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红色美术资源作为红色文化资源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美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可借鉴的鲜活教材。借助“一画一课”的生动载体,实现红色美术资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机融合,构建“思政+美术”的教学模式,是提高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增强学生获得感的有效选择。
[关键词]一画一课 红色美术 融入 思政课
艺术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承担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艺术人才的责任和使命。在美术院校教学中,可通过“一画一课”的方式,将红色美术资源有效融入各门思政课,构建“思政+美术”的教学模式,实现思政课教学创新,增强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使思政课真正成为大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
创新的缘起:
立足实际,紧跟时代,打造特色思政课
1.学情分析
紧扣学生实际是思政课教学创新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作为高校大学生群体中的“特殊一族”,美术类大学生兼具个性鲜明、思维活跃的特征,但文化素养相对薄弱。他们擅长于感性的形象思维而缺乏理性的抽象思维,对思政课学习普遍存在畏难情绪,不喜欢阅读貌似“大部头”的思政教科书,对思政课教师仅讲授概念、理论这种抽象而枯燥的阐述也不感兴趣。在美术院校的思政课课堂上,教师常常遭遇“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的尴尬场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美术类大学生更喜欢以生动、形象的美术案例表达内容严肃的思政素材,尤其喜欢能联系美术专业实际、融入美术资源的思政教学方式。因此,教师要重视思政课的课程特点与美术类大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接受能力之间的反差,下功夫让“高大上”的思政理论更“接地气”,让抽象化的教学内容更加“趣味化”,使学生更喜欢。教师可从教育对象的特点和實际出发,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对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建构,通过“思政+美术”的教学改革,将红色美术资源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构建切合美术生思维特点和接受偏好的“思政+美术”教学模式,消除学生对教材的神秘感、疏离感,使学生在思政课堂上“坐得住、听得进”,既有“抬头率”又有“点头率”。笔者长期坚持在艺术院校的思政教学一线,深切地感受到全国统编教材为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但是,有一本优秀的教材并不意味着就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更不意味着就可以照本宣科。要提高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艺术院校的思政课有思想高度、现实力度和情感厚度,能让学生终身受益,教师必须解决教材体系的统一性与教学对象的特殊性之间的矛盾,构建能真正入脑入心的教学内容,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把教材优势真正转化为教学优势。
2.教情分析
教学改革,关键在教师。由于长期身处专业美术院校的缘故,美术院校的思政课教师深谙美术类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接受趣向,同时还掌握了一定的美术理论知识,具有借助红色美术资源进行思政育人的天然优势。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美术院校的学生往往更欣赏、更喜爱“懂专业、懂美术”,能够自如地借助美术案例进行思政课教学的教师。说到底,“天边不如身边,道理不如故事”。鉴于此,西安美院要求教师通过自学美术知识、观看美术展览、参观美术馆等方式了解和掌握美术基本知识,并通过集体备课、专题讲座等途径强化教师的美术素养,培养和提高教师借助美术案例开展思政课教学的能力。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从美术类大学生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物引入,如从美术作品和美术家开始,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用身边的事例讲述书本的道理,以此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做到“说内行话,讲内行事”,在美术与思政的同频共振中引导美术类大学生理解、接受、认同思政课堂中讲授的理论,进而实现育人目标。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由于大多数美术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很少涉及红色美术,使得美术类大学生对红色美术的认知度偏低。据调查,85.3%的大学生不知何为红色美术,88.9%的大学生说不出3幅及以上经典红色美术作品。这一不尽如人意的现实,促使美术院校思政课教师应更加着力于红色美术资源与思政课教学的有机结合。
3.紧跟时代
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时代性是实现思政课“工艺精湛、包装时尚”的必然要求。当今时代,移动通信已与互联网完美结合,以快速、及时、简短为特征的各种微媒体应运而生,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微视频等新兴的媒介,无处不在地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较2020年3月增长8540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0.4%。大学生作为对新事物、新媒体最为敏感的一个群体,自然会被汹涌而来的微时代裹挟而行。当前,在手机上使用各种微媒体浏览微资讯已经成为学生上网的主要模式。据调查,大学生使用微信的占98.2%;愿意通过微信接受思政教育的占58.3%。因此,思政课教师要主动融入“微时代”潮流,借力强大的移动互联网,使微信这种快速、及时、简洁的媒介方式助力教学,让思政课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跟上学生变化的节奏,成为改进思政课“配方、工艺和包装”的有效路径。
