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类教师本草文化素养培育探究

2022-05-18 03:19:26丁振铎刘兴革赵金梅李文兰
关键词:典籍本草药学

丁振铎 刘兴革 赵金梅 李文兰

(哈尔滨商业大学a.职业技术教育学院,b.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76)

常言道,名师出高徒。教师承担教育教学的任务,履行着教书育人的使命。虽然学生获得成就的高低是自身努力的结果,但与教师内涵的深浅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自身文化素养培育是提高教学能力和效果的关键。本草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既具有专业性,又具有社会文化性,以本草文化为基点提升药学类课程教学效果、培育学生文化素养是非常好的方式。药学类教师(包括从事中药、化学药、生物药等教学方向),进行本草文化素养自我培育,对专业教学能力的整体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1 确立以本草文化为素养培育载体

本草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结晶,以历代本草典籍为承载,包括药学理论、药学基本知识与技术、汇入其中的自然文化与百家思想及从业者道德情操等。“素养”一词,在《高级汉语大词典》中解释为“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取的技巧或能力。”因此,本草文化素养的核心概念应为以本草文化进行自我丰富而使之蕴涵温良品格和具备传统药学应用能力。

1.1 本草文化素养为教师内涵的标识,素养培育是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的需要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保障人们身体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传统药物作为疗疾祛病、养生保健的手段一直为国人所沿用,并形成了独特的本草文化。传统中医药技艺主要是以家传或师承的方式流传,历代典籍是传承本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学人研习的对象。以传统文化丰富个人内涵是国人成长教育的普遍选择。学习本草文化,既是个人素质培养的需要,也是对民族文化的坚守。通过长期的学习,个人的人文素养会日渐丰厚。修习本草文化是药学类专业教师实现自我提升人文素养的最佳方式,本草文化能够锻造其内涵。

本草文化是华夏先民经过几千年实践活动的成果,是以性命“尝百草”的经验积累,是通过深刻总结而形成的传统药学理论。传承至今的本草典籍,从现存最早的成书于东汉末年的《神农本草经》开始,载药数量从三百余味增加到清末的几千种,形成的本草文献资料可统计的有千余种。通过研读古本草典籍,可以正本清源,清楚地了解道地药材的源头、药物的应用与演变、医方的出处等,使本草学人能够准确掌握本草文化的发展脉络,为人类更好地服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文化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与学习行为。教师只有不断自我修习、丰富涵养,才能更好地承担起知识育人、文化育人的使命。

1.2 研习本草文化符合国家文化战略,是传承中医药文化的需要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明没有断层的古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形成特有的中华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文化形式、内容和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形成了强烈冲击,传统的技艺、语言的形式、早期的文字正在无意间在时间的长河中飘渺逝去。没有文化传承的民族是不会长久地存续下去的,中华民族之所以几千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历经磨难,数度凤凰涅槃,民族的文化基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1]他同时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2]为了传承中医药文化,国家和各地方还出台了多项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政策和方案。

与其他传统文化一样,本草文化同样在经受着时代潮水的冲刷。随着信息化程度的加深、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人们获得文献资料的途径更加多元,而传统文化与技艺则越来越被边缘化,甚至出现断代或失传。很多中医药文献已经湮没于历史的长河中,即使存续下来的也很少有人问津。自白话文运动以来,我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越来越弱,对古籍的内容也更加难以理解,如同阅读天书一般。现代人的阅读范围及医药院校的课程结构也很少涉及纯史籍的内容,如果不能对前人思想有很好的理解与应用,又何谈对中医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国家意志,主流媒体已经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传承优秀文化的责任,如央视主办的百家讲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本草中国等节目,引领着全国人民学习与延传。作为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药学类专业教师,更应承担起传承中医药文化的重任。

2 以本草文化进行素养培育的方法

有人认为传统医药学思想晦涩、手段陈旧,已经不适合当今医药学发展。古代医药学理论和手段已处于逐渐被弃置的境地。必须认识到,我们今天的医药学理论不是成于一时,是依于传统理论并有所发展、突破而成的。因此,我们更应该将传统的理论文化内容补充、传讲于当下课程中,使探求事物的方向更明确、本质更深入、手段更快捷、效果更显著。在新冠病毒突发时期,我们运用了传统医药学理论和手段,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得以快速治愈,稳住了疫情,稳定了社会局面,这是传统中医药文化带给我们的福利。

