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万 刘燕
摘 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为中国白酒走出国门带来良机,迫切需要站在新的起点和高度认真审视中国白酒行业人才国际化的内涵、意义、问题与对策,探索中国白酒行业人才国际化在促民心相通、强化智力支撑、推动融合发展等方面意义重大。当前,白酒行业面临着对人才国际化重视程度不够,人才培养体系与白酒行业发展需求脱节,人才国际化程度较低等问题。因此,我国应强化顶层设计,完善人才体系,推动白酒技术、文化、营销、管理各类人才国际化发展。
关键词:中国白酒行业;人才国际化;问题与对策;“一带一路”
本文索引:彭万,刘燕.<变量 2>[J].中国商论,2022(10):-160.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2)05(b)--04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十四五”发展时期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重要任务,也为白酒行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我国在丝绸之路国际交往的历史先河中用丝绸、瓷器和茶叶三样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产品敲开了通往世界的大门,而中国白酒作为一种记忆性很强、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产品,却一直未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消费多元化的新格局下占据国际酒市场的重要一席。中国白酒产量在全球的烈性酒总产量中占比高达40%,与之对应的国际市场份额却不足1%[1]。由此可见,中国白酒要真正打开国际市场,实现国际化,依旧任重而道远。另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完善人才工作体系和深化人才发展机制改革。那么,以人才队伍建设和国际化为突破口,回应中国白酒国际化发展需求,进一步打开白酒国际市场,是当前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值得探索和研究的话题。遗憾的是,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实务界,都鲜有对白酒行业人才国际化发展的研究和探索。在“十四五”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背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迫切需要站在新的起点和高度,认真审视中国白酒行业人才国际化的内涵、意义、问题与对策,从而厘清中国白酒行业人才国际化“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样”和“怎么做”几个关键问题。
1 中国白酒行业人才国际化的主要内涵
从构成要素来看,“中国白酒行业人才国际化”这一概念可以拆解为“中国白酒”“行业人才”“国际化”三个关键词。对于这一概念不但要从文本语义上分析,而且应从相互关联的角度进行审视。因此,需要从“中国白酒” “中国白酒行业人才”和“中国白酒行业人才国际化”三个递进层面逐步剖析和阐释其内涵。
(1)“中国白酒”是指发源和产自中国,包含浓香型、酱香型、兼香型和米香型四种香型的白酒。它与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朗姆酒和金酒并称为世界六大蒸馏酒。中国白酒与其他国家的蒸馏酒相比,独具风格,拥有其他酒难以比拟的特有风味,更是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和重要传承。过去数年来,中国白酒在国际上一直缺乏一个准确和统一的英文称谓,在中国酒业协会的不断努力和学术界、商界的共同推动、宣传下,如今的中国白酒直接以音译作为英文名,即“Chinese Baijiu” [2],并在国际上受到了广泛认可,这一英文称谓成为中国白酒在国际上独有的一道文化符号。遗憾的是,中国白酒至今在国际上竞争力依然不足。
(2)“行业人才”是从事某具体行业领域的专业人才、专门人才。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行业人才的培养自然与行业的发展和命运息息相关。一般来说,只有当行业人才的需求和供给达到基本平衡时,才是该行业发展的最佳状态[3]。顾名思义,“中国白酒行业人才”即指从事中国白酒行业领域的专业人才、专门人才。从中国白酒行业的行业特点来看,可以将白酒行业人才划分为生产技术人才、文化(策划)人才、营销人才和管理人才几大类。
(3)“国际化”是指一个组织的社会活动不局限于本国,而是面向其他国家乃至世界舞台的发展过程和现象。“人才国际化”是“国际化”的重要核心内容,要求人才不再局限于本土或本国的发展和内卷,而是能以本土文化为背景,走出国门迈向国际,具备国际化的能力和素质,在开拓国际市场和国际竞争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所指的“中国白酒行业人才国际化” 是指白酒行业各类人才胜任“一带一路”建设,面向白酒国际化发展所需的综合素质和复合能力,既包含白酒行业技术人才、文化人才、营销人才和管理人才等人才维度,又具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区域特性和白酒经济文化特色两个方面的特点,是对传统意义的人才国际化内涵的丰富与细化。
2 中国白酒行业人才国际化的重要意义
2.1 和而不同,促民心相通
中国白酒历史源远流长,白酒文化博大精深,也是世界酿酒发展史公认的蒸馏酒起源地之一。数千年来,中国白酒与其他地区民族的文化有过碰撞和交融,产生了火花也有融合,推动中国白酒不断求同存异,和而不同,成为中华民族一张独有的名片和文化符号,并在世界饮食文化中经久不衰。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白酒逐步被海外认知,成为联络世界人民、加深国际友谊、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白酒走出国门提供了最好的时机,使中国白酒产业具备了国际化发展的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心相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基石,更是核心内容。要想推动中国白酒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就必须坚持白酒产业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以人才国际化支撑中国白酒在世界舞台的交织传承,以人才国际化推动白酒文化在全球不同文化中求同存异、交融互鉴,以人才国际化向世人讲好中国白酒故事,弘扬白酒文化,促民心相通。
