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皓瀛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对播音主持影响较大,但从应用效果来看,并没有完全发挥出协同作用,主要体现在主持人“小助手”的角色以及在多维场景、语音合成、知识问答、播报类节目的辅助播报等。可以说,人工智能技术并没有真正地改变播音主持的生态,存在的问题是协同创新不足,从信息科技应用的角度来看,必须加快人工智能技术与播音主持的协同创新能力,否则将阻碍播音主持行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播音主持;AI;协同创新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主要是代替烦琐、危险、高昂的人工成本,而在播音主持领域主要解决的是“信息和信息交互”的优化。播音主持始终在进行信息的传递,虽然有提词器,但仍然需要进行大量的记忆和备稿,这对播音主持的要求较高,所以播音主持都是受过专业训练的。
此外,信息交互是现代播音主持的常态,这里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播音主持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和临场发挥;另一方面,在直播节目中播音主持需要与观众进行信息的交流、互动和情感的升华。很显然,人工智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人类解决记忆和信息交互难点。
同时,也有人觉得人工智能会不会完全替代人类播音主持工作,对于这样的担忧其实没必要,人永远是科技的发明者,也是主导者[1]。播音主持有了人与科技的完美组合才能发挥出更好的节目效果。
一、人工智能技术在播音主持领域应用现状
人工智能技术(AI)近年来在信息传播中应用较为广泛,这是因为信息傳播的很多设备是基于计算机技术来完成的,而人工智能技术在一定程度是融合技术,它可以完成人类觉得烦琐、危险以及高昂人工成本的工作。比如,人工智能可以输入性记忆所有的信息,并且能在联网的情况下进行信息的更新,以及多种语音的识别系统,这提高了播音主持的成稿效率和准确性。并可通过深度学习及可视化功能来直接代替传统的主持人。
实际上,人工智能在信息传播的应用要从湖南卫视的主持人“小助手”开始。“小助手”在娱乐节目中可以帮助主持人扩大信息量,同时可以充当“组合”使节目生动有趣。在2019年的春晚,人工智能技术以虚拟主播的形式,让全国观众耳目一新,其首次登上全国大型舞台,以“小小撒”的人工智能和央视主持人撒贝宁进行了成功有趣的合作。人工智能技术首次在全国大型舞台上亮相,使观众们近距离地见识到人工智能的魅力以及强大的科技力量[2]。
从现场的情况来看,无论是“仿人类”行为的随机应变、交流互动,“小小撒”都体现出了较好的能力,可以说游刃有余。这样一个AI仿生主播在整个技术打造的过程中只仅仅需要30分钟,而一名合格的主持人的培养显然更为漫长。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交互应用上进一步的突破,已经成为播音主持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供现场直播过程中信息的“源源不断”和多媒体的物联,实现虚拟场景的生态的可视化、模拟化和动态化,实现了多维、多元突破。但同时也有新的问题,人工智能技术与播音主持协同创新效果与其他行业相比并不突出,而这其中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分析。
二、人工智能技术与播音主持协同创新效果分析
(一)新闻播报工作的协同创新分析
从新闻播报工作的角度出发,一些发达国家的媒体已经尝试用机器人写稿。2010年,美国西北大学开发出Stats Monkey软件,利用此软件可以自动从网页中抓取比赛数据信息,在接收到信息后的2秒内快速生成新闻标题,并将相应的数据填入已有模板中。法国《世界报》等媒体也利用此软件来报道体育新闻。可见,新闻机器人的出现已经打破了传统新闻播报的业态,但电视媒体的新闻播报目前来看,还没有真正实现机器人的协同参与,其中的原因是动态的新闻播报本身带有不确定性和机动性,而播音主持能够理解领会新闻播报中的情感和主张,但人工智能技术仍然需要深度的开发来实现,特别是深度学习后对新闻播报的仿生过程。
而人工智能技术在播音主持领域最有可能替代的是公共新闻播报,这也使得该项技术的可行性研究和应用性尝试一直未间断过。特别是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技术与播音主持的协同创新空间变得更大,需要通过不断的创新加快业态的升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
比如,人工智能技术对基础的文本信息进行语音识别时,准确率已经达到了95%以上,但语音转文字准确率相对较低只有75%,而专业播音主持的准确率相对较高,能达到90%以上[3],二者完全可以进行协同作业,完成模式创新。
(二)人工智能技术与播音主持多场景交互的协同创新分析
