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佳
摘要:幼儿园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口语的学习,只有回归语言的交际工具的作用,才是真正的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对于语言发展而言,最重要的是在生活经验中丰富词汇,大胆表达,从而促进口语发展。这与奥尔夫音乐“以幼儿为本,让幼儿参与”的教育理念相一致,若将奥尔夫音乐融入到幼儿园语言领域教学中去,对创设良好语言环境,感受语言情感,丰富词汇量等方面都具有较好的帮助。本文将从奥尔夫音乐融入幼儿园语言教学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实施方式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利用奥尔夫音乐发展幼儿口语的道路。
关键词:幼儿语言;奥尔夫音乐;学前教育
一、奥尔夫音乐对幼儿学习语言的有利条件
(一)音乐与语言的互通性
语言和音乐都是以声音为媒介传递思想感情的行为,具有很强的互通性。首先,语言是以有限的词汇,按照語法规则,从而创造出无限的句子;而音乐则是用有限的音符,根据音乐规则,生成无限的旋律。其次,语言和音乐都具有结构性,语言构成的句子有合法与不合法句子,音乐则有和谐音乐与不和谐音乐,且两者都可用声调、强弱、快慢来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因此,利用音乐发展语言是一种可行的方式。
(二)奥尔夫音乐对幼儿口语学习的意义
《纲要》强调:幼儿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语言的关键是创设能使他们想说、敢说、有机会说并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幼儿语言的学习主要是口语的学习,而不是识字、认字和写字,若将奥尔夫音乐与语言学习相结合,能更好的体现出口语学习的重要性。
根据活动设计步骤分析,利用奥尔夫音乐进行语言活动的导入环节,可以吸引幼儿注意力,帮助幼儿进入学习状态,欢快的歌曲还能保持幼儿良好的情绪;根据幼儿年龄阶段发展趋势分析,小班阶段幼儿由于掌握词汇量少,很难说出完整句子,利用奥尔夫音乐开展填词游戏,让原本枯燥的新词学习,变得欢快有趣,能幼儿有更多说话机会,口语便能更好的发展。按照幼儿认识发展规律,随着年龄阶段的增大,提高游戏难度,从简单填词到完整造句,激发幼儿的学习主动性,能形成一个“主动说、有话说”的语言环境。
(三)奥尔夫音乐对幼儿感受语言情感的作用
在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会选择先创设情景,再通过幼儿角色表演的方式来学习日常用语、体验故事角色情感等,这种方式只有部分幼儿能参与到表演中,语言表达能力差或性格内向的幼儿往往不能很好的体验语言情感。而利用奥尔夫音乐将日常用语、故事编成歌曲,幼儿分组参与练习,同时参与表演,能实现全体幼儿的发展。虽然要达到这种效果对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要求较高,实施过程也更为复杂,但能更加有效的完成课程目标。
二、利用奥尔夫音乐发展幼儿语言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谈话活动中如何应用奥尔夫音乐
谈话是以对话的形式进行言语交往,即以提问或回答的方式,发展幼儿的对话能力。组织谈话活动需要做好创设适当的谈话情境、围绕主题自由谈话、拓展谈话范围三方面,其中宽松自由的谈话氛围和自由发言的机会对幼儿言语能力发展尤为重要,而奥尔夫音乐恰恰具有这些特性[2]。以小班谈话活动《我爱吃的水果》为例,在活动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感官相结合的方式,让幼儿自带水果互相品尝,再以“你喜欢吃什么水果”为中心话题自由交谈,并让讲得好的小朋友在集体面前展示,最后以“苹果歌”结束活动。具体分析来看,此活动导入方式新颖、有吸引力,但在中间环节主题谈话时,教师采用单一的提问方式,容易让幼儿注意分散,缺乏趣味性,结束部分的“苹果歌”也与中间环节缺乏结构性。若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改编此活动,我们可以提问后,将幼儿喜欢吃的水果记录下来,编成歌曲《水果切切切》,让幼儿分组将水果名按照xx xx xxx编词,分组讨论想出更多的词汇,并轮流展示,再讨论水果对身体的益处,以《水果切切切》结束活动。由案例可见,奥尔夫音乐对于增加谈话活动的趣味性,创造发言机会两方面有一定帮助,但教师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需注意,奥尔夫音乐在整个活动中只是引导地位,是帮助完成课程目标的工具,而谈话活动的目标才是整个活动的重点,所以选择的节奏需要简单易懂,与谈话活动主题相符,音乐部分也不宜过多,并且教师要着重注重幼儿发音是否标准,讨论环节是否积极发言,而对于音乐方面的要求可降低。
(二)文学活动中如何应用奥尔夫音乐
朱光潜曾说“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在语言活动里,诗歌与音乐的相似度最高,因此在幼儿文学作品学习中,诗歌最容易将音乐融入其中。我们可以从节奏、乐器和声势三方面来分析诗歌中奥尔夫音乐的应用方式:
1、利用节奏学习诗歌
《逗蚂蚁》[3]是一篇短小欢快的诗歌,诗歌以提问和回答构成,在此案例中教师采用各种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启发思考,但是因为提问过多使得诗歌枯燥。利用奥尔夫音乐改编此活动时,可采用先观看诗歌短片,理解诗歌大致内容后进行节奏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分别用拍掌和拍腿的方式进行诗歌对唱,训练幼儿均匀的拍率感,在不变的节奏中形成有变化的词语练习,以此增加诗歌趣味性,也有利于幼儿集中注意力,虽然节奏简单,但可以根据词语延伸无限可能,这也符合奥尔夫音乐原本性理念的教育特点。
