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京安 骆成玉 李 洋 鲁亦凡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普外科,北京 100029)
近年来,甲状腺疾病的发生率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手术数量也迅速增加。由于目前我国各地区、各级医院对于甲状腺疾病认知水平、诊疗方式差异较大,导致甲状腺手术的规范化操作面临着很大的困境,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可避免的甲状腺再手术率上升。首次手术操作造成甲状腺区解剖关系改变、局部瘢痕形成及手术区域粘连,会导致机械损伤和热损伤发生概率增加,使再次手术操作更为复杂棘手,风险更高[1,2]。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RLN)和甲状旁腺永久损伤会给患者身心造成极大伤害,而且加重经济负担。我们将微创理念贯穿于甲状腺再次手术的诊治过程中,2008年1月~2022年1月完成32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本组32例,男8例,女24例。年龄19~75(59.1±11.6)岁。既往1次手术史30例,2次手术史2例。① 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既往均于外院行开放甲状腺癌根治术(单侧腺叶及峡部+单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后4~5年复查彩超提示对侧腺叶低回声结节(TI-RADS分级4类)(图1),长径分别为0.9 cm、1.0 cm,其中1例于外院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证实复发性甲状腺乳头状癌。② 4例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与术前、术中不一致,需要行补救性手术:2例术前考虑结节性甲状腺肿,行患侧腺叶次全切除,术后石蜡病理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乳头状癌;2例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报告可疑或不除外乳头状癌,行患侧腺叶部分切除,术后石蜡病理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与患者及家属沟通,4例均要求行根治性手术,故再次手术切除患侧残存腺体+峡部+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③ 2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于我院或外院行开放甲状腺次全切除或部分切除术(其中1例间隔10年行2次手术),术后5~12年常规复查彩超时再次提示甲状腺结节,并进行性增大,其中较大一例颈部CT提示甲状腺右叶见团状低密度影,大小约48 mm×43 mm,邻近食管、气管受压(图2)。3例术前甲状腺功能(甲功)测定,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分别为5.82、8.95和10.86 mIU/L(参考值0.49~4.91 mIU/L)。④ 2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既往行双侧开放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其中1例间隔5年2次手术),术后4年、10年复发,颈前呈弥漫性肿大,于内分泌科规律服用甲巯咪唑、美托洛尔等药物治疗效果差,近半年均出现憋气。症状较重者彩超提示甲状腺体积增大,甲状腺弥漫性病变伴丰富血流,双侧甲状腺上动脉流速增快。颈部CT提示双侧甲状腺明显增大,以左侧增大为主,最上至舌骨水平,下至胸廓内;病变密度均匀,最大约65 mm×39 mm×44 mm;喉部及气管明显右移,局部可见受压变形(图3)。术前甲功:TT3 2.79 nmol/L(参考值1.01~2.48 nmol/L),TSH 0.000 mIU/L,FT3 8.030 pmol/L(参考值3.28~6.47 pmol/L),FT4 19.40 pmol/L(参考值7.64~16.03 pmol/L)。⑤ 1例甲状腺左叶单发实性结节,既往于当地医院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具体不详),术后18个月复发,术前超声提示甲状腺左叶不均质实性结节,长径5.6 cm,颈部CT提示甲状腺左侧叶体积增大,其内可见结节状低密度灶(图4)。全组合并高血压病14例,冠心病6例。