2.1 规划本草文化培育内容

我国有记载的药物应用历史已有三千多年,形成的本草类书籍有千余部,现存有八百余部[3],平常可见者有百余部。这些书籍多为经典之作,对任何一部典籍详读之后,均会有所启迪和增益。如阅读《神农本草经》不仅可以使我们确知系统的药学理论产生年代、道地药材的性味功用主治,还能够了解著作中所包含的文化思想;《本草纲目》是对《本经》产生以来本草学知识的一次全面总结;《神农本草经疏》又是对《本经》中药物进行原理性的阐释。通过阅读,可以使我们看清本草文化发展的脉络及诸类文化的融入过程。本草著作的“序”中,往往含有很多隐性文化,包含许多历史典故、阐明成书背景和创作宗旨等,这些内容只要读懂、能够引用即可;对典籍中的原理、相关药物知识则要细嚼慢咽;有些理论知识古奥难解,则需要查阅资料、借助工具书,慢慢细读才能为己所用。若要有所收获,就要有针对性地制定阅读计划,可结合教学需要,选定阅读书目(见表1,仅做例举,但不限于此)。无论什么药学专业教学方向,均能够选取到所读书籍。在阅读过程中,对本草典籍可采用泛读与精读两种方式。与自身教学相关性多的内容,可用精读的方式,逐句逐字深入研究。

表1 课程类别与选读书目

2.2 借助授课以涵育本草文化

本草文化是我国五千年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隐性地包含了大量经典诸子百家文化[4],阅读本草典籍能够起到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作用。有学者言:“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教师这一角色,从来就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这样一种单一身份。”[5]高校教师承担着育人任务,药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加强相关本草文化的学习。

我国的医药院校在药学方面开设有药学、药剂、药理、药品营销、制药设备、药品质量管理等数十门相关专业课程,每门课程的主体内容与古代本草文化均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但现行的教材和教学过程并没有将其关联起来。如“制药设备”课程内容全部为现代的药品生产机械,包括原理、材料、结构、运行、管理等,但设备运行原理是源于传统的手工操作过程,机械化生产是在手工制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制丸机为例,机械制丸过程与传统的手工合坨和搓丸板制丸的工序、原理是完全一致的。从纯手工团揉为丸到开始利用简单工具,再到实现机械化的过程,体现着制药人的智慧与创造力,展现出药物剂型制备的漫长发展路径,即为制药文化的形成史。将制药发展史融于专业知识中,即可完成文化与专业的汇融。“药理”课讲授的是以现代技术手段阐释医学问题,以化学成分为研究目标,以动物的器官、组织、细胞、甚至基因结构为对象来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机制及内在规律;而传统本草学中药物的气、味亦为研究其对机体各种功能的影响和作用效果,只是我们还没有完全明晰传统理论与现代医药学之间的必然关系。通过课程建设可促使教师产生进一步探求传统理论与现代科学之间关系的动力,最终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2.3 建立本草文化素养培育资料系统

本草文化传承有序,自《神农本草经》以来至清末,记载的药物已增至近三千种[6]。每种药物均记述了采录使用、发展丰富的过程,使用时间跨度少则百余年,多则数千年。现代的网络非常发达,读者所需要的内容几乎都能搜索到,但在一些细节上,往往存在不准确之处,对学习本草文化造成误导,同时还缺乏系统性。阅读本草典籍时,可以将书中内容分类处理,如分为药性、功用、炮制、剂型等,对药学知识进行剖析,对不同时期形成的成就进行总结。教师作为学习与传承者,应做好阅读积累和学习后的分类整理工作,将与自己授课课程相关内容进行重点采集,并形成有序的小资料库,自己可以在授课过程中随时取用。