创新的成果:
“一画一课”实现了红色美术资源与思政课教学的有机融合
1.“一画一课”简介
“一画一课”要求美术类大学生结合思政课教学内容,搜集反映或表现中国近现代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社会风貌和时代变迁的各种形式美术作品,描述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表现内容、艺术成就、社会作用和学习体会;探寻作者成长成才的人生经历、艺术理想和艺术成就。“一画一课”是以画为主线,配以简明易懂的美术点评和基于思政视角的背景知识解读,以画带史,以画代论,让大学生在寻找作品、解读作品中了解历史、了解国情、学习知识、升华情感。教师将学生的作业进行筛选、整理和批改后,结合学生所选作品对应的教学内容,安排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以“课堂5分钟”的形式进行讲解和展示。同时,教师开通微信公众号,以“一画一课”的形式向班级微信群和微信朋友圈不定期推送。从2017年10月25日“莲开有声”微信公众号推出“一画一课”第1期以来,现已累计不定期推出优秀的学生作业380期,积累文字70多万字,参与“一画一课”学习的在校学生已有5届,共近3万人,学生撰写的学习体会约有5万多字,累计微信阅读量(校内校外)达20万人次以上,在陕西思政界和全国思政课教师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目前,“一画一课”的创新探索已经在西安美术学院的本科思政课程《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陆续展开。
2.“一画一课”实现了红色美术资源的有效传播
红色美术资源是指以美术方式反映和表现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过程中的重要事件、重要会议、战斗场景、劳动场景、领袖人物、英雄人物,以及表现人民群众具有正能量、感染力和凝聚力事件的美术作品和在党的教育下成长起来的爱国为民、崇德尚艺、德艺双馨的红色美术家的艺术主张。红色美术资源从时间上来看,不仅包括革命时期,还包括建设时期;从内容上来看,既包括美术作品,如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壁画、漫画、广告、招贴、海报等,又包括美术家的感人事迹。西安美术学院创新教学改革的方向就是努力发挥教师和学生两大主体的积极性,充分挖掘、梳理红色美术资源,对作品的艺术特色、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艺术理想、艺术追求等进行深入解读,并通过“一画一课”的形式在微信公众号上向全社会进行传播。这一创新做法使得藏在美术馆和博物馆里、印在画册和书本上、立在纪念馆和广场上的各种形式的红色美术资源“活”起来、“火”起来,实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的“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的嘱托和期望。以“一画一课”第180期到第291期为例,该校思政教学团队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设计推出“致敬延安鲁艺美术家”专集,收集和整理了100多幅延安时期鲁艺美术家创作的木刻作品,以“画家简介+作品分析+历史链接+学思感悟”的模块进行分析解读,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向学生和社会推送。延安鲁艺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艺术院校,延安鲁艺美术家坚持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正确方向,在深入敌后、深入群众的过程中创作出了永留史册的木刻作品,成为红色美术资源的典范。这些作品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人担当民族大义的初心使命和为人民服务的模范执政,记录了边区军民坚定信念、坚持抗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通过“一画一课”的传播,使得这一张张散发着历史温度、彰显着精神高度、体现着革命艺术家使命担当的红色美术资源,再一次走进人们的视野,实现了红色美术资源的现代传播和思政育人的效果。
3.红色美术资源是高校育人的优质资源
红色美术资源以审美的方式展现时代风貌、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社会生活,集审美功能、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于一体。在红色美术资源中,英雄人物、领袖人物、普通百姓、重大事件、战争场景均有展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作品的创作者就是重大事件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们在创作中倾注了满腔热忱,这样的作品饱含思想力和感染力。“在红色美术作品中,无论是版画,还是油画、中国画等,都有着重要革命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事迹赋予的叙事场景和崇高的内容,并包含了美术家情感的注入,使画面内容情节感人、构图富有动感、视觉效果强烈,体现出一种壮美的崇高感。”同时,作为红色文化资源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红色美术资源是记载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的历史画卷,是中华民族筚路蓝缕顽强地求独立、求解放、求富强的伟大精神的真实写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中华民族精神,既体现在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和奋斗业绩中,体现在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中,也反映在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产生的一切优秀作品中,反映在我国一切文学家、艺术家的杰出创造活动中。”红色美术资源中所包含的坚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艰苦奋斗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等,与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所要达到的根本目标高度契合,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鲜活教材。不仅如此,红色美术资源因其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和可视性而颇具吸引力和影响力,是美术院校思政课教学可借鉴的得天独厚的优质资源,能有效弥补思政课教材内容因极强的逻辑性、思辨性和抽象性而导致可读性和接受性不足的缺陷,更符合“00后”美术类大学生的阅读特点和接受习惯。教师应在充分认识和挖掘红色美术资源育人价值的基础上,通过“一画一课”的创新探索,构建“思政+美术”的教学模式,实现红色美术资源育人和思政课育人的同频共振,是提高美术院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必然选择。
