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减负、增效、提质”策略分析

2022-05-15 11:52:37吕微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2022年12期
关键词:减负主体地位自主学习

吕微

摘要:高效历史课堂是实现减负、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重要部分,高效的历史课堂教学,是一种趋势、是一种意识、是一种理念。

关键词:高效课堂;减负;兴趣;主体地位;自主学习

引言:历史是一门研究过往事件、人物及其形象,进而对当今社会生活产生有益启示及影响的学科。因此,提升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使学生从历史学习中得到启发便成了历史教师亟待解决的难题。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如何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进行了大量探索,收获较多,感触颇深。以下,笔者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对教学方法进行简单梳理、总结与归纳,望广大高中历史教师能从中得到些许启示。

一、新课标新教材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困境

(一)关注学习过程,增大了教师压力

在高中以往的历史教学中,关注和健全学生的知识体系与教学的结果,是教学的重点。但是,高中历史新课标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养。与此同时,高考考查重点从以往的知识与技能转为学生历史核心素养。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历史教材的知识密度降低,增加了许多开放性的内容。对传统教学理念形成冲击,学生素养和能力培养,需要以知识为载体,需要教师关注教学过程。但是,在新课标下,历史教材的改革,需要历史教师开发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以达到预期目标,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压力。

(二)历史课时有限,教学任务完成有难度

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也是教學的依据和工具。新课标规定了对历史学习三维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推出了“一标多本”的历史教材,如高中历史教材有人教版、岳麓版、人民版等,虽然不同版本的历史教材都围绕新课标要求,内容基本一致,但是不同版本的内容编排顺序、需要讲解的程度不同,而且,整体来看,新教材的时序性、整体性、系统性较弱。所有版本的教材,都具有内容多、涉及面广、参考资料多等问题。在历史教学中,需要教师理解新课标精神,本着“源于大纲又不拘泥于大纲”的原则,研究和发现新教材与新课标的共性,采用科学、合理的策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但是,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高中历史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而灵活整合教学资源,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创新运用,是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教师应尽快适应重参与、重能力培养的历史新课程教学。

二、高中历史教学突破困境的策略

(一)引入信息技术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历史是一门与现实生活有较大差距的学科。这是因为历史知识都是已经发生的事情,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有极大的不同。因此,不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较低,积极性也不高,长此以往,其历史学习效率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笔者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从学生对历史学科的“陌生感”出发,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还原真实的历史情境,以让学生置身于该情境之中去感受历史、体会历史。这对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激发、历史学习的深化等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例如,在教授“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这节知识时,不少学生会心生疑惑:都说唐朝是历史上极负盛名的朝代之一,有着辉煌之势,那么,盛唐气象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面对学生的疑惑,笔者没有只是按照教材上罗列的知识点直白地为学生进行讲解,而是有意识地引进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播放了唐朝在经济、政治、文化、科学、艺术等各个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的影像资料。比如,唐代阎立本的画作《历代帝王图》、韩滉的《五牛图》、怀素的《千金帖》、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以及唐朝发明的雕版印刷术,唐朝时期的火药武器突火枪、火箭、火炮……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浏览一幅幅珍品,欣赏一个个伟大而宝贵的发明,这些素材使学生如同跨越时空的距离一般切身感受辉煌的唐朝时期。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对“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这节知识有了更强烈的探究热情,而且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与求知的活动中。由此可以看出,引入信息技术对提升高中历史教学质量有积极作用。

(二)合理运用历史教材,拓宽学生学习视野

历史新教材变化之一即创新功能性栏目。在以往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中,教材重点为正文部分,学生自主学习功能性栏目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更在无形中浪费教学资源。高中历史新教材设置历史纵横、学习聚焦、学习拓展、史料阅读等不同栏目,更紧贴学生学情,更充实多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巧用资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其一,在预习过程中除了让学生阅读正文,还需重视功能性栏目。重点学习“学习聚焦”栏目,该栏目概括课题子目,学生在学习中可记录自身疑惑之处。对于历史纵横和史料阅读栏目可作为辅助资料阅读。其二,教学过程。可选取功能性栏目中的题目作为探究主题,鼓励学生结合教材正文并在阅读史料和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展开探究,不仅能强化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一定程度还能缓解教师的压力。

(三)激发高中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持久的内在动力,尤其是对于高中繁重的学习任务,由兴趣转变成动力更为重要。

首先,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要用自己的教学激情去感染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历史,将学生引入一个良性的学习氛围,与学生亦师亦友,激发高中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应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学科学习的重要性,“历史是真理的母亲”,“历史是生活的镜子”,通过设计一些实践生活中的例子,体现我们对生活,对事情的理解,体现历史知识在思考中所起的作用,让学生从实际中感受历史学习的必要性与它特有的哲学功能。历史是客观的,是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有血有肉、充满魅力。通过教学重现了历史长河中的人物、事件,让学生感受,它是提高自身的历史素养的一种需要,教师从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塑造学生人格。

结语:总之,在新课程标准全面实施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应透彻理解新教材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学情优化教学方式,使学生深入理解所学历史知识,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提升历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唐莉.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的困境与路径探微[J].试题与研究:高考版,2019(1):02.

[2]王彩霞.统编教材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J].辽宁教育,2020(7):50-54.

猜你喜欢
减负主体地位自主学习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3:55:27
浅析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8:12:34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03:04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2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