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隆兴寺《重修六师殿记》碑阳碑阴并考

2022-05-19 08:19刘友恒
文物春秋 2022年2期
关键词:六师善人大师

刘友恒

(正定县文物保管所,河北 正定 050800)

河北正定隆兴寺是研究宋代佛寺建筑布局现存的典型实例。整座寺院依南北中轴线作纵深对称布置,前殿后阁,高低错落,建筑主次分明,院落重叠有序。分布在中轴线上的宋代建筑自南而北依次为:天王殿、大觉六师殿、摩尼殿、大悲阁。天王殿、摩尼殿、大悲阁历经几代修葺,至今仍巍然矗立,而中轴线上的第二重殿——始建于宋元丰年间(1078—1085)的大觉六师殿则仅存遗址。殿址台基东西宽53.35米,南北进深35.2米,面积达1878平方米,足可想见当年大殿规模之恢弘。关于大觉六师殿建筑情况已有专文介绍,故不赘述,本文仅对记录该殿元至元二十六年至三十年(1289—1293)大修情况的元大德五年(1301)《重修六师殿记》碑刻进行考证。

《重修六师殿记》碑于大觉六师殿址前东侧面西而立。青石质,首、身一体,碑高280.5厘米,宽105厘米,厚34.8厘米。碑下龟趺座原一直半埋于地下,2020年8月将此碑整体提升后始升至地平之上。经测量,龟趺座长170厘米,宽105厘米,高84厘米。碑首六龙相交呈圆拱形,碑阳圭形额内阴刻“重修六师殿记”2行6字,碑阴额内刻“阖寺廊下僧众”2行6字。碑身阳面记录至元年间高僧胆巴发心重修六师殿并舍白金千两资助营建以及命真定路僧录普整、僧判永安主持重修之事。碑阴详列了外护功德主、妆銮佛像施主官职、名号以及当时的隆兴寺(元称“龙兴寺”)廊下17个院的设置和僧众情况。碑阳、碑阴均蕴含着重要的历史信息,故一并考证。

一、碑 阳

该碑碑阳阴刻楷字24行,满行46字,共888字(封二)。兹移录如下:

特赐大龙兴寺重修大觉六师殿记」

宣授真定路都僧录、镜智圆明大师、讲唯识大论沙门密斋永住撰」

圆通广慧大师、晋州僧正、讲华严大经沙门云峰显仁书并篆额」

窃闻白马经来,赤乌僧至,圣教兴隆,积有年矣。镇,古郡也。其势雄冠山东,前临滹水,背倚恒山,燕南赵北之雄藩,东鲁西」秦之都会,物生异宝,代出奇人。如临济、普化、慈觉、金牛、本寺钞主通照大师千公,神州论匠之英杰,释门绝学之上士,接」武而兴,是皆地位中人也,故天下目之为选佛场。然列刹相望,而龙兴居甲乙。至于寺兴始末,阁建因缘,金铜像感应于」宋朝,舍利塔呈祥于隋代。度地创基之日,天降异香;安楹定础之时,花雨金屑。瑞气呈彩,仙禽翥空,收花者生上善心,闻」香者愈宿世疾。载于传记,备如刻志,昭如日月,即非所叙。大觉六师殿者,宋元丰之创建也,罹金正隆,虽补修之,岁月既」深,不无摧圮。迨我」大元圣朝,万物惟新,爰有」金刚法宝上士摩诃胆巴师父,行符佛行,心实佛心,以慈悲为本怀,以兴修为行业,舍白金千两资其营建。仍命宣微大」师僧录整公、雄辩真觉大师僧判安公二人董其事,暨提点讲主轮公、寺主宝公协力而赞成之。繇是智者运其谋,富者」输其泉,长幼竭力,左右惟命,量材计用,揆日兴为。废者兴之,欹者正之,故者新之,缺者补之。榱桷尽杞梓之材,础甓极燕」珉之美。饰以丹青,涂以赭垩,金妆圣像,彩绘山龛,相好端严,曲尽其妙,规模制度,焕然一新,非向日之比,可胃(谓)盛矣美矣,」轮焉奂焉。其所费不啻万金,皆出于檀施,故役不告劳,功用斯毕。经始于至元己丑,落成于癸巳之春。然耆年宿德,无敢」窥窬,举意重修,真觉之力也。一日,寺纲净渊辈踵门而请予纪其始末,欲刻诸石以垂示将来。予应之曰:“昆岗隐玉,识者」还稀,丽水生金,得人亦鲜。凤之鸣也,称贤之语谁知?琴之弹也,守正之音孰解?子既知音,复坐,吾语汝:‘有为之法,必有生」灭。生灭之法,如幻如梦,如影如响,虽刹那住,不久则坏。如斯福利,但是人天花报,非出世实果,若等曷不发大心而报佛」深恩,胡为区区于是哉?’”众谢曰:“我等智识浅暗,未达真乘,然究佛之说,则」国王、施主、父母、师长,乃至众生,皆报其恩。故知如来设教,不专立空玄而尽捐世法也。方今」圣上有弘护三宝之恩,令我等安身行道,蠲于赋税,欲报其恩,莫如兴建伽蓝,崇修殿宇,亦万分之一也。而兹殿再兴,诚」金刚上士之心,整、安二公之力,若不刻石以纪其事,恐千载之后泯而无所考据,岂报恩之意欤?”予闻而义之,于是乎书。

