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红迅 孙艳 高少振 陈素革
摘要:在高中新课改的要求中,需求数学科目的教育教学培养优秀的全能型人才,学生需要从数学学科的学习中获得不同进步和差异性的发展。不过,在具体的教学中,很多老师常用的教学模式都是针对大多数学生的,也就是常说的“普通生”,造成学困生练习困难、学优生练习不足,考虑到新时期大背景下积极平衡层次不同的学生的要求,“走班制”应运而生,本文就将针对走班制对于高中数学课程的应用策略展开阐述,期望能够为一线教师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走班制理念
“走班制”教学模式主要针对多数容易发生两极化问题的学科展开,例如英语或数学等,依照学生学习反馈情况,将学生分层,并重新进行班次整合,安排到不同班级中进行流动式的学习。在新班级中,老师可以结合学生层次差异加以全面考虑,变更教学方式、融入新的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满足每个学生的需求。在初高中學生的教育教学研究中,关于走班制均有讨论,本文仅以高中数学为例展开阐述。
一、走班制理念下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
(一)建设稳定教学模式,奠定坚实基础
构建协调、稳定的教学模式,能够为走班模式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这也是老师们展开教学工作的关键理念。整体来说,“走班制”教学模式下,学生们可以结合自身的个性倾向和爱好需求选择对应的教室去上课,实现了流动性的学习行为;与之相对应的,老师们的教学工作也需要保证高度的协调和稳定,假如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都在动态发展,那么掌握客观的教学情况、践行具体的教学措施的时候就可能面对较大的阻碍。
具体来说,老师们需要在教学活动本身的设计上保持原有的状态,以维持学生的坚实的走班制,主要体现于教学流程上的明确和持续性。数学学科因自身的特征,其知识点有较强的逻辑性特征,老师的教学规划也必须要保证严密逻辑性,且不能随意修改,有助于引导学生更好地适应走班制教学模式,并形成较为稳定的、良好的习惯。
(二)指导学生选择课室,促进科学教学
“走班”模式可以在高中数学学科的教育活动中得以广泛应用,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其可以在较大程度上为不同学生提供较好的满足,令其得以在教学中感受最满足学习实际情况的教育服务,由此,在践行走班制期间,老师们更加需要关注引导学生们结合自身实际需求、兴趣爱好等选择课程。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必须要参与其中,避免选课权完全交付给学生之后,出现感性选择、冲动选择、错误选择的情况,不重视客观实际,令教学效果无法提升。高中学生每分每秒的时间都十分宝贵,数学老师必须要积极关注干预学生学习活动的变化情况,为他们提出真正可行的建议,客观分析学习情况,结合学生的分层结果提供学习方案建议,帮助他们做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选择,令走班制教育模式全面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优化数学教学内容,建设个性课堂
在走班制的教学模式中,不同的老师教授不同的班级,数学知识的难度不同。在知识内容涉及上,老师必须要结合知识点难度差异,将内容涉及成三个层次:A层,为基础性的知识点,要每个层次的学生都熟悉掌握,例如基本的数学概念、计算公式等;B层,为较为重点的知识点,要求普通生掌握、学困生了解、学优生熟练;C层,较难的知识点,每个层次的学生掌握水平也要保持一定的差异,普通生要基本了解、学困生可以不做要求、学优生要理解掌握。
由此,整个教学模式就可以认为是做到了双元的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以“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为例,老师备课的时候必须要紧密分析教材知识结构,针对教学内容加以分层定位:A层涵盖角正切、余弦等概念,尝试为三角函数求解;B层是概念同化的过程,学生需要在理解A层知识的基础之上,掌握定义域及函数值于不同象限上的符合情况;C层涵盖“角的终边上一点坐标描述三角函数和符号”等知识点。
除了课堂设计之外,走班制模式下也要强调作业分层设计,这也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巩固性环节。考虑到新时期高考模式的要求,走班制模式下作业设计也十分关键,需要关注分层和针对性,借助层级不同的作业形式,巩固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增加学生们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构建自信心,调动学习兴趣。
二、不足之处
其一,班主任老师管理班级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在走班制学习模式下,学生需要更换其他教室学习,势必会导致学生无法持续固定在同一个班级内接受同一名老师的管理,班主任很难及时掌握到学生的动态情况,逐一班级巡视又十分困难;即便是数学教师作为班主任,也很难在自己的课程之外接触到自己的学生,课外辅导难度也比较高。
其二,弱化老师对于学生和家长的权威性。在走班制的教学模式下,数学教师几乎很少能够教授到固定的学生,很难掌握动态性的学生学习动向以及学习情况,以至于在家长向老师询问自己的孩子数学成绩和学习状态的时候很难准确回答,长期以往可能会导致老师的权威性受到影响。
其三,淡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传统模式下固定班级授课期间,学生能够和熟悉的同学一起讨论某个课题或者知识点,有助于强化学生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更好地培养学生团队观念;不过在走班制模式下,学生分散到不同层次的班级中,同学变得陌生,自然淡化了集体认知观念和团队意识。
结语:
综上,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客观认知、学习能力,因此,走班制践行的过程当中,较之传统模式下的授课模式,势必是同时存在优势和劣势的,学习能力较强、自理意识较高的学生势必能够更好地适应这一模式,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更多地掌握知识;不过,对于学习能力偏低,且较难自主学习的学生来说,在走班制模式下失去了班主任老师的管理督促,势必会导致成绩下降,加重两极化趋势。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老师需要谨慎考虑走班制的应用,采用传统模式和走班模式综合的方式,确保学生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纪丽丽.基于学生发展的数学"走班制"研究[J].教育(周刊),2020(02):1.
[2]马相中.新课改下的高中选科走班分班排课研究[J].天津教育,2021(13):2.
[3]孟庆德.试论走班制理念下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开展[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12):2.
[4]牛维东.新高考视角下高中数学分层走班的问题与对策[J].家长,2020(03):2.
本文系2021年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高中数学分层教学问题及策略研究》(JCJYC210309019)研究成果。