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类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以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为例

2022-05-18 06:38:04刘玉兵姜桂娟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劳动学院专业

刘玉兵,姜桂娟,徐 微

(1.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41;2.哈尔滨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5)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劳动创造了世界。2018 年9 月10 日,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总体要求。2019 年4 月3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讲话中再次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序列中。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同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要在大中小学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并在各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1]。2021 年8 月,教育部印发了《加强和改进涉农高校耕读教育工作方案》的通知,指导涉农类院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耕读精神锻造新时代农业人才。涉农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具有专业优势、教学资源优势、实践基地优势和师资队伍优势。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作为一所涉农类职业院校,通过“解析涉农类专业劳动教育的核心素养、构建彰显专业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探索涉农类专业的劳动教育教学模式”等举措,探索出一条“以农为主、专业鲜明”的劳动教育之路,取得了突出成效。

一、找准新时代劳动教育定位

(一)从国家层面看劳动教育定位

劳动是人类生存的根本。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化、技术在更新,劳动依然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劳动教育也依然是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之一。从蔡元培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到黄炎培的“手脑并用,学做合一”的职教理念[2],均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意义,也指明了培养人的劳动能力是各级各类教育的职责所在[3]。以“劳动”之形式行“教育”之内涵,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树立健康的劳动观念,对培养新时代建设者意义重大。

(二)从个人层面看劳动教育意义

劳动是人的本质体现。伟大梦想,劳动铸就。劳动教育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4]。首先,劳动教育是关乎人类生存和生活的本能教育。人要自立、独立,就要通过参与劳动的方式获得生存物资。其次,劳动教育关乎人的职业选择,劳动的过程就是职业启蒙的过程,有效的劳动教育会帮助学习者快速与“工作世界”联通,为创造更多的劳动价值奠定基础。最后,劳动教育包含了集体主义教育,它强调人际沟通、劳动协作,这对人的职业生涯意义重大[5]。

基于此,研究团队通过对比涉农和非涉农专业群开展“劳动教育”的载体、形式和价值的差别,最终明确了学校的劳动教育是以“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劳动创造”为内核的“三劳结合体”,鼓励各涉农专业群基于自身的专业特点,围绕劳动素养、劳动典范、劳动发明三个维度搭建劳动教育平台、开发劳动教育载体、创新劳动教育体系,让学生在劳动中增长智慧和才干,逐渐树立起服务社会、报效祖国、造福人类的信念和信心。

二、构建“1+R+S”立体化劳动教育体系

将“劳动教育”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将“劳动教育内容”纳入学院“三全育人”工作部署。构建“1(宣传教育)+R(劳动实践)+S(日常养成)”“专劳融合”立体化劳动教育体系,即根据专业劳动技能、劳动环境、劳动文化的特点,通过校园广播、官网、官微、公众号、海报、条幅、班级装饰等创设劳动教育氛围;邀请劳动模范、行业工匠、技术先锋进校园,讲述劳动故事、弘扬劳模精神、展示劳动技艺;将简单生产劳动、技术性劳动、工艺创新、企业实习等劳动实践内容与寝室劳动、班务劳动、校务劳动、公益劳动等日常劳动养成内容进行科学编排,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价值观,培养学生学农、爱农精神,筑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底色,提升劳动技能。学院成立劳动教育专委会,协调全院劳动教育资源,出台系列劳动教育管理办法,鼓励校企双导师围绕“企业需求、技术革新、创业孵化”等方面开展创新型、服务型劳动教育;鼓励学生参加“劳动专题项目”或选学劳动教育类公选课,获取相应学分等,使劳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图1)。

图1 “1(宣传教育)+R(劳动实践)+S(日常养成)”立体化劳动教育体系

三、创新“知—行—悟”三阶递进“专劳融合”教学模式

创新“知—行—悟三阶递进”的“专劳融合”教学模式。“知劳动之意”,即通过展示专业特色鲜明的劳动图片、劳动案例、劳动视频、劳动动画等载体,启发学生思考劳动内涵;“行劳动之技”,即按照守则、标准、规程、工艺等要求,开展学生专劳一体实践,提升劳动本领;“悟劳动之钥”,即让学生对照模范、榜样、大师、先锋等标准,自查自省、改进提升(图2)。将劳动教育与课程思政、创新创业教育巧妙融合,设计“劳动之美、劳动之艺、劳动之精”系列综合性案例,将环保理念、工匠精神、创新精神、法规标准、智能制造等内容与劳动教育紧密结合,厚植学生的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创新能力,“学——训——产”交替递进,助力实用人才的培养。

