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学杰 姚飞鸣 刘向红 冯月
[摘 要]本文立足于陕西某高职院校,对校内具有陕西户籍的退役军人、下岗转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扩招群体,分类开展生源教育基础、技能基础等方面的调研与分析,全面掌握扩招学生的学习情况。文章在分析当前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才培养改革路径,以期提高扩招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高职扩招 学情分析 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2019年度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9GY016)。
引 言
2019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2019年4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启动高职扩招工作;5月7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19年高职扩招专项考试招生工作的通知》,对高职扩招做出具体部署。通过扩招吸纳更多的应届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高职,倡导终身学习理念,提升“四类人员”服务社会的能力,是缓解当前社会就业压力的关键举措。
学情分析
以陕西某高职院校扩招“四类人员”为例,该院校2019年扩招预录取人数为1864人,其中全脱产121人,非脱产1743人;男性1684人,女性180人。20—30岁学生733人,占比39.32%;31—40岁学生725人,占比38.89%;41—50岁学生292人,占比15.67%;其他年龄段共计114人,占比6.12%。
1.基本情况
该院校扩招学生近60%来自农村,所选择专业多为工程技术类专业,选择人文社科类专业相对较少。学生父母受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父亲学历高于母亲学历的学生人数较多。其中,父亲学历主要集中在初中和高中,占比达到82.92%,母亲学历主要集中在初中,占比54.25%。扩招学生家庭月收入在6000元以内的占比达到72.25%,多属于低收入家庭。
2.从事行业情况
各类扩招人群主要工作岗位分布在大型国企一线、企事业单位外聘人员、私营企业员工和私营业主4个领域。学生所选专业与目前本职工作有密切联系,选择数控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等专业的占比为30.61%;选择消防工程技术、建筑桥梁类专业的占比为17.23%;选择电子商务、社区管理与服务、会计等专业的占比为8.42%,其余选择较为分散。
3.综合素养分析
该院校扩招学生中90%的人有清晰的未来蓝图,且精力充沛,认识到精神生活的重要性。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较强,从事专业的对应行业时间较长,实践经验相对丰富,专业本领过硬。但学生在其他人事技能、概念性技能、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能力比较欠缺,自己动脑、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低,常会出现“等、靠”的思想。此外,扩招学生对所选专业以外的其他认识较少,对专业的认知程度也不高。73%的扩招学生选择所学专业的原因是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相关,20%的扩招学生选择所学专业是听从了他人的推荐。学生参加百万扩招的目的明确:其中65%的学生为了得到岗位晋升;22%的学生是为了提高工作岗位的理论知识水平;5%的学生是为了圆“大学梦”;8%的学生为了享受扩招政策,提升学历。
4.课程学习情况
(1)在线学习时间方面。学生在线学习时间因年龄段不同会有时长差异,对在线学习方式的适应程度、集中学习的时间段分布也不同。20—30岁阶段的学生接受计算机的能力相对较强,对新生事物适应力强,但是碎片化属性明显,学习持久性较弱,学习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31—40岁年龄段的学生认知相对成熟,有一定的计算机使用能力,工作和家庭稳定,时长分布均匀,学习习惯良好。41—50岁年龄段的学生由于计算机操作能力偏弱,早期对在线学习不适应,但适应后学习时长明显上升并逐步提高。
(2)课程掌握方面。学生的学习情况会因年龄和学历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与年龄呈负相关,与基础学历呈正相关。学生对实践课程的掌握程度与其本职工作密切相关,工程技术类专业学生工作实践能力越强对实践课程掌握得越好,适应性越强;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课程掌握程度与年龄呈负相关,年龄越大实践操作难度越大;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课相对较少,分布也较均衡。
扩招学生的学习态势总体良好,但由于生源结构复杂、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技能水平不同,在学习需求及学习质量上存在差异。
面临的问题
1.基础参差不齐,学习效果不佳
扩招学生对国家利好政策、扩招教育的重要性、提升自身学习的认识较为清晰。但部分学生因学历偏低,前期未受良好的、系统的基础教育,导致自身约束力有待提升,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学习习惯欠佳,影响了学习效果。
2.学生角色复杂,时间精力有限
扩招学生来自社会各个岗位,除学生角色外,还多了职工、父母等角色,多种因素分散了他们的学习时间和精力。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较好地消化课程内容,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扩招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3.专業认识不深,影响课程学习
扩招学生报考专业与本职工作关系密切,目的单一。但部分学生缺乏对所报考专业的系统性认识,对部分课程的定位不准,重要性判断不明,需对学生加强专业认知引导。
4.信息基础较弱,在线导学效果差
扩招学生年龄跨度较大,部分学生的信息化技术基础较弱,入学前仅限于网络娱乐和信息浏览等基本操作。当前,线上教学已成为主要教学方式之一,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完成线上学习,成为教学组织的重点难点。
人才培养改革
1.教学内容方面
