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瑞宏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体育系,甘肃合作 747000)
高校所培养的体育教师毕业后主要从事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以及竞技体育等相关领域的工作,承担着各领域体育教学方面的主要任务.在培养体育教师的整个过程中,课程设置决定着培养对象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也反映着社会对体育人才的能力需求.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本文将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等文件精神为依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通识+专业+职业”课程体系,突出“基础+特色”的专业能力提升训练体系,对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简称甘民院)体育教育专业2020 版课程设置方案进行研究,对照其与相关文件精神的符合程度,分析其与服务面向社会发展和要求的适应性,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对甘民院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和专业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思路建议,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师范类专业认证打好坚实基础.
在教育领域,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落实党和国家关于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是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和安排教育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也是教学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一般包括入学要求、修业年限、职业面向、培养目标与规格、毕业要求、课程设置与学时安排、教学进程安排等内容.这种规定了培养模式和预期达到效果的办法就叫做人才培养方案[1].学校的性质不同、地域不同、类别不同,同一个专业的培养方案会有一定的差异.“课程设置计划”为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完成培养任务的主要手段.
从字面意思理解,课程设置就是课程的选择和系统组织的过程,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出口导向的引领,由特定层次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者有计划安排课程内容的体系化过程.刘天娥[2]认为课程设置是指根据既定的培养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课程选择、课程组织与课程安排的系统化过程,目的在于形成合理的课程结构.
根据对以上课程设置概念的理解,甘民院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是由体育学院(系)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国家、省和学校各方面的文件精神,在广泛调研社会对毕业生需求和能力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既定培养目标,对相关的各类课程有计划地进行筛选、组织和安排.
甘民院体育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适应甘肃及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初级中学体育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较好的科学和文化素养、较强的体育教学能力和一定的体育科研能力,能在城乡初级中学以及社会体育培训机构从事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竞赛管理等相关工作的体育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规定了毕业5 年后的素质与能力要求并逐条进行了可直观测量的文字表述.在培养目标中基本清晰地表明了服务面向、职业特征、人才定位、服务领域和基本素养,符合专业发展对人才培养定位要求,符合国家战略、经济社会对学校教育的需求,符合用人单位对学校教育的需求,并用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和学会发展4 个方面的8 条毕业要求支撑培养目标,表述基本规范具体.体育教育专业标准学制4 年,学生可在3~6 年内完成学业.总学分179,总学时为2344.
专业课程结构取决于学校整体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与学校的类别和性质有密切的关系[3].甘民院2020 版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结构采用 “通识+专业+职业”课程体系,采用“平台+模块”的形式予以体现,详见表1.通识课程51 学分,占总学分的28.5%;专业课98 学分,占总学分的54.7%;教师教育类课程30 学分,占总学分的16.8%.选修课52 学分,占总学分的29%;实践类教学88 学分,占总学分49.2%.
表1 甘民院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结构
2.2.1 通识课程(公共基础课程)设置分析
体育教育专业开设了甘民院除大学体育之外的所有通识类课程,这部分课程涵盖思想政治教育、社科和自然科学等教育知识.
由表2 知,甘民院体育教育专业通识课程根据国家和地方要求开设了思政类、工具方法类、人文社会及自然科学以及实践等四类课程,思政类和全省其它体育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基本相同,通识平台的实践类课程以及人文类选修课程有较大差异.由于甘民院是地处民族地区的民族师范类本科院校,因此开设了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把大学生体质测试纳入通识课程范畴,不计学分,通识课程平台中也涉及了个别教师教育课程.在通识课程平台中占学分比例最高的是思政类课程,共21 学分,占通识课程总学分的50%.
