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岫
摘要:《浮生六记》是清代文学家沈复的一部自传体作品,其中记录了许多他与妻子、友人们在江南之地中快意生活的点点滴滴。通过阅读此书,可以深切地体会到古人的传统审美心理,即“物我合一”,讲究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融相处,将自己充分融入自然之中,同时又以自然之美作为养分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升华。这种传统审美心理也让人反思“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其中的哲理。本文通过分析《浮生六记》中的江南生活点滴来说明物我合一的传统审美心理,同时解析所谓“无用之用”。
關键词:浮生六记;传统审美心理;江南生活
一、引言
审美心理,指的是人对客观对象的美的主观反映。18世纪时,英国经验派美学开创了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审美现象的思路;19世纪时,资产阶级的美学对美感、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等心理学方面进行了研究并积累了不少材料,其中包括了人的审美感知、情感、想象和理解等方面。审美观对审美心理起着导向作用。因为人的审美心理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和社会生活实践,并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逐渐发展、丰富和完善。简单来说,审美心理就是人在审美的实践中,面对审美的对象,以审美态度去感知对象从而在审美体验中获得情感愉悦和精神快活的自由心情。当下现代审美心理与古代传统审美心理已经产生了变化,变化就代表有长处可取,有短处可改,而如何明了的分出长短,通过《浮生六记》这一经典文本,借其中的真切实记来辨析古今审美则是一条更直观的路子。
二、江南生活中体现的传统审美心理
《浮生六记》中对于景致,沈复并不是全面铺写,而是选择以寥寥数笔,将江南景致勾勒而出,1此一做法却能得精确传神之效果,并且即使沈复的描写寥寥,但其中依然蕴含着传统审美心理这一内核。此内核即主体与自然和谐交融,意与景浑、物我一体。2沈复年龄方少时,曾与友人赵缉之一起投考杭州崇文书院,借此时机二人结伴而游西湖:时值长夏,起极早,出钱塘门,过昭庆寺,上断桥,坐石阑上。旭日将升,朝霞映于柳外,尽态极妍;白莲香里,清风徐来,令人心骨皆清。此时,作者恰是风华正茂少年时,游玩之后:“步至书院,题犹未出也。午后交卷”,何等肆意放达,与这朝阳之景致颇为契合。后二人又相伴游于紫云洞,在这里,他们更是奋勇攀上朝阳台,登高览胜:觉西湖如镜,杭城如丸,钱塘江如带,极目可数百里。此生平第一大观也。坐良久,阳乌将落,相携下山,南屏晚钟动矣。远眺宇宙之大,俯察美景之盛,“所以游目骋怀”。寥寥几笔,却将江南好风光在读者眼前缓缓铺陈开来,可见,《浮生六记》里的自然景致描写之所以充满诗意、给人丰富美感,就在于其以质朴的笔触言说出山水风物之美,能够将自我这个主体的生命情趣与客观的山水自然景致浑融化一。
《浮生六记》中所蕴含传统审美心理的诗意体现还可以展现在以下两方面:
首先,用自然装点生活。
1、择石叠搭盆景。和王二姑一起去园子赏景路上,沈复妻子芸看到地面上的乱石有着青苔式的纹路,斑驳客观,便说用这些石头叠搭盆景,比宣州白石还要古雅别致。芸在观景的同时也不忘用景中之物来点缀自己的生活,如此雅致实在非心中有雅意之人不可见。
2、栽菊吃蟹。连续多日秋暑灼人,“我”与妻子芸寻到一处清凉之地来消磨时光,在这个地方居住时还拜托邻居的老人购置了菊花,沿着篱笆栽遍,待到九月花开之时,便可以一边赏菊一边吃蟹。用自然之物来为日常之事增添诗情画意,如此闲情不亦快哉!