对职业性倾向明显的非脱产扩招学生,学校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目的、理论和技术基础、未来规划等,帮助学生进一步明晰学习目标,细化学习过程。学校各教研室、专业教师应通过座谈、访谈、讲座等形式,为学生分析所学专业在市场中的定位和所开课程在专业中的定位。针对不同专业合理分配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的学时,要充分考虑基础课程的实用性,适当精简课程内容,注重特色实践课程的开发,做到层次分明、主次有序,人性化地制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此外,在教育教学开展过程中,学校应结合扩招学生的特点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确保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对各类生源进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强化职业素养养成和技术技能积累,将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2.教学方法方面
线上理论教学。以公共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公共选修课为主,用现有扩招学习平台进行线上教学、辅导答疑和考核评价。传统课堂教学无法满足扩招学生年龄各异、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和工作各样等需求,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社会化特点,对授课大纲、PPT等教学内容进行完善,用通俗、生动的语言代替刻板、晦涩的专业名词,用丰富的教学案例和实践项目代替抽象、复杂的专业理论,深入挖掘课程特色,增加内容的“人情”味,促进师生深入沟通。
线下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包括课程实践、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学校可依据国家发布的有关专业实践教学标准、文件等,针对不同类型的扩招学生,在校内实验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学习工作站及校外教学点等场所组织课程实践、创新创业实践等实践教学。
送教上门。对于分布相对集中的扩招学生,学校可组织任课教师利用周末、节假日等时间送教上门,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在企业、社区等提供的教学场所开展线下集中授课和辅导。
校外教学点教学。学校应结合扩招生源的具体分布情况,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方式;在具备相关教学条件的中职学校、技校等建立校外教学点,明晰双方责任,有效开展全过程教学。
学习工作站教学。校企可共建“扩招学生学习工作站”,以满足广大扩招学生的实习实训需求。校企联合开发“定制式”专业课程,用企业兼职教师与校内专任教师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教学和辅导,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
3.教学管理方面
学校可结合扩招学生知识基础和个人意愿,将扩招学生分为全脱产和非脱产两类,学业年限为2—5年。全脱产扩招学生按扩招生编制学号后,编入普招生班级,执行普招生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非脱产扩招学生按扩招生编制学号后,单独编班学习,执行扩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非脱产扩招学生,学校可采取集中教学与分散教学相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相结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实施分层教学。在扩招生管理中,学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成长背景、从业经历、学习基础等,合理制订学习计划。学校可通过建立学生家庭信息数据库完善家校联动机制;利用网络搭建家校联动信息化平台,畅通家校沟通渠道,切实掌握学生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习惯;按1∶60的师生比为扩招学生配备学业指导教师,督促学生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充分发挥辅导员和专业教师的指导作用,助力学生科学安排学习时间,平衡家庭、工作、学习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学习质量。
4.学分认定方面
在学分管理上,学校可采用弹性学分银行的模式。面对扩招,学校存在师资不足和学生学习分散的困境,可以从学分银行建设借力,衔接其他形式的教育资源,利用智慧树、腾讯课堂、云班课等开展远程教学,以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对学生而言,学分银行一方面可以使他们的学习方式、方法、时间、地点更加灵活,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另一方面,通过学分银行能够实现对不同类型、不同水平学习经历和结果的认证,提高他们的专业认知、技能、素养、态度及意识。此外,学校还可将扩招学生已有的工作经历、技能证书和相关培训经历纳入教育教学环节,折算为对应课程(理论课、理实一体课、实践课)的学分,进行课程置换,为相关实践探索提供客观评价。
结 语
高职院校要深植终身学习的理念,充分挖掘学校的特色资源,全面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联合地方政府制订符合本校实际的扩招教育实施方案,把国家政策落实落地,逐步实现学分置换、弹性学制、智能化考核等。学校可用集中教学与分散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等教学模式,实现分层教学、分类管理,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逐步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
参考文献:
[1]陈榕芳,卢庆梁,潘志斌,林瑾文.退役军人健康管理专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思考[J].教育观察,2019,8(28):129-130.
[2]臧志军.从政策杠杆到关系嵌入:对高职扩招的初步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15):7-10.
[3]郭广军,李树生.扩招背景下在职与职后高职教育供给结构与质量改革路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15):11-16.
[4]黃芳.扩招100万背景下高职院校发展应对的冷思考[J].职教论坛,2019(7):156-160
[5]国卉男,秦一鸣,赵华.扩招100万:重点人群进入高职教育所面临的现实矛盾与变革路径[J].职教论坛,2019(7):79-85.
(裴学杰: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姚飞鸣: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向红: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冯月: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热能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