表2 甘民院体育教育专业通识类课程开设一览表
2.2.2 学科专业课程设置分析
不同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科专业课程的分类略有不同.一般情况下,主要分为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或方向两类课程[4].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指体育专业类学生所要学习的通识内容或基础知识;而专业主干或方向课程主要是指体育教育专业的专业理论和技能课程,也可详细划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或学科课程和术科课程.从性质上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甘民院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把学科专业课程划分为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学科专业发展课程、学科专业选修课程和学科专业实践课程四种类型.专业实践课程主要指学生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见表3.
表3 甘民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科专业课程开设一览表
学科专业课程设置共98 学分,1472 学时,在教师教育课程平台教师教育技能课程模块开设体育课程与教学论(64 学时4 学分)和中学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分析(32 学时2 学分),因此,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共设置104 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为58%,符合《体育国家标准》专业课程学分不低于50%的要求;总学时1568,占方案总学时的67%.学科专业理论课程(学科)共39 学分,实践课(术科)共60 学分,必修课程52 学分,选修课程40 分.选修基本都是限选,意味着方案设计者按现阶段政策文件要求和市场对人才实际需求给学生把科目已选好,学生只有在专修运动项目理论与实践课程上有自由选择的空间,其余课程为必修课程,在这方面方案还需要完善,有个别实用性强且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以及体现地方特色的课程也未设计到选修课程模块中.
专业理论课程设计的整体思路是: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涉及到的7 门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规定的体育各专业的基础课程,18 个学分也符合标准规定不低于16 个学分的要求;标准要求的体育教育专业必须开设的3门核心课程中,2 门即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控制和学校体育学开设到学科专业发展课程模块中,体育课程与教学论开设到职业课程模块中;专业主干理论课程除以上标准要求的体育教育专业的3 门核心课程和体育专业基础课程必须开设的7 门之外,另外在选修课程中开设了体育统计学、民族传统体育概论、奥林匹克文化、运动生物化学、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测量与评价、体育保健学.理论课程设置按培养方案的目标要求,除保证学生具备较好的科学和文化素养、掌握基本教学能力之外还具备一定的体育科研能力,能够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竞赛管理等基本的体育训练和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能力.学校地处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院校,因此开设了民族传统体育概论.
学科专业发展课程以田径、体操、足球、篮球、排球、武术、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等课程为主,并且上述课程在选修类课程中还开设了专修项目理论与实践(专选).和以往培养方案相比,在体育教育专业核心课程中加强了乒乓球和羽毛球项目的教学.体操课程包括基本体操(体操1)和竞技性体操(体操2);健美操作为本课程设置方案中的主干课程,在具体内容上要求以民族健身操的内容为主重构课程内容体系.为了适应基础体育教育多元化的趋势,还在选修项目上开设了形体训练、体育舞蹈、瑜伽等以健美和表演为主的课程;开设了跆拳道、户外运动与拓展训练等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开设了锅庄舞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专业实践(术科)类课程的设置体现了体育专业不同于其它专业的特殊性,作为体育教学的技能类课程,是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核心内容,课程学习以实践形式进行传授,并在实践中掌握教学方法,丰富教学经验,体验运动过程[5].
2.2.3 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分析
随着方案的修订,体育教育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的门数和学分都在不断增加,独立设置教师教育类课程平台,包括教育理论课程、教育技能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3 个模块,从课程性质上来说也可以分为公共类、专业类和实践类.教师教育类课程平台共计30 个学分.在学科专业课程平台中还开设教师教育类课程:体育心理学、健康教育学、运动技能的学习与控制,共计6 个学分.通识教育类课程约8 个学分.因此在2020 版课程设置方案中,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总学分约44 学分,占总学分的25%,详见表4.
表4 甘民院体育教育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开设一览表
通识教育类选修专题中要求学生选修不低于32 学时,即2 个学分的课程;学科专业教学类选修专题要求学生选修4 个专题,每个专题4 个学时,总计16 学时1 学分.教育实践类课程教师专业能力培养训练主要指普通话、三笔字等课程,贯穿于所有11 个学期中,每年认证2 次;教育实习一个学期(16周)9 学分;教育见习从第1 至第8 学期,内容和时间相对灵活,视具体情况统筹安排.从总的学分分布来看,本课程设置方案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学分设置达到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规定的学分要求.