距首次手术时间:2例复发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为4年和5年;4例持续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为3个月;23例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为7~22年,平均12年;2例原发性甲亢复发为7年和16年;1例RFA术后复发为18个月。
病例选择标准:①甲状腺癌根治术后,随访过程中发现复发、转移,需要再次行根治性手术;②术后意外甲状腺癌或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未能明确证实为甲状腺癌,术后石蜡病理确定为恶性病变,首次手术切除范围不够,需再次行补充手术根治切除;③甲状腺良性病变术后复发,影响外观或引起局部压迫症状、胸骨后甲状腺肿等[3]。
排除标准:全身情况差,如伴有严重心、肝、肾等器质性病变,或合并恶性疾病终末期等消耗性疾病,不能耐受再次手术。
术前行甲状腺功能七项、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钙、磷、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hyrotropin receptor antibody,TRAb)测定;甲状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及颈部CT平扫,了解残留甲状腺,评估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术前耳鼻喉科会诊,电子喉镜检查了解声带情况;高龄、甲亢患者完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肺功能等检查,全面评估颈部及患者全身情况,制定完善的围手术期方案。均行常规术前准备。
手术由同一手术治疗组完成。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仰卧位,肩部垫高使颈部适当后仰,软敷料保护双眼和鼻尖,常规消毒铺巾。术中均常规使用超声刀操作,2020年6月后病例术中联合使用双极电凝镊(EZ195,江苏翊博雷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苏械注准20152251082)。
手术操作:①沿部分原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如原手术瘢痕明显,可先切除原手术瘢痕及粘连的颈前肌肉;若原颈白线处瘢痕粘连严重,则取带状肌外侧缘或胸锁乳突肌前缘间隙,方便显露腺体组织。②导入5 mm 30°腔镜(Storz公司),定位到气管前间隙,多数峡部已被切除或不完整,向气管两侧寻找残余甲状腺,尽量钝性分离+超声刀离断残余腺叶与周围特别是前外侧的粘连(图5),暂不处理甲状腺后被膜,也不探查RLN。③于气管前外侧分离甲状腺侧后方,向上钝性分离出环甲间隙,显露上极,使用超声刀直接凝闭、离断甲状腺上极血管前支。④将腺体中上极向对侧内下方牵拉,在RLN入喉处的内上方应用双极电凝镊离断Berry韧带(图6)。由于初次手术对残存腺叶这个层面干扰较少,很容易辨识入喉处之RLN以及上位甲状旁腺。对于恶性病变,可以此作为突破口,将腺体向内侧掀起,使用双极电凝镊精细解剖后被膜,切除残余腺体,逆行全程解剖RLN,清扫中央区淋巴结。原则上,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行患侧腺叶近全或全切除,一般不常规显露RLN,紧贴后被膜仔细解剖分离,在保证安全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再次手术机会;原发性甲亢复发行双侧残存腺叶次全切除。总体上,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内外结合的原则,以逆行显露并保护RLN和甲状旁腺为重点,联合使用超声刀和双极电凝镊,有针对性地进行甲状腺前、后被膜不同区域的操作。
生理盐水冲洗手术区域,双极电凝镊创面止血,常规放置引流管经切口引出并固定,可吸收线逐层缝合切口。引流量<10 ml/24 h可拔除引流管。
3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行单侧残存甲状腺全切+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2例,单侧残存腺叶+峡部切除+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4例,双侧残存腺叶近全或全切除23例,双侧残存腺叶次全切除2例,单侧腺叶次全切除1例。手术时间75~150(104.7±16.8)min;术中出血量40~180(84.1±32.3)ml。术后予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监测,均于6 h内顺利拔除气管插管;全麻清醒后发音正常,无声音嘶哑、饮水呛咳、手足麻木、四肢抽搐。引流管术后2~3 d拔除。术后病理诊断:甲状腺乳头状腺癌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23例,甲状腺功能亢进2例,甲状腺腺瘤1例。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7例。
