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淑英,张月华,马楠,王凯娟,王莉
(1.河南省医学科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3;2.郑州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科技奖励是科技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科技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1],是对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科技人员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的一种活动、一种制度[2],是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科研积极性、创造性,促进经济与社会进步的一项重要政策和举措[3-5]。河南省医学科技进步奖是由河南省卫生健康委设立的部门奖,属省级卫生行业最高奖,每年进行1次评审奖励,设一、二、三等3个奖励级别,是省级医学科技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本研究对2014—2018年河南省医学科技进步奖获奖成果进行分析,研究获奖成果数量、水平及相关指标,系统了解全省医学科技发展水平和特点,为卫生科技管理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1.1 数据来源数据来源于河南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获奖成果资料库。
1.2 研究方法本研究以获奖成果第一研究单位为基本统计对象,依据其属性分为省卫生健康委直属医疗卫生单位(简称委直属单位)、高校附属医院、市级医疗卫生单位、其他企业医院4个类别,学科分类参考GB/T 13745—2009《学科分类与代码》。获奖成果项目来源依据其属性分为:(1)国家计划;(2)省、部计划;(3)省辖市、省直厅局计划;(4)自选;(5)其他项目。项目发表论文依据其收录属性分为SCI论文、核心期刊论文、中华系列期刊论文。
1.3 统计学方法运用Excel 2010软件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和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秩和检验;二分类变量与有序分类变量间的相关关系采用Mantel-Haenszelχ2检验进行判断,两有序分类变量间的相关关系采用Kendall’s tau-b评价方法进行判断。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获奖成果基本情况2014—2018年河南省医学科技进步奖获奖成果总数604项,各年度获奖成果数总体较为平稳。一等奖248项,占近5 a获奖总数的41.1%;二等奖219项(占36.3%);三等奖137项(占22.7%),获奖成果水平整体较高。获奖成果中来源于国家级科研计划支持的有22项,其中17项一等奖(占77.3%),各年度该来源获奖占比较为平稳。来源于省部计划支持的有151项,一等奖85项(占56.3%),二等奖50项(占33.1%),各年度该来源获奖成果占比略有下降。承担国家计划、省部计划项目质量完成较高,获奖等级集中于一、二等奖。来源于自选项目的共有209项获奖,一等奖79项(占37.8%),二等奖77项(占36.8%)。采用Kendall’s tau-b评价方法评价项目来源和获奖等级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较弱的正相关关系(Kendall’s tau-b=0.157,P=0.034)。见表1、表2。获奖单位以委直属单位、高校及附属医院为主,共获奖363项,其中226项一等奖(62.3%),117项二等奖(32.2%),研究成果质量较高。但从各年度获奖成果数量统计结果可见,高校及附属医院获奖数量有所下降,由2014年的67项降至2018年的35项,可能是与成果申报的多途径有关。市级医疗卫生单位获奖成果234项,主要分布在二、三等奖获奖成果中,获奖总数量从2014年的44项增至2018年的75项,呈起伏状上升趋势,说明科技成果申报积极性提高;获奖单位以郑州市、南阳市、开封市为主,其中郑州市获奖成果最多,为138项,其次为南阳市(29项)、开封市(25项)。采用Kendall’s tau-b相关评价研究单位类型和获奖等级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Kendall’s tau-b=0.515,P=0.027)。见表1、表2。
表1 获奖成果基本情况[n(%)]
表2 获奖成果等级分布情况[n(%)]
2.2 获奖成果学科分布按一级学科分类,获奖成果以临床医学最多,共507项(占83.9%);其次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52项(8.6%),基础医学32项(5.3%),药学12项(2.0%)。不同一级学科间获奖成果等级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6.431,P=0.169)。临床医学在各获奖等级中占绝对优势,各等级占比均超80%,涵盖内科学、外科学、肿瘤学、儿科学、妇产科学等19个二级学科,占比最高的为内科学、外科学和肿瘤学,分别为132项(26.0%)、88项(17.4%)、71项(14.0%)。见表3、图1。
图1 获奖成果临床医学学科的二级学科分布
表3 获奖成果学科分布情况[n(%)]
2.3 获奖成果论文产出情况604项获奖成果共发表论文4 432篇。获奖等级高的成果论文发表数量高于获奖等级低的成果。不同获奖等级间获奖成果发表论文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02.567,P<0.001)。采用Bonferroni法校正显著性水平的事后两两比较显示,获奖等级的分布在SCI论文和核心期刊论文(调整后P<0.001)、核心期刊论文和中华系列期刊论文(调整后P<0.001)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获奖成果发表论文情况[n(%)]
2.4 获奖成果负责人情况获奖成果负责人中男性多于女性,各年度间男性占比呈起伏状下降趋势,女性占比呈起伏状上升趋势,整体趋于稳定。不同年份获奖成果负责人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获奖成果负责人最大年龄为69岁,最小年龄为28岁,平均(46.70±7.10)岁。81.8%的项目负责人年龄在35~55岁。负责人年龄呈年轻化趋势,35~45岁年龄组占比呈起伏状上升趋势,45~55岁年龄组占比呈起伏状下降趋势。不同年度获奖成果负责人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2.270,P=0.690)。获奖成果负责人以高级职称为主,共528人(占87.4%),不同年度获奖成果负责人职称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2.480,P=0.010)。两两比较发现,2014年与2018年成果负责人职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年副高级职称负责人31人(占22.5%),2018年增至49人(占33.3%)。获奖成果负责人受教育程度以博士为主体,共247人(占40.9%),各年度间硕士以上受教育程度负责人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学士及以下受教育程度负责人占比呈逐年下降趋势。