时大元大德五年岁次辛丑九月也,住持讲主定慧大师普净等立石」

通玄妙辩大师、真定路都僧判远丹偏劝缘,黄山石匠杨玉、石秀刊」

据碑文可知,大觉六师殿重修工程始于至元己丑(1289),落成于癸巳(1293)之春。竣工后,寺纲净渊等踵门求请宣授真定路都僧录、镜智圆明大师、讲唯识大论沙门密斋永住撰文记其始末。碑刻立于大德五年(1301)。

碑文由佛教传入我国的历史展开,继而记述龙兴寺所在的元真定路治真定(今河北正定)得天独厚、利于佛教发展的地理位置,同时列举了历史上五位正定佛教界著名高僧并给予高度评价。碑文所列临济、普化、慈觉、金牛及通照大师千公,为正定佛教史上众多高僧大德中的代表人物,对佛教事业发展做出了不同的贡献,在中国佛教典籍中均有记载。

临济,即唐代高僧义玄,赞宁《宋高僧传》有传。唐大中八年(854),义玄得黄檗印可后驻锡镇州(今河北正定)临济禅院,并于此创立了禅宗五家之一的临济宗。此宗不仅为禅宗主脉,而且发展成为中国佛教主流。

普化,唐镇州临济禅院高僧,据《宋高僧传》,其多以疯汉形象出现,虽言行狂悖,不拘常理,但积极辅佐义玄弘法,对临济宗派创立起到了重要作用。

慈觉,为宋代云门宗高僧,在宋普济《五灯会元》中有传。其住持正定洪济寺期间所编撰的规范寺院及僧人日常生活和修行活动的《禅院清规》,对中国寺院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

金牛禅师是唐代著名禅师马祖道一的弟子,《五灯会元》记其是一位喜欢劳作、充满乐观精神的禅僧,光绪元年(1875)版《正定县志》“舍利寺”条记:“唐开元间葬金牛禅师舍利于此。”

通照大师为北宋佛教慈恩宗大家,宋元丰三年(1080)礼真定龙兴主寺僧崇琛于慈氏院,后参汴京智千等法师,在佛教慈恩宗学说方面潜心钻研、秉笔著述,著作颇丰。通照大师碑现立于隆兴寺内。

