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岳帅 农琪冰
(1.玉林师范学院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广西 玉林 537000;2.宁明县总工会,广西 崇左 532500)
北部湾城市群是2017年国务院批复的国家级城市群,包括广西6市、广东3市和海南6市(县),本文研究范围包括广西北部湾城市群的南宁、北海、玉林、崇左、钦州、防城港6市,行政区域面积约7.3万平方公里。广西北部湾城市群旅游资源丰富,目前拥有5A级景区3个、4A级旅游景区95个。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作为高级别的旅游资源,是区域旅游发展的核心,国家“十四五”规划对其提出发展壮大的要求,珠江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构想也为该区域旅游业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对其空间结构进行分析有助于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有助于相关部门掌握区域景区空间分布结构的整体情况,科学布局和合理开发旅游景区,增强区域旅游系统的吸引力,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对于旅游景区的界定尚未形成统一且普遍的认识标准,本文采用《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中对旅游景区的定义:“旅游景区是指由县级以上(含县级)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成立,具有统一管理机构、明确的范围,同时具有参观、度假、游览、求知、康乐等功能,且能提供相关旅游服务设施的独立单位。”旅游空间结构的概念是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提出的。卞显红认为,旅游空间结构是各种旅游经济活动在空间相互作用下形成的聚集程度和聚集形态的总和,反映了旅游目的地、旅游节点、客源市场、旅游区域和旅游交通线路之间的空间作用关系,对旅游开发和规划有着重要的影响[1]。
20世纪60年代,国外学者就对旅游景区空间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如Wilson[2]引入随机变量原理,创建了景区空间随机变量模型。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关于景区的空间结构研究也逐渐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国外学者主要以旅游景区[3]和目的地[4]为研究对象,而对特定类型的旅游景区研究相对较少。
国内学者在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方面的研究成果颇多。研究方法亦采用了数学与计算机地理空间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内容以某一省市的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居多[5-6];对区域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也有涉及,但研究对象往往是我国东部及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如淮海经济区[7]、长江经济带[8]等。学者们对北部湾城市群的分析集中在经济[9]、城市高铁建设[10]等方面。
已有研究不断对深化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理论与实践进行讨论,对旅游景区的空间进行分析研究,但对西部欠发达、地域文化浓厚且旅游资源丰富的区域分析研究则较少。基于此,本文以广西北部湾城市群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以下简称“广西北部湾城市群高等级景区”)为对象,利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洛伦茨曲线及基尼系数等方法,对高等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结构进行定量研究,理清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结构和影响因素,进一步丰富区域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相关研究。
2.1.1 最邻近指数
最邻近指数表示点类型元素在地理空间中的相互接近程度,从而准确地反映出布点格局属性。本文将广西北部湾城市群高等级景区作为点状要素,对其空间分布结构进行测度,见式(1)和式(2)。
R=ri/rE
(1)
(2)
式中:R为最邻近指数,rE为理想最邻近距离,ri为实际最邻近距离,n为景区个数,A为区域总面积。当R<1时,呈集聚分布状态;当R>1时,呈均匀分布状态;当R=1时,呈随机分布状态。
2.1.2 核密度分析
以广西北部湾城市群高等级景区为点状要素,运用核密度分析对其空间分布密度进行分析。核密度分析法用来研究要素的分布密度在空间上的分布形态和集聚特征,以此表达其空间要素的分布特征,且点状要素的空间分布密度能较为清晰地表现其在空间上的集聚或分散特征[11]。
(3)
式中:n为景区数量;h为平滑参数,即查找半径,又称带宽,该值为正值;(x-xi)为估计点状要素中心点到达各点的距离;K[·]为核函数,积分累和为1。
