,每册以32篇计算,共12册,总阅读量大约在20万字。按照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方式,不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很难达到《语文课标》对阅读量的要求。基于此,笔者在开展主题阅读教学时,充分整合课内课外资源,在保证阅读量的同时也保证阅读的质。

要让课外阅读得以顺利拓展,关键是要充分整合课内阅读内容,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如果学校的师资力量较强、教有余力,可以参考主题阅读发起人刘宪华等倡导的“按照教材的单元主题来搜集阅读材料”的方法,组成教研组,立足教材编选配套的校本教材,形成“一主两翼”的读本体系,让学生在学习每个单元课文的时候,除了阅读教材上的文章,还能扩展阅读相应的4篇文章,最终达到100万字阅读量的阅读积累。若是条件不允许,教师在教学时也应尽量克服主题的无序性、零散性,增强关联性与系统性,将教学的视角稍微拔高,以主题为脉络,将语文教材中的单元内容及单元主题相关的阅读内容组成一个“大单元”系统。

例如,教师围绕统编教材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主题“按照顺序,描写景物的特点”进行选文时,除了课本上的篇目,还可以选择《地心游记》《海底两万里(节选)》等世界名著,也可以选择三毛《撒哈拉的故事》《万水千山走遍》,余秋雨《文化苦旅》《千年一叹》等优秀作品,同时可以品读课外古诗词散文如《放舟蓬莱阁下》《冷泉亭记》等。学生通过主题阅读,不仅能够从多个角度输入“如何按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特点”的语用知识,而且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多角度感受传统文化之美、汉字之美、汉语之美,感受“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的浑然大气,更加深刻地理解本单元的主题。

(二)联系主题要素,系统阅读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往往具有零散性、碎片化的特点,即抓起阅读材料便开始阅读,不太注意阅读的系统性,没有明确的阅读目标。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进度,适当安排或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主题的书籍、材料,与课堂教学内容形成联动。

小学教学中常见的主题构成要素,可以简要归纳为四个大类。一是历史经典和文化传承类。它们是从中华文明中提炼出来的精华,如爱国志、故乡情、民族魂等。二是时代热点和科技发展类。它们可能是与新时代息息相关的新生事物,也可能是东西方文明碰撞出的新产物,如碳排放、生态平衡、环境保护、新兴科技等。三是社会现象思考类。它们主要反映对社会热点现象的思考,如对不道德行为的批评与指正、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宝贵品质等。四是自我成长类。它们主要体现成长中对自我的观照,如诚信、自立、自我激励等,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当构建了足够明晰的知识脉络后,教师才能做到纲举目张,围绕相关主题开展阅读训练设计,指导阅读训练顺利开展,让主题阅读教学有的放矢。需要说明的是,不管何种阅读方法,都需要一定的阅读量,否则只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归纳——做好记忆与转化

教师在引领学生开展主题阅读活動时,需要具备内化与转化的意识,并将这种意识植入学生的学习理念当中。具体说来,便是所有的阅读行动都要围绕指定的主题展开,让学生对阅读的篇目有深刻印象;阅读的目的均要有所指,帮助学生全面审视、分析、归纳主题,更好地理解和诠释主题,构建起知识网络,强化记忆和转化,使之能在需要的时候(写作或口头表达时)快速准确地从记忆中调取有关知识。

(一)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正确使用批注

徐特立先生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点明了阅读过程中批注的重要性。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运用批注,能及时记录当下的思考与疑惑,突出阅读过程中的兴趣点,便于及时回顾与提取记忆。具体而言,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批注的方法,并告诉学生批注就是把自己的思想和值得注意的地方用符号或者文字标注在字里行间。教师可先做示范,比如“整体—局部—整体”的批注方法,先让学生从把握文章的主题开始,勾画文中的生字词,再仔细品味其中遣词造句的精当之处,把握每一段的大意,最终整体体悟文本情感,形成对全文的批注。教师可先带领学生对一两篇课文进行批注,再逐步放手让学生自由批注。

除了教给学生批注的方法,教师还应让学生重视对批注的回顾、反馈、展示。教师可定期抽查学生读本上的批注痕迹,或安排多种形式的检查互评,包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小组成员间的互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就同一篇文章展示各组阅读过程中所做的批注,互相交流,借助榜样的力量提高全班学生主题阅读的能力;适当的时候还可以展示平日欠积极主动、自信心不强学生的批注,表扬其批注中的特色和亮点部分,委婉地指出其需要改进之处,在满足其表现心理的同时给予引导、点拨。

(二)培养学生的联系思维

联系思维的哲学依据来自唯物辩证法中联系的观点,该观点认为,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由于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即使是行文写作也不例外。因此,培养学生的联系思维,带领学生初探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提高学习效率。具体到语文主题阅读教学中,文章里每一句话之间都不是孤立的,每一段话与主题之间都存在着普遍联系,让学生把握好联系就是让学生把握好阅读主题、表达内容、表达形式、意义等几个重要方面之间的联系。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主题阅读时,可以提醒学生注意阅读题目与文章各段落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段落与服务主题之间的联系;可以拓展课外知识,如寻找文章作者与写作的时代之间的联系,文章写作意图与人情常理之间的联系,等等。

以统编教材语文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为例,教师布置课后思考时可以先引导学生从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梳理神话的故事脉络,再从教师指定的神话故事阅读篇目或者学生自行寻找的神话故事中,依照上述方法寻找神话故事之间的联系,探究各神话故事之间存在何种共性“要素”,神话故事的起源是什么,其中蕴含着劳动人民何种朴素情感,表达了什么样的共同主题。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可有效提升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梳理并构建该主题的知识结构。