不同获奖年度间获奖成果负责人受教育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4.570,P=0.330)。见表5。53.6%的一等奖成果负责人、23.3%的二等奖成果负责人、11.0%的三等奖成果负责人拥有海外留学(培训)经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280,P<0.001)。两两比较发现,不同等级获奖成果间负责人的海外留学经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ntel-Haenszelχ2检验结果显示海外留学(培训)经历与获奖等级之间存在相关关系(χ2=82.183,P<0.001)。Pearson相关结果显示,获奖等级与是否拥有海外留学(培训)经历间存在正相关(r=0.369,P<0.001),见图2。71.0%的一等奖项成果负责人、50.7%的二等奖成果负责人、34.3%的三等奖成果负责人以往曾获厅局级以上奖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41,P<0.001)。两两比较发现,不同等级获奖成果间负责人的过往获奖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ntel-Haenszelχ2检验结果显示曾获厅局级以上奖励经历与获奖等级之间存在相关关系(χ2=50.648,P<0.001)。Pearson相关结果显示,获奖等级与是否曾获厅局级以上奖励间存在正相关(r=0.290,P<0.001)。
表5 获奖成果负责人情况[n(%)]
图2 获奖成果负责人出国和获奖励情况
河南省医学科技进步奖通过奖励一批又一批在医学科技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调动他们从事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使优秀的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科技奖励已经成为我省卫生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科技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营造自主创新的科技环境以及推进“创新体系”战略任务的建立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省相继出台了系列配套政策措施,实施“5451”工程项目,用5 a投入4 000万元,选派500名左右高素质卫生人员出国培训,引进100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熟高新技术;面向我省医学优势领域卫生健康重大需求,围绕重点领域,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省部共建项目;通过建立健全创新人才动态管理机制、加大培育科技创新团队力度、启动创新型人才工程及重点学科建设等,创造有利于卫生科技进步和科研人员施展才华的政策环境,国家级医学研究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平台的相继建立,带动了一批高水平成果产出,科研实力逐年增强。
委直属单位、高校附属医院共获奖363项,其中一等奖226项,获奖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均较高,充分展示了医学科研实力。委直属单位、高校附属医院属省直医疗卫生单位,多数是医、教、研为一体的医疗卫生机构,具有较好的科研平台和较强的科研能力,代表着河南省医疗水平和科研实力,是科学研究基地和主战场。作为省级医学科研高地,充分发挥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医学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优势,积极做好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储备,产出高水平成果,为我省医学发展做出贡献。省级医疗卫生单位的带动联动作用使各地市科研逐渐获得重视和加强,市级医疗卫生单位科研积极性不断提高,获奖数量逐年增多,但地区发展不平衡,获奖多集中于郑州市级单位,占各市级单位获奖总数的59.0%。这与郑州市为省会城市、经济较为发达、省直医疗卫生单位的科研带动及部门对科研的重视有关。作为省会城市,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加强交流与合作,从数量增加向质量提高发展。
获奖成果学科分布以临床医学为主,二级学科以内科、外科、肿瘤获奖成果最多(占57.4%),内科学、外科学是河南省临床医学的两大传统优势学科,科研基础扎实,肿瘤学是近年的新兴学科,新技术的开展与引进,促进了该学科的快速发展。发挥重点学科的示范和辐射作用[6],带动薄弱学科的发展,强化特色学科的建设,推动医学学科全面发展。
论文是反映科研成果学术水平的客观指标[7-8],是评价医学科技成果水平的重要支撑材料之一。本研究结果表明,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与成果获奖等级成正比,一等奖获奖成果平均各项目发表11.9篇论文,远高于二等奖成果的每项5.3篇、三等奖成果的每项2.4篇。2016年5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提出“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9]。论文发表是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的体现形式之一,鼓励科研人员将研究成果以不同方式进行有效推广,转化为现实科技生产力[10]。
获奖成果负责人中青年群体逐年增多,35~55岁研究者是河南省进行科学研究的主力军,硕士以上受教育程度负责人比率提高,中青年科研积极性高,能力和经验处于上升期,精力较为旺盛,学习和科研的动力较强烈,应加强鼓励其创新。在获奖成果中,负责人为正高级职称者仍占主体(占57.6%),副高级职称负责人占比逐年增加,较高年资专家、副高级职称科研人员其社会兼职活动较少,科研工作时间相对较多。拥有海外留学(培训)经历或有获奖励背景的负责人获奖级别较高,负责人所拥有的海外学术背景及过往获奖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科研基础扎实,科研能力较强,其留学背景及获奖经历也是项目评奖专家考评考虑因素之一。人才是进行科研活动的主体,是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继续推进医学学术技术带头人出国培训项目及卫生科技创新型人才工程的落实,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大培育科技创新团队力度,提升河南省医学科技总体水平。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十四五”时期的一项主要任务,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河南省应加大科技交流与合作,充分支持河南省重点学科、重点项目的开展,加强与科研领先的省市单位学习交流与合作,提高河南省科技创新能力,缩小河南省薄弱学科与国内领先水平、国际一流水平的距离,促进河南省医学科技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