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自信”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探究

2022-05-15 12:16李志昂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10期
关键词:四个自信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金项目: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科研课题“‘四个自信’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JYQZ19-19)。

作者简介:李志昂(1989-),男,汉族,河南驻马店人,硕士,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摘 要:“四个自信”是深入理解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需要,是高校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认同决定着未来中国的价值走向。青年大学生只有坚定树立“四个自信”的价值理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认同,才能成为社会栋梁。要在坚定“四个自信”中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认知到认同,从认同到践行,汇聚成政治力量与价值力量的合力。

关键词:“四个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0.060

认同是指“个体或群体在情感上、心理上趋同的过程” 后来被引入教育学。认同可分为个人认同和社会认同。个人认同是个体的情感心理趋同,而社会认同是社会群体的共同体意识,两者相辅相成,个体认同的扩大有助于实现社会认同。价值观认同则是指个体或群体对某类价值观念的认同和共享。青年大学生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价值观影响着未来社会的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有理想,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当代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是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根本要求,是加强青年大学生思想建设的实际需求。只有坚定树立“四个自信”的价值理念,引导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深刻理解,充分认可,才能成为有为青年。

1 “四个自信”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必要性

1.1 大学生的价值观决定着中国社会未来的价值观

当前大学生人数之多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看法在全社会具有广泛影响。青年大学生也处在全球化加速和社会急剧转型的时代,他们思维敏捷,好奇心强,易接触新鲜事物,因此,他们的个人意识和价值观可塑性较强,他们的集体认同具有多层次性。而价值观认同则是大学生众多认同中最重要的一个。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表现在对国家道路、政治制度、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情况等方面的某种归属感。大学生认可、坚定“四个自信”,当然也包括对国家政治制度的建设和运行能够主动提出建议、进行监督,能够自愿承担责任、履行义务。但是由于大学生政治理论功底不深,加之信息化时代,大學生接触的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大学生心智还没有成熟到足以清醒抵抗不良信息的影响;加上学习、就业压力可能会导致对未来的迷茫,因此,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十分重要。

1.2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具有重要价值整合功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倡的价值理念、社会信仰等给大学生提供了丰厚的精神资源,坚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能够促进个人幸福和精神进步。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认同对社会而言能够增强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强大的价值整合与价值导向功能,在坚定“四个自信”过程中,只有确立这种主导的价值观念,才能有效抵制各种腐朽思想,为实现“四个自信”提供思想保障和价值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因此,唯有以核心价值观为牵引,我们才能更加坚定“四个自信”,从而团结协作、凝聚力量促进“四个全面”的贯彻落实,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不为其它非主流价值观所“移”、所“惑”。

1.3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面临挑战

大学生主流价值观认同面临一些挑战,诸如西方文化霸权和渗透从未停止,改革进入深水区会产生个别矛盾,网络时代自媒体的兴起社会上出现的个别道德失范问题容易迅速传播和放大。这些会使得部分大学生价值认知出现偏差,在理想信念上不够坚定,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等方面产生动摇。在部分大学生中利己主义和功利化思想有所抬头,价值观念和价值选择倾向功利化。部分学生认为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获得一份理想的工作或改善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以未来薪资状况来决定自己的努力方向,产生急功近利行为。还有部分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更多关注专业课程学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不够深入,对践行价值观缺少主动性和自觉性,缺少深入钻研,没有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2 “四个自信”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可行性

2.1 道路自信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方向引领

坚定道路自信,就是要坚信我们所开创的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实践充分证明,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是我们经过长时间探索努力出来的结果,是必须要坚持的道路,不论要在当下制定什么样的改革方法,或者是需要谋求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必然坚持正确路线,这就是我国的道路问题,这一问题是目前来说,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问题。我们需要坚定自己的道路自信,不走老路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历程,能够让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所提倡的主流价值观念有深刻了解。就大学生而言,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关注新闻动态、了解时政,正确认识我国探索出来的道路是多么来之不易,是多么适合中国国情,正确而伟大的道路。继而更加坚定信心,对核心价值观更加认同。

2.2 理论自信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理论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度重视理论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还需要深厚的理论支撑。它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之上的,只有立足于科学理论,核心价值观才能形成伟大力量。因此,我们的核心价值体系的首要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青年大学生认真学习最新理论成果,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加强理论自信。高校要推动思政课教学的不断创新,教师要提升理论素养,关注学生心理状况和接受能力,支持引导学生用核心价值观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大学生应当站稳人民立场,用科学的世界观来指引自己,在科学理论指导之下,才能不走弯路邪路。