3、茉莉发饰。妻子芸与小船上的船家女素云都以茉莉花作为头饰装点自己,茉莉花混合了女子的体香和发油香气之后愈发芳香扑鼻。以自然之物用作妆点,不仅美,沾上人烟气之后更显的动人心魄。能以自然之物灵活巧妙的用于自身并极大限度的发挥其长处,此等心细若非心中有审美情趣之人,就算见花团锦簇之境也未必能有此心。
4、莲心熏茶。夏月之时,荷花初开,妻子芸用小纱囊包上一些茶叶放在荷花花心里,次日早上再取出,烹煮雨水冲泡,香味尤其妙绝。这是取自然之物让生活日常变得不寻常。莲心熏茶这件事操作起来并不复杂,但是难在有心人少见,既要趁荷花初开之时,又要积攒得夏月之时的雨,此番功夫属实难得。
其次,以自我本体融入自然之境。
1、深秋时出游观赏并作品评。深秋时茑萝蔓延满山,正红色的花朵和浮出水面的白萍,红白相间,此景竟像是在蓬莱仙岛一般。3沈复带上自己做的假山与妻子芸一起观景品评,心胸之中,构想多多,好像真的即将移居到此假山之中一般。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林黛玉,若心中原本就无蓬莱仙岛之遐想,又怎会有心意做假山、寻宝地来以景抒情。
2、七月垂钓作诗。邻居的老人制作了鱼竿,“我”与妻子芸便到柳荫深处垂钓度日。日落之时登上土山观看晚霞,随心作诗联句,有“兽云吞落日,弓月弹流星”之句。以我心寄托于此景,以我想我思来描述我所感所察之美,以我融入景,以景滋养我。
三、《浮生六记》中的无用之用
“无用之用”出自《庄子·人间世》,意为没有用的用处,才是最大的用处。沈复在《浮生六记》第二卷《闲情记趣》中所记录的生活点滴可以说是把庄子这句“无用之用”体现得淋漓尽致。
1、自做假山。沈复在山中扫墓时捡到纹路如山峦的石头,便与妻子芸商量如何将这种石头叠搭在石盆上才色彩恰当,妻子芸回答说可以将劣质的黄石捣磨成粉,抹在粘连处或许得当。于是沈复便照着这个方法做出了一座精巧的假山,后带着这座假山在日落之时观赏晚霞,又因此情此景发出肺腑点评。沈复以自然之物来造自然之物,再从这物件中获得审美愉悦。虽如此耗费功力但却又是何等闲情雅意。
2、静室焚香。这是闲暇中的雅趣。妻子芸把沉香、速香等香放在饭锅里蒸透,又在炉子上放一个铜丝架子,慢慢烘烤。为的是这时的香气幽静蕴藉,没有烟气。
3、瓶花不绝。沈复闲居之时,案头瓶花从未断绝。因为妻子芸提出沈复的插画不妨效仿绘画中草虫细绘之法,于是他在插花时便做了草虫点缀其间,看到的人无不惊艳称绝。这种草虫需要寻到螳螂、蝉、蝴蝶之类的虫子,以针刺死后再用细丝套住虫子脖颈,系在花草之间,调整它们的手脚,或怀抱枝梗,或足踏枝叶,宛然如生。
4、芸的“活花屏”。寄居乡下时,沈复妻子芸做了活花屏。每个花屏为一扇,用长度四五寸的木梢两枝做成矮条凳的样式,中间虚空,装上四个横档,四角凿上圆眼插入竹编的方眼。再用砂盆种扁豆置入屏中,让枝蔓攀缘于屏上,两个人便可移动,透风蔽日、迂回曲折,随意遮拦着便像绿荫满窗。既有很高的审美意蕴,又有极强的实用性。
5、梅花盒。沈復喜欢喝点薄酒,不喜欢很多菜点,芸便设计了梅花盒。两寸大小的白瓷深碟六只,按照梅花形用灰漆漆好。底部和盒盖均留出凹楞,盒盖之上的手柄犹如花蒂,将它放到案头便像一朵墨梅覆盖在桌上。虽然费上一番功夫,但依然别出心裁地将审美情趣与实用结合在了一起。