创新的实效:
“思政+美术”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为高校思政课改革提供了“西美方案”
1.学生有收获
“思政+美术”的教学模式,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无论是在美术资源的收集、整理和解读过程中,还是在课外实践作业的完成过程中,课堂内外的各个教学环节均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真正实现了思政课学习由“做客”到“做东”的转变。如在完成“一画一课”时,在教师和学生一起选定作品之后,学生主动到美术馆、图书馆、阅览室查相关资料,不仅要弄明白作品创作的构思、艺术特点、艺术风格和艺术影响,同时还要弄明白作品的创作时代背景、主题思想、作者简历、时代价值和社会贡献等,在此基础上,才能撰写出具有一定逻辑性和理论性的赏析文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收获是单纯的课堂教学难以实现的。“一画一课”的设计与美术类学生的实际高度契合,得到了学生的热情响应和参与,他们积极认真地完成作业,并对自己的作业能否在教师的公众号推出十分关注,由此也进一步亲近了师生关系,达到了“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在这一互动过程中,教师不是只站在讲台上宣讲教材,“自说自话”,学生也不再是仅坐在下面“你讲我听”“你答我通”,双方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学习共同体”。学生在解读红色美术作品中学习了更多的思政知识,而教师在引入红色美术案例中也掌握了更多的美术知识,师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生评价这是“最有特色的思政课教学形式”。学生纷纷表示,在参与“一画一课”的过程中,懂得了美术作品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而流传于世的原因;懂得了“作画先做人”的道理;懂得了美术作品有为自己表达心声的,更有为民族、为人民表达意愿的;懂得了艺术应该引领时代,服务人民的道理。
2.媒体有报道
自西安美术学院推出“一画一课”以来,收到了许多来自全国各地同行和朋友的肯定和点赞,他们传递了一个共同的声音:这是一个独辟思政教育蹊径的好创意!因为它充满了艺术性和红色文化的底蕴。2018年1月1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对“一画一课”的开展情况进行采访,并在随后的陕西三级听课制度报道中突出了“一画一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8年5月和2019年9月,陕西教育报刊社记者两次来学校做深入采访,通过课堂听课、召开学生座谈会和教师座谈会等方式,对学校的“思政+美术”教学改革进行调研,先后发出2篇报道:《“一画一课”新模式:西安美院让思政课变得“艺术范”》和《西安美术学院:探索艺术与思政同频共振的“美”》。以“一画一课”为代表的“思政+美术”教学创新和实践更是受到陕西省高教工委和教育厅的赞赏和肯定,2018年荣获了省级校园文化建设二等奖。
3.同行有好评
“思政+美术”的教学改革开启了运用红色美术资源助力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先河。近年来,西安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应邀在重庆邮电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云南艺术学院、宜春学院、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吉林艺术学院、解放军陆军步兵学院、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邮电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院校主办的省内外学术研讨会上做创新成果介绍,也有不少兄弟院校来学校交流取经。目前,这一教学改革创新成果已在多所艺术院校和非艺术类的综合性院校思政课教学中进行实践,受到了思政课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和一致好评。广州美术学院借鉴以“一画一课”为代表的美術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改革所推出的“品美术经典,学百年党史”系列微课程、中央美术学院推送的“画说美育”、西安理工大学团委推出“画说党史”、渭南师范学院推送的“美院美画”等,均为学习和借鉴了本成果之后的产物,由此可见,红色美术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的创新与实践具有广泛的推广性和应用性,且已产生了广泛的推广应用效果。今后,乘着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东风,基于“一画一课”的红色美术资源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创新与实践必将成为全国高校,尤其是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聂建平.社会变迁视阈下高校红色美术教育研究[J].西北美术,2017(2):38.
[2]沈永真.微信对大学思政课教学的影响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7):46.
[3]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J].求是,2021(10):1.
[4]冯民生,沈宝莲.论红色美术与中国美术史建构[J].中国文艺评论,2021(7):64.
[5]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1(1).
(沈宝莲:西安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