图2 “知—行—悟”三阶递进专业课“专劳融合”教学模式

四、探索以服务发展为宗旨的劳动技能提升路径

将劳动教育有机纳入专业教育,开设现代农业园区实践项目等八大类农业实践体验公益劳动实践项目,弘扬劳动精神,厚植劳动情怀,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热爱劳动、以校为家、责任担当的家国情怀,形成劳动教育全科渗透、润物无声的态势。同时,强化以科学为引领的劳动创造。学院积极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价值的平台和创造自身发展的空间,创新空间、科技园、创业孵化器等载体一应俱全,鼓励学生依托专业技术组建创新实践小组,发现并解决生产劳动中的问题,通过改进方案、研发新型设备、替换新型材料等举措,在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的同时,提高控制精度与作业效率,确保综合效益最大化。校企导师团队全程指导学生的发明创造、专利申报、成果推广,并对优秀的劳动发明、劳动创造予以公选课学分置换。

五、劳动教育实施成效

(一)劳动教育高质量开展,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近三年,企业对学院毕业生的满意度均在98%以上。麦可思第三方评价结果显示,学院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群学生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等职业素养得分超过9.5 分(满分10 分)。学院“1+R+S”立体化劳动教育体系构建和劳动教育开展情况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自我认知”项目2020 年年会上做了重点汇报和分享。

1.以劳树德

在劳动实践过程中磨练坚强意志、培养良好道德品质。以学院国家“双高”计划A档专业群中作物生产与经营管理专业为例,学院为学生提供36 栋设施蔬菜种植棚,创新“教师承担项目、项目对接课程、生产实训同步、学生全程参与”基地运行管理模式,灵活运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种管销”一体,夯实学生发展基石。历届项目团队成员均积极申报并入选“兴边富农”计划,立足农村学堂支教使命,传承“学农、爱农、务农”的“农经精神”。

2.以劳增智

在劳动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知识和发展创造思维,提升服务本领。学院组建跨系部、跨专业师生团队,集智聚力做项目、做课题,学生主持、参与的彩椒、马铃薯、西甜瓜等对俄出口的生产项目,已经成为区域内最有影响力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通过芍药文化节等学院社会服务载体广泛推广。2021 年,由农学、食品药品、机械自动化三个专业师生融合组建的“农创发明小组”研制的“覆膜栽培作物可重复使用抽拉免打孔覆盖扣膜”作品,获黑龙江省第六届“知识产权杯”高校发明创新竞赛教师组一等奖。师生团队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国家银奖1 项、铜奖1 项和省级金奖3项、银奖11项、铜奖9项。

3.以劳强体

学院7 个学生工作党支部联合打造“正步人生”劳动教育品牌。围绕学院核心劳动区域,将学生早课值日、晚课值日、创业生产与早操、晚自习、实践项目、创业沙龙、志愿服务、国护队、标兵连训练等活动相结合,形成了“书香校园”“品山读水”“绿色江堤”“创赢青春”等劳动教育品牌,“人人、时时、处处”参与校园劳动。2021 年,学院《田园耕读 知行合一》劳动教育案例荣获全省“三全育人”典型案例。

4.以劳育美

积极构建“芍韵农情、铸魂塑人”农经文化育人体系,强化劳动育人、劳动育美职能。师生以爱国、爱农情怀为底蕴创造的大型舞蹈《东方红》、书法作品《苔花情怀》、书画作品《雪乡》等荣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等多项奖励。2021 年,学院《基于厚植“三农”情怀的涉农高职院校文化育人体系的创新与实践》案例荣获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成为学院坚持以劳育美、以美育人的改革印证。

(二)“校地”“校校”联动,打造区域中小学劳动教育品牌

学院与牡丹江市教育局及9所小学携手,围绕“耕读教育、劳动教育”的开展,以金色现代农业为主题,开发劳动教育资源,打造劳动教育载体。学院开设了“葡萄种植技术”“草莓栽培技术”“玉米测产”“多肉扦插”等20 余门专劳结合的田园农事体验课程,支撑区域内中小学劳动教育。通过参观传统农具展厅、设施农业基地、花卉新特品种引种、驯化和展示基地、植物培育繁育中心、动物标本馆、食用菌文化与科普展馆、中药文化慧馆,了解我国农业发展历史,感受现代高新农业的魅力;通过参加花卉扦插、灵芝孢子粉破壁、抗疫香囊制作、黑芝麻加工等劳动强度、难度不一的体验活动,充分满足不同学段学生学习农业知识、体验农事乐趣、掌握劳动技能的需求。近五年的农民丰收节和芍药文化节期间,承接全市2 000多名中小学生劳动教育体验任务,打造了“芍蕴农情”劳动教育公益品牌。

六、结语

涉农类职业院校是最具劳动背景、劳动条件、劳动机会的院校,但要开展特色鲜明、启智润心的劳动教育,则需学院在组织、制度、条件、经费、机制等方面提供更多的保障支持;需要与行业企业协同推进,将农耕文化、农事操作、岗位特质提炼出来,凝练成劳动素养融入专业标准、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标准中;需要专兼职教师共同携手、合作开发劳动教育活动载体、开展农业特色的教材编写、课程建设,共建劳动教育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适应新劳动形态提供广阔的平台,共同推动劳动教育改革持续发展,培养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职业“新农人”。

猜你喜欢
劳动学院专业
初等教育学院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 03:00:55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 00:22:42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学院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