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新形态

2022-05-22 00:26艾四林王贵贤
当代中国与世界 2022年1期
关键词:全过程人民民主

艾四林 王贵贤

【内容提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民主新形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的现实化,这意味着它一方面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即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经济的发展、法治的完善、人民素质的提高等因素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现提供了客观条件,使社会主义民主从理论真正成为现实。全过程人民民主在贯彻落实过程中,还应该在守正创新的基础上加强制度建设,通过民主法治教育提高人民参政意识,利用新技术和新平台提高人民民主的参与度和政治上的获得感。

【关键词】全过程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民主法治

社会主义五百余年的历史,既是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史,也是从理论到现实的革命史。如果说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关键在于马克思、恩格斯确立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那么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关键在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及其对社会主义革命的正确领导。到了20世纪,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不仅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深刻影响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而且“深刻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a

毫无疑问,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要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明确究竟建设什么样的民主政治,更具体地说,就是“以什么样的思路来谋划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作用。”b 尤其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更加需要回答以什么样的思路坚持和发展什么类型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给出了明确答案,那就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能够成为一种“开拓了人类制度的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民主制度新形态”的政治制度 c ,就在于它在理论上符合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在实践上满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要求。

一、社会主义民主理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前提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现实化。现实化指的是一种理论从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这种转化的结果是理论在具体实践中得到具体的贯彻和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在新时代中国的现实化。

这种现实化的前提条件,一是理论本身必须是科学的、合理的,二是理论的现实化必须具备必要的社会历史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诠释,更是认识和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科学指南。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和最管用的民主,从理论上讲,就在于它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科学性,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现实化提供了理论保障,能够使它的权利主体和内容在质和量上实现统一。

首先,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的民主,这是由科学社会主义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决定的。社会主义首先要确立无产阶级专政,而且它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目的是要实现所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民主政治层面,这就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民主的主体具有广泛性。在词源上,民主本身意味着人民治理,然而,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社会主义社会之前的民主从来没有真正为人民所享有。民主传统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雅典等城邦就已经开始实行民主制,当时的哲学家和政治家在理论上也对民主政制进行了充分的论证说明。然而,在奴隶社会,享有民主权利的主体主要是城邦的自由民,尤其是其中的奴隶主。亚里士多德等人直接把奴隶视为会说话的工具,丧失了人格的奴隶被剥夺了民主权利,当然也不可能成为民主权利的主体。

近代以来,民主权利的主体似乎已经非常广泛,但是,在世界遭受法西斯主义的摧残之后,西方思想家不但没有对自身的政治体制进行彻底反思,反而认为人民群众可能因为缺少反思而触犯的“平庸之恶”,最终把民主政治视为“多数人的暴政”的制度根源,进而要求应该更多关注社会上层等少数人的利益。

社会主义本身就是要通过无产阶级专政镇压和消灭占绝对少数的剥削阶级,在彻底消灭剥削阶级之前,它所实行的民主政治必然会把占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作为民主权利的主体。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认为,民主应该是“人民的自我规定”,民主制度应该“不断地被引回到自己的现实的基础、现实的人、现实的人民”。 d 恩格斯曾指出,民主不但应该成为无产阶级应该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而且只有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才能成为“现代一切民主运动的核心”。e 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和社会主义就是同义语,社会主义革命首要目的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f 。当然,“无产者现在已占人民的大多数”是“无产阶级革命将建立民主的国家制度”的前提条件 g ,由大多数人民群众建立的民主国家,民主权利的主体也必然是广泛的。

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还指民主的权利内容是丰富的。在阶级社会,民主的权利内容是有限的。奴隶社会中人们享有的民主权利当然是有限的,因为个人作为共同体的成员,不可能享有现代社会中的人所享有的自由。即使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看似享有多种权利,但正如马克思所言,由于存在着普遍利益和私人利益之间的冲突,因此这些权利也不过是“他的政治狮皮”,受到其私有产权、文化程度和职业等因素的影响。h 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才享有充分和全面的自由权。这不仅仅是因为作为未来社会的共产主义首先要促进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它还首先通过发展生產力来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正如《共产党宣言》所讲的,建立民主政治的目的就在于“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以便消灭城乡对立,“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最终保障人民的自由和平等。i

