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的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评价方式探究

2022-05-16 21:16黎雁俏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55期
关键词:适合的教育教学评价小学数学

黎雁俏

【摘要】“双减”政策的实施作为学校发展“适合的教育”的强有力支撑,推动了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改革,也催化了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发展。在小学数学学习的评价过程中,可在具有发展性的评价目的引领下,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活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多学科融合的评价方式及借助与时俱进的评价工具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能力、价值观。

【关键词】适合的教育;教学评价;小学数学

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以来,“适合的教育”进入了教育者的视线,教师的教学观念逐步从“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小组合作学习、研学后教等新学习模式也逐步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但应试压力却一直在与新学习模式暗中“较量”。直至2021年“双减”政策落地实施,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得到了发展、延伸和创新的空间。书面形式的评价活动减少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在多元化的学习活动中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能力、价值观等进行评价,借助评价活动以恰当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以及在活动中对学生数学素养和能力的发展形成正迁移。

一、评价活动的多样性

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情况、数学素养和能力往往通过书面形式的“考试”来体现,从最开始的“以分数论英雄”到“等级制”,依然未能脱离“一把尺子量学生”的窘境。“双减”政策的实施弱化了分数的衡量作用,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更多勇敢尝试的空间,因此催生和促进了多种“以生为本”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和推广。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在反复思索,课上要设计什么样的学习活动能够让学生在过程中有所经历,在探究中有所收获,在应用中有所发展;课外应怎么样让学生进行实践和操作,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一)小组合作探究

目前,数学课堂正逐步向“小组合作探究”模式发展,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出发,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方式推动学生多思考、多探究、多交流、多实践、多归纳总结,因此在进行分组时会考虑到给每个小组安排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活动中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渗透不同的能力要求。对于基础型学生,主要就探究过程中能否动手操作和认真倾听进行鼓励,在养成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的习惯后再向下一步进发;对于提高型学生,在此前基础上要促进分析、验证和总结的能力发展;对于拔尖型学生,除了要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结同学、引导探究活动的进行、动员所有组员共同进行探究、交流、分析与总结的能力。在每一个探究活动中,教师的关注点既要落在学生的学习结果上,又要落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更要落在学生的情感、态度、能力、价值观的发展上,通过学习活动将评价环节应发散到整个探究过程中去,寻找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从情感、态度、能力、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多维评价,让每一位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获得肯定。

(二)数学实践作业

数学学习内容中,每个模块的知识在一定程度的学习后都会设计一些数学实践内容。如,在《大数的认识》单元完成学习后,就设计了《一亿有多大》,让学生通过思考、推理和计算进一步感受大数之“大”。学生可以选择一亿粒米有多重、一亿步能走多远等问题展开探究,从推理中进一步感受大数的魅力。又如,学习《可能性》时,通过《掷一掷》的数学实践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游戏中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活动中感受可能性,在推理中发展数学思维。

在学习《扇形统计图》后,设计了《节约用水》的数学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在生活的细微之处观察水龙头的漏水情况,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漏水情况的记录,最终形成有个人特色的探究记录表,感受节约用水的必要性,在实践活动中渗透人文素养。许多数学实践活动都能生成丰富多彩的数学特色作业,除了活动的探究过程记录,还可以创作丰富多样的数学绘画作品。就如“图形与几何”的知识模块,在各个学习阶段都有不同的生成。低年段学生可以利用认识的图形、七巧板等制作剪贴画,中高年段学生可以利用图形、结合平移与旋转进行绘画创作,都能生成非常有趣的数学特色作业。

(三)数学游戏活动

近年开展的数学游戏活动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从最初的数学手抄报、口算笔算大赛,到开展24点、智力七巧板,再拓展到后期的华容道、魔方等数学游戏,游戏活动内容日渐丰富。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对数学的热情日渐高涨,从“闻之色变”到“见之心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很多曾经“平平无奇”的学生在数学游戏中大放异彩,摇身一变成为24点速算高手、华容道速滑达人,别人羡慕的目光让他们收获了数学学习的自信心,逐渐在数学课上“挺起胸膛”,焕发自信的光芒,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中去。