2.1.3 空间分布均衡性分析
2.1.3.1 洛伦茨曲线
洛伦茨曲线用来判断点要素在区域范围内分布的集中程度,洛伦茨曲线上凸越大越集中,下凹越大表示越不集中。其中集中化指数可以用来表示景区分布的集中程度,计算公式如下:
(4)
式中:I为集中化指数,景区分布的累计百分比之和用A表示,R表示景区均匀分布时的累计百分比之和,M表示景区集中分布时的累计百分比之和。I值越大,表明集中化程度越高。
2.1.3.2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可用来衡量地理要素在空间范围内的集中程度,也叫做基尼指数,是研究离散区域空间分布的重要方法[12],广泛应用于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农业等领域。本文用基尼系数反映高等级旅游景区在广西北部湾城市群的空间分布差异,其计算公式如下:
(5)
式中:G为基尼系数,ωi为第i个地理分区内高等级旅游景区个数所占北部湾城市群城市总数的比重值,N为北部湾城市群城市的个数。G值介于0—1之间,值越接近于0代表高等级旅游景区在北部湾城市群空间范围内分布越均衡,值越接近于1代表高等级旅游景区在北部湾城市群空间范围内分布越不均衡。
高等级景区包括5A级旅游景区和4A级旅游景区。其中,广西北部湾城市群5A级旅游景区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网站(http://wlt.gxzf.gov.cn/),4A级旅游景区数据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网站(http://wlt.gxzf.gov.cn/),数据收集时间截至2021年1月。GDP、游客接待量数据、行政区域面积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网站(http://tjj.gxzf.gov.cn/),高程数据为30M的广西DEM数据,通过地理空间数据云官网(http://www.gscloud.cn/)获取。景区坐标数据通过百度坐标系获取,坐标系均为WGS-84地理坐标系。
3.1.1 景区总体空间格局
广西北部湾城市群高等级景区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出大分散、小集聚的态势,空间差异明显。景区空间分布局部集聚明显,景区数量呈现出由北部向沿海地区递减的态势。高等级旅游景区数量排在前两位的城市分别为南宁(36家)、崇左(22家),占比分别为36.73%和22.45%,而沿海的北海、钦州和防城港三个城市的景区数量总和只占总数的28.56%。区域内高等级旅游景区共有98家,其中5A级旅游景区只有3家,占总数的3.06%;4A级旅游景区有95家,占总数的96.94%。平均到6个城市,每个城市中旅游景区数量约为16家,旅游景区数量达到平均值的城市仅有2个(南宁、崇左),占城市总数的33%,而67%的城市旅游景区数量低于平均值,可见,城市之间旅游景区分布不均匀。
3.1.2 空间类型和密度特征
通过ArcGIS10.0中平均最邻近工具对点要素与其最邻近点要素之间的平均距离进行计算,结果显示,北部湾城市群高等级景区实际平均观测距离小于假设随机分布中的平均距离,即最邻近指数R=0.7<1,在区域范围空间上呈凝聚型分布。在广西北部湾城市群6个城市中,南宁、玉林、北海均为凝聚型(R<1),尤以南宁凝聚特征最为显著,z值得分为-4.51,是三个城市之中最小的。其他城市景区数量虽然较多但分布分散,凝聚力较低,最邻近点指数R接近于1,空间分布具有随机性的概率较大(如表1所示)。
表1 各市景区最临近指数与空间分布类型
为更深层次探究广西北部湾城市群高等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结构,运用ArcGIS10.0空间分析模块中的密度分析工具对该区域的景区分布进行了核密度分析,按照自然断点法将其分成6类。结果显示,不同城市之间的密度空间分布均存在差异。空间密度总体表现“中心集聚、周围较低”的分布特点。区域内南宁密度最高,原因可能在于南宁是广西的首府,也是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以及经济、政治、文化、交通中心,又是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旅游资源丰富,高等级旅游景区数量最多,旅游集散功能完善,交通便捷,旅游开发较为成熟,因此旅游景区分布密度高。此外,区域内另一处密度较高的地区位于北海西南沿海,该区域是北海的经济、政治、文化、交通中心及市政府驻地。另外,该区域旅游开发较早,海滨资源丰富,当地政府积极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集群优势,有著名旅游景点北海银滩、涠洲岛等。除了上述两处密度较高的区域,在崇左中部和西部、玉林东南部也形成小片区的集聚,密度分布较高一些。防城港、钦州这两个城市旅游资源条件比较单一,景区雷同,与邻近城市的沟通主要依靠高速路,进入时间长,加上当地旅游开发历史较短,旅游功能不够完善,且旅游景区数量较少,空间分散,景区分布密度最低。
3.1.3 空间分布均衡性分析
广西北部湾高等级景区的集中化指数I为0.371 6,呈现明显下凹特征(如图1所示),表明其在各市集中程度呈现不集中分布的态势。同时,计算求得广西北部湾城市群高等级旅游景区的基尼系数G值为0.907,接近于1,高等级景区在北部湾城市群各城市分布也呈现出不均衡态势。北部湾城市群6个城市中,高等级景区主要分布于南宁、崇左两个城市,其数量占总数的59.20%,其余景区分布于防城港、钦州、北海、玉林4个城市,占比分别为12.24%、11.22%、10.20%、7.14%,占区域内总数的40.80%。这也进一步说明广西北部湾城市群高等级景区在6个城市的分布呈现非均衡态势,这与前面的景区空间分布呈“大分散,小集聚”态势结论一致。
