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原发性腹膜后畸胎瘤伴腺癌变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22-05-19 08:15李伟东李耀岐马伟军达明绪
实用癌症杂志 2022年5期
关键词:畸胎瘤肿物腹膜

李伟东 李耀岐 马伟军 达明绪

畸胎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由3个生殖细胞层组成,可发生在全身任何部位,主要见于卵巢、睾丸等性腺器官。原发性腹膜后畸胎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eratomas,PRT)发病极为罕见,占性腺外畸胎瘤的2%~5%,其发病呈双峰,好发于出生后前6个月和成年初期,约有25%的PRT可发生恶变。由于腹膜后结构的特殊性,PRT早期发现困难,患者通常因体检发现或肿瘤长大而出现压迫等症状就诊[1]。我们诊治1例PRT伴腺癌变患者,现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

患者,57岁,已婚妇女,因“下腹进行性增大肿物30年伴排便不畅1周”于2020年3月3日收住我院肿瘤外科。患者于30年前偶然发现下腹部肿物,因无明显临床症状而带瘤生活,未予任何治疗。近5年来肿物呈进行性增大,并出现间断性下腹胀痛、排便不畅、排尿困难,无恶心、呕吐、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月经史:12岁月经初潮,经期及月经周期均正常,48岁绝经。婚育史:结婚35年,孕2次,产2子。体格检查:下腹膨隆,盆腔入口处可触及一约20 cm×10 cm大小肿物,边界清,质韧,活动度差,有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腹部鼓音正常,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3次/min,双下肢无水肿。肝脾肋下未触及,肝浊音界存在,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胆囊肋下未触及,Murphy征阴性。骶尾部、会阴部突出,可见一大小约30 cm×15 cm的巨大肿物,表面皮肤完整,质软,无压痛。

肿瘤标志物检查显示CEA 、CA125 、CA19-9、SCC等均呈不同程度升高(表1)。腹部CT提示盆腔内见一约13 cm×24 cm×33 cm的肿物影,病灶分隔,以囊性为主,病灶前缘见斑片状脂肪密度影,后缘见条片状骨化影;增强病灶未见明显强化,分隔轻度强化;病灶压迫膀胱、子宫前移,双侧输尿管扩展积水,邻近肠管受压外移;影像学诊断:①盆腔占位,考虑成熟性畸胎瘤;②双侧输尿管扩张积水,系盆腔肿瘤受压所致。于2020年3月12日以“盆腔巨大肿瘤”为手术指征行剖腹探查术+盆腔巨大肿瘤切除术,由于肿物从骶尾部、会阴部突出较大,导致患者无法平卧,故麻醉后取截石位。肿物长期压迫致骶尾骨严重变形,因此,整个手术过程由前后两部分完成。首先,取下腹正中切口,探查腹腔,见盆腔巨大肿物,大小约30 cm×20 cm×15 cm,质囊实性,边界清楚,包膜完整,固定,囊内充满棕褐色黏液。肿瘤挤压膀胱、子宫、直肠及输尿管,吸取囊液,由前向后逐层游离;然后,取会阴部、肛门至尾骨间纵行切口,分离肿瘤与骶尾部、直肠及盆底间粘连,与腹部相通,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病理回报:囊性成熟性畸胎瘤;部分区域恶变为中分化腺癌;囊壁外侧未见癌组织累及。术后诊断:腹膜后囊性成熟性畸胎瘤伴恶变(中分化腺癌)。