其次,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决定的。西方的政治传统是在理论上追求民主,但在现实中很少实践民主。在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虽然并不认为民主政体是最理想的政体,但仍把它作为优良的政治体制之一,利用民主政治的优势为统治阶级提供辩护,但真正采取民主制的城邦很少。民主不过是他们的政治装饰品,除了证明统治的合法性,也掩盖统治的本质。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指出,民主只是一种上层建筑,是统治阶级维护自身统治、实现自身阶级利益的工具,因此决不存在什么超阶级的民主;另一方面,他们认为阶级社会的民主形式和实质发生分裂,并从理论上解释了这种分裂的根源。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认为,在阶级社会,民主形式和实质之间的分裂说明它只是一种“虚幻的形式”,这种虚幻性的根源在于它不能消除特殊利益与全体利益之间的矛盾,并且用共同利益来代表他们的特殊利益。民主似乎实现了社会的普遍利益,但对被统治阶级来说,它是“异己的”,对统治阶级来说,它维护的仍然是自身“特殊的独特的‘普遍利益”j。

社会主义民主能够成为真正的民主,一方面是因为马克思、恩格斯从经济基础的角度解释民主的形成、内容及其实质,而不是用“自我意识”把民主解释为永恒不变的政治制度,这使得民主具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从根本上消除了民主“虚幻性”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共产主义和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k 这说明在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不但成了统治阶级,而且上升为普遍的阶级,他们的特殊利益也就成了普遍利益,从而实现了特殊利益和普遍利益的统一。社会主义民主就是要维护这种把特殊利益和普遍利益统一起来的“真正的利益”,因此,社会主义民主本质上就是真正的民主。

由于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作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民主类型,全过程人民民主就不但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而且必然成为最管用的民主。

二、新时代的基本国情: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社会条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新时代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它的有机组成部分,就是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与中国具体政治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政治文明领域做出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

社会主义民主理论走向现实的过程,就是它的民族化过程。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它除了需要正确的理论作为基础,还要求具备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这些社会历史条件是多维度和多层次的,包括制度建设的全面加强、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法治体系的日益完善与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等诸多方面。

首先,党的领导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挥领导作用。马克思在《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中指出,无产阶级“只有把自身组织成为与有产阶级建立的一切旧政党不同的、相对立的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l 列宁在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践要求的基础上提出,“党是阶级的先进部队,是阶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整个运动及其根本和主要目的的代表。”它应该“带领群众前进”,他需要引导全体人民走向社会主义,同时“指导并组织新制度”并成为“建设自己社会生活的事业中的导师、领导者”。m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领导中国人民建立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因此,中国共产党应该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偉大实践中发挥领导作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宗旨是维护人民的利益,因为中国共产党人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因而能够代表人民群众的普遍利益。所以,坚持党的领导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最根本的制度保证。

其次,中国经济的巨大发展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会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古希腊罗马等奴隶社会不可能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阶级意志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但归根结底是由当时的生产力低下、经济不发达造成的。新中国成立直至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意志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但并没有真正形成全过程人民民主,关键在于当时的生产力仍不够发达,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

由于改革开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中国经济保持了四十多年的中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一百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这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现提供了经济基础。这种变化的内在机制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n 所谓“美好生活需要”,既包括物质生活条件的进一步改善,也包括人民增加“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诸多方面的需求。所谓“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既包括国内不同地域经济发展上的不均衡,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领域发展的不一致。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具体来说,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必然会提出更高政治需求,全过程人民民主恰恰能够满足这种需求。

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完善为民主政治提供了法律保障。民主和法治二者是一种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民主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民主的保障。没有民主就没有法治,没有法治民主也不可能真正实现,民主的实现和具体运作需要依靠一整套完整的法制体系,否则社会就会陷入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理念,推动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实践,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建立和健全,能够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在谈到社会主义民主的法治基础问题时,他认为人民群众能否畅通地表达利益要求、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乃至能否对国家事务进行有效的制约和监督,重要前提就在于能否依法执政。

正是基于这一考虑,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制定、修改、完善了一系列法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重要组成部分,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进一步健全中国法律体系,先后制定和完善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重要法律,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完善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制度,基本形成全面依法治国总体格局,从而为贯彻和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现实的法律基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旨归是人民当家作主,最终目的是保障人民权利。然而,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人民获得感、幸福感的增加,必须要有法律作保障。如果没有系统、完善的法律体系,保护人民权益就成了一纸空文。

