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徐景新 王振
临床中,角膜塑形镜的验配不仅需要考虑患者的角膜形态、镜片各个参数之间的匹配情况,同时对验配人员及检查设备等也提出了更多的专业要求。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通过角膜塑形镜的发展历程、适应人群、设计情况,探讨角膜塑形镜的验配。
角膜塑形镜涉及生物力学、工程力学以及流体力学等科学,发展至今已有60余年的历史,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
在1979年之前,就出现了第一代角膜塑形镜。其特点在于只有一个弧区,即基弧(BC),效果仅限于矫正近视-1.00D的患者,因镜片定位不稳定,导致众多患者有不良反应。
1979~1998年,第二代角膜塑形镜应运而生。第二代角膜塑形镜采用“压力法”设计原理,镜片由基弧(BC)和反转弧(RC)组成,其效果可降低-2.00D度以内近视。其中,基弧(BC)产生正压力,反转弧(RC)则可使镜片居中定位,提高镜片的稳定性。发展到后期,第二代角膜塑形镜在两弧的基础上增加了边弧区,由两弧结构改为三弧结构,使镜片在塑形过程中更加稳定,并产生了压力理论与静水压理论两种理论。
第三代角膜塑形镜于1998年诞生,其在第二代角膜塑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增加了定位弧区。这一时期对于反转弧(RC)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认知,通过将基弧区(BC)减少的组织体积等于反转弧区的容纳体积作为RC的设计定量,定量把基弧(BC)与反转弧(RC)统一起来,对各弧区宽度比例也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调整,使其为常规配置标准。同时,为进一步解决角膜散光对镜片的定位干扰,设计出了双轴镜片。
a.角膜塑形镜的整体发展趋势是由单弧区向多弧区发展、由压力认知向综合力学认知的发展过程。
b.角膜塑形镜的RC认知及等容理论,留下了一个难题,不同e值角膜在相同压力值下,所需的RC容纳量成为一个变数。
无慢性结膜炎、角膜炎、结膜炎、睑缘炎、慢性葡萄膜炎、慢性泪囊炎、干眼症、玻璃体浑浊、急慢性青光眼、有明显严重的眼底病变等症状。
患者经过验配单位技术指导与操作培训后,能独立操作角膜塑形镜的戴镜、摘镜及护理;个人卫生良好;不在灰尘或污染较大的环境配戴;对戴镜不适有完全表述能力。
在配戴角膜塑形镜期间,如发现或感觉有配戴不适,应立刻停止配戴,咨询验配单位并进行科学处置,或到验配单位查找不适原因。
如1图所示,从镜片结构来看,现代角膜塑形镜包括中央正压力区、基弧区(BC)、旁中心反转弧区(RC)、周边支撑区(AC1)、定位区(AC2)和边缘翘口区(PC)。其中,各弧区的功能各有侧重。
图1
BC弧是以患者角膜顶点最平K值为基数,以患者屈光度和POWER(角膜塑形镜过矫量)为减数,作为曲率参数,其宽度因品牌不同各有差异。BC弧的功能在于利用眼睑压力对角膜产生正压力,将BC弧的角膜组织外移,改变所在区域角膜曲率,矫正近视屈光。BC弧的曲率和弧宽直接影响相连RC弧的曲率变化,其变化规律为正相关。
图2
RC弧作为旁中心区,主要是容纳基弧区转移的角膜组织,通过负拉力效应,使角膜得以塑形,从而保持较为持久的裸眼视力矫正效果。该弧的曲率和弧宽始终遵循BC转移体积等于RC弧容纳体积的原则,即RC曲率=BC曲率+2RX+变量系数(RX指角膜塑形镜降度)。
该弧与BC的矢高密切相关,既影响角膜安全也影响角膜功效:RC曲率不足,则镜片移位,导致角膜容易受损;RC曲率过大,影响镜片降度,也影响塑形质量及角膜安全。
AC1弧也叫定位弧,或缓释弧。AC1弧是镜片的支撑弧,起着纵向定位,同时AC1有约10μm的泪液层从力学的角度起到正压作用,因此叫定位弧。另外,作为与RC弧的链接,AC1为RC弧的延续,对RC负拉力起着关键作用,使RC得以回归角膜表面。
AC2弧是横向定位弧,也是主要的定位弧。在国内角膜塑形镜技术领域,由于AC1弧段变化造成的影响精度不精确,人们更喜欢在AC2弧段对镜片的镜片直径变化进行增减,在各品牌之间,角膜塑形镜 AC2与AC1的曲率差值较大,为0.5D、1.0D、1.5D不等。
PC弧是镜片的边缘弧,也是镜片对外的“大门”,是泪液通道顺畅的保障,也是影响镜片配适度的重要环节。在镜片的塑形过程中,因在AC2的正压作用下,AC2区域的角膜组织转移主要方向是PC区,所以必须保障PC有足够的翘口,防止因PC翘口不足导致镜片黏贴过紧。
一般来说,角膜塑形镜的验配分为4个部分。
目前,国内角膜塑形镜的验配主要采用试戴镜片验配法,通过寻找试样居中的试戴片,以此来确定定制片的AC(定位弧)参数。
试戴首次选片的技巧,目前已有不少资料进行详细分析,操作相对简单,此文不再赘述。
在荧光染色裂隙灯下观察:
a.荧光染色的对象是定位居中的配戴眼。
b.患者戴镜后,等泪液分泌稳定后滴荧光素染色。
c.荧光染色后30s~1min是荧光表现的最佳判断标准。
d.荧光素顺畅浸入,各弧区界限分明,宽度合适为佳(如图3所示)。
图3
4.4.1 降度确定
以主觉验光结果为标准。目前角膜塑形镜的降度确定有片上验光和主觉验光两种主流方案。其中,若初戴镜者受异物刺激,眼睛不能完全放松,或眼睑对镜片施压增大,片上验光的参数比实际参数小,将导致定片后的降度不足。
4.4.2 直径确定
目前,确定角膜塑形镜直径时,大多以角膜横径减去1.0~1.5mm为定片直径。由于多数人的眼球是横椭圆状,且有部分患者纵径比横径小,因此上述定片直径参数不可避免会有误差。从配戴者安全角度考虑,在镜片定位良好的前提下,定片直径以纵径为取值参考;镜片在移位的前提下,以横经为取值参考。
4.4.3 订单弧段变化
弧段宽度发生变化,要做相应曲率的放松与收紧:变宽,则放松对应弧段曲率;变窄,则收紧对应弧段曲率。同时,每0.2mm的弧宽变化,对应0.25D的曲率变化。
4.4.4 防止镜片中心移位
若在试戴验配的过程中,因角膜顶点移位而未找到满意的中心定位数据,为防止移位,在下订单时可加大镜片直径。若总直经不能加大,可通过变化镜片的BC弧段、加大BC的弧宽、减少AC2(定位弧)的弧宽,同时收紧RC(反转弧)的曲率,来减少移位带来的不良影响。
4.4.5 特殊e值角膜的配适不良
试戴片的数量有限,且试戴片是以常量角膜e值为0.5设计的,因此某些特殊情况的e值角膜无法找到合适的试戴片进行配适,在订单处理时,可以以找中心定位良好的AC值为目标,对RC弧进行曲率处理,基本把RC曲率调整在0.75D~1.00D内,就能解决超特殊e值角膜的配适不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