(三)引导学生嫁接生活经验

生活中处处都用到语文,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优秀的作品往往有一个共性,即扎根于生活,能从生活中汲取并释放表达的力量。在开展主题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吃透文字所表述的明面上的含义,而且要引导学生解读字里行间所隐含的情感,了解作者如何解构主题,培养学生主动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良好阅读习惯,使学生更好地感悟主题,将书本上的知识切切实实地内化为自身可以灵活运用的能力。

以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教师按照备课时拟定的主题“让真情在笔尖流露”实施《匆匆》《那个星期天》两篇课文的教学,对于其中的“真情”究竟是什么、选择表达什么样的“真情”,留给学生一定的讨论时间和空间,使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在讨论中,学生倾向于认为其中的“真情”更多的是“对时间的惋惜”和“对留不住时间的感慨”。对此,教师可以请学生小组讨论后推举代表发言,谈谈自己对时间的看法与感悟,是否有蹉跎岁月的懊恼。在讨论中,有的学生谈及自己学习的时候不专心,导致作业没完成时间却已经过去;有的学生谈起每每看到进城务工的父母多了很多白头发、脸上的皱纹也增多了就很伤感;等等。最終在面对时间这个主题时,学生有了新的体会,明白要珍惜时间和当下,做出让自己无悔的选择。这是学生解读主题之后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对阅读主题进行的内化,不仅激发了学生思考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别人的故事中照见了自己并得到启示,而且真正提升了主题阅读教学的效率。

这样的记忆与转化,让学生对所学文章进行归类整理,当再见到相似的主题时,能够预判作者将要表述什么内容、表达什么情感,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而当学生需要调取与主题相关的内容进行写作时,也能够顺着脉络条理清晰地回忆起来,做到有的放矢。

三、运用——拓展阅读的边界

在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按照主题圈定的范围一篇接一篇、从头读到尾纵向阅读,还需要运用类比阅读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横向阅读,比较同一主题下这些文章的共性与个性,在研读共性之中掌握该主题文章的特性,在比较差异之中加深对主题的感悟与理解。这有助于学生发展逻辑思维,构建知识框架,拓展阅读边界。而读和写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主题阅读教学最直接的成效就体现在学生写作方面。

(一)在主题阅读教学中引入比较阅读

当代著名语言学家、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艺术理论家普洛普认为:“尽管故事中有大量的细节,但是某一类型的故事的核心却是建立在一些基本‘功能的结构上。”在主题阅读教学中,相同的主题理论应该有相似的“功能结构”,如核心知识、情感因素、价值认同等。在主题阅读的多篇文章中,体现为由个体到类别、由类别到公理、由公理到共性的相融。

语文统编教材中很多现代文是由经典小古文改写而来,如四年级上册《盘古开天地》就是根据文言文《盘古开天辟地》改写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站在评价者的角度,对比分析现代文与文言文之间的异同,品评两篇文章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鉴别、对比,激发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而对同一主题,中外作家之间的表达也存在着相似与不同,主要体现在个人的思想与艺术特点上。作家的民族性与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面对同一主题,写出的文章风格有可能截然不同。如苏联作家叶·索诺夫的《白公鹅》与丰子恺的《白鹅》,两篇文章都清新明快、描写细腻,不同之处在于叶·索诺夫的文章更倾向于细节描写,丰子恺的文章用词造句诙谐幽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时,还应让学生对其特点进行归纳与分类,以开阔眼界,丰富表达的可能性,进入更深层次的阅读。

(二)引导学生不断发展语用能力

在保证高质量的阅读,进行足够的记忆与转化之后,教师还需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练笔时间,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由于教学时间紧、任务重,教师可以将练笔时间安排为随堂练习,着力于句、段的随文仿写,如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反问句的化用,或者按照段落构成仿写一段话。这是对课文内容和写法的进一步拓展,有助于降低习作难度。

例如,教学统编教材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现代诗二首》之后,让学生拓展阅读描述景物的现代诗,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仿照现代诗的格式创作一首简短的描述景物的诗歌。不少学生都能按照例文,有模有样地描述风景,表达自己独特的情绪。教师还可以结合多种写作方式,如续写、扩写等,或者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最令人感动的一点,写一句话抒发内心的感受,使学生既能高度概括该主题的特征,又能加深对主题的感悟。

教师利用手边的阅读文本,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随堂练习,可以让写作成为一件如呼吸般自然的事情,有助于学生消除对写作的畏难情绪,润物无声地将主题阅读教育成果转化为写作成果,拉近“读”与“写”的距离,促进学生形成“读—写—读更多—写更多”的良性循环。在动笔实践中,学生会对所创作的主题有更直观和更深一层的领悟;在仿写过程中,学生还能够学习优秀作家运用语言文字的特点,领悟同一主题不同的表现方法,使自己能够在今后的写作中更恰当地运用方法。

综上所述,教师在主题阅读教学中有条理地开展“阅读、归纳、运用”三个步骤教学,指引学生有目的、有主题地展开阅读,有助于学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陈慧(1968— ),广西北流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主题阅读课堂教学。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主题阅读三部曲阅读教学
多元互动,开展主题阅读
初中英语教师开展主题阅读的实践分析
语文“拓展性主题阅读”探究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统整 比较 联结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日杂志总结出轨者“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