2.2 人才先行,强化智力支撑
白酒行业在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大趋势和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迈向国际市场是中国白酒行业的必然之路。然而,长久以来国际竞争力不足都是中国白酒发展的一大短板。2018年,我国白酒出口量为1721万升,虽然同比增长了3.86%,但占白酒总产量的比重仅为0.2%,出口额占国内白酒销售收入的比重只有0.12%[4]。充分说明,中国白酒99%以上依然是面向中国市场,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份额极低,国际化进程任重道远。行业发展,人才先行,中国白酒的迅猛发展对白酒行业人才的需求倍增,而中国白酒要想真正走向世界,就迫切需要具有国际化视野,拥有过硬專业素质水平,熟练掌握外语尤其是非通用语,具有跨文化能力的复合型、综合型白酒行业国际化人才,更好地承担中国白酒面向“一带一路”沿线的国际传播与发展。只有人才先行,强化智力支撑,中国白酒才能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2.3 协同创新,推动融合发展
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消费者理念的不断升级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白酒行业在国际化的进程中必然面临着智能化、品质化、人性化等趋势。这需要打破过去白酒生产、营销和管理过程中的制度藩篱和墨守成规,优化人才资源,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速人才国际化进程,以人才国际化为引领,带动生产技术、资源设备、管理运行机制、销售模式和文化理念等相关要素的协同创新,推动白酒行业中人、知识和技术等创新要素的融合发展。通过人才国际化推动白酒对接国际市场进行消费升级,产品结构优化;通过人才国际化助力白酒面向国际的“互联网+”流通和智能化运营;通过人才国际化促进白酒与国际接轨进行技术创新和文化推广,提高国际竞争力。当前,中国白酒行业的产销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国际市场份额不足1%,这与新时代中国的国际地位极不匹配。通过人才引领进行协同创新,加快和扩大中国白酒对外开放,在国际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白酒文化体系,树立中国白酒在全球范围内应有的国际话语权,以白酒人才国际化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已然成为中国白酒行业的共同使命。
3 中国白酒行业人才国际化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3.1 白酒企业对人才国际化重视程度不够
为了推动国际贸易、跨境电商的深度发展,我国各级政府先后出台了各类优惠、补贴政策。但当下许多白酒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国际贸易,特别是跨境电商涉猎不多,在新冠疫情对全球影响持续存在的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不愿意投入财力、物力引进和培养国际化人才。当前,白酒市场呈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两极分化趋势,以茅台、五粮液为首的龙头企业齐头并进[5],而大多数白酒中小企业和中低端品牌发展动力明显不足,只能专注于国内市场,聚焦中短期发展,缺乏长远规划、国际化视野和人才持续发展理念,对白酒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没有科学、超前的认识,必然忽视国际化人才的引进和人才国际化的培养。
3.2 白酒行业人才培养体系与白酒行业发展需求脱节
在培养白酒行业人才的过程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增强专业人才的实操技术和实践能力,达到专业对接产业,教学对接岗位。我国高校现行的人才教育机制,虽然正在加大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没有真正实现教学过程对接行业领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度仍然不足。此外,白酒行业的人才培养尚处于起步与摸索阶段,并未成为一个单独的学科体系。对白酒行业人才的培养更多是以酿酒、检验检测为主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对销售、文化、管理等白酒行业相关领域并未建立专门的人才培养体制。而国际营销、对外文化传播和国际化经营管理正是当下中国白酒打开国际市场亟需的要素。此外,人才国际化培养与“一带一路”结合不够紧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国情各异,饮食、文化、酒类管理制度等各有不同,而中国白酒行业人才的国际化培养与发展并未与沿线国家有效对接。总体来看,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是白酒行业人才国际化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3.3 白酒行业人才国际化程度较低
共建“一带一路”正在高质量发展,目前已有140个国家响应,共签署了206份合作协议[6],我国在全球范围内建立的广泛合作格局已经形成。中国白酒行业必然要坚持以“一带一路”为主线、主框架开展跨国区域布局与国际合作,才能行以致远。然而,日益增长的国际化发展需求,与白酒行业人才国际化程度明显不够形成了鲜明矛盾。一是“走出去”的人才数量不足。中国白酒企业的人力资源绝大多数来自本土,拥有海外留学经历、工作经历的人才不多。二是国际化素质能力不足。多数人并不具备开阔的国际视野、外语和非通用语交流能力、跨文化能力与掌握国外先进技术和理念。三是创新能力不足。“创新是第一动力”是全球普遍共识,而目前中国白酒行业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国际化人才明顯不足。
4 中国白酒行业人才国际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系统思维,强化顶层设计
