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艳蓉 米开敏
【摘要】本文探讨南宁市秀田小学、南宁市衡阳东路学校(小学部)运用“三三六”德育工作法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力求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践行活动形式过于单一、活动实施缺乏保障、活动流于表面等问题。
【关键词】中小学德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建引领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10-0004-03
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近年来,南宁市秀田小学、南宁市衡阳东路学校(小学部)高度重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三三六”德育工作法(三入:融入文明校园、融入日常生活、融入学生心灵;三大途径:打造“德慧”课堂、实践感悟道德、构建“四位一体”网络;六张名片:“德润棋”名片、“德润操”名片、“德润歌”名片、“花山拳”名片、“科技梦”名片、“作品集”名片),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努力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厘清思路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阐明了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重要意义和有效途径,强调“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强调,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上述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学校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当前,一些学校开展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存在形式单一、缺乏保障、流于表面等问题。为此,我们进一步思考和研究,厘清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思路。
第一,解决活动形式单一的问题。创新和丰富活动载体,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出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灵活新颖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易学、易会、易用,防止活动形式过于单一,确保活动立体化开展。
第二,解决活动缺乏保障的问题。协同育人是活动的保障。精准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四位一体”德育网络,整合多方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为活动的开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使践行活动延伸至家庭、辐射向社会,确保长效性开展。
第三,解决活动流于表面的问题。与学校特色办学主题相结合,融入特色办学工作各环节、各方面,防止活动停留在场面上、表面上。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全校的主流风尚,成为师生的思想动力和精神追求。
二、主要做法
学校党委强化党建引领,围绕“德润校园,奠基多彩人生”的办学理念,构建“熟知熟背—践行体验—理解感悟—修身正己”的德育工作机制,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中落地生根。
(一)制定“三入”策略,修德向党
结合学校提出的“做最好的自己”办学口号,制定“三入”策略,引导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成长为修身律己讲道德、明辨荣辱讲公德、日行一善讲美德、孝老爱亲讲品德、认星争优讲学德的“五德少年”。
1.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明校园创建,打造文化景观。学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建设独具“德润文化”特色的校园活动阵地,营造追求文明、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打造了“德润文化”十大景观:融入民族文化元素的“德润广场”,激励少先队员不忘初心的“扬帆塑像”,了解节气、感受中国历法内涵、学习身边榜样的“起点长廊”,彰显“德之润,花之彩”内涵的“多彩花径”,供学生展现才华、张扬个性、实践创新的“德润展厅”,激励学生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科技殿堂”,供学生施展才华追梦的“梦想舞台”,供学生感悟道德力量、滋长善心的“道德讲堂”,树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的“绣球雕塑——前程锦绣”,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心之港湾”。上述富有寓意和文化内涵的建筑,与学校的“三风一训”、各项制度相结合,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了校园的软硬件建设。
2.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打造多彩社团。学校党委结合“多彩教育”办学特色,所辖各支部成立了10个多彩学生社团,通过社团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度、认同感。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精心打造了科技类、艺术类、体育类、技能类学生社团,包括舞蹈队、合唱队、民乐团、车模航模小组、机器人小组、3D打印设计小组、啦啦操队、烹饪社团、传统手工艺社团、美术社团等。社團活动开展时间定为每周二下午,社团辅导老师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努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同时将爱国主义教育、法治教育、诚信友善教育、荣辱观教育等渗透其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体验和实践纳入学生的日常生活。
3.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心灵,开展多样活动。学校党委每学期组织开展“学习身边的好榜样”活动,按照“五德少年”要求引导学生崇德向善,努力“做最好的自己”。结合南宁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一主题,开展“我创城,我快乐”活动,并围绕“知荣辱、树新风、我行动”和“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等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队)会和读书活动。例如:开展“学习雷锋好榜样,我为社会献爱心”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和助人为乐精神;开展以敬老、孝老为主要内容的孝敬事迹和“小孝星”评选活动,用“诚孝”构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屏障;开展争做“绿城小卫士”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爱家乡情感;与消防支队携手开展消防演练,与交管部门携手开展“交通安全文明行”活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开展“红领巾爱心传递”商品义卖活动,将获得的善款捐给爱心组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党员教师带领学生以阳光小分队的形式开展“日行一善”活动,引导学生“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不断净化心灵。
(二)探索三大途径,为党育人
优化育人途径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方式。以党建为引领,我们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融入实践、融入管理,探索了三大途径。