在高度评价了龙兴寺在丛林中的地位“然列刹相望,而龙兴居甲乙”后,碑文又谈及隆兴寺历史上封建皇帝复兴佛教的两个重大事件。一为“金铜像感应于宋朝”,系指宋太祖赵匡胤敕命于龙兴寺铸造金铜千手观音立像这一国家行为。此像自开宝四年(971)兴工,历太祖、太宗两位皇帝,于太平兴国三年(978)落成。像高七丈三尺,崇伟之相甲天下。二是“舍利塔呈祥于隋代”,系指仁寿二年(602)隋文帝颁诏于恒州建塔安奉佛舍利。时奉敕护送舍利来恒州的僧人是籍贯恒州、在京城延兴寺的涅槃学高僧释灵达。《续高僧传》记:“释灵达,恒州人。……仁寿中,敕召送舍利于本州龙藏寺。”灵达一行于仁寿二年(602)正月二十三日由京城出发,三月四日到达恒州,十日即开挖基槽,四月初八佛诞日安放舍利时出现了天降宝屑天花、白鹤盘旋塔顶等瑞相。此碑文所言“呈祥”即指此。由于隋舍利塔今已不存,故此碑所记可确证隋龙藏寺与今隆兴寺的承袭关系。

由碑文可知,大觉六师殿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而隆兴寺最早的宋代建筑大悲阁落成于太平兴国七年(982),据此推测今隆兴寺这一恢弘的宋代建筑群的全面落成至少前后历经了百余年的时间。

碑文以较长的篇幅记录了元至元年间重修六师殿的详细情况。此次重修历时四载,修缮了殿宇,金妆了佛像,彩绘了四周塑壁,应是自宋元丰年肇建200年后一次大规模的重修。

《重修六师殿记》碑称胆巴舍白金千两资助重修大觉六师殿,此事上述文献及《胆巴碑》中均无载,该碑无疑为研究密宗高僧胆巴的佛教活动增添了翔实资料,可补史载之缺。

二、碑 阴

与一般碑刻碑阴多镌刻施主名号不同的是,元大德五年(1301)《重修六师殿记》碑碑阴自右而左依次镌刻“重修大殿外护功德主”“阖寺廊下院僧众施工运力颁名”“妆銮佛像助营福业输财檀信花名”三方面内容。其中“重修大殿外护功德主”后刻功德主名号2行;“阖寺廊下院僧众施工运力颁名”后上列刻17个院名,其下小字列各院僧人僧职及名号计20行;“妆銮佛像助营福业输财檀信花名”后刻施主名号5行(封三)。录文如下:

重修大殿外护功德主:」

荣禄大夫、甘肃省平章政事阿散相公并娘子撇的斤、」驸马位下都总管相公八都鲁□□并娘子冉氏、管领怯怜口提领男善人李政庆、女善人赵政妙、女善人周澄慧、男善人澄妙、男善人澄智」

阖寺廊下院僧众施工运力颁名于后:」

金佛院 住持崇辩大师副录从公、寺主僧海公律师、副寺僧净端、钱帛僧净达、法师澄洞」

大悲院 住持僧源公、尊宿堂长僧明义、长老寺主僧祖定、寺主僧净渊、庵主僧净珍、库主僧澄湛、沙弥僧澄妙、」堂长僧诠公、庵主僧明显、长老僧祖玉、讲主僧净冲、监库僧净祥、阁主僧澄亮、沙弥僧澄严」

释迦院 住持僧潘公讲主大师、副寺僧智令」

慈氏院 宣授住持达哩摩西天大师、宣授江淮诸路释教都总摄加瓦八大师、宣授□□□解寺寺住持并本寺寺主宝公、监寺僧善财、库主僧善道、侍者僧通□祥□□□□」

仁王院 赐紫临坛大德元公堂长、权司寺主讲主惠敬、副寺僧惠满、阁主僧道遂、」副寺僧惠让、副寺僧道进、讲主僧道坚、典库僧正才」

法华院 临坛大德润公长老大禅师、住持本寺真定路僧录普整、讲主提点普安、讲主寺主法春、钱帛僧法圆、典座僧法全、殿主僧法宝、」住持堂长定惠大师普净、典座僧法顺、副寺僧法注、维那僧法坚、寺主僧法云」

下生院 住持僧超公、殿主僧永信、僧判提夅安公、提点僧永聚、讲主僧祖善、讲主僧祖端、维那僧祖山、维那僧祖澄、阁主僧祖智、知客僧祖仁、堂□僧祖忠、」都刚(纲)僧沼公、副寺僧永深、寺主僧永资、住公僧录大师、讲主僧永恩、提控僧祖能、副寺僧祖湛、库主僧祖贤、讲主僧祖胜、药主僧祖□、□寺僧祖□□□」