图1 洛伦茨曲线空间分布图
3.2.1 地形因素
景区的骨架是地形地貌,起伏的地形不仅能增加景观的空间层次感,还可提升美学价值[13]。广西北部湾城市群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中间低东西北高,从三面被十万大山、大青山、大明山、大容山、云开大山呈半环状围绕。因此,为探究地形对广西北部湾城市群高等级景区空间分布的影响,将旅游景区数据图层与DEM数据图层叠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海拔高程低于200m的高等级旅游景区有75家,占比76.53%;海拔高程在200—500 m的高等级旅游景区共有22家,占比22.45%;海拔高程高于500 m的高等级旅游景区共有1家,占比1.02%。
总体来看,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旅游景区数量不断减少。观察发现,高海拔地区自然景观类比较丰富,人文景观主要分布在低海拔地区,究其原因可能是:(1)随着海拔的升高,动植物生长旺盛,人类活动减少,具有自然旅游开发的条件,促进自然景观的发展。(2)海拔越低,可进入性加强,人类活动逐渐丰富,遗留文物增多,人文景观发展条件优越,从而促进人文景观的发展。综上所述,地形地貌对广西北部湾城市群高等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和景区类型有一定的影响。
3.2.2 水系因素
广西北部湾城市群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水丰沛,区域内最大水系西江自西北折东横穿该区,其支流不断扩散,形成密布的河网,水体资源丰富。北部湾城市群高等级景区主要分布在河流附近,尤其在西江邕江段分布最为密集。
为分析水系对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结构的影响,对区域内水系建立5km、10km和20km的缓冲区,经统计,广西北部湾城市群高等级旅游景区距水系5km缓冲区内有42家景区,占总数的42.86%;在距水系10km缓冲区内有68家景区,占总数的69.39%;在距水系20km缓冲区内有82家景区,占总数的83.67%。总的看,在5km的缓冲区范围内景区数量就接近总数的一半,随着范围的扩大,景区数量也逐渐增加,但是到20km的缓冲区范围内就囊括了五分之四的景区数量,超过此距离的景区数量极少。这说明广西北部湾城市群高等级景区的分布受到水系影响,原因可能在于水系对旅游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水系为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提供物质保障,是人类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源泉;另一方面水系沿岸的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14]。
3.2.3 交通因素
旅游者空间位移的实现需要交通,旅游景区的开发也离不开交通。旅游交通的便利程度既是衡量旅游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开发旅游资源和建设旅游地的必要条件[15]。为探讨广西北部湾城市群高等级景区数量与交通布局的关系,将省道、国道、高速公路和铁路交通网络与北部湾城市群高等级景区进行叠加,结合缓冲区分析工具,建立交通干道5km缓冲区。结果显示,北部湾城市群高等级景区空间分布与交通网络布局存在趋同性。有73家高等级旅游景区分布在5km缓冲区范围内,占总数的74.49%,其中铁路缓冲区内景区分布数量最多,占比51.02%。这说明高等级旅游景区都沿着交通路线分布,尤以铁路为主。此外,离交通路线越远,景区分布也越少。
3.2.4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因素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区域旅游景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同时对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变化具有引导作用[16]。广西北部湾城市群高等级景区核密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南宁市区,该市属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为进一步了解广西北部湾城市群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景区空间分布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选取2019年各城市地区GDP作为指标,运用SPSS22.0软件对广西北部湾城市群各地市高等级旅游景区数量与GDP进行相关性分析。计算结果得到Pearson系数为0.824,显著性0.044,二者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南宁是高等级旅游景区数量和GDP总值双高区,两者数值遥遥领先于北部湾城市群内其他地市;而防城港则为双低区,旅游景区数量和GDP总值在广西北部湾城市群中最低。这表明高等级旅游景区数量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从经济学角度来说,GDP较高的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基础设施更为完善,景区达标量较高;另一方面,GDP较高的地区居民收入水平也较高,对于旅游等娱乐休闲服务的需求旺盛,能够加速旅游景区的发展。
