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力的思考

2022-05-19 19:46吴慧斌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50期
关键词:数学活动培养

吴慧斌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是时代赋予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造能力,介绍了学习者创新性思维力培养的路径和方式。

【关键词】数学活动;创新性思维力;培养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信息时代所赋予数学教育的一项重大任务。《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数学课程教学要以创新意识和学生实际能力发展为重心,转变过去只强调知识传授的传统倾向,建立积极主动的教学方法,搭建学生探索、创新能力的发展平台,形成有利于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发展。

创新性思维力就是学生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的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既不为已有知识的制约,又不为传统方法的禁锢,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同时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去探索,学会去选择更优的。

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力,要以教师为龙头、学生为主导,关注数学活动的发展过程,注重对数学思维方式的训练并使中小学生积极地投入教育过程。

接下来本人根据数学活动开展情况,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品质、创新能力三个方面,谈谈自己“数学活动中学生创新性思维力的培养”的点滴经验。

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杨振宁博士曾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关键在于兴趣。”由此可见,兴趣爱好是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先导。因此老师在开展数学活动时,应当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造新情境,着力于营建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以平等和谐的氛围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激情,用巧趣横生的数学情景问题引发学生去思索、去探求、去创新的欲望。

例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教学中,大都采用从学生在教室里坐的位置来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的确,这是引导学生理解定义的好方法,但是,我们怎样才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在课堂开始时的学习兴趣呢?于是我在引入新课中让学生们看了一组照片,这组照片是苏联“库斯克号”潜舰的照片,在巴伦支海演习中被困水底,官兵怎样向营救人员汇报他的具体位置呢?你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什么?问题一经提出,课堂气氛就马上活泼了,同学们踊跃支招,老师先确定了学生的正确答案,然后再指导学生利用学过的地理知识——由经纬线确定了地球上的一个点的方位,从而抽象出用一个实数来描述地平面上一个点的方位的数学现象,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这种引人入胜的情境设计,可以充分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并提升创新意识。

二、聚焦调控,巧妙设疑,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古人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那么,哪些问题方式最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呢?老师开展数学活动时应该巧妙设疑,如活动中采取迂回式提问,联系实际,发人深思,给人启发等,让学生的思考由浅至深、由窄至宽、由具体到抽象。如此,学生思考问题的敏捷性、发散性、聚合性、发现性及创新性等也都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如:一条小河往东流.一牧民在小河南400米A 处,且此处位于宿营地B的西800米北700米处.牧民想把马先牵到小河去饮水,然后再回宿营地.那么该沿着哪个道路进行的距离最短呢?最短距离是多少?

我从以下方面去设疑:在小河边是否存在行走距离最短的位置?若存在,这样的位置有几个?如何判断它们的具体位置呢?要求同学们动手操作,合作交流。通过画图,同学们感性地认识到这样的位置应该存在,但不知如何判断它们的具体位置,从而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索。从通常情形下来看,学生会存在着以下这几种情形:

1.先从牧民处向小河方向作垂线,然后连垂足和宿营地,再测算出两折线的长度;

2.从宿营地向小河方向作垂线,直连垂足和牧民处,算法同上;

3.连牧民与宿营地,再作其中垂线,与小河的交点,即为马群饮水处;

4.分别从牧民和宿营处向小河方向作垂线,两垂足中的一点,即为所求位置。

出现以上情形,教师不能一味指责学生,应在基本肯定的情况下,予以鼓励并给以正确的引导和适当的提示。让学生根据物理中的平面镜成像规律和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再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如此做法,不但拓宽学生思路,而且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进行了很好的培养。

三、一题多解(变),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一个具有发散性思维品质的学生,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比缺乏这种思维品质的學生要强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本人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通过以下两条途径来培养。

(一)一题多解,激活学生思维。

发散思维说白了就是一个技术活,和打游戏,打拳击一样,多进场练习才是关键,但是光多做数学题也不管用,还要巧做题,要在给定的时间内找到一种快速解题方法,找到答案。因此在数学活动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一题多解,使得学生学习思路不局限于某一个模式,能从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问题,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二)一题多变,拓展学生思维。

当学生通过一题多解,把思维能力提升到一定水平时,常常会出现思维固化现象,要进一步让学生思维得以创新,一题多变成效甚佳。在原题上进行巧妙的设置,可以改变已知条件、设置相近的问题、叠加相近知识等方法,让学生在出错—讨论—纠错的过程中思维得到激活和拓展。如课题探究学习中《勾股定理的应用——立体图形中最短路径问题》时,我从最基本的“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引入,继而到圆柱立体的对面点路径,进一步到方体的路径,层层深入,巧妙叠加和变换条件和问题,达到激活和拓宽学生思维的目的。

综上所述,教师在平时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只要解放思想,改变观念,注重“创设情境,引发兴趣,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聚焦调控,巧妙设疑,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一题多解(变),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教学活动必定绚丽多彩,必然会培育出灿烂的创新教学之花,将获得丰厚的创新教学成果。

【本文系广州市增城区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课题“新中考背景下的初中生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编号:zc2021002)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丛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责任编辑:黄洁梅)

猜你喜欢
数学活动培养
浅谈主题区角活动中有价值的数学活动
玩转学具 玩转数学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