人工智能技术与播音主持能够实现多场景交互,这可以辅助播音主持完成多种角色。比如,播音主持在主持过程中需要“问机器人”来实现大量信息的承载,以机器人的播报来实现信息的交换,同时也使得现场变得生动有趣。这样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放播音主持,使其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把握节目的情感性和交互性[4]。在多场景的交互中可以呈现可视化、直播化的特色,通过可视化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场景内容的切入,而直播是现场新闻播报的特色,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在直播过程中对接多重资源,实现对播音主持的强有力补充,播音主持只对内容深度负责,不再担心信息量太大不好掌控的问题。
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人工智能技术对人类大脑存储有限、精力有限的帮助,使许多不可能实现的信息交互成为可能,但在实际的应用中,人工智能技术与播音主持的协同创新效果并不突出,只是部分解放了主持人在知识识别、转化、运用中的制约,而多场景交互的整体效果仍然有待提高。
(三)人工智能技术与播音主持协同创新对话不足
电视节目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并赋予算法和计算机“类人化”的情感仿真,使其不仅在形体上趋近人类,并且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语言习惯进行表达、识别和情感表达,这使人工智能主持简单的新闻播报和现场直播成为可能。
而随着仿真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在数据运算上的能力,加上机器的深度学习以及“类人化”的神经网络、感知系统等进一步的发展,由人工智能担任播音主持成为可能。但二者的“对话”不足,这是目前协同创新上存在的较大的问题。比如,目前应用较多的气象主持人,气象播报工作并不需要太多的技术要求,只要满足吐字清晰、诵读正确即可。但在一些较为复杂的主持工作中,需要人工智能技术与人工播报同时存在,这就需要有更多的“人机对话”,只有达成协同合作的高度统一,才能更为准确地向观众传播内容。
此外,在一些节目中,人工智能扮演播音主持的辅助角色,实现了播音主持人“小助手”角色。这使人工智能和播音主持的融合度在不断提高。而从协同创新的角度来看,播音主持的情感能否与机器人更好地协同创新成为关键[5]。
(四)人工智能技术与播音主持优质声音的协同创新分析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播报新闻除了可以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复原和仿真许多已逝声音、动物声音和特殊环境下的声音再现。比如,在某卫视的喜剧舞台上,就运用声音合成技术还原了相声名家的声音。
另外,湖南卫视也利用声音合成技术在一档综艺节目上还原了已逝演员张国荣的磁性声音,使观众泪目。可以说人工智能声音合成和识别技术对于播音主持领域的影响深远,它通过科技手段精准地实现信息的采集,并对声线素材进行标准化处理,实现对原声的复原,甚至比原声在音色上更为突出。
但从二者的协同创新来看,目前人工智能技术更多应用于特殊声音的处理,还无法真正意义上进行协同创新来实现多音轨的交互和人机协作,人工智能技术在深度学习播音主持声音协同中仍然要下功夫,并且对于优质声音的深度学习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创新。这样可以满足播音主持的专业度,降低人工成本。
三、优化人工智能技术与播音主持协同创新能力
虽然人工智能技术凭借着周期快、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和新媒体从业者的喜欢,但是在播音主持界,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依赖性仍然很弱,其目前还不能完全达到“类人化”工作的能力,仍然需要播音主持来主导播音,而人类社会的情感和规则,以及不同文化融合背后的形态意识,不是人工智能短时间能学会的。比如,人工智能虽然能够模仿声音,但其声音线条却过于理性,缺乏感情色彩和音调变化。
对当前的播音主持领域来说,要利用好人工智能技术的优点,把它当作工作中的工具使用,但不能反对和排斥人工智能技术对播音主持的辅助作用。
(一)提高人工智能技术与播音主持的协同融合
某卫视主持人在被问及人工智能取代播音主持行业的话题时认为,虽然人工智能的工作效率很高,但是如何能在播音主持过程中体现出人与机器的协同作战能力非常关键,要提高这种协同能力,就要做好人与机器的融合。