弥勒院 堂长僧智公、冀州僧副本寺提点圆净、庵主僧明朗、知书僧明海、典库僧明然」

三学院 堂长僧广公、副寺僧普崇、庄主僧法和、阁主僧法颜」

东律院 住持堂长弘辩大师德公律师、提点讲主惠轮、讲主僧惠开、阁主僧惠严、钱帛僧惠喜、法师僧善璨、法师僧惠行、」庵主僧惠圭、讲主僧惠坚、库主僧惠运、殿主僧善琛、知岁僧善定」

法照院 镇公僧录大师、寺主僧弘洛、监寺僧崇福、讲主僧崇琛、沙弥僧崇妙、」讲主僧禧公、讲主僧弘照、讲主僧崇贵、监库僧崇金、钱帛僧智庆」

文殊院 润公僧录大师、寺主僧义浩、副寺僧祥定、沙弥僧文昌」

白莲院 堂长僧至仝、副寺僧福聪、钱帛僧智益、监库僧智兴」

传教院 堂长僧源公、堂长僧永渐、庵主僧永顺、寺主僧永进、讲主僧祖潭、法师僧祖海、法师僧祖宽、法师祖寔、广果、广□」

大圣院 提点僧弘教大师普应、讲主僧福端、讲主僧惠连、讲主僧惠诠」

上生院 建康僧录弘教大师、本寺提降惠明、尚座僧显和、沙弥僧显志、显寿、显信、显昌」

药师院 长老僧崇宣、药主僧智恩、都和僧智刚、沙弥僧智昉」

妆銮佛像助营福业输财檀信花名于后:」

妙行寺堂长尼祖广遇修大殿,睹境发心,遂将父母祖业志道坊街南宅院房舍一所布施常住,以为恒产,冀父母以超升,愿自他而获益者。」宣授诸路释教都总统休岩、云南路帖里马赤哈剌不花、女善人谢氏、男善人孟宣、男善人姜伯源、女善人黎澄惠、女善人元氏、」宣慰相公娘子忽都的斤、光禄相公娘子王氏、男善人魏驴、女善人张氏、女善人李氏、」男善人李提领、男善人姜清、忽都鲁娘子张氏、男善人孟清、男善人孟瑞、女善人杜氏、女善人黎澄喜、」女善人构氏、女善人赵氏、男善人哈剌不花、女善人王氏、女善人刘氏、女善人黎氏、女善人黎澄德」

碑阴“重修大殿外护功德主”署名中,首行为“荣禄大夫、甘肃行省平章政事阿散并娘子撇的斤”。《元史》中阿散祖父小云石脱忽怜有传,阿散及父八丹附其传有记。阿散又作哈珊,《常山贞石志》收录有《哈珊神道碑》。其祖父小云石脱忽怜曾为睿宗拖雷侍臣,后为太后唆鲁禾帖尼分地真定路断事官。父八丹,为世祖宝儿赤、鹰房万户,亦曾受命守真定。阿散从至元二十四年(1287)起为真定路总管府达鲁花赤兼管内诸军奥鲁劝农事,在任期间,曾组织民夫治理滹沱河水患,并取得一定成效。成宗即位后,调任甘肃行省平章政事,卒于大德八年(1304),归葬真定栾城台头寺左茔。其娘子撇的斤,又作别的斤,文宗至顺二年(1331)卒,与阿散合葬。由上可知,这个畏兀人官宦世家已连续三代为太后唆鲁禾帖尼分地真定的官员。至元二十六年(1289)重修六师殿时,阿散虽已任甘肃行省平章政事,但基于家族与真定的情感,自然会施助。

外护功德主署名中,还有“驸马位下都总管相公八都鲁□□并娘子冉氏”以及“管领怯怜口提领男善人李政庆”。位下,是元代对后妃、诸王、公主等皇室贵戚的称呼。怯怜口系蒙古和元朝皇室、诸王、贵族的私属人口。随着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皇室、诸王、贵族通过掳获、分封、招收、影占等办法占有一大批人户,特别是各种工匠,作为私属人户,称之为怯怜口。沈涛在《常山贞石志》中考证管领诸路怯怜口民匠都总管府秩正三品。至元七年(1270)招集析居从良还俗僧道编籍人户为“怯怜口”,立总管府以领之,其属有各处管民提领所,二十秩,正七品。真定置所一,有提领、副提领、相副官各一员,李政庆之官当即此也。