最后,人民生活的改善和人民素质的提高是有效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前提条件。民主的主体应该是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体应该是广大的人民群众。“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如果人民生活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他们就会缺少主人翁精神,参政议政的热情就不会高,民主就成了空中楼阁。同样,如果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没有真正提高,参政议政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全过程人民民主就不能真正起到让人民当家作主的作用。随着脱贫攻坚战的顺利完成,人民获得感得到了显著增强,参加民主选举的意愿有了明显提升。随着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深入推进,人民的民主意识和法治观念空前提高。人民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让人民全过程参与民主政治从可能变为现实,让人民有了完整参与民主实践的动力。全过程人民民主从理论上的民主转变为实践中的民主,实现了民主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的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符合中国国情、符合时代要求的民主制度,因而也是最适合中国的政治体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核心内容,它也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 o 只有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才能找到最适合中国的民主体制。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中国人民的最佳选择,也是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现实化的具体体现,必然会在中华大地上发挥重要作用。

三、守正创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p 这就既要求在理论上廓清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科学内涵,也要求坚持守正创新的原则,在实践中真正实现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在守正创新原则的基础上,探寻科学合理的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措施。

首先,要守党的领导之正,创具体制度之新。党政军民学,党领导一切。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真正贯彻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党的领导,就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之“正”。但同时要看到,事物总是变化发展的,我们党必须根据时代变化,满足时代要求,在具体民主制度上不断创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要在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过程中以身作则。因此,中国共产党应该通过实行党内民主来示范和带动全民民主,实现民主的全域化。党内的很多民主经验和制度,都可以直接用于人民民主政治当中。

比如民主集中制,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同志应该“按照民主集中制办事,促使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要发扬党内民主,营造民主讨论的氛围,鼓励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允许不同意见碰撞和争论,同时善于进行正确集中,防止议而不决、决而不行。”q 党内民主集中制的很多做法就是人民群众民主政治应该遵循和遵守的民主程序和原则,把这些原则推广应用,既体现了党的领导,也体现了党政一致、不可分割的关系。此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可以在具体理念和举措上借鉴协商民主,在理论和实践上超越西方的新自由主义民主范式,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容。

其次,要守科学制度安排之正,创民主渠道和载体之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保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它符合中国国情,能够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因此,应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不能动摇的根本。但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和改善新时代民主政治,做实全过程人民民主工作,需要完善和扩大民主民意的表达平台和载体,更充分地吸收民意、汇集民智。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新型交流平台的广泛使用,就应该直面新时代出现的新形式,提出的新要求,“深入推進智能技术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机统一”,充分提升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提高民主政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r 当然,数字平台和大数据算法等能够提高人民参与民主政治的权利意识,但作为新型技术,它们的匿名性和无序性特点也可能会给全过程人民民主带来危害,需要加强网络管理,合理发挥民主政治新载体、新平台的积极作用。

最后,要守民主理念之正,创民主法治教育之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目的是要让人民群众获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但必须认识到,部分民众的民主意识相对单薄,缺乏足够的知识和能力,不能有效参与到民主政治之中,更不能依法进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针对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人民创造精神方面存在着的不足,就要不断完善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民主法制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包含着自由、民主等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价值观,因此,可以通过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人们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认同,让人们认识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确实能够成为体现其利益、增进其福祉的重要手段。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必然会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断推进,需要在坚持党的领导的政治立场、人民当家作主的价值旨归的前提下,在具体制度上不断创新,更加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

四、结语

民主是全人类共同价值。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的民主政治实践,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新形态,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民主发展规律的认识,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做出了新贡献。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要努力用中国民主话语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实践,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经验。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努力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贯彻其中,为构建世界新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开辟一条新的道路,不断彰显它的世界历史意义。

【注释】

a《社会主义发展简史》,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北京: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21年,第148页。

b《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285页。

c 鲁品越:《全过程民主:人类民主政治的新形态》,载《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年第1期,第86页。

d《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39—40页。

e《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61页。

f《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2页。

g《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85页。

h《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0—31页。

i《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1—52页。

j《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37页。

k《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39页。

l《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28页。

m《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37—338页。

n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11页。

o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義伟大胜利》,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6页。

p“中国民主是广泛真是管用的民主”,《人民日报》,2021年12月22日05版。

q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74页。

r 高奇琦、杜欢:《智能文明与全过程民主的发展: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命题》,载《社会科学》,2020年第5期,第34页。

(截稿日期:2022年2月责编:黄蕙)

作者简介艾四林,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王贵贤,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全过程人民民主
党领导立法:道路之由、理论之元与制度之要
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民心政治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在地方人大工作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探索与思考
在地方立法工作中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做法和思考
接诉即办立法生动诠释全过程人民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民主理论的新基石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法治保障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推进人大工作守正创新
“七一”重要讲话的重大理论创新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