人工智能技术更多地表现为对播音主持的协助,而人类总希望机器人能做更多的事,这就造成了播音主持界对机器人的“无用”认知。但真实的现状是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能够完成人类的大部分指令。要做好人工智能技术与播音主持的协同融合发展,人类的思想和情感是人工智能融合的关键,在“协同融合”中要发挥人工智能技术与播音主持人的有效融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其“协同作用”,而掌握度和节奏是播音主持的特长,这也启发了现在的播音主持,在人工智能技术普及的时代里,做一个有协同、有融合的播音主持人将成为未来职业发展的关键。
(二)提高人工智能技术对播音主持的协作能力
从播音主持未来的发展来看,信息交互不再是其重要工作,而是需要完成情感的交互,所以播音主持要有更好的协作能力。
播音要学会与人工智能平等相处,才能产生1+1>2的效果,而协作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主持人的专业水准,形成鲜明的主持风格和主持特色,能够化解突发事件,并从容自如地应对,这是人工智能技术做不到的。
第二,不与人工智能技术争知识储备,把信息存储记忆交给人工智能,由播音主持完成发布。
第三,人工智能技术是编辑好的预设算法,作为代码本身存在一定的漏洞,播音主持不能完全依赖人工智能技术,要掌握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也表现为协作的能力。
人工智能技术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需要播音主持衔接好人工智能与观众的关系,这就要求播音主持保持现场的敏感性,对于电视节目制作来说,播音主持还肩负着各部门之间的对接,需要对节目进行策划,而这个过程中要把人工智能技术与播音主持的融合方式考虑进去,这样才能在后续的播音主持工作中实现人机交融的局面。
此外,未来的播音主持领域必定是播音主持和人工智能技术共融共存的局面,播音主持应掌握必要的人工智能技术基本知识,并且能够融会贯通地运用在节目中,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呈现出更好的节目效果,丰富节目内容和节目信息的呈现形式。
(三)优化人工智能技术与播音主持的协同创新
通过优化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更好的实现与播音主持人的协同创新,在这里笔者提出“三融三协”模型(详见图1)。
“三融”是指情感融入、技术融入、流程融入。情感融入是指对人工智能表达的信息,播音主持要进行“情感加工”;技术融入是指在主持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始终陪伴左右,对播音主持起到强大的支持作用;流程融入是播音主持工作具有规范化、流程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对每一个环节进行融入性分析和场景预设。
而“三协”是指人机协作、场景协作、交互协作,人机协作是指播音主持与人工智能要做到协作统一,互为依靠,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效果的最大化;“场景协作”是指在不同的场景下,也包括虚拟的环境下,主持人与人工智能间始终要做到协调和统一,在每个场景交换的过程中都要做到声音、行为、表达的一致;“交互协作”包括人机交互、机机交互、人与人交互,而這里的交互协作主要是指机器在与观众交互过程中,播音主持要起到协助、引导和桥梁的作用。
四、结语
从传统播音主持形式来看,信息量和场景较为单一,而人工智能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播音主持领域的应用能力,特别是人工智能可以做到超量记忆和准确输出,可以说人工智能技术的到来对于播音主持是革命性的,在这个过程中播音主持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适应性和知识积累,否则很难适应其变化。但同时也要冷静地看待人工智能发展的阶段性,要合理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节目的创新,避免对人工智能技术过度依赖造成播出事故。播音主持要学会把人工智能技术与个人特色进行有效协同创新,全面掌握人工智能相关知识,从而推动播音主持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国成.浅析人工智能技术在播音主持领域的应用[J].信息记录材料,2020,21(3):102-103.
[2] 刘晓峰.人工智能技术对播音主持行业的影响和改变[J].传媒论坛,2020,3(1):32-33.
[3] 王姝雅.人工智能在播音主持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启示[J].中国传媒科技,2019(5):29-31.
[4] 夏海波.中国人工智能科技的公众传播与社会评价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7.
[5] 王德生.全球人工智能发展动态[J].竞争情报,2018(4):4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