“妆銮佛像助营福业输财檀信花名”中,首记妙行寺堂长尼祖广将父母祖业志道坊街南宅院房舍一所布施常住,以为恒产。其中所涉“妙行寺”“志道坊”均不见地方志载,为正定历史上佛寺及里坊研究增添了新的资料。其后署名为“宣授诸路释教都总统休岩”和“云南路帖里马赤哈剌不花”。宣授,指用皇帝制书的形式委命官职。《元史·选举志三》:“凡迁官之法……自六品至九品为敕授,则中书牒署之;自一品至五品为宣授,则以制命之。”关于“诸路释教都总统”一职,祖生利先生称:“诸路释教都总统所为释教总统所下属地方性僧务机构,掌数路(或数省)僧侣事务,其长官称诸路释教都总统。”休岩题名除见于此碑外,现存河北平山县万寿寺塔林中的元大德十一年(1307)“真定路平山县林山大万寿禅寺宝公宗主塔铭”,亦为“宣授诸路释教都总统大庆寿寺退堂休岩志”。帖里马赤,亦称怯里马赤,意为通事,即译员。蒙古征服各国,言谈多借助通事,故元代官衙多设怯里马赤。

“阖寺廊下院僧众施工运力颁名”占碑阴碑文较大篇幅。共列有寺下17个院,每院又详列僧人名号及僧职,是研究隆兴寺发展建制尤为翔实的资料。所涉17个院的供奉及职能,试述如下:

金佛院 大觉六师殿为寺院中轴线上的重要建筑,也是隆兴寺单体建筑中规模最大者。殿内佛坛上应供奉过去七佛,皆为金装。且该碑又为重修六师殿而立,故分析金佛院当为大觉六师殿所在之院。

大悲院 大悲菩萨,即指观世音菩萨。隆兴寺所供主尊为宋太祖敕建的金铜大悲观音菩萨像,覆护佛像的宝阁曰大悲阁。大悲院当指大悲阁坐落之院。

释迦院 据佛教经典《华严经》记载,佛祖释迦牟尼佛曾历时21天在7个地方9次讲诵华严经,世称“七处九会”,其中第六会在他化自在天摩尼宝藏殿举行。而中轴线上的第三座宋代建筑摩尼殿即为摩尼宝藏殿之略称,殿内供佛祖释迦牟尼说法像一铺七尊。故释迦院应为摩尼殿坐落之院。

慈氏院 弥勒菩萨因以慈悲心教化人,对一切众生不起杀想,故名“慈氏”。隆兴寺现有慈氏阁,阁内供奉一尊高7.4米的木雕弥勒菩萨像,祷祀屡应,香火络绎。慈氏院当为此院。

仁王院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记,守护佛寺山门的密迹金刚、那罗延金刚(俗称“哼哈二将”)护法有功,被封为仁王,故山门又被称为仁王门或仁王殿。由此可知,仁王院即为寺之山门之院。

法华院 《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是大乘佛教中的一部重要经典,因其系佛在入灭前所说,所以是最圆满的佛法。其明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故深受推崇,读诵此经为中国佛教徒最为普遍的修持方法。法华院应为法华宗(又称天台宗)学僧的修行起居之所。

下生院 弥勒信仰分上生信仰和下生信仰两大类。下生信仰以鸠摩罗什译《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和《弥勒大成佛经》为主要典籍,宣扬释迦佛涅槃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弥勒降生人间,建立人间净土的预言。此院应为信奉弥勒净土、研修弥勒下生经典的僧侣修行之所。

弥勒院 弥勒的名字在早期的《阿含经》里就已经出现,是继释迦牟尼之后出世的未来佛。晚唐五代之后,以游方僧人契此为原型的“大肚弥勒”流行起来,成为长期流传、受普遍欢迎的中国弥勒佛。因核心庭院中已设慈氏院,故分析此院当奉大肚弥勒。

