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超
摘要:融媒体时代,虽然每个用户都能够成为新闻的挖掘者和传播者,但严谨、庄重的时政新闻的拍摄与编辑,还是由权威的官方电视台来完成。为了更清晰地向公众传递时政信息,时政新闻的拍摄和编辑都应当被重视起来,在提升摄影、编辑人员工作能力的基础上,推动时政新闻质量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将电视时政新闻拍摄和编辑的要点作为论述的核心,具体阐述了时政新闻拍摄和编辑的原则,以及会见类新闻、会议类新闻以及领导调研活动的拍摄、编辑技巧,希望能够为电视台时政新闻的拍摄和画面编辑提供建议。
关键词:电视台;时政新闻;拍摄要点;画面编辑要点
时政新闻是公众获得时政资讯的重要载体,不仅有利于国家大政方针在基层的贯彻,还能够清晰、真实地呈现客观情况。时政新闻的细分类别又包括会见类新闻、会议类新闻以及领导调研活动,每一类时政新闻的拍摄、编辑要点都存在差异,需要工作人员在实践中具体把握。此外,由于新闻现场情况复杂,拍摄对象较为特殊,很多关键信息都是一闪而过,极为考验摄影记者的信息捕捉能力,而时政新闻画面编辑中的动态画面与静态画面的转换也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编辑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电视时政新闻拍摄要点
电视时政新闻是通过拍摄的画面传达给观众的,在坚持拍摄原则与不同类型电视时政新闻的画面拍摄技巧的基础上,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传递有效的新闻内容,这就对拍摄工作与拍摄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拍摄原则
第一,保持画面的稳定性。时政新闻与其他类别的新闻存在较大不同,时政新闻的主题为国家政治事件,整体基调庄重严肃,对传递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摄影记者在拍摄时,为了确保时政新闻的严肃性,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要尽可能保持拍摄画面的稳定性,可以借助三脚架等摄影工具,将固定镜头拍摄作为主要拍摄方式,避免拍摄画面出现晃动[1]。
第二,注意画面的光线。新闻现场环境的不确定性,给时政新闻画面拍摄中的光线控制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一旦拍摄角度选取不理想或是新闻现场光线较为昏暗,就很可能出现逆光镜头等问题,从而导致时政新闻拍摄效果不佳。为了应对这种情况,部分摄影记者往往会借助摄像机增益功能改善光线条件,但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拍摄的画质,因而在时政新闻拍摄过程中,要将拍摄角度的调整、新闻灯组的配置作为重要的前期准备工作,这样才能拍摄出合格的新闻画面。
第三,多景别、多角度取景。不同新闻事件在拍摄过程中所用的拍摄手法也存在差异,因此,摄影记者需要在了解新闻事件的基础上提前做好规划,确定拍摄的景别和角度,使新闻画面的表现力更强。
第四,现场抓拍捕捉细节。很多摄影记者在画面拍摄时,为了使新闻事件呈现得更加完整真实,视觉效果更好,往往将拍摄重点放在重大事件的进展上,忽略了对新闻现场细节的抓拍。实际上,很多细节都蕴含了温情的一面,可以将时政新闻变得更有温度,更接地气。例如,在拍摄领导深入基层时,如果能抓拍到一些细节,就能使领导的形象更为亲民,不仅能够凸显时政新闻的主题,也更容易与观众产生共鸣。
第五,注意画面的完整和连贯。时政新闻对于新闻内容的要求更加严格,无论是语言文字的应用,还是政治情感色彩的表达,都能够清晰准确地传递时政新闻信息,因而在时政新闻拍摄过程中,要注重画面的完整和连贯,确保拍摄素材经过后期编辑能够形成完整的新闻内容,真实呈现新闻事件[5]。
第六,注意过渡画面的拍摄。镜头的切换是时政新闻中常见的现象,可以说,多组镜头接组成了时政新闻,因而,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过渡是否自然,不仅会影响观众的观看体验,也决定了后期新闻画面编辑的难度。
第七,提升综合处理能力。时效性、价值性是时政新闻重要的特性,也是画面编辑过程中应该达到的目标,那么面对众多的时政新闻素材,只有在海量信息中迅速做出判断和取舍,才能给观众带来更有价值的时政新闻。此外,也应当注重不同价值的新闻信息在总时长中的占比,从而使时政新闻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升新闻画面的编辑质量,取得更好的新闻播报成效。
(二)不同类型电视时政新闻的画面拍摄技巧