专业课程设置中“必修课程”为58 学分,“选修课程”为40 学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比例为1.45 ∶1,选修课程比例偏低.而且通过对课程设置进一步研究得知,40 学分的选修课虽然满足《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规定的体育教育专业必须开设不低于40 学分选修课的要求,但选修课是方案制定者根据现阶段实际情况为学生选好的课程,除“专修理论与实践课程”之外,其余课程学生没有自由选择的空间,从性质上来说等同于必修课程,所以应该调整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学分设置比例,降低专业发展课程模块中的部分课程学分,缩短课时,增加到选修课程的自由选择课程即专修理论与实践当中去,增加选修课程学分比例.同时增加选修课程的门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真正需要的课程,最理想的做法是把选修课程模块化,让学生选择自己适用的课程模块,适当增加选修的自由度.还有一种解决方法是根据社会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能适时调整选修课程,提高课程更新的频率,形成选修课程可进可出或时进时出的合理机制.
应该把体育教学案例开发与案例教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评价、体育教学技能训练、体育运动代表队管理与训练、体育多媒体课件制作、体育运动竞赛组织编排与裁判实践、体育健康知识专题讲座、创新创业、考研辅导等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安排到选修课程当中去,以专题形式进行上课,让学生有选择的空间.运动代表队训练、运动竞赛组织编排和裁判实践工作等职业技能类课程应设置一定的学分,作为创新奖励学分置换通识3 课程模块中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和科学研究与学术报告的学分.要定期组织开展体育理论专题讲座,传达和讨论近期出台的相关体育类的政策以及学术前沿的相关文件精神,紧跟时代发展步伐.
作为地方综合性师范院校所办的体育教育专业,虽是校级一流专业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但总体来说在课程设置上特色还不明显,缺乏针对体育教育专业区域特色的专业性教材,也缺乏根据学校的教学设施、师资水平和学校所在区域特点、地方对体育人才需求的特色课程,课程设置的地方特色和校本特色均不明显.课程设置中具有地方特色的“锅庄舞”课程,并未出版自己的专业教材,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资源未能有效利用并进入课程设置方案.作为甘南地区唯一的大学所办的专业,应该为甘南地区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但目前承办或指导承办各类比赛的能力尚显不足,所以课程设置中要对竞赛组织与裁判法等综合实践类课程有意加强,形成自己的特色,以提升专业服务社会的水平.
市场需求始终是检验课程设置的重要指标之一[6],对服务面向主要区域的调研工作要持续跟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是办专业应该遵循的指挥棒,只有通过全面调研和详细研判,才能确定课程设置是否脱离基础教育需求、是否存在中小学即将淘汰的教学内容在高校仍在传授等问题的存在,要了解培养的学生在基本知识、技术水平能够达到毕业要求的同时是否还达到“会讲”“会做”“会教”的能力要求.
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要结合当前形势,进行充分的论证与分析,利用本校优势,适时适度调整课程结构、数量,动态推进课程设置改革模式,创建与时俱进的现代化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模式[7].“双创教育”要求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工作推进对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也会提出新的要求和思路,新时代各类体育文件的出台必将加快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步伐.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课程设置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课程设置是培养方案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教育科目及其排列顺序,并随着社会需求而不断更新[8].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课程设置改革势在必行,而且会常态化.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甘民院体育教育专业2020版课程设置方案在目前来说基本能够满足现阶段人才培养需求,也基本符合各类文件精神的要求,但还存在急需进一步优化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分析过程中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在后续工作中,主要搜集全省其它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方案进行对比研究,希望在比较分析中发现问题,开拓思路,进一步设计和优化甘肃民族师范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方案,为把甘民院体育教育专业建设成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和顺利通过师范类专业认证打好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