表1 实验室肿瘤标志物检查

2 讨论

畸胎瘤(Teratoma)起源于原始生殖细胞,包括胚胎外、中、内胚层中单一或全部成分,由原始生殖细胞不完全或异常迁移诱导形成,因此,具有解剖多样性,可能发生在全身任何部位,但大多数集中在性腺和躯体中线结构,如卵巢、睾丸、前纵膈、腹膜后、骶尾骨区和头颅松果体等。根据发病部位分为性腺和性腺外畸胎瘤,前者主要发生在青少年中,而后者在新生儿和幼儿中更为常见。除睾丸畸胎瘤外,所有畸胎瘤以女性多见。根据组织成分又分为成熟和未成熟畸胎瘤,前者由完全成熟成分组成,以囊性为主,通常是良性的,含有皮脂物质和头发,而未成熟畸胎瘤由未成熟的胚胎组织组成,以实性为主,具有侵袭性生长的潜力,通常为恶性,由纤维组织,脂肪,软骨和骨组织形成。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实性并非判断恶性的标准,良性畸胎瘤中也存在固体成分[1-3]。成熟囊性畸胎瘤(mature cystic teratomas,MCT)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主要见于30~40岁之间的年轻女性,其恶性转化非常罕见,发生率仅为1%~2%,可发生在3个生殖细胞层中的任何一个,最常见的为鳞状细胞癌,其次为腺癌,分别占MCT恶性肿瘤的75%~85%和6%~8%[4-5]。

原发性腹膜后畸胎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eratomas,PRT)发病十分罕见,占腹膜后肿瘤的1%~11%,主要来源于腹膜后间隙的脂肪、疏松结缔组织、筋膜、肌肉、血管、神经组织、淋巴组织及胚胎残余组织,其发病呈双峰,好发于出生后前6个月和成年初期。因此,最常见于新生儿和青少年,以骶尾部多见,且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2倍。成年人发病少见,据报道30岁以上的患者中,PRT的发病率为10%~20%[6-7]。腹膜后是畸胎瘤定位中最少见的部位,占所有性腺外畸胎瘤的2%~5%,其特征是不附着于其他器官而独立存在,如肾脏,肾上腺和胰腺等,多位于腹膜后间隙的上部,左侧多于右侧[2,8-9]。由于腹膜后间隙的特殊性,PRT发病隐匿,患者可数年甚至数十年无明显临床症状,通常为体检时偶然发现,少数患者因肿瘤长大而出现呼吸困难、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腰痛、里急后重、排便排尿困难、下肢肿胀等压迫症状[1,10-11]。PRT多为良性,恶变罕见,且成人恶变率高于小儿。据文献报道,成人PRT恶变率约25.8%,而小儿仅为10%。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成人PRT恶变具有长期性,随患者年龄的增加恶变风险加大,而儿童2岁以后极少恶变[10,12]。

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是PRT术前诊断的主要手段,目前,暂未发现特异性、敏感性高的肿瘤标志物,患者往往可伴有CEA、CA125、CA199、SCC、AFP、β-HCG等一项或多项肿瘤标志物异常,主要用于帮助判断肿瘤性质及术后监测复发[1,13]。李玉坤等[10]认为CEA、HCG、AFP等多项肿瘤标志物升高是畸胎瘤恶变的信号。有报道指出,恶性PRT是产生AFP的肝外肿瘤,明显的AFP升高要怀疑恶变可能。手术切除后8~10天AFP升高消失,术后无症状的AFP升高则是畸胎瘤复发的可靠指标[1]。日本2017版骶尾部畸胎瘤临床指南也指出AFP测定可以早期发现恶性复发,建议术后进行3年随访[14]。本例患者术前AFP正常,与既往研究不符,术后随访未发现异常。PRT的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片、B超、CT及MRI,主要表现为广泛的液体成分、脂肪-液体平面和钙化。研究表明约62%的患者腹部正侧位平片可见肿瘤边缘或内部钙化成分,必要时还有助于明确胃肠道、肾脏、输尿管及膀胱等脏器受压情况[15-16]。B超主要表现为回声不均匀的囊性成分,在无症状畸胎瘤的早期诊断和监测术后复发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在肿瘤定位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6,17-18]。CT和MRI均可准确判断肿瘤的生长部位、肿瘤性质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术前诊断及手术方式选择提供依据。据文献报道,CT在显示脂肪成分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可清楚显示囊内脂肪-液体平面。同时,增强CT对畸胎瘤囊内的固体成分显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75%)、特异性(80%)及准确性(81%),是判断恶性肿瘤的可靠指标。但值得注意的是,CT很难将PRT与其他富含脂肪的腹膜后肿瘤相鉴别,如髓样脂肪瘤、脂肪瘤、脂肪肉瘤、副神经节瘤等。而MRI在显示软组织成分、肿瘤浸润及与周围重要血管的关系方面要优于CT,是确定肿瘤恶性潜能及可切除范围的重要依据[7,17,19-20]。