面向“十四五”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发展需求,引进和培养更多白酒行业国际人才。人才国际化既涵盖国际人才的本土化,又包括本土人才的国际化[7],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本土人才、海归人才要并用并重。” [8]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国际人才本土引进与本土人才国际化培养如何紧密结合,紧跟新时代已经成为关键性问题。国家应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契机,做好白酒行业和人才国际化的顶层设计与规划,拟订《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白酒发展计划》,各级地方政府应该积极探索《白酒行业人才体系提升计划》《白酒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十四五”规划》等。在引进方面,大力引入带项目、带技术,能够促进白酒高新技术创新发展的领军型国际人才,尤其是白酒产业中“卡脖子”领域的核心人才,围绕白酒行业建立国际人才和团队的大数据平台,定期向白酒企业、白酒产业园区发布产业报告和人才地图。在培养方面,加大高校和科研院所在酿酒技术、酒文化、酒类营销管理等领域开展国际化合作办学和跨国项目合作研究,支持校企合作、市校合作,推动白酒技术对接和创新成果产业化,加大优秀人才出国研修培养,了解掌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酒文化和习俗,学习借鉴白兰地、威士忌等全球畅销酒品牌的发展理念和技术。
4.2 优化制度,完善人才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9],为白酒行业人才队伍国际化建设指明了路径。结合白酒行业的特殊性,需要从“选育留用”四个环节,在评价选拔、培养开发、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方面打好政策制度的“组合拳”,以人才国际化为导向,不断完善人才体系。在评价选拔上,加强与白酒行业协会、国际组织和人才机构的合作,建立白酒行业国际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推进白酒行业职业技能资格国际互认,放宽白酒行业高层次和亟需国际人才的聘雇限制。在培养开发方面,强化政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建设白酒行业人才国际能力培养框架体系和发展路线图,各级政府根据地方白酒产业发展需要制定白酒紧缺人才认定办法和标准。在人才流动方面,优化健全签证和永久居留权制度,完善地方性人才优惠政策,吸引更多掌握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白酒行业海外人才,鼓励支持专家人才海内外合理流动,同时健全人才风险管控和安全事件应对制度措施。在激励保障方面,结合创值贡献分配、要素产权收益等国际现代化理论完善分配制度,灵活运用股权激励等激励制度,实现人才价值。
4.3 有的放矢,推动各类人才国际化发展
根据中国白酒行业特点来看,可以将白酒行业人才划分为技术人才、文化人才、营销人才和管理人才四大类。在“十四五”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背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应当结合不同类别人才的特点,有的放矢,推动各类人才的国际化发展。
(1)技术人才是白酒行业国际化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随着“一带一路”在全球众多国家的落地生根,不同消费群体对白酒的品质和口味有着不同的需求,迫切需要中国白酒产业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科研人才培养与技术人才创新,促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应当采用课堂和实训、“请进来”和“走出去”、线上和线下、理论学习和职业技能认定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专业技术体制建设、国外学习交流、国际大师评选、海外人才引进多种方式,真正打造一批与国际接轨、具有创新能力的国际化白酒技术人才队伍。在白酒酿造、高粱种植、品评、制曲、勾兑、检验检测等专业技术方面实现人才国际化技术水平提升,厘清白酒行业技术发展新形势,突破重大技术和研制核心技术。
(2)文化人才是白酒行业国际化发展的精神和灵魂。以白酒文化共建“一带一路”,是将中国白酒推向世界的重要抓手,必须加大白酒文化人才的培养,增强文化输出力度,提高白酒品牌的国际知名度,让海外消费群体感知并认同中国白酒文化和白酒品牌。通过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化理念的白酒文化人才,提高产品国际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扩大产品海外传播方式。
(3)营销人才是白酒行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推手。要培养和选拔一批具有市场营销、法律、物流服务、白酒知识的复合型营销人才队伍,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酒类流通管理政策的学习,提升非通用语能力水平,深入了解掌握沿线国家的饮食文化和风土习俗。在人才培养中,注重提高白酒文化力的国际渗透,拓展营销视野[10]。高校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改革,在旅游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贸等专业中增设“酒品牌国际推广” “白酒国际营销”等课程,与企业联合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的白酒营销人才。此外,白酒企业应该把国际营销相关指标纳入销售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加强业绩考核,优化激励制度,推动白酒走向海外。
(4)管理人才是白酒行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保障。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本土特色”为要求,以“一带一路”白酒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质增效服务能力为核心,推动白酒管理人才国际化发展,构建全方位的人才服务新格局,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管理团队和管理体制优势。通过优化管理,促进白酒行业向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领域发力,带动白酒行业的整体创新转型和升级。