第一,会见类新闻。会见类新闻的拍摄对象是固定的,往往是主人和客人,拍摄的范围较小,对拍摄画面的固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会见类新闻拍摄过程中,要借助拍摄三脚架等工具。此外,常用的会见类新闻拍摄方法包括全景画面拍摄、中景画面拍摄、近景画面拍摄。全景画面拍摄的限制较少,可以是从双方主要领导交流的拍摄到整个会场的拍摄,也就是逐渐从小全景拍摄拉至大全景拍摄。此外,固定镜头拍摄也属于全景画面拍摄,会见双方主要领导交流的拍摄通常采用中景画面拍摄,而对话、倾听等沟通交流的细节,则采用近景画面拍摄。除了会见双方主要领导的拍摄外,陪同人員也是会见类新闻重要的拍摄对象,那么在陪同人员数量较少的情况下,中景镜头拍摄就能够满足需求,而在陪同人员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则需要运用摇镜头拍摄方法[2]。
由于会见类新闻拍摄对象较为固定,且拍摄方式较为单一,因而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视觉疲劳,难以激发起兴趣,因而要将摇镜头拍摄合理地运用其中,让新闻画面动起来。
第二,会议类新闻。会议类新闻需要拍摄的画面较多,因而如何保证拍摄画面的稳定,就成为十分重要的内容。通常而言,会议类新闻拍摄镜头有这样几个要求:首先,主席台主要领导发言的拍摄,将近景拍摄作为主要的拍摄方法,可以拍摄主席台的正面也可以拍摄包含主席台两侧在内的全景,在拍摄过程中,要注重抓拍领导人发言时的细节,如身体局部动作等;其次,在拍摄领导时,要注重镜头的时长有较为严格的限制,而且既要有领导发言时的镜头,也要有领导不发言时的镜头。此外,还要有从发言领导到参会者的拍摄镜头;最后,拍摄领导发言镜头,要将领导放在画面中心,使重点突出。
在会议类新闻的拍摄过程中,摄影记者需要在熟悉会议流程的基础上,熟悉拍摄的环境,从而为拍摄方法的选择以及调整奠定基础。此外,机白平衡校对也是重要的拍摄准备工作。而主要领导作为重要的拍摄对象,在实际拍摄过程中,要避免杂物干扰的情况出现。常见的会议类新闻拍摄手法为摇镜头拍摄,镜头摇动的幅度、速度都需要摄影记者精准把握,而会场全镜头的拍摄要避免大范围地面入镜的情况出现。
第三,领导调研活动。领导调研活动的拍摄地点、时间往往是随机的,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因而在拍摄前,摄影记者需要做好调研工作,了解拍摄的详细情况。在实际拍摄过程中要多抓拍细节,如领导亲民的行为与话语等。此外,中景拍摄和近景拍摄是领导调研活动常用的方法。领导调研活动的拍摄,很容易受到突发状况的影响,极为考验摄影记者的基本素养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因此,摄影记者在日常工作中,应当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二、电视时政新闻画面的编辑要点
因为时政新闻的目的是传递时政信息,其中包括时间、地点、任务以及既定事实,这就要求在后期编辑时坚持画面编辑原则以及不同类型电视时政新闻的画面编辑技巧,从而使新闻画面呈现出更好的效果。
(一)画面编辑原则
第一,画面动态连接。两个不存在连贯关系的动态画面连接组合是新闻画面编辑的重要内容,为了使观众获得更佳的观感,在画面编辑过程中,要达到两个画面无缝连接的效果,也就是观众在观看时,无法发现两个画面为动态画面,并且还去除了当中不必要的部分。
第二,画面静态连接。当时政新闻拍摄发生较大转变时,在进行画面后期编辑时,需要运用静态连接法,将两个在短时间内保持静态的画面连接起来,这样才能使时政新闻场景的转变更加自然。那么摄影记者就需要深入了解新闻拍摄及编辑的相关知识内容,全方位考虑两个画面之间的不同,从而使得画面剪辑更加自然流畅。
第三,画面动静连接。动态画面与静态画面之间的连接转换也是画面编辑的重要内容,具体而言,可能是动态画面向静态画面的转变,也可能是静态画面向动态画面的转变。这一转变往往蕴含强烈的情节变化以及情感色彩变化,因而在画面编辑时,要着重突出这种变化,从而增强观众的情感体验。
第四,节奏变化的控制。时政新闻的内容不同,节奏也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不仅能够更好地传达新闻信息,也能够使观众的情绪产生变化。因而在画面编辑时,需要根据新闻内容的特点把握节奏的变化,避免出现节奏变化不当从而影响观众观感的情况。如果在时政新闻画面编辑时,节奏变化得当,就能够提升观众的观感。
(二)不同类型电视时政新闻的画面编辑技巧
第一,会见类新闻。画面的选取与组合是会议、会见类新聞画面编辑的重要内容,由于会议、会见类新闻拍摄的场地和人物具有固定性,因而要将固定镜头下拍摄的画面作为主画面,而移动镜头下拍摄的画面则为辅助,这样才能主次有别,突出主体和重点内容。而且,在画面编辑过程中,为了保持新闻画面的统一性,需要根据拍摄时的场景大小与距离远近完成画面剪辑工作。