根治性的手术切除是治疗PRT的重要手段。然而,PRT与腹膜后间隙的器官及血管紧密相邻,并对这些器官及血管产生压缩、移位和扭曲,增加了手术难度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据文献报道,PRT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高达50%~100%,主要包括大量输血、血管损伤、肿瘤破裂、邻近器官切除、伤口感染、肠梗阻、短暂性高血压及出血等[21,22]。良性畸胎瘤完全手术切除后预后极好,5年生存率接近100%。相反,恶性PRT术后预后较差,导致其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有囊肿壁受到侵犯、破裂、肿瘤播散至腹膜或邻近器官、腹水及多种恶变类型共存等原因[21,23-24]。目前,报道的手术方式主要有开腹手术切除、经腹腔镜手术切除及腹-骶联合手术切除。自1995年首次报告腹腔镜切除良性腹膜后畸胎瘤后,腹腔镜手术成了首选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术前已确诊为良性,且肿瘤体积较小的患者[1,25-27]。对于肿瘤体积较大,或肿瘤与周围器官及血管关系密切,或怀疑恶变可能的患者推荐行开腹手术[21]。对肿瘤同时向腹腔及臀部双向延伸,即临床上符合骶尾部畸胎瘤Ⅲ型的患者,行腹-骶联合手术则更有利于肿瘤的完整切除[2,14]。本例患者肿瘤同时向腹腔及骶尾部突出,长期压迫致骶尾骨严重变形,因此,术中取截石位行腹-骶联合手术切除,术后未见明显并发症。恶变畸胎瘤目前尚无标准辅助治疗方案,但多项报道已经指出其对辅助化疗或放疗抵抗,治疗效果不佳。临床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为主,其中BEP(博来霉素+依托泊苷+顺铂)方案报道最多[7,26,28]。Leandros等报道了1例PRT鳞癌变侵犯下腔静脉及肾静脉,给予9个疗程的BEP方案辅助化疗后行残余肿瘤切除,术后随访13个月患者生存良好,无复发[29]。本例患者建议术后2月来院行铂类+紫杉醇化学治疗,但患者因家庭经济原因放弃后续治疗,随访至今生存良好,无复发。

综上所述,成年人PRT发病十分罕见,临床症状不明显,缺乏特异性肿瘤标志物,不能及早发现。B超是腹膜后畸胎瘤早期诊断和检测复发的首选,CT和MRI可以准确判断肿瘤的生长部位、肿瘤性质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术前诊断及手术方式选择提供依据。PRT恶变则更为罕见,临床对其诊断、治疗的经验有限,预后不良。然而,无论良、恶性,彻底的手术切除是PRT治疗的主要目的。恶性PRT对辅助化疗及放疗抵抗,目前暂无标准的辅助治疗方案。因此,未来还需不断积累PRT恶变患者病例资料,总结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生物学行为,探索出更加成熟的诊断及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畸胎瘤肿物腹膜
横切面与纵切面联合定位法在乳腺肿物微创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双侧腮腺多发不同肿物1例
什么是畸胎瘤?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18F-FDG PET/CT联合CA125、HE4在诊断复发性卵巢癌及其腹膜转移预后评估的价值
激惹型脂溢性角化病的高频超声及剪切波弹性成像表现
活血化瘀药对腹膜透析腹膜高转运患者结局的影响
山莨菪碱在腹膜透析治疗中的应用
备孕查出畸胎瘤 是怀了怪胎吗
备孕查出畸胎瘤,是怀了“怪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