书籍浩如烟海,任何人都不能读尽天下之书,即使自己所从事专业方面的书籍,也不可能全部阅尽,对专业知识亦不可能全部通晓,对相关专业书籍,也不可能全部拥有。但为了取用方便,一些常用的综合类或工具类书籍,则需要我们进行储备。作为专业教师,应该建立属于自己的小资料库,包括电子式、书架式和个人总结式,便于在教学备课和科研工作中能够及时查阅到所需要的文献资料。

2.3.1 电子式资料

本草典籍的电子式资料库[7]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按照朝代进行分类,各朝代作为一级资料层级,收纳各种本草书籍;将每一部典籍作为二级资料层级,收纳与之相关的各类文献资料;再按照文献研究内容进行分类,作为三级资料层级,可按著作产生的年代、版本源流、思想成就、作者传记等划分类别归档。这样分类,资料层次清晰,当需要原始资料时,能够容易查询获得。

2.3.2 书架式资料

书架是每个读书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文献资料(主要是典籍与工具书)纳储系统,一些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原始资料和在用、未来用的资料均存于此,是教师在研究、阅读时必备的手边书库。书架系统的建立需要一个长期积累、丰富的过程,不可错过每一个上架的机会,否则,时过难填。

2.3.3 个人总结式资料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工具,在网络上建立个人专业信息站点,如微博、QQ群、微信圈等,将专业知识以科普形式在个人网络系统中发布,通过网络交流和收集信息来丰富个人的学术思想和专业知识,这样既能够育人,又可提高自己。及时进行修习总结,建立个人学习小档案。养成读书随记习惯,摘录读书过程中遇到的经典章、句、词,对有启示、有指导意义的观点、理论进行区畛分类,同时记录整理阅读后的思想感悟。

3 培育效果检验标准

阅读古本草典籍是一件耗时的慢事情,要以极好的耐心细致品读。若要对本草文化有一定的熟识,则需要持之以恒地坚持阅读,并定期对学习后的效果进行检验。

3.1 以阅读量为检验标准

学习传统文化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习惯是坚持学习的最好方式,而养成学习习惯是关键。能够有目的地规划个人的学习往往是由于需求的促使。建立阅读计划,或以时间为段,或以阅读量为段,每段结束后检查自己阅读成果。“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阅读、熟读可加深对古文古意的理解。读书要制订时间计划,时间是保证阅读量的前提,给自己施以约制,规定每天阅读时程,进行周时间累计;或制订阅读量的规划,按照阶段完成读书计划。当达到量的积累后,就会产生质的跨越。完成阶段规划后,进行自我总结,以阅读总结为成果标志,自行判定阅读效果。

3.2 以教学效果为检验标准

教师授课所用教材内容是固定的,表现形式往往也是僵化的,如果完全从教材出发,照本宣科传达给学生,课堂一定会很枯燥,学生也不愿意接受,在缺少文化教育的条件下培养出的学生一定会想象力不足,思维单一。教师将学习后的成果运用于教学实际、补充于课程中,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更容易吸引学生,并被视为楷模。既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很好地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内涵。在传播专业知识的同时,实现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教学效果的提升是检验教师本草文化素养的最佳方式。

4 结语

以本草文化进行药学类教师个人文化素养培育是一个长期过程,可以作为终身事业一以贯之地去实践。坚持长期阅读本草典籍,可使阅读障碍降低、速度提高、理解力增强。修习本草文化,可以体悟本草的精深内涵,对古文中经典有所运用。通过课堂布道,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意志品格和心智水准。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教师文化素养提升后,就能够实现精湛的技能与情趣意志的契合,三尺讲台之前,展现深蕴的文化精髓与人文性灵交融共进之景象。

猜你喜欢
典籍本草药学
牵牛子的本草考证
《典籍里的中国》为什么火?
金桥(2021年4期)2021-05-21 08:19:24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金桥(2020年7期)2020-08-13 03:06:58
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
金桥(2020年7期)2020-08-13 03:06:58
本草中华
金桥(2020年7期)2020-08-13 03:06:56
在诗词典籍中赏春日盛景
学生天地(2017年8期)2017-05-17 05:49:53
典籍翻译模式的构建与启发
先秦典籍中的男嬖形象探微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