6、菊花的插瓶法。其插花朵,数宜单,不宜双,每瓶取一种不取二色,瓶口取阔大,不取窄小,阔大者舒展不拘。自五七花至三四十花,必于瓶口中一丛怒起,以不散漫、不挤轧、不靠瓶口为妙;所谓“起把宜紧”也。或亭亭玉立,或飞舞横斜。花取参差,间以花蕊,以免飞钹耍盘之病;叶取不乱;梗取不强。用针宜藏,针长宁断之,毋令针针露粳;所谓“瓶口宜清”也。视桌之大小,一桌三瓶至七瓶而止,多则眉目不分,即同市井之菊屏矣。几之高低,自三四寸至二尺五六寸而止,必须参差高下,互相照应,以气势联络为上,若中高两低,后高前低,成排对列,又犯俗所谓“锦灰堆”矣。或密或疏,或进或出,全在会心者得画意乃可。花数讲求单是避免对称带来的呆板之感,花色单一则保证色纯雅正,瓶口阔大使得花束不至拘屈,但花束也不能因此而散漫、挤轧,而应把紧,最好“于瓶口中一丛怒起”,达到上散而下聚的效果,这都是插花技艺里讲求“实”的方面;花之位置经营应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甚至于插好后瓶花的摆设,则“以气势联络”,全在于会心之人领悟插花布局之中的画意,可以看出,这些经营布局之道是瓶插技艺里“虚”的表现。这种对于“虚实”的审美追求蕴藏于插花艺术之中,虽然繁琐,却处处透出作者的心意。
这些繁琐的工序流程实则是作者追求审美愉悦的体现,也是作者心中自然的诗意化体现。不去刻意改造自然,以自己这个本体来融入自然,将自然所见运用于自己的日常之中,即发现其中的美,并别出心裁的留住这些美。
四、传统审美心理与当今流行审美心理的反思
在《浮生六记》第二卷中关于如何插花、如何打点庭院园林、如何造一座假山等等这些生活琐碎的记载,相比第一卷中的风景庭院记录还要更加的详细、篇幅花费也更多,它们都共同体现出沈复与他的妻友们不介意花费大把时间来做这些“无用之事”。
与无用相对的是有用,用《浮生六记》中萧爽楼的“四忌”、“四倡导”便很好理解。书中写到:我们常常把能赚钱、能吃饱、能睡好这些物质获利的部分叫做“有用”,即“四忌”中的:“谈官职升迁、论官府时事、作八股时文、赌看牌掷骰”;把这些好看、好闻、好听的心理愉悦部分叫做“无用”,即“四倡导”中的:“慷慨豪爽、风流蕴藉、落拓不羁、澄静缄默”。若是通俗来比喻传统审美心理和当下流行的审美心理,那么前者则像“无用”,后者则像“有用”。
当下的生活快节奏让人们更崇拜“九九六”的工作模式,越来越多的人陷入“内卷”。我们懂的越来越多,却越来越少会欣赏生活中的美。这种现象看似蒸蒸日上但实际上却暗藏危机,如今的新闻版块从来不缺少的便是因无法做到最好而自杀的学生或是员工,这种事件的新闻主体年龄跨度之大让人为之哑然,这是一味追求众人所谓的“有用”却丢失了最重要也最基本的生命;古人们做插花、赏景这样的无用之事,可他们哪怕处于只能生活在游船之上的窘境中也懂得细心料理自己的生活,陶冶情操同时更领悟到生命的可贵。可以说,对于生命,那时的“他们”比如今的“我们”有着更高的、更虔诚的敬意。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对于良辰美景,从不轻易放过,这样的浪漫最是无用吗?不如说无用至极是浪漫,在当今急躁的审美观念中,亟需这样无用的浪漫让人静下心来生活。
参考文献
[1]汪静.浅谈江南烟雨之美[J].南国博览,2019,000(005):P.207-207,209
[2]彭琛.《浮生六记》与传统审美[J].卷宗,2019:271.
[3]石媛媛.浅析《浮生六记》折射出的中国园林之美[J].科技致富向导,2012: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