因为会见类新闻涉及主次两个主体,所以无论新闻稿件是长是短都要将主次两个主体间的交谈内容作为编辑画面的要点和重点。由于没有过多主体的参与,极容易产生单调与乏味感,这就需要后期编辑时通过剪辑手段和拍摄方式的转变进行弥补。一般情况下,我方的领导出现在画面中的时长应该相应地多一到两秒,次数也应该多出一到两次,这就是“以我为主”的原则。
第二,会议类新闻。在编辑会议类新闻时,要遵守的第一原则就是“对半减”编辑原则,这样就可以合理地剪辑画面并进行编辑。假如在会议类新闻中被拍摄的主角有长达10分钟的讲话,按照“对半减”的编辑原则,后期编辑时被拍摄的主角就需要有10个镜头,配角4次,以此类推。其中,也会遇到新闻稿件的第一段不够长,如领导强调的第一段总要求,这就需要将大景镜头、领导的讲话镜头、其他参会人员的慢摇大镜头进行编辑,统筹兼顾整个新闻呈现的效果,这样可以顺理成章地让领导多出现一次,从而体现出会议类新闻应有的精神内核。
对画面长度的编辑是为了分清主次角色。在面对普通人员同时出现在画面中的情况时,就要按照“对称原则”进行编辑。按照画面分布进行对称编辑,可以通过慢摇大镜头、拉位摇摆等方式进行后期编辑,从而使所有人员都出现在镜头中[3]。
第三,领导调研活动。在拍摄领导调研活动新闻素材时,领导与调研对象的对话以及互动是拍摄的重点,在画面编辑时,也要把这种情况当作编辑的重点。因为领导讲话镜头与被调研者镜头的时间分配有很大的时效性和随机性,所以变得不好把握,很容易出现领导镜头过多而被调研者镜头过少的情况,这也对编辑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因而时政新闻编辑人员要按照规定,将调研主角的镜头长度设置为新闻总时长的三分之二,而被调研者的镜头则设置为三分之一。由于领导调研活动的地点存在随机性,因而拍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无法掌控的因素,这也给画面编辑带来了较大的困难,这当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转场镜头的编辑。领导调研活动转场镜头的编辑与会议类新闻、会见类新闻丰富的转场素材不同,领导调研活动往往无法在庄重的会议室完成,大景的拍摄较少,因而转场镜头多依托具有明显特征的景物和建筑物来完成,将新闻中心从物体转到新闻主角上来,从而体现出领导与调研对象的主次分别。
三、新闻稿件写作技巧
要想高效完成新闻稿件的写作,就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相关的技巧,但由于新闻稿件的组成要素众多,还需要注重新闻稿件写作技巧的应用场景及时间。
第一,标题是新闻稿的眼睛,如果新闻稿标题的设置精妙绝伦,就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因而要关注新闻标题的制作,标题应该做到简明扼要地揭示新闻所要表达的主旨。
第二,导语往往是新闻当中的“精华”,能够将有价值的新闻信息简短、有力地传递出来,因而导语的写作也是重点内容。
第三,新闻具有严谨、规范的特征,其传递事实真相的特性是不可改变的,因而在新闻稿件写作过程中,将“用事实说话”作为基本原则。
第四,在进行新闻稿件写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多角度切入,要站在人民群众的视角对新闻事件进行解读,并在解读过程中遵守道德和法律法规,不能为了追求热点而败坏道德、扭曲事实[4]。在进行写作时,还应该严密地围绕主题来进行,同时还应该注意新闻稿的格式,在写作过程中适当插入对当事人的访谈内容。
四、结语
时政新闻的内容可能较为单调乏味,但传达信息的重要性以及语言严谨性的特征十分突出。那么,如何能够在传递优质时政新闻信息的同时使观众观感更佳,成为每一名时政新闻从业人员应当思考的问题。本文虽然就电视时政新闻拍摄要点以及新闻画面编辑要点下的拍摄原则、编辑原则,以及不同类型电视时政新闻的拍摄和编辑展开了详细的分析,但由于时政新闻拍摄的过程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摄影人员不应照本宣科,而是要提升自身随机应变的能力,密切关注拍摄时出现的突发状况。
参考文献:
[1] 朱鸿.基层电视台时政新闻拍摄和画面编辑要点分析[J].记者观察,2020(30):99-100.
[2] 潘亚.电视台时政新闻拍摄和画面编辑要点[J].记者观察,2020(26):43-44.
[3] 惠一秋.基层电视台时政新闻拍摄和画面编辑要点分析[J].传播力研究,2018,2(34):36.
[4] 郑江涛.新媒体冲击下基层电视台新闻宣传工作如何应对挑战[J].北方文学,2016(22):93+95.
[5] 赵婕.浅谈屏幕文字在电视画面编辑中的规范性运用[J].新闻研究导刊,2017(5):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