随访时间2个月~14年,中位数69个月,无并发症出现,切口愈合佳(图7),无明显心慌、憋气、吞咽困难等不适,定期复查甲状腺彩超,未见疾病复发。2例原发性甲亢患者术后口服优甲乐100 μg每日1次,每4周复查甲功逐渐减量直至停用,术后8个月甲功基本正常。
甲状腺再次手术中,由于前次手术造成的瘢痕粘连和解剖结构改变,RLN和甲状旁腺不易解剖和显露,属于非常规手术,操作困难,耗时长,出血多,副损伤风险增加。随着医学的进步,外科理念不断更新,外科新技术和新器械呈现跨越式发展,使更多、更复杂的手术能通过更小、更隐蔽的切口完成;新一代的能量器械,帮助外科医师将手术做得更精细,更安全,更高效;腔镜的高清放大效应,可做到清晰呈现RLN的细小分支和甲状旁腺的血供。清晰的解剖,无血的视野,轻柔的操作,对神经和甲状旁腺的细致保护,都是微创理念的体现[4]。
再次手术切口选择经部分原手术切口,长度为3~5 cm,切除陈旧手术瘢痕;切口小,往往需要分离的组织粘连就少,因此创伤小,术中出血少且术后疼痛较轻。既往手术通常是经颈白线中央入路,由于局部粘连严重、组织质韧,如沿原入路建腔进入,一方面分离粘连耗费时间,另一方面RLN和甲状旁腺不易解剖和显露,且出血多。此种情况下,我们选择经带状肌外侧缘或胸锁乳突肌前缘间隙切开,腺体外侧区域受前次手术干扰较小,显露方便,出血少。
前次手术造成的粘连、解剖结构紊乱,都会明显增加再次手术出血风险,狭小空间持续渗血会导致术野模糊不清,无法进行解剖定位,慌乱中操作很容易造成副损伤,这也是最棘手、最让外科医师头疼的问题。
我们的体会是,借助腔镜辅助放大作用,局部炎性粘连及分支血管清晰可辨,金属头吸引器钝性剥离腺体周围粘连,对于致密粘连、甲状腺上下极血管、甲状腺中静脉可直接使用超声刀准确完成凝闭、离断,如血管管径较粗,丝线结扎较为可靠,止血效果确切。甲状腺后被膜区域细小血管密布,且与RLN、甲状旁腺毗邻,尽量使用双极电凝镊进行精细化操作,由于臂长、镊尖细小等优点,在腔镜高清镜头下可以对细小血管进行精确定位止血。超声刀联合双极电凝镊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甲状腺前、后被膜不同区域的解剖操作,将术中出血风险降至最低,保持视野清晰,从而降低再次手术解剖难度,增加术者的信心[5]。
良性疾病复发再手术时,如能保留甲状腺后被膜完整性和后方组织,则无需显露RLN;对于拟行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者,如结节位于甲状腺背侧或上极处,以及持续或复发性分化型甲状腺癌再手术,则应以显露并保护RLN和甲状旁腺作为重点。
由于RLN入喉处受前次手术干扰小,位置恒定,腔镜高清放大作用下易于识别、定位,可以源此自前向后、由上向下、由浅入深交替进行,主动逆行显露RLN主干,银白色RLN清晰显露,出血少,手术时间短,较下入路和侧方入路更具有优势。
再手术时甲状旁腺血供主要依赖侧支循环,分离粘连时易发生侧支循环破坏导致供血不足。因此,手术时分离操作切忌大块钳夹,在高清镜头放大作用下,做到薄层分离,逐层推进,尽量使用双极电凝镊“小步快走”,辨识并原位保留甲状旁腺的同时,有针对性地保护出入甲状旁腺的细小动静脉。
RFA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可以作为不能或不愿接受甲状腺手术患者的替代治疗手段,在甲状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日趋增多[6,7],但由于目前尚无统一的规范和指南共识,其应用较为泛滥[8],直接导致消融后残留或复发而需再次手术的病例日益增多。
最大径>3 cm的甲状腺结节在RFA治疗中会面临更大的风险及更高的并发症发生率,且消融后病灶吸收缓慢,不完全消融概率大[9];对于有外科手术指征、无手术禁忌的良性结节(最大径>4 cm)不推荐RFA治疗[8]。
本组1例19岁男性患者,甲状腺左叶单发实性结节RFA术后,左侧颈前明显隆起,吞咽时伴明显不适感,甲状腺彩超和颈部CT提示甲状腺左侧叶体积增大,结节最长径接近6 cm,其内可见结节状低密度灶,表明甲状腺结节未完全被消融,且残余结节进行性增大。由于甲状腺结节在消融后会发生组织蛋白凝固变性坏死,局部水肿,腺体与颈前肌等周围组织出现致密的粘连,虽时隔18个月,再次手术时仍明显感觉到局部解剖层次紊乱,较其他原因施行再次手术患者组织间边界消失,腺体质脆易出血,显露分离更为困难。我们借助腔镜辅助器械,贴近病灶,使用超声刀联合双极电凝镊终将大结节完整、安全切除。在此强调的是,盲目开展热消融治疗、治疗不规范,不仅浪费医疗资源,还加大再次手术难度及风险,所以应该进一步严格管控甲状腺结节射频消融的适应证,使治疗更规范、合理。
综上所述,在精准微创理念和技术指导下,甲状腺再次手术可以安全施行,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