3.2.5 人口因素
人口空间分布对北部湾城市群高等级景区的空间分布具有影响作用,并决定当地旅游偏好以及旅游景区消费市场的等级规模。为进一步证实人口对北部湾城市群高等级景区的影响,通过SPSS22.0相关性分析得出其Pearson系数为0.575,呈正相关关系。即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旅游景区数量也越多。值得指出的是,玉林人口虽然在广西北部湾城市群中排名第二,但高等级旅游景区数量比人口位于第四的崇左要少,这可能与生育观念、旅游资源或旅游等级之间存在关联,说明该市旅游产业仍然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从空间密度上看,高等级旅游景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南宁,增长核心过于集中,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合理优化问题亟待解决。借助现有的条件,加快构建以南宁为核心的特大城市和区域性国际城市,依靠核心城市作为支点,以玉林、崇左、北海、防城港、钦州为重要节点,加快构建广西北部湾城市群“一湾双轴、一核两极”框架,有效辐射推动沿海沿边城镇,促进城市一体化发展,减少旅游景区空间结构中极化效应,从而带动区域旅游景区空间分布均衡发展。
广西北部湾城市群南面临海,西南部和越南接壤,区位条件优越。应充分发挥其面向东盟、毗邻粤港澳的地理优势,加强区域间合作,加快对沿海沿边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开展边境跨国旅游,促进友谊关、水口、爱店等口岸城镇功能建设,重点建设中越合作开放的边境口岸城镇,打造旅游精品路线,联合分散的旅游景区,提高防城港、钦州、崇左旅游景区的集聚能力。
广西北部湾城市群高等级景区的空间分布依托于地形、河流,对自然生态环境依赖性较强,因此,旅游开发应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可挖掘开发当地各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文物古迹、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等,同时大力推进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村和民族文化旅游基地培育和民族文化传承工作,如广西北部湾城市群中玉林的古村落数量较多,适宜发展民俗文化类旅游景区,将民俗文化与玉林客家文化、华侨文化等融合于景区活动之中,弘扬地方文化,促进景区发展。
广西北部湾城市群的旅游景区空间分布与交通网络布局存在趋同性,分布受到交通布局的影响较深,应不断完善交通网络,加强区域旅游交通体系建设,推动连接沿线主要城市的铁路和公路网络,加快边境公路升级改造工程建设。构建优质、实惠、顺畅、安全的旅游交通服务体系,推进借助于机场的旅游集散体系和高铁站点建设,实现机场、高铁站、公共交通与旅游专线之间的无缝对接,继而完善广西北部湾城市群的旅游集散体系,改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旅游交通条件,推动周边地区旅游景区的发展。
旅游景区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北部湾各地市有关单位建设城市群时应积极在政策制定、体制机制创新、项目安排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首先,根据各景区的资源禀赋,积极推动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广西体育旅游示范试点等申报工作,鼓励低级别旅游景区(1A、2A、3A级旅游景区)结合新业态进行转型升级,努力推动各市高等级旅游景区的均衡发展。其次,努力抓好土地政策、产业融合政策、旅游富民政策、投融资政策和财税政策等的落实工作。对城市群重大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优先保障其土地、海域、森林、资金等要素需求。
高等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受到人口的影响,景区数量与人口数量总体上呈现正相关的关系。这表明人口越多,旅游景区的发展潜力也越大。可以选择一批区位条件好、旅游资源丰富、人口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打造高品质旅游景区和特色旅游目的地,发挥康养旅游、沉浸性娱乐体验、冰雪旅游、颜值经济等特色经济优势,完善旅游景区功能,创新旅游景区产品,从而促进景区转型升级。
本文对广西北部湾城市群4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结构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但未从旅游景区的时空演变对旅游景区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此外,本文仅选取了4A级以上旅游景区进行分析,其范围不够广泛。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结构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在后续的研究中将扩大研究的范围,并从不同的时间段对各地市的旅游景区进行研究,探究其变化规律,更好地把握住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