三学院 戒、定、慧合称“三学”,是学佛修行的基础。修戒,完善道德品行;修定,致力内心平静;修慧,培育智慧。由于三学系学佛者必须修持的三种基本学业,所以三学院的设置当然是必要的。

东律院 戒律为戒与律的并称,意谓维持佛教教团之道德性、法律性的规范。戒,指内心自发性地持守规律;律,指为维持教团秩序而规定的种种规律条项及违犯规律之罚则。佛教律宗即是以研习及传持戒律为主的宗派。故此院当为僧徒讲解戒律之所。

法照院 法照,唐高僧,佛教净土宗第四代祖师,在五台山建大圣竹林寺。唐代宗李豫以礼迎入宫中并赐号,德宗李适对其亦高度评价。821年法照圆寂后被谥为大悟禅师。法照院应是供奉高僧法照之所。据现立于正定隆兴寺的《佛光弘教大师之碑》载,元延祐三年(1316)奉玺书住持真定龙兴寺的佛光弘教大师崇琛童年即祝发于龙兴寺法照院。元代高僧云岩志德即从真定龙兴寺法照院禧法师学慈恩教义。

文殊院 文殊菩萨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是大智慧的象征,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左右胁侍。此院当为供奉文殊菩萨之院。

白莲院 净土宗始祖东晋释慧远在庐山东林寺与慧永、慧持、刘遗民等结白莲社共同念佛,以期往生西方,并于寺之净池多植白莲,后世信徒以为楷模。北宋时期净土念佛结社盛行,多称“白莲社”或“莲社”。白莲院当为修持净土宗的场所。

传教院 应为供奉宋代译经僧法天的场所。法天,中天竺人,开宝六年(973)至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召入京师,敕赐紫衣,居太平兴国寺译经院,从事译经工作,宋太宗赐号“传教大师”。

大圣院 供奉的当是大圣菩萨即僧伽。僧伽信仰源自唐代一位叫僧伽的和尚。《宋高僧传》记,他生于中亚碎叶国之东北,唐显庆二年(657)来华,景龙四年(710)坐化,在中土留下了许多神异故事。唐中宗尊其为国师,后世称他为“大圣菩萨”。《宋高僧传》说“凡天下造精庐,必立伽真相,榜曰‘大圣僧伽和尚’”。龙兴寺作为皇家寺院,供奉僧伽是很自然的事。

上生院 《弥勒上生经》系刘宋沮渠京声译,描述弥勒命终往生兜率天宫的情形,并对兜率净土有生动的描写,又点明欲往生兜率天者所应行的修行善业、念佛形象及口诵弥勒圣名等修法。此院应为信奉弥勒净土、研修弥勒上生经典的僧侣修行之所。

药师院 药师佛为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曾发十二誓愿,救众生之病源,治无名之痼疾,为现世人消灾延寿,故受到人们广泛信仰。此院当供奉药师佛。

以上17个院中有承担龙兴寺礼佛传教主要功能的佛殿院,有以单个高僧大德为核心的高僧院,有不同宗派研修的宗派院。而佛殿院当为寺院之核心庭院,其他院则应布置在其周围。根据这些院的供奉和修学内容可知,龙兴寺当时应是一座兼容并包的多宗教派别寺院。

碑文录17个院僧人共计135名。其中慈氏院前3位高僧均冠以“宣授”。其中住持达哩摩西天大师应为番僧,而加瓦八大师的僧职为“江淮诸路释教都总摄”。赖天兵在《关于元代设于江淮/江浙的释教都统所》一文中认为,诸路释教都总统和诸路释教都总摄都是设于路一级行政建制的僧录司的上级,一般管辖数路、十数路乃至数十路区域内的佛教事务,后者设置较不普遍,而相关文献显示,统辖前宋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区域的佛教事务管理机构在元前期并不称“总统所”或“都总统所”,而称“都总摄所”,如“江淮诸路释教都总摄所”。《元史》卷九《世祖本纪六》记,至元十四年(1277)“二月,诏以僧亢吉祥、怜真加加瓦并为江南总摄,掌释教,除僧租赋,禁扰寺宇者”。其中加瓦为藏文音译,亦作加瓦巴,即碑阴题名中的加瓦八。“宣授□□□解寺寺住持并本寺寺主宝公”中所缺之寺名,《常山贞石志》记为“阜平迷解寺”。

