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以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为例

2022-05-19 07:31陈升
福建轻纺 2022年5期
关键词:四史思政结构

陈升

(福建建筑学校,福建 福州 350002)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人才培养体系。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新形势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课程思政正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

知往鉴今,知史明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历史的学习和历史鉴今作用,2019年3月他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政课教师要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的发展史,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的道理讲明白、讲清楚。”

“四史”教育与课程思政本质属性相同、目标高度契合,具有丰富内涵的“四史”应成为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将“四史”教育融入学校专业课程,既能为课程思政提供丰富的思政素材补给,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也能推动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铸魂育人实效,有利于发挥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各自特色,互为补充,互为渗透,打造立体化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1-3]。

面对正处于青少年阶段人生“拔节孕穗期”的中职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打底塑形,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如何真正守护孕穗期,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新时代职业教育使命的要求。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尤其是在西方媒体鼓吹“中国建筑设计没外国人就不行”“中国山寨西方建筑”的背景下,建筑专业基础课程“建筑力学与结构”更应守好课堂教学主阵地,种好责任田,与思政课程融合融通,结合课程和学生特点,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法治意识、文化素养、道德修养等重点,有效融入“四史”教育,在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的有机结合,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4]。

1 课程简介和课程目标

1.1 课程简介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是建筑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建筑结构及结构构件的一般构造知识,主要讲授建筑力学基础知识,建筑结构中各构件构造要求,混凝土结构构件平法识图,结构施工图的绘制和识读,使学生能分析和解决工程实践中简单的结构问题和具备初步识图能力。本课程内容包括静力学基础知识、构件内力计算与绘制、建筑结构基础知识、钢筋混凝土基本受力构件、多层与高层结构、结构施工平面整体表示法、砌体结构、钢结构及房屋建筑结构施工图等专题。课程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对于培养求真务实、实践创新、廉洁自律、科学严谨、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是培养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责任担当,富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途径。

1.2 课程目标

1.2.1 总体目标

本课程的开设围绕着应用型建筑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素养(图1),主要在家国情怀、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方面建立培养目标,旨在让学生对建筑结构中的结构构件及结构施工图有比较全面的认识。本课程依托探讨建筑结构基本构件力学特点的基础上,解决材料的强度和变形问题,使学生能正确分析和处理实际施工过程一般结构问题,逐步树立起建设美丽中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目的在于领悟崇尚科学、遵守规则法制,传承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发新时代建筑技术人员的使命感,让学生在陶冶情操中提高素养,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图1 应用型建筑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素养

1.2.2 思政育人目标

⑴ 情感道德和家国情怀的培养:强化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定位,课程积极融入课程育人理念,突出本课程与文化历史、辩证思维相结合的优势;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展现我国在建筑行业取得的成就,让学生感受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在中华历史承传、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百年的奋斗历史上,树立强大的文化自信。

⑵ 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建筑力学基础与工程结构构件相结合,让学生深刻意识到认识源于实践,知行合一,坚定地以唯物史观看问题,增强科学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通过建筑结构施工,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认识城市建设与文化传承的关系;借助受压构件知识依托重点工程,感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弘扬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通过结构抗震构造,让学生了解党领导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绩,为抗震救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感受中国力量,讴歌时代精神。

⑶ 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引领建筑力学与结构近百年的发展。在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知识体系,结合国家体育场鸟巢、上海中心大厦的基础设计及超大体积混凝土底板的一次性浇筑、港珠澳大桥,展现当代建设者敢于知难而进,勇于开拓创新的工匠精神,展现中国建筑的雄厚实力和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让学生感受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2 “四史”教育融入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思政的方案设计

2.1 设计思想

本课程围绕课程育人目标,梳理课程知识内容和技能教学环节,探寻可能实现思政育人的知识点和结合点,凝练出思政育人要素,通过这些思政元素与“四史”教育结合,实现二者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联系。教学总体设计通过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三者的顺序展开,依次以分析知识内涵、挖掘提炼思政元素、运用知识载体、盐溶入汤无形、学思践悟真理和思想价值引领若干个环节展开,课程准备和教学过程要在原有的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中深度挖掘与思政和时事相结合的知识点,探寻贴合主题的“四史”资源或实时案例,并进行拓展和互动[5](见图2)。