5 结语
中国白酒品类繁多、丰富多样,且与中华民族文化和饮食习俗休戚相关,这种多样性和文化隔阂使国际市场和海外消费者始终对中国白酒难以达成明确和统一的认知,成为中国白酒难以在全球烈酒消费市场中占有重要份额的壁垒。对此,政府、企业、高校应加强白酒行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尤其是人才国际化建设,将白酒技术对接海外市场进行提炼和升级,把白酒文化面向国际生动演绎和深度挖掘,让白酒海外营销展现中国特色并引领国际潮流,将白酒生产管理向优势集中并形成合力,使中国白酒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打破地域、国家、种族的界限,走出国门,飘香世界。
参考文献
程铁辕.中国白酒出口战略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20.
丁千城.Chinese Baijiu中国白酒有了自己的英文名字[J].中国酒,2021(1):50.
安爽,段文博.行业人才需求与专业人才供给的平衡性分析:以应用统计学专业为例[J].黑龙江科学,2018,9(17):18-20.
杨宏恩,王东,辛士波,等.中国白酒企业竞争力指数报告(2019)[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133-134.
许懿强.哈佛框架下泸州老窖公司的财务分析[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20.
邹康乾.“一带一路”区域贸易协定质量与中间品贸易网络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20.
张新年.人才国际化:历史进程、特征趋势与治理策略[J].南京社会科学,2020(5):44-50.
李炳孝.“本土”和“海归”要并用并重[N].江西日报,2018-04-08(2).
于绍良.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J].党建研究,2020 (7):23-25.
王应之,尹波.“一带一路”倡议下四川白酒国际化探究[J].中国酿造,2018,37(6):205-208.
Research on the Talent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China’s Liquor Industry in the Context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 Connotations, Significanc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stitute of South Asia and Southeast Asia, Yibin University Yibin, Sichuan 644000
PENG Wan LIU Yan
Abstract: It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new era to build the “Belt and Road” with high quality, which brings a good opportunity for China’s liquor to go abroad. It is urgent to seriously examine the connotations, significanc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alent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China’s liquor industry from a new starting point and position, and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talent internationalization in China’s liquor industry in promoting people-to-people communication, strengthening intellectual support and advancing the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etc. At present, China’s liquor industry faces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attention to talent internationalization, a disconnect between the talent training system and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liquor industry, and a low degree of talent internationalization. Therefore, the top-level desig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China; the talent system should be improved, and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all kinds of talents in liquor technology, culture, marketing and management should be promoted.
Keywords: China’s liquor industry; talent internationaliz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the “Belt and Road”
基金項目: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川酒文化国际传播研究中心资助项目: “一带一路”视域下白酒行业人才国际化能力模型建构与提升对策(CJCB2021-16)。
作者简介:彭万(1980-),男,汉族,四川宜宾人,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高等教育学、一带一路;
刘燕(1993-),女,汉族,四川宜宾人,研究实习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