元朝于各路设僧录司,主要官职为僧录和僧判,而都僧录一职为朝廷专为褒奖高僧大德而设的荣誉性头衔。僧录官职体现在该碑中的有:法华院真定路僧录普整,下生院住公僧录大师(即该碑撰文者“宣授真定路都僧录镜智圆明大师讲唯识大论沙门密斋永住”),法照院镇公僧录大师,文殊院润公僧录大师,上生院建康僧录弘教大师。另外下生院有僧判提夅安公。僧录普整、僧判提夅安公即碑阳碑文中提及的“董其事”者和《胆巴碑》中所提到的礼请胆巴为龙兴寺首住持的两位高僧。

另外碑阴题名中的一些僧人尚有与之相关的文物存世。如东律院住持堂长弘辩大师德公律师的舍利塔铭(塔铭记为“洪辩”)20世纪70年代出土于正定县南城墙基处,现藏正定县文物保管所。又如法照院讲主僧崇琛,现隆兴寺内尚存立于元至正六年(1346)的《住持真定龙兴寺临坛大德讲经律论沙门佛光弘教大师之碑》碑,碑阴《真定龙兴寺住持宗绪记》称弘教大师崇琛为重开山第一代。另外,现立于隆兴寺的元延祐四年(1317)《圣主本命长生祝延碑》、延祐五年(1318)《圣旨特赐大龙兴寺长明灯钱记》、后至元元年(1335)《皇元真定府龙兴寺重修大悲阁碑》等诸碑亦皆弘教大师崇琛立石。而其中《圣旨特赐大龙兴寺长明灯钱记》由下生院圆音雄辩大师讲经沙门永恩即碑阴碑文中的讲主僧永恩书并篆额。

龙兴寺廊下17个院之设置详情虽出现在元碑上,但现有资料显示,宋代龙兴寺早已有院之设置。如现立于隆兴寺的元至元六年(1346)《通照大师碑》记载,北宋佛教慈恩宗大家通照大师于宋元丰三年(1080)礼真定龙兴主寺僧崇琛于慈氏院。三赐紫衣、两迁僧录的金代河北西路都僧录广惠大师曾于崇宁四年(1105)入龙兴寺传教院礼感公为师。这些资料可见宋代龙兴寺至少已有慈氏院、传教院等院。

寺中设院,唐已盛行。道宣《祇洹图经》记唐长安慈恩寺凡十余院,《佛祖统记》载唐成都大慈寺凡九十六院。日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载:“竹林寺有六院:律院、库院、华严院、法花院、阁院、佛殿院。”近年有研究者根据山东青州龙兴寺石刻资料和相关文献,发现该寺历史上设有佛堂、新罗院、九曜院、天宫院、志公院、百法院、药师院、卧佛院等八个院落。另外,山东兖州兴隆寺塔地宫出土的宋嘉祐八年(1063)《安葬舍利》碑文中提及龙兴寺、精妙寺和重光寺三个寺名以及30余个院名。万里认为,寺名下出现的某些“院”为某一所寺院建筑群中供奉某种特定对象或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院落”。元代真定龙兴寺廊下的17个院正是这种情况。

张弓先生在《汉唐佛寺文化史》中记述多院式佛寺时说“多院式规格虽有不同,却都是大寺”。元大德五年(1301)《重修六师殿记》碑阴显示的17个院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正定隆兴寺在元代时的非凡规格和规模。与同类史料相较,该碑碑阴不仅系统、清晰地记录了当时的龙兴寺廊下各院名称,且僧人数目及僧职名号都交代得非常清楚,这在佛教碑刻中是极少见的。

猜你喜欢
六师善人大师
大师剪我也剪
《论语》“善人”解释的“德位之争”
老善人
善人
环保高效的清洁大师
关于六师脱贫攻坚问题的思考
庄子说:自然的箫声
向改装大师们致敬
兵团经济发展对比分析
大师谈翻译永不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