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怀平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于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高校新任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建设直接关乎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未来,但是新任思政课教师学缘结构复杂多元,部分教师面临“知马”未必“懂马”、“懂马”未必“信马”、“信马”未必“研马”、“研马”未必“行马”的理论素养困境。基于此,必须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六个要”的要求,针对性地加强高校新任思政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培育,进一步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
从“知马”到“懂马”是新任思政课教师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前提。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支撑高校思政课人才培养的核心基点,思政课培养体系的设计和构建,必须凸显鲜亮的理论底色。从课程特征来看,思政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这是在教师“知马”,即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着透彻理解和深度体悟的基础上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的角度看,国家在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导向下对“知马”的要求体现为知情意行转化逻辑下对逻辑起点的高度关注。从“知马”到“懂马”的逻辑转化内蕴基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学运用,即从知识的储备转化为知识的理解,思想在进学生头脑之前要先进教师头脑,并经由理论学科范式的转化整合而升华为具备理论性和思想性的知识输出。从“知马”到“懂马”是任何新任思政课教师融入角色、承担角色的必备过程,也是理直气壮讲课程的前提条件。
从“懂马”到“信马”是新任思政课教师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基础。作为思政课教师角色的教育主体不仅应关注知识作为信息元的交互效果,更重要的使命在于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基于理论灌输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三观,这是体现思政课教学价值性的核心元素。新任思政课教师唯有在坚定自身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的基础上,方能借由教学内化将理论性或实践性的思政课教学元素转化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而实现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教学目的,使学生自觉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从“信马”到“研马”是新任思政课教师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师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这是基于“信马”基础上作为合格思政课教师必备的核心素养。思政课教师在创新课堂教学、给予学生深刻学习体验的同时,也是自身挖掘研究思路和探析教学方法的过程,这需要通过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钻研以扩充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进而达到以研促教、以教促研的互动循环。对于高校新任思政课教师而言,处理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体系研究和教学的平衡关系是角色责任的凸显,更是新时代合格思政课教师的核心要求,唯有将教学与科研构建一体化的螺旋上升互动系统,方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多元知识诉求以及教学方法、环境、载体的复杂变化,实现“信马”与“研马”间的有机转化,保证思政课教学的时效性与实效性。
从“研马”到“行马”是新任思政课教师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归宿。习近平总书记用“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形容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可信、可敬、可靠”源自于“乐为、敢为、有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在于“行马”,这不仅体现为教师在自身教学、科研、生活实践中“行马”,更体现为引导受教育者“行马”,即将思政课所学知识和内化情感转化为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中的行动,使学生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前途命运密切結合。就“研马”而言,其最终目的仍在于教学效果的更好实现,即用更透彻的学理回应学生困惑,以更彻底的理论培育学生自信,以马克思主义强大真理引导学生投身实践。同时。“行马”还要求思政课教师在课上课下、网上网下都要为学生作出表率,以实际行动传导主流意识形态,维护意识形态阵地,以严格的自律和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大先生”。
(作者系长安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