二、评价目的的发展性

不论何种活动形式,设计的目的都是希望学生的能力和知识得到发展,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得到提高,通过评价对后续的学习活动起到正迁移的作用。因此,在开展评价活动时,不论评价的主体是谁,都应注意以正面评价为主,以鼓励性语言为主,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优点,通过反复激励使“闪光点”逐渐扩大,最终成为闪耀的“太阳”。如,在每个“大单元”学习结束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小组成员进行互评、再到小组活动的他评,最后结合教师评,填写每位学生的“点赞卡”,通过多主体进行评价的方式为学生提出3-5个值得“点赞”的地方,在获得肯定的基础上再提出1点值得改进的建议,明确前进和发展的方向。

三、評价工具的新颖性

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使现阶段教学过程中可供使用的教学评价工具增添不少,从传统教学模式的奖贴纸、表扬信、给小组加星星、画小红旗等,到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具体细化到每一位学生的课堂表现,还能实现家校互通,新潮的评价工具显然更受学生的青睐。如,课中从普通的PPT发展到希沃白板的应用。在日常学习活动之余,教师可以设置各类适应学情的游戏活动,在消消乐、PK等游戏中消化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除此以外,“班级优化大师”等软件可以实现教师对学生个人或小组进行点评,根据教师开展的教学情况,可自行设计“赞扬”或“待改进”的细化内容,课中可根据学生的表现实时对学生进行量化管理,还能通过App将情况反馈给家长,让家长通过更简单明了的方式了解到孩子的在校表现,很好地实现了家校互通。

四、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传统教学模式中,对学生学习情况评价的主体往往是教师。在“以生为本”的各类教学模式开展后,评价主体不断丰富,加入了自评、他评、小组评等形式,更可以通过各类成果展示的形式展现自己的学习过程,评价的方式也不再拘泥于练习题、问卷,通过新颖的信息技术工具实现了更多丰富的评价形式。“大单元”学习完成后,“点赞卡”的实施可给予学生通过自评对自我进行肯定、通过他评和小组评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通过教师评的方式肯定和展望自己的机会。

五、评价活动的学科融合性

在设计评价活动时,可适时关注学生学习的其它学科所存在的共通性知识,通过学科融合的方式设计评价活动,引导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知识储备,促进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升。如,六年级学生在学习分数乘除法时,课本练习恰好提到科学课程学习的齿轮问题,教师就可以综合数学与科学的相关知识设计一份实践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知识,在分析中发展自身能力。又如,学习立体图形时,可以结合美术知识,通过折纸的方式折多面体,锻炼分析与推理能力,发展数学美。再如,练习的情境设计,可以结合语文的文著阅读内容进行情境创设,在文本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同时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

六、结语

评价活动依托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方能开展,又服务于学生的能力提升,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前进的过程。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与能力都有所不同,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活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多学科融合的评价活动、与时俱进的评价工具,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获得正面评价的机会,提供“适合的教育”。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知识体系不断得到巩固和丰富,情感、态度、能力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提升和发展,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激发,数学学习自信心得到巩固,真正实现既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的的情感、态度、能力与价值观的评价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九红,张婷.“适合的教育”评价:困境、特征与实施——基于南京市天正小学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视界,2021,190(4):49-53.

[2]罗锐,付祥.“适合教育”视域下的“慧雅”数学课程构建实践研究——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安徽教育科研,2021,65(1):112-113,107.

[3]李伟民.基于适合教育的“精准弹性育人”策略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21,560(10): 5-7.

[4]丁银川.立足“四個喜欢”办“适合的教育”——江苏省沭阳县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中小学校长,2021,279(7):34-37.

[5]梁涛.小学数学适合教育的“四化”策略——以认识人民币为例[J].读写算,2021,1198(15):87-88.

责任编辑  杨  杰

猜你喜欢
适合的教育教学评价小学数学
适合的教育:江苏教育的当下期待
“适合的教育”思考与实践
他们在谱写一本“穷人教育学”
适合的教育是适合学生学习的教育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