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师对于教材而言既是被动的,又是主动的。故笔者以高中历史单元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为出发点,管窥蠡测,以期在新课改和教材改革的环境下帮助教师克服以往历史教学中的问题,尽快地转变课堂教学的模式,更好地运用历史教材,明白历史教学的重要地位和任务,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
关键词:高中历史;高三复习;主题式教学
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一线历史教师教师对于知识的讲解和对学生历史思维方式、史事评价、史料分析等能力的培养,诸多教学中所涉及的关键问题,最终都要通过教材和课堂教学得以实现,而这些最离不开的就是有针对性地教学设计。从实际出发,在高考的命题中,对教材所蕴含的深刻理论内涵也是不断地进行挖掘,以期来实现对符合时代需求的人才选拔。尤其是在新课改之后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向的教学要求,实际上就是对高中的历史教学,特别是对学生知识掌握和学科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的需求,即要求历史知识以整体史观为依托,从之前的专题化、碎片化趋于时序化、整合化。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在进行高三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时提前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重新整合。
主题式教学模式在高三复习课中应用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历史学科核心素養培育的目标要求
1.学业目标
随着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含课程标准)和历史教材的不断沿革,中学历史学科的目的、任务,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内容、体系、进度、方法上的基本要求,以及国家对中学历史教学的统一要求都有了较大的变化。这些都要求中学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适时地做出调整,突破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在历史教学中实现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和理念的创新。详细研读最新的历史课程标准就会发现,课程标准的附录1“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的能力习得部分与第五部分“学业质量”等级要求前后对应,相互统一。由水平1到水平4呈现明显地梯度,对应质量等级1到质量等级4的能力爬升。
从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上来看,不论是在课堂上对历史教材的阅读还是对课外读物的学习,尽管在具体方法上不完全相同,但本质上与历史教师的教法是同一的。换言之,一线历史教师的教育理念引导、教学设计的实施和教学方法的落实最终都要转化为学生的历史学习方法和学科能力,而判断这种理念、教学设计和方法的优劣得失并不在于教师的自我感觉,而在于学生的水平是否提高这一客观检验。
2.长远目标
如果说五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所指向的学业目标只是国家、学校选才育人的起点,那么它所指向的长远目标则是“通过诸素养的培育,达到立德树人的要求。”[1]的根本要求。这是一项需要历史教师长期坚持的教育任务,即要求通过历史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日积月累的熏陶,潜移默化的感染,逐渐渗入,逐渐深化。“因而,历史课堂就不能用机械的说教生硬灌输历史结论,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应创造性地凝练主题、提炼教学意义,让历史课既有丰富的人文性、又有深刻的思想性。”[2]哪些基本的史实需要学生了解,怎样理解一些基本的历史问题,让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情操上如何得到提升,学生从发现问题到提出问题进而到现实中问题地解决能力能否得到培养,都要通过教师组织教材、制定教学设计、进行教学活动才能明确。
历史教学设计是为了实现一定教学目标,历史教师依据历史课程内容主题、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学习特点及相关的客观环境条件,运用教与学的原理,在提供精选的优质的历史学习资源基础上,设计一个完整的学生历史学习过程。[3]高中历史“中国历代农民起义”单元复习课设计的意图就是通过对教材知识的整合,并补充相关史料,设计知识坐标,历史地图,大事年表等帮助学生在理清历史脉络的基础上,联系所学,多角度分析原因,说明农民起义产生的影响,并尝试对学界关于中国历代农民起义的不同观点,在掌握历史学习方法和学科技能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史料,进行辨析。所以不难看到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的要求下,传统的单一课时教学模式和方法面临十分巨大的挑战,但这同时也为广大历史教师突破固有模式的束缚,发挥创造精神提供了契机。于是对历史教材中长时段内史实的重新整合、升华主题,形成单元式的教学设计就不失为一种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很好尝试。
(二)高三学生应考能力培养的紧迫任务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不论是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还是习得的技能,最终都要在高考的考场上呈现出来。于是,除了学科素养的培养,高三学生的应考能力的培养也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通过对近几年高考题目的分析可以得到,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考查重点并非对记忆性知识的简单再现,而是在具体学习过程中积累总结提升而来的分析同类问题的方法能力和规律性认识。也就是对历史学科思维和学习方法的考查。如题目设问提示语中频繁使用“概括”“指出”“说明”“简析”(分析)等,问题则多集中于“背景”“特点”“原因”“内容”“意义”“影响”上。可见历史高考应考能力主要包括材料的阅读理解和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总结概括和分析判断的能力,“古为今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史实描述和历史解释的能力,比较筛选和自我探究的能力等。但是在实际考试过程中,高三学生所表现的应考能力不甚理想。“教材内容不成体系,重大历史史实记忆不牢固;不理解,死记硬背,不明其意,甚至张冠李戴,答非所问;阅读、理解、判断、分析、逻辑思维、归纳总结、评价等能力比较薄弱,有的不会审题,看不懂题意,有的读不懂史料,不会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有的对史实不会分析,有的不会归纳知识点。”[4]这些都成为考试试卷上经常出现的问题。加之文科综合试题题目总量大,考试临场压力等多种因素也造成高三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的应考能力差强人意。
回归到历史教材,由灌输性知识复习向提升学生能力复习转变。[5]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教师归纳整理,以横式归纳论证和纵向叙述性相互交错、补充的单元复习课,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恰当线索,自主梳理历史脉络,辅之以高考题型的练习,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有针对性地教学设计将高三学生应考能力的培养真正融入高三复习中来。
作者简介:王喜娟(1991-),女,汉族,宁夏银川市人,教育硕士,单位: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