2、利用乐器理解诗歌
将乐器应用到诗歌中,可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加强诗歌情感色彩,让“诗”成为“歌”。在案例《听雨》[3]中,教师对案例进行改编,加入了拟声词来描述雨的声音,以一个故事的形式来呈现出诗歌的内容,最后以小雨“唱歌”的方式结尾。若将奥尔夫音乐应用其中,用沙锤代替“沙沙沙”、三角铁代替“叮叮叮”等方式,可将拟声词更加形象化,创造出具有现实性的情境,不仅有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作品,也有利于他们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从而增强他们对艺术语言的敏感性。除了利用乐器代替拟声词外,也可将乐器作为诗歌朗诵、绕口令等活动的节奏点,帮助幼儿掌握节奏中的重音、停顿和声音的高低。
3、利用声势感受故事诗歌的情感
幼儿期的思维是具体形象思维,所以教师通常采用容易理解、具有故事性的诗歌进行教学,比如故事诗歌《小弟和小猫》[3],它细致刻画了小弟全身脏兮兮却不愿意洗澡的场景,既有利于幼儿理解,又具有诗歌的特征。在奥尔夫音乐中,声势是一种类似于肢体语言的表达方式[1],之所以将它利用于故事诗歌中,是因为故事诗歌常用表演的方式结束活动,要使表演生动,就必须要有动作和表情的参与,而声势的最核心便是动作。将声势应用于语言教育的方式较为简单,适用范围较广,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大胆做动作,增强表演的感染力,同时也要注意语言教育的目标,调整幼儿朗诵时的语速和停顿。
(三)语言游戏中如何应用奥尔夫音乐
语言游戏是智力游戏的一种,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以发展幼儿的语言为主要目的的、有规则的游戏。与谈话活动不同,在语言游戏中奥尔夫音乐不仅可以应用于导入和结束活动,还可以贯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例如语言游戏《金锁银锁》[3]中教师以“xx xx xxx”的节奏进行词语接龙游戏,将游戏和音乐贯彻整个活动,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增加词汇量;以及歌唱问答游戏《小动物的叫声》中,以乐器圆舞板为伴奏,采用拍掌、跺脚为节奏,再模仿小动物的叫声,使学生感受到音乐节奏的丰富多彩,根据年龄阶段更换食物名称、动物名称、交通工具等幼儿熟悉的事物,让活动充满乐趣,提高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语言教育的目标,语言游戏与音乐游戏的结合,也能满足幼儿多方面的发展,提高教学效果。
三、奥尔夫音乐在语言领域的应用对幼儿其他方面发展的意义
1、发展合作与社会交往能力
奥尔夫音乐强调幼儿的参与,所开展的活动大多是交互式的,比如说音乐问答活动《问好歌》,它能为幼儿创造出了集体交流的情境,让幼儿进行语言、目光的交流,同时根据音乐创编舞蹈,促使幼儿通过牵手、握手、拥抱等肢体接触,来增加幼儿之间的交流,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发展幼儿的情商,这种方法在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课程中有较好效果。
2、提高情绪控制能力
奥尔夫音乐的原本性是指遵循幼儿的天性,让幼儿自由的感受音乐,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所以奥尔夫音乐课程能让幼儿轻松获得良好的音乐体验,增强自信心,在音乐中宣泄情绪,改善内心的不良情绪,有效避免情绪问题的出现。
3、维持注意力
奥尔夫音乐活动是以多种感官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将视唱听说互相融合,其中有大量的律动、舞蹈和声势的变化,又结合了语言中的词汇、诗歌等,增加了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有利于吸引幼儿注意,并使幼儿在不自觉中保持注意,锻炼幼儿的专注力,对幼儿今后的学习起积极作用。
4、提高记忆力
根据香港中文大学的心理学家的测试,学习音乐有助于儿童记忆力的发展。音乐可以促进大脑中肽物质的释放,这种物质可以使人的头脑清晰,有利于记忆细胞整合知识,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也可以使记忆保留时间增长。
四、结束语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语言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语言课堂的枯燥、单一形式,让幼儿的语言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游戏化,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音乐与语言的关系日益密切,并逐渐演变为相互交融的关系,奥尔夫音乐作为音乐和语言的桥梁之一,需要我们寻找到更多的将奥尔夫音乐运用到语言中的方式,来完成幼儿语言和音乐的相互发展。在探索过程中,我们始终要铭记,奥尔夫音乐无论应用到何处,它都不会是以学习某种技能和知识为目的的,而是培养孩子对生活、学习、自然的兴趣和热爱。
参考文献:
[1]张思瑶,《奥尔夫音乐教育》[M],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2
[2]张前高,《奥尔夫音乐教育》[M],江苏大学出版社,中国大陆,2015-3
[3]赵丽王静徐学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九州出版社
指導老师:贺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