1.打造“德慧”课堂。学校党委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抓好意识形态建设,依托课堂主阵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致力于打造“德慧”课堂,进一步发挥课堂的育人功能。具体实践中,我们开展了“党员家长进课堂”特色活动,邀请各行各业的党员家长志愿者带着自身的专长走进课堂,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德慧”课堂强化了家校沟通,让家长充分参与学校管理,发挥家长的职业优势,使教育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形成了家校协同育人的合力。
2.实践道德感悟。学校强化党带团、党带队的政治引领功能,大力开展团员和队员实践活动,邀请学生参与党员“固定党日”活动,引导学生从我做起,积极参与助残、爱老、慈善等各类公益志愿服务,努力在实践中完善自我,争做“五德少年”,同时大力开展德育实践记录活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的践行日志”“雏鹰争章”“小脚丫成长历程”记录本记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悟、同伴点赞、班主任评语、家长点评等内容。深入开展“美德少年”“动感中队”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先进典型特别是身边的榜样,领悟奋斗、奉献、爱国等精神内涵,彰显正确的价值导向。
3.构建“四位一体”网络。学校积极拓宽课堂、课外、家庭和社会教育渠道,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四位一体”德育网络:与社区党组织签订联建协议,充分利用校外资源开展学习、体验和实践活动;建立“家校日志卡”,让家长把孩子在家里的表现记录下来,将其作为评价学生争当“五德少年”的参考,引导家长和孩子共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良家风,呈现家校共建成效,形成《我的家风》《价值观童谣卡》《价值观手抄报》《我的践行日志》《我的民族大家庭》等成果;通过线上方式与同班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实践成果,对同学的成果做出中肯评价,提高参与积极性。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四位一体”德育网络,使学校成为学生发展的殿堂,家庭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港湾,社区成为学生完善人格的乐园,网络成为学生开阔眼界的通道。
(三)打造六张名片,党耀童心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保障。学校党委设立了6个特色教研小组,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学科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育人全过程,打造6张亮丽名片。
1.美术党小组推出“德润棋”名片,品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领师生共同设计“德润棋”游戏,将培养和践行活动融入美术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晓,把理解与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日常的文明习惯养成中。
2.文体党小组推出“德润操”名片,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国学经典《弟子规》的内容与体育运动结合,创编了“德润操”,并将其作为党小组活动的重要内容,让国学经典中的文明礼仪、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互交融,根植于学生心田。
3.音乐党小组推出“德润歌”名片,传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壮族音乐元素创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歌》,让党员教师示范演唱,并创编舞蹈宣传推广,由校园辐射至社会各界,推动各行各业竞相传唱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体育党小组推出“花山拳”名片,体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传承骆越先民文化,学校党组织专程派出体育党小组到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崇左宁明花山岩画景区学习“花山拳”并回校推广,引导学生在一招一式中增强文化自信,树立民族自豪感。
5.科技党小组推出“科技梦”名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科技活动,不断提高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并在科技活动中深刻理解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
6.德育党小组推出“作品集”名片,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网络“四位一体”德育网络的优势,引导党员教师、社区党员志愿者带领学生编制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品集。
三、主要成效
学校党委通过建立党委主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有效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落地生根,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师生的精神追求和行动指南,全面提升师生的品德修养,有力促进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目标的达成,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近年来,学校各大社团活动取得了优异成绩:机器人社团在VEXIQ机器人世界锦标赛中连续两年获得冠军,文艺类社团在全国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均获童声合唱比赛一等奖,科技类社团荣获全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小发明、科技创意作品一等奖。
“学习强国”平台、中国文明网、广西少年报、南宁文明网、南宁市未成年人网、南宁新闻网、南宁广播電视台等各大媒体报道我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近10次,学校近年获得国际生态学校、全国文明校园、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广西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多项,涌现出全国优秀动感中队、全国优秀少先队员、南宁市美德少年等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综上所述,学校通过“三三六”德育工作法,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校园文化建设各方面,有效激发了师生积极参与有关活动的兴趣和热情,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生活化、常态化的育人模式,有力弘扬了真善美、传播了正能量,全面提升了师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EB/OL].(2013-12-23)[2022-02-03].http://www.gov.cn/jrzg/2013-12/23/content_2553019.htm.
[2]许艳平.谈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J].才智,2022(6):20-23.
作者简介:韦艳蓉(1970— ),广西大化人,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德育工作;米开敏(1978— ),广西浦北人,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小学音乐教学、学生德育工作。
(责编 欧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