2.3 制度自信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明显,在大学生价值观认同中具有重要说服力。它具有包容性和民主性,还具有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维护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在政治上,通过宪法法律和政协制度等,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和自由创作的空间。其次,在经济上,即发挥公有制为主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又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船小好掉头、能够充分带动就业和创业优势,并解决失业问题和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中国如今的制度优势,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每个都能够深有体会的,是最有说服力的。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能够增进人民福祉,能够不断自我完善,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归属。因此,制度自信是大学生价值观认同的制度保障。

2.4 文化自信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精神力量

大学生对文化的自信主要是认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并为此而骄傲、自豪,尊重各个民族的风土人情、语言文字、传统节日、宗教信仰等,为民族、国家的历史文化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以文化育人,让广大学生在文化自信的过程中,要坚定树立正确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文化之魂,当中包含着我国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在当今世界中,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立的价值观,那么这个国家就不可能是精神独立的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建设就会被釜底抽薪,全国人民的思想价值就如同一盘散沙,就会在文化上处于劣势。当前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深水区,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也进入了新时代,面对国际复杂社会思潮和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多元价值理念,坚定文化自信能够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

3 “四个自信”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构建

3.1 建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之有效的认同机制

机制的建立既要尊重大学生的成长规律,也要注重价值认同的一般规律,着力建构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整合机制。首先是建立激励机制,不断完善民主政治,提升大学生对国家社会的满意度。党和国家能够正确对待所面临的挑战和风险,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权利,让大学生能够感受到共产党确实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要不断坚持反腐倡廉建设,与腐败问题斗争到底,提高大学生对反腐倡廉方面的满意度。其次是建立保障機制,从价值观角度来看,大学生的认同是最高形式的集体认同,要积极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养成。不仅要重视大学生思想、文化教育,还要注重将科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促进大学生价值观的认同。最后是建立整合机制,在这个过程中整合价值认同和国家认同,彰显中华民族凝聚力、吸引力、感召力、向心力。必须要从情感入手,从情感上将大学生聚拢在一起,进而使他们对国家认可,对主流价值观认同。

3.2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要逐步引导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具有突变性、反复性和长期性,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慢慢去引导,欲速则不达。当代大学生,享受着国家快速发展和强大所带来的便利,可以说他们是当代社会进步的受用者,也能够亲身感受到国家各方面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对核心价值观所传达的精神以及荣辱观念等认同度较高。但是大学生处于性格定型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他们的情绪情感反应比较强烈,这一特性会对他们的价值观念产生影响甚至波动,从而影响大学生对于核心价值观的情感认同也会出现波动性。例如,在部分大学生工作生活不顺心或者是个人利益受到损害时,容易带着负面情绪审视问题,甚至把问题归结到现有的体制机制或制度规定上。高校思政课要守土有责,利用校园文化熏陶人。要利用好思政课主渠道加强学生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大学生在多元文化中增强自律能力,自觉抵制不良思想。

3.3 把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任何理论、思想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实到实践,也就是行为上。大学生对主流价值的认同,如果仅仅停留在思想上,就犹如隔靴搔痒,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做到真正的认同。这一过程需要教师的引导,让大学生做到知行统一,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同时实践活动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能够让大学生实现自主外化。内化和外化是一个系统过程,缺一不可。大学生实践的认同也能及时了解大学生思想上的问题,从而为思想的升华提供实践的基础,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过程。没有内化,外化就是一句空话。没有外化,内化就显得苍白无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重要的是实践性。因此,肩负起民族复兴重任的广大青年大学生要将“四个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念外化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去,指导实践并经受实践的检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价值的力量与“四个自信”的力量相互结合,形成一股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生合力。

参考文献

[1]车文博.弗洛伊德主义原理选集[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375.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70.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168.

[4]习近平.旗帜鲜明讲政治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N].人民日报,2017-4-20(01).

[5]段立国.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J].湖北社会科学,2015,(4).

猜你喜欢
四个自信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厚植“四个自信” 不断夯实意识形态阵地
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
认同的崩溃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跨性别者认同矛盾研究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