图2 “四史”教育融入课程思政设计思想

2.2 教学过程总体设计

在第一环节“教学准备”中,教师应深入研究本课程的育人目标,深入挖掘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丰富意蕴和精神内涵,寻找贴合“四史”教育思政元素的“触点”,并设计适当教学方法与之匹配,科学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与深度,提升专业教育的温度。在第二环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设计好的素养能力培养目标,依托专业知识点,通过借题发挥,春风化雨的方式,让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拓展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视野,涵养人文精神、培树前行力量,让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变得行之有效。在第三环节“教学效果”中,教师要注重学思结合,互动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将实践和实训融入教学,知行统一。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知识点举要如表1所示。

表1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知识点举要

3 “四史”教育融入课程思政成效评价

“四史”教育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在于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注重思想价值引领,强化政治认同,增强担当使命的历史责任感。基于思政教育的隐性特征,对专业课程思政实施成效的评价应是综合的。围绕课程教学和教育目标,基于教学过程要素,着眼于过程性、定性和发展性原则进行把握,实施多元主体评价。教学评价可以尝试从以下3个方面对“四史”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效果进行分析。

⑴ 专业学习状态观察。通过对学生在学习中所呈现的课堂情绪、学习行为、价值观的变化,对学科专业价值的认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出勤率和抬头率以及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引发学生的思想共鸣和情感触动等来进行分析。

⑶ 主观描述性反馈评价。学生作为课程思政的参与者和直接作用的对象,对于课程思政的效果、实施方式、实施内容等最有发言权。通过收集学生对本课程或者本次课的评教和感悟,对标思政教学目标分析效果评价。

⑶ 课后交流与反馈。在课程结束之后,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微信等工具,通过发放问卷、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是否感受、需要、认可和接受思政元素传递的价值导向,为后续改进课程思政的内容与方案提供参考。

4 “四史”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反思

4.1 精准设计课程思政的“四史”供给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在尊重专业课程体系的前提下,将改革开放、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中国精神、英雄模范事迹、唯物主义历史观等“四史”元素与专业知识点契合,遵循身心发展规律,打造符合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强化思想引领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有效供给。在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和设计上,要避免思政内容随意化、孤立化、碎片化,做好顶层设计并结合思政目标,精准地供给思政教育内容,使学生系统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开拓,升华对社会主义的认同,坚定理想信念。

4.2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意识,提高自身能力素养

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通过专题培训、集中学习等形式丰富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知识积累,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要以“四史教育”为契机,自主强化对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提升自身的政治修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给学生传递正能量,提高政治认同。此外,教师还要提高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寻找专业知识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合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书育人各环节,争取做一名合格的“摆渡人”[6]。

4.3 注重师生交流,提高课程思政的吸引力

当前在校中职学生多为2005年前后出生的新生代,在学习方式、创新思维等方面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教师在课程思政的开展过程中,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思想状况,构建契合学生特点的实施方案,促同思考引发情感共鸣。

5 结语

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是建筑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内容覆盖面广,课程思政元素丰富,在尊重专业课程体系的前提下,将中国古代的建筑文明、改革开放发展中取得的建设成就、中国精神等“四史”元素与具体知识点相结合,彰显专业特色,有助于更好实现专业能力提升与“立德树人”的双重目标,让显性的思政内容在专业课程中得到隐性感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思政元素挖掘是关键,教学设计是重点,“四史”教育亲和力是灵魂,这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将“四史”教育盐溶入汤,让学生在学思践悟中巩固升华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进步前行的力量。

猜你喜欢
四史思政结构
新时代高校开展“四史”育人的理论与实践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让“四史”教育在